色点的小说,什么是绘画里的节奏感?
绘画的节奏感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构图,其次是线条,再后是上色。上色时还要考量颜色的韵律,比如是施用邻近色还是互补色,光源与阴影的冷暖性等。
我们先说构图的节奏这里我们先要弄清构图与构图的节奏是两回事。构图是指绘画对象被放置到二维平面上合理的位置,至于哪里是合理的位置有很多种构图的方式,这需要另外一篇文章来回答。构图的节奏是指绘画者所确定构图后构图的紧张程度,即你的构图对于视觉冲击大小的力度。构图的节奏是由绘画对象在构图位置上疏密的程度来达成的。
比如,我们来看看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
构图节奏最紧张之处就是画面的中部,在那里我们也看到最多的人物。拉斐尔实际是有意这样来安排的。最近的近景处节奏疏朗(人物较疏松),把人的目光导引到节奏最紧张之处 - 中部,也是中心人物的位置。尽管如此布置使得中心人物不如近景人物大,但拉斐尔节奏的安排却促使了中心人物必然获得视觉的焦点,这就是其构图节奏的使然。
线条的节奏线条节奏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大的话,可以是整幅画面线条疏朗紧密;小的话,则是画面一个物体的线条描述。对于线条的节奏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表达最好不过了。
我们先来看马蒂斯的一幅简单的线条人物。
线条节奏疏朗简单的画面让观众聚焦于人物整个形体的表达,就此可以考虑画面的整个情绪。即它把控大的方向。
相反的,我们再来看看线条节奏紧密的画面。
对于线条节奏紧密的画面,往往会使人忽略掉画面的整体感而过于关注细节问题。因为过多的线条会使得目光对于形体的快速抽象不那么容易形成,对于眼睛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注视于细部的细节。这是我们在绘制线条画时必须注意的地方。
色彩的节奏对于色彩的节奏而言,其实它是相当丰富的,但相较于前二者而言,它也是更为抽象一些。这里我们就拿对比色的色彩节奏来看看。
先看一下强烈的对比色节奏是怎样的。
可以看到,在紫色的对比下,紫色黄色彼此都显得异常耀眼。
然后我们再看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名画《花瓶中的鸢尾花》。
在凡高的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比色黄色于紫色彼此非常协调甚至有一种相互渗透的感觉。对比色的增强突出还是在的,只是被凡高用适宜的色彩节奏给缓和了。在这里充当缓和成分的是鸢尾花的绿叶以及鸢尾花紫色花瓣的浅色部分。绿色叶子被画成一倒立的三角结构,其构成有些像倒着的塞尚的《人生欢乐》的结构。正是这些结构与色彩的介入,形成了一种对比色既保有其原先的对比又缓释了其对比。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色彩的节奏与前两个节奏不同,其本身是一个复杂抽象的问题,需要艺术家个人艺术特性的介入。
最后我们必须说,无论如何,绘画节奏是一个艺术家自我感觉的问题,它常常是最具有个人个性的绘画特性,因而这里我们只是举一反三,希望读者能更多地从自身实践的角度来应用自己的绘画节奏问题。
红屋顶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红屋顶》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卡米耶·毕沙罗的作品。
描绘了冬日村庄的印象,他仅用色块和色点就将田地、村庄、树林、天空勾勒了出来。虽然不细腻,却把当有的光感和色彩都用最印象的手法刻画了出来,甚至能让人感受到空气的温度,色彩缤纷而协调,透亮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