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什么善什么,表达的意思是滋养万物?
山村破道观有个老道士,给我说水的道法奥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但舍不得八块钱给他,是不是不妥?
有一次在一个山村看到一个破道观,那个道观真的很破,全是木结构的,已经经过岁月的风蚀,老朽斑驳苍凉。一看就是没有人投资。但是破是破却很稳固,没有烂没有颓败的感觉,反而很温暖,很有岁月的温度。
我走进那个道观走到里面没什么人,静悄悄的,香火不旺啊。然后走着走着走到一个太岁殿里面有个老道士正在睡觉。
我的脚步惊醒了他,他抬起眼睛看了我一眼说:拜太岁吗?只要8块钱。
我没理他,一看他桌面上放着一本线装书《道德经》。翻开那一页正好写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我打个稽首说:无量天尊老道长啊,你怎么不看符箓经书想想怎么挣钱,把庙子弄的牛一点,反而看道德经呢?
他说:道德经不就是我们道家的经书吗?怎么不能看呢?看懂了自然不怕穷啊!
我说:有这么神奇吗?那我问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啥意思?他说。早上起来刷了牙,练练功就吃饭,也别吃多了,上午上上班做做事,中午又吃点东西,下午睡睡午觉,起来随便搞点事情就准备晚餐了,吃完聊聊天散散步就睡觉了。
我说:你这说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
他说:这不就是上善若水吗?
我说:上善若水是流水账吗?是混日子吗?这是高至高无上的道德。是大道,知道吗?懂吗?
他说:哦,至高无上啊,有多高啊?
我说:至少是宇宙真理级别的,我们这个维度根本理解不了的。
他说:按你说的那宇宙是有限度的啦。
我说:宇宙当然是无限的,怎么会有限度呢?
他说:那你说宇宙真理级别嘛?那就是宇宙是有限度嘛。
我说:你这属于强词夺理,你就解释什么是上善若水不就行了吗?
他说:你口渴不?喝点茶吧。
我说:你一说我还真的有点口渴,你这有茶吗?
他把茶旁边一个茶壶拿来给我倒了一杯茶。
我一口喝下去,他说:
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上善若水。因为我也搞不清哪里是上哪里是下,哪里是至高无上,哪里是卑微低下。你看那个水跑到很高的山上掉下来,他就是个瀑布。放在一个杯子里,他就只能刷牙漱口。
你要问水什么是上什么是下他也告诉不了你。他不能说他是一滩瀑布,他就高尚,他是漱口水,他就低俗。
是老天爷把他安排到山崖顶端变成瀑布的,也是老天爷把他安排到自来水管里,到了你的水杯里了。
这事情谁可做不了主啊?全凭老天爷安排,要么他就是下雨。你要说下雨是好是不好呢,当然它灌溉农田是好的,但它变成洪水的时候淹死了人可不好啊,但是对水来说他哪有什么好与不好呢,反正都是老天爷安排的呀。
我说:你这个道观之所以没有生意,就是因为有你这样的道士在。你都不会说在这里乱说,上善若水是这样的意思吗?上善若水是说最高的道就跟水一样是有利于万物滋润万物奉献自己,也不争名争利,不居功。
他说:哎呀,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因为我老糊涂了,我也搞不清水到底有利于万物,还是不利于万物,这有利不利我也决定不了,我也分不清楚。你去问谁水也不知道。水自己都不知道的事,你我怎么知道的?
我被他一问,霎时之间说不出话来,是啊,水自己都不知道是好是坏,我是怎么知道的?
老道士笑了,又给我倒了一杯茶说:年轻人啊,这个利万物不能完全说它是有利于万物。只能说它是顺应万物。
你要它干嘛它就干嘛,命运安排他干嘛啊他就坦然接受干嘛?他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符合自然的安排。
我说:那不争这两个字呢,是说他不争什么?他说:不争也不完全是说不争高下不居功。而是说不纠结,不分别。
我这么多年出家以来呀。就一直在这个道观里面,这个道观香火好香火不好,我都坐在里面。拜太岁的钱原来是三块钱,后来涨到了5块,现在涨了8块,将来再涨也不会超过12块。
别的道观有钱做大我的道观向来就是这样。因为我不觉得把道观做的金碧辉煌天下闻名就是一种成功。我也没认为非要弟子满天下,就是把我这个道法传得很牛了。
你的心里没有坏,当然就没有好,你的心里没有大自然就没有小,你的心里没有金碧辉煌,自然就没有破败荒凉。
所以说无量天尊4个字就是没大没小啊。无量嘛,可大可小、没大没小,大就是小小就是大,大起来看似小,小起来以为大,摸不准看不透说不清。
你想想水不就是没大没小吗?它要大起来整个地球都是水,整个人的身体都是水。他要小起来。你都感受不到。就在你呼吸的空气里,它就存在。你说他是真的小还是真的大,所以你要去纠结他的大小,你就傻了。
所以说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智若愚。就好像无尽的空气中就含有水。你却看不见体会不到。
我一听觉得确实有点道理,我说:那么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实就是说他自然而然不纠结是吗?他说:是的,水你是没办法去评判他,你对他的判断都是一个很暂时的判断。比如。他在海里你就说他是大气磅礴的水。他到了茅厕里你就说他是污秽的水。它本身是自然而然的,它的作用和定义都是我们给它赋予的。
如果水也像人一样。对自己的命运不停地执着纠结。今天到这了不爽,明天到那了开心,后天遇到这事了烦恼......那水这辈子可就够呛了。因为你不接受,纠结,无法做到自然而然,烦恼痛苦就都来了。
我说:你意思是,不纠结,随它去?
他说:一听你就是没有懂啊,随它去,随谁去?水不是随它去,而是该干嘛就干嘛?它没有什么消极和积极,但绝对不是灰心丧气垮塌扶不起,你要看到它用的好,可以发电可以灌溉,用的不好,就能淹没农田人命。这不是简单的随它去可以解释的。
真正的上善,就是要你把这个上字去掉。善则足矣。老子怕人家不懂,给你安个上字。你懂了就没有上下了。
我说:想不到老道长你还是很有想法的嘛。你懂这么多,怎么你的道观里香火这么差呢?
他说:来的人都是跟我聊半天却连8块钱都舍不得出,你让我这个香火又怎么旺起来呢?
我一听一摸口袋,感觉为了这番聊天出这8块钱出的有点不值啊,还不如村口去吃碗面,于是匆匆告辞就走了。
老道长看着我走,笑了一笑,也不管我,又闭上眼睡他的觉去了。
关于人性是本善?
人性是善恶共存的,只不过有人善良多一点,而有的人少得可怜,就如黄金也难纯洁到百分百一样。善恶是天生的,即使后天环境的影响基本也难改变其本质,就如狮子、老虎、狼……必须吃肉一样,在它们恶是天性,是本源,即使偶尔有那么点善,也是因为恶的纯度不够。所以,我认为,孔子的:“人之初,性本善”;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都是太绝对了,世上根本就没有百分百的善恶。
善之善者也这句是什么意思?
原句是:“是故百战百剩,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打百次仗胜百次,不算高明中的最高明;不发动干戈,而又能降服敌人者,才是高明中的最高明。
可是别人就是欺负你?
您好。
很简单,很现实的原因,欺负善良的人,不容易挨揍,欺负暴躁的人,很容易挨揍,欺负残暴的人,很容易被伤害,欺负凶残的人,很容易被杀害,欺负没人性的人,很容易被灭绝,所以他们只敢欺负善良的人,但是善良的背后就是邪恶,当一个人撕下善良的面具以后,对方有可能连跪下认错的机会都没有。
以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他性格非常善良,但是在学校经常被其他同学霸凌,经常有学生欺负他,他觉得忍一忍就算了,但是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结果有一天,他在书包里放了一把刀,那些学生又来欺负他,他就抓住一个学生,拿着刀一顿乱刺,当场刺死一个,那些所谓的江湖义气,那些所谓混混大哥一个个怕的要死,有些人他只有欺负善良人的本事,欺负凶狠的人他们不敢,他们也没那个胆量,所以才有这句话:柿子还得挑软的捏。
怎么理解大善即大恶?
《善与恶离我们有多远》
善与恶是自有人类意识以来整个人类一直在厘清的话题,一直到现在这个话题仍然热络。这是一个永远的话题,层出不穷的善恶社会指点着人类的脚步,而脚步又走出不同的人类善恶。、
一切能够给人类带来向好的或者有益的现世和趋势的性格、行为、心情以及这些的主体就是善;那些给人类带来破坏性的,创伤性的,甚至毁灭性的性情或主体就是恶。
一切行为都有善恶的属性,甚至善恶的属性是不确定的,有的是可以转换的,善,恶之所由;恶,善之所显,那些善恶不分良莠不齐的人性必将被时间冲刷殆尽。一个人的善行如果养成了善行施与者的懒惰依赖,这个善行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恶的成分了,这是大善即大恶的一层内涵。
善行者如果能够择人施善,而不是不分良莠,真善也;而往往是施善的同时连恶一并施与或者包容。善行者,美德也;
恶行者,缺德也;一个人溢美的同时也喜欢恶行,这种兼收并蓄的秉性或许是人类性格上共有的贪婪,即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盛情也难以拒绝,或者却之不恭,久而久之,善恶兼收并蓄。善行,成难而废易;恶行,成易而废难。因为对别人的帮助纵容而使别人养成骄奢淫逸的娇贵生活秉性,这是大善还是大恶?这是大善养成的大恶,大善即大恶。
性恶论与性善论都是偏颇的,善与恶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生秉承,关注人生的选择,关注行为的孕育,人生难道不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那样谨慎有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