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溯源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与多彩风俗

天美资源网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重阳节,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来历和多样的风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内涵。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古代,人们对数字有着独特的认知和崇拜。“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重阳,溯源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与多彩风俗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秋季丰收后祭天、祭祖的活动,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在这个时候举行祭祀仪式,以感谢上天的恩赐和祖先的庇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与九月九日这一日期相结合,成为重阳节的重要源头之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重阳的一些习俗已经有所记载,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虽然此处的“重阳”与节日的关联尚无定论,但可以看出当时“重阳”一词已经出现。

汉代,重阳节在民间逐渐普及,据《西京杂记》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表明在汉代,重阳节已经有了佩戴茱萸、食用重阳糕、饮用菊花酒等习俗,并且人们认为这些活动具有长寿的寓意,汉代的重阳节还与道教文化产生了一定的联系,道教将九月九日视为“升仙”的吉日,这也为重阳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重阳节的习俗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文人墨客们开始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赋诗,使得重阳节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描绘了重阳节赏菊的闲适情景。

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朝廷在这一天也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重阳节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后,重阳节的风俗在民间广泛传播,一直延续至今。

重阳节的丰富风俗

登高望远

登高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风俗之一,在古代,人们认为九月九日这一天阳气极盛,而高处阳气更旺,登高可以躲避邪气,祈求健康长寿,秋季天高气爽,登高望远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秋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登上当地的名山或高楼,在山东济南,千佛山是重阳节登高的热门地点,每到重阳节,千佛山人山人海,人们沿着山路攀登,欣赏漫山的红叶和远处的城市风光,在攀登的过程中,人们还会互相交流,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登高的习俗也蕴含着积极向上的人生寓意,它象征着人们不断追求进步,勇攀高峰的精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事业上,人们都希望像登高一样,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

赏菊、饮菊花酒

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花卉之一,重阳节前后,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菊花不仅色彩艳丽,形态各异,而且具有高洁、长寿的象征意义。

赏菊活动在唐代就已经十分盛行,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每年重阳节都会举办大型的菊花展览,展览中,各种品种的菊花争奇斗艳,有“墨菊”“绿牡丹”“十丈珠帘”等珍稀品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人们在花丛中漫步,欣赏菊花的美丽,感受秋天的气息。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菊花酒被视为“长寿酒”,具有明目、治头昏、降血压等功效,古代,人们会在重阳节前采集新鲜的菊花,与糯米等原料一起酿成菊花酒,在重阳节这一天,全家老小都会饮用菊花酒,以祈求健康长寿,虽然现代社会中,传统的自制菊花酒相对较少,但市场上仍有各种菊花酒可供选择,人们依然会在重阳节这一天小酌一杯,感受节日的氛围。

佩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具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认为它可以辟邪、驱虫、消灾,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茱萸,或将茱萸插在门口。

佩戴茱萸的方式有多种,有的将茱萸制成香囊,挂在胸前;有的则将茱萸插在发髻上,在一些农村地区,至今仍保留着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在河南的一些村庄,老人们会在重阳节前采摘茱萸,精心制作成香囊,送给晚辈,希望他们平安健康。

茱萸的辟邪寓意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疾病、灾害的恐惧,虽然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茱萸并没有辟邪的超自然力量,但它作为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依然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记忆。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重阳糕一般用米粉、豆粉等为原料,蒸制而成,上面还会点缀一些红枣、核桃、瓜子等干果。

重阳糕的形状多样,有的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则简单地做成圆形,寓意团圆美满。

吃重阳糕的习俗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糕”与“高”同音,吃重阳糕有“百事皆高”的寓意,象征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事业高升、生活幸福,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制作或购买重阳糕,全家一起品尝,分享节日的喜悦。

重阳节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重阳节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重阳节所蕴含的尊老、敬老的内涵,在当代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1989 年,我国将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在重阳节这一天,各地会举办各种关爱老年人的活动,如文艺演出、健康讲座、志愿服务等,子女们也会在这一天回家看望父母,陪伴老人,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

重阳节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现代的登高活动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的延续,还成为了全民健身的一种方式,许多登山爱好者会在重阳节组织登山比赛或徒步活动,将传统习俗与现代健身理念相结合,赏菊活动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展览形式,一些地方还会举办菊花文化节,融入摄影比赛、诗词创作等文化活动,丰富了节日的内涵。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许多外国友人对中国的重阳节充满好奇,通过参与登高、赏菊等活动,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以重阳节为主题的旅游线路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重阳节,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从远古的祭祀活动到如今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重阳节的优秀文化传统,让这一古老的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