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2020七夕结婚人数

天美资源网

2020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2020七夕结婚人数?

据不完全统计,七夕节当天,全国12个省市共有5万多对新人登记结婚,

2020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2020七夕结婚人数

2020七夕趣事?

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节日“七夕节”,济南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动物园特别为赤猴新郎“猴王”和新娘“小不点”举行“相约七夕”浪漫婚礼,它们俩从南非安家落户动物园,新浪8岁、新娘4岁,它俩携带2个月大的孩子奉子成婚了,“猴王”性格比较暴躁,“小不点”很温柔,刚开始它俩感情不是很好,慢慢地相处“小不点”的容忍和耐心感动了“猴王”,从相识、相知慢慢地相爱了,还有了爱情的结晶。

为了给它俩举办一个浪漫婚礼,动物园工作人员用鲜花、绿竹、绿植制作了喜庆的拱门,上面挂上了象征爱情的印记的红双喜和百年好合。竹篮里装满了美味的水果串,饭桌上洒满了红黄玫瑰花瓣,为它俩的婚礼增添了温馨、浪漫、欢乐的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为它俩送上“百年好合”的新婚祝福,并分享它俩的喜糖和喜悦。

2020年的世界表白日是几月几日?

世界表白日是2020年3月6日。

告白日,是指向自己心仪的对象告白或表白的日子。告白日多跟情人节联系在一起,据此主要可以分为有网络告白日(网络情人节)、男生告白日、女生告白日、传统告白日等。告白日有很多,比如传统的七夕,情人节还有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络节日“520”和“521”。

今年立秋是早是晚?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今日,迎来了“立秋”节气,也是秋季第一个节气。

立秋,有“贴秋膘”、“咬秋”、“啃秋”、“吃秋桃”、“称水”等习俗。

今年的立秋,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老话讲:“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那么,今年的立秋节气,是属于“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

对于立秋的早晚,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所谓立秋,是指太阳处在赤纬+16°19'的那一刻。

若这一刻出现在上午,则称为“早立秋”,如果出现在下午,则是“晚立秋”。

按照这种说法,那么,今年的立秋,是上午9点多,那么就是属于“早立秋”。

第二种:所谓的立秋早晚,是按阴历的月份来说的。

即,立秋在阴历六月为早,阴历七月为晚。

今年立秋,是8月7日,阴历六月,按照此种税法,则为“早立秋”。

今年立秋,还处于三伏当中,立秋之后还有一“伏”。

此时,酷热的“秋老虎”尚在,暑气难消,仍然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后,天气由热逐渐转凉,然而,今年立秋后还有一伏。

此时,暑气未消,盛夏余热仍在,秋阳肆虐,仍要警惕高温酷暑。

立秋时节,是养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养护好身体,可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立秋到处暑,16天的过渡期,是夏秋交接很重要的时期。

此时,顺应时节的变化,来调整生活习惯,可助力身体健康。

顺应天时,养护好身体,可以给健康打下基础,减少秋冬疾病的发生。

所以,在立秋后,一定要格外重视身体健康,做好身体的养护工作。

立秋到,暑气未消,要做好“五防”,为健康过秋冬,打下好基础

一防暑湿

立秋后,白天比夏天更加燥热,人会感觉到闷热。

此时,暑湿依然较重,需要注意防范,以免入侵体内。

一旦体内湿邪过重,不但影响秋季进补,也会诱发多种疾病。

所以,立秋后,依然要做好防暑祛湿的工作,建议吃点清补祛湿的食物。

对策:食粥健脾脾,负责运化体内水湿。

想要防湿祛湿,要注意健脾。

粥与肠胃相得,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

所以,在立秋后,多吃点健脾开胃的粥,对健康,十分有益。

用薏仁、芡实、红小豆,一起煮粥吃,可健脾祛湿,保护身体健康。

红小豆,健脾利湿、消肿解毒。薏苡仁,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一起煮粥吃,是不错的选择。

二防肝火

立秋后,还有一伏,“秋老虎”肆虐。

此时,稍加不注意,就会导致人体肝火旺。

很多人晨起口干苦,脾气暴躁,目赤红肿,睡不好觉,都是肝火所致。

因此,在立秋后,要格外注意防肝火,给肝脏降降火,减少身体不适之症。

对策:喝点植物茶水肝火旺,用一些清热利湿、疏肝泄胆的草药,泡水代茶饮,可快速降肝火。

蒲谷丁菊花茶,泡水代茶饮,清热下火的同时,还可促进排毒,养护肝脏。

用蒲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即可。

蒲谷丁,入肝、胃二经,擅长清肝热,降胃火。凡是肝火引起的口苦、口干、口臭、咽喉疼痛等,皆有效。

菊花,是清热解毒、下火的好帮手,用其泡水,可快速降火,改善身体各种不适,与蒲谷丁搭配,清热解毒效果更佳。

金银花,也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用其泡水喝,可疏热散邪、清解血毒,与菊花搭配,效果加倍。

桂花,香气浓郁,性质温和,可中和寒性,亦可清热解毒,改善口气。

用这几种,搭配在一起,泡喝水,下火、消炎,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三防秋燥

秋季,燥邪当令。

立秋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燥邪之气易损害健康。

燥乃六淫之邪,易耗津液,最伤肺肺部,容易诱发肺部疾病。

皮肤、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就是典型的“秋燥症”,立秋后,一定要格外注意防燥。

对策:多喝点汤水立秋后,多喝点汤水,可滋阴润肺,对于对抗秋燥,十分有益。

可以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材,如银耳、百合、莲子、雪梨、莲藕等,煲汤喝。银耳,滋阴润肺,立秋后,吃点银耳,可以缓解皮肤干燥、瘙痒等。

莲子,清热降火,搭配银耳一起煮汤喝,滋阴润燥,效果尤佳。

立秋后,莲藕也是不错的选择,清热、润燥、养肺,是除秋燥的佳品。

雪梨,肥嫩多汁,润肺生津、止咳化痰,对抗秋燥,十分有益。

四防中风

立秋后,天气由热转凉,早晚温差大,是中风的一个高发时节。

气温的变化,导致人体毛细血管收缩,大脑负荷加重,血压升高,诱发中风。

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中老年人,易在秋季发生中风,因此,立秋后要防中风,注意监控血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切莫忽视。

对策:喝好三杯水立秋后,防中风,首先要注意补水。

主动喝水,补充体液,可减少血液粘稠度,进而降低血栓的形成几率。

每天喝水,要注意喝好三杯关键水,这一点,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第1杯:晨起一杯温开水,不论是否口渴,都要喝,35-40℃为宜。

第2杯:两餐间,一杯代茶饮,补充水分,还可疏通血管。

第3杯:晚睡前,一杯温水,20ml左右,注意不要喝太多,以免影响睡眠。

五防腹泻

每年的立秋后,都是腹泻的一个高发时节。

一方面,气温依然炎热,致病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大大增加了食品在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的污染机会,造成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另一方面,人们贪凉,喝冷饮,吃冷食等,也会导致腹泻的发生。

所以,在立秋后,一定要注意防腹泻,养护好胃肠。

对策:多好“三方面”其一,避免“病从口入”。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做好预防工作是关键。

饮食上,一定要注意,谨记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其二,做好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方面,要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回家后也要洗手。

另外,家庭冲马桶时,要记着盖上马桶盖,以防止细菌溅出。

其三,饮食要注意

蔬菜瓜果要洗净,食物制作和储存,要生熟分开。

在食用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前,重新加热并热透。

尽量不吃剩饭剩菜,若要保存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将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馊饭菜坚决不能吃。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7月7民政局上班吗?

7月7(七夕)不属于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民政局是不放假的。如果七夕节当天是工作日,且不在法定节假日放假期内,民政局就是上班的。

比如2020年的七夕,既不在其他法定节假日假期内,也不在双休日,民政局就是上班的。不过如果是双休日,根据人们的需求有的地方会进行调休,也是会上班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