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四不像,麋鹿的角是什么?
麋鹿有个著名的别称,那就是「四不像」,这说明它们的外观在鹿科动物中与众不同。首先,麋鹿的角「似鹿非鹿」,这是因为它们的角形特殊,角的主干先分出前后两大主枝,前面的主枝也就是眉叉,不仅能分出多个小叉,而且比后面真正的主枝还要粗且长,这点有别于其他鹿类。
其次,麋鹿的头「似马非马」,这表示它们的面部类似马脸那么长;此外麋鹿的颈背有一条显著的黑褐色纵纹,这能使人联想到马的鬃毛。
再次,麋鹿的蹄子「似牛非牛」,这是由于它们的原栖息地是水草丰盛的沼泽湿地,宽大的蹄子能帮助它们踏行于松软的泥沼。
最后,麋鹿的尾巴「似驴非驴」,它们的尾巴虽然像驴尾,但远不如驴的尾巴长,不过 60~75 厘米的尾长在鹿类当中却是破纪录的。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个人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执行,就是高层看结果,中层既看结果也看过程,而基层只看过程,为结果而负责。
一、管理的目的作为管理人员,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执行。无论你从事的是经营管理还是市场营销,是企业策划还是行政人力,是物业管理还是金融服务,是商业地产还是互联网经济,必然都是你执行公司的决策、规划,员工执行你的安排部署,整个企业才能下好这盘棋。一个没有执行力的企业,就是一步步走向坟墓的过程。
很多的管理学家,会对管理下很多这样那样的定义,会安排这样那样的进行培训(当然,必要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结果说了很多、培训了很久,浪费了不少资金,消耗了不少时间,为什么一到工作之中,就没有起到作用?归根结底一句话:执行力不够。
执行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责任心。我曾经在网上搜过此类问题的答案,实在是千奇百怪、数不胜数,不甚唏嘘!
二、执行力今天我们不谈行动力与执行力之间的差别(另文讨论),只讨论怎么提高执行力,也就是如何提高责任心。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商场如战场。无论是前沿的IT行业、O2O模式、电子商务,还是传统的商业地产,试问,如果你的团队是一支小分队,上了战场之后,战士说他害怕,你怎么办?说他不信任身边的战友,你怎么办?说他想躲起来,避开这一天战斗,你怎么办?说这个行动方案是不是该跟大家商量一下,你怎么办?说他想要一个人去灭掉敌人,你又该怎么办?
这五个问题就是曾经我提出的五大管理忌讳。我想,放在部队里,不会有人去当和事佬、交朋友,更不会容许你来讨论战斗部署,甚至是躲避战斗或者孤军作战去做出无谓的牺牲吧?这就是责任心,你来当兵就必然知道会参加战斗,你就是一名战士,这个还值得讨论吗?换言之,你到企业工作,就必然是来完成赋予的工作任务,你就是一名工作人员,你没有权力将自身的个人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来,你没有权利选择战友与上司,你有的,就是服从,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没有起码责任心的人,他永远都会找到借口来推托责任,“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他所追求的就是执行力,执行力才能提升企业凝聚力,连这基本的做事态度和做人准则都要违背,必然不是合格的员工和管理者,追求领导力的企业是不容许这种现象的发生,扫地出门是唯一的选择。
执行,从小、从小事抓起!
三、高层管理只看结果管理分高、中、基层,首先从高层管理谈起。
曾经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理论:管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后来有人又提出:没有过程,哪有结果?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作为经历过基层、中层、高层管理的我来说,这一点深有体会,那就是高层管理看结果。
高层是决策层,要的只是结果,至于具体过程不在他的考虑范围,这毫无异议,如果他去管过程了,那就是失职,就是本末倒置。但决策前,必须确保该决策的正确性,这是高层的核心工作。
四、中层管理----既看结果,也看过程中层管理是企业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个环节责任重大,既是上传下达的纽带,又是承上启下的桥梁,他承担着双向反馈的重担。如果是企业决策上的偏差,导致基层操作困难,他是最先知道的,应及时向上反馈,以求政策上的微调;如果是基层操作上偏离了企业的大方向,他也是最先知道,应及时予以纠正。
正因为这两方面的责任他一力承担着,所以,他必须既看结果,也看过程,否则,就起不到政策与操作之间良好的衔接作用。
五、基层管理只看过程针对基层管理来说,就是绝对的执行,执行就是他们全部的工作。没有好的执行过程,必然就没有好的执行结果,因此,必须时刻盯着过程不放松。
当然,在执行中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出现,要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强力执行下去,这就是基层管理的本职工作。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要及时查知情况,向上汇报,请示政策调整或改变策略。但无论如何,你的基本职责不能变,那就是绝对的服从,否则,没有绝对执行力的团队,就没有绝对的战斗力。
执行过程出现任何问题,就会导致结果的偏差,因此,基层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
最后再强调一点,作为任何一个管理者,无论是高中基层,你的目标就是完成任务,并且必须让你所带领的团队都必须成为你的帮手,团队绩效、团队目标大于一切----这是你的唯一选择。
一家之言,必有不当,欢迎持不同观点的朋友,在下方留言以共同探讨,谢谢!
个人能力有限,敬请指正!
63式自动步枪威力如何?
70年代中,接触到的第一把枪,就是63式自动步枪,另外一把是54式手枪,两把枪都尽情把玩过,但是非常遗憾,就是没有射出哪怕一发子弹。
年长以后,打过54式手枪,也打过56式枪族中的所有枪械,即冲锋枪、轻机枪和半自动步枪,只可惜平生没有打过63式自动步枪。原因非常简单,1978年时,63式就从部队中撤装了,年轻时在国企当基干民兵时,也没有装备63式,到驻军打靶时,也没有63式。
其实,63式诞生,就是为了取代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因此63式就是一把步冲合一的枪械,既能单发射击,同时也能连发射击,采用56枪族相同的7.62毫米口径子弹。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63式自动步枪设计时,就是一把落后的枪械,完全根据军方高层意志来体现,说56式冲锋枪枪身短,不利于拼刺格斗,军人要发扬刺刀见红的勇敢精神。
军方高层要求新枪必须在突出步枪射击和拼刺的前体下,再揉合进连发射击性能,因此全枪枪长有1.03米,装上军刺长1.34米,由于没有采用折叠枪托,依然是传统木结构枪托,除了有一只醒目的20发五星弹匣,貌似和二战时的步枪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63式自动步枪是56半和56冲的结合体,整体结构以56式半 自动步枪为基础,自动机借鉴56式冲锋枪的结构,只不过重新设计了导气系统,采取了气体调节器结构,保证自动机运动平稳。
63式自动步枪,全枪含一只空弹匣重3.87公斤,初速每秒735米,有效射程40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750发,但20发弹匣供弹的步枪,是远远达不到理论射速的,全枪仅配4只弹匣,即便马上打光,也只有80发子弹。
63式这是把生不逢时的枪械,几乎未参与实战,网上说79年南疆冲突战中,参战部队反映,56式半自动步枪火力持续性弱,56式冲锋枪数量不足,一些库存的63式步枪和完整的63式生产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军工科技、生产人员重新启动生产线,在标准型63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紧急换装参战部队后,部队反映这种改进后的63式精度可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火力持续性增强。
以上说法,实际上可靠性存疑,那场冲突才打了多长时间,工厂要重启生产线,再改进再换装,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在国外,63式自动步枪,反倒有实战经历,越战时,美国军医发现有些负伤士兵伤口贯通伤的空腔平直,但进口小出口大,与SKS和AK47击中的完全不同。
此后,美军俘虏了一些越军并缴获了手中的武器之后才弄清,原来一种可以连发的配有带“五星”标志20发弹匣的高精度的SKS步枪,这种步枪后来被称为68式自动步枪。
迄今为止,美军一直将63式自动步枪称为68式自动步枪,在他们眼中,这把68式自动步枪,就是一把SKS步枪,只是10发弹仓供弹,换成了一只“五星”标志20发弹匣而已。
此外,在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战场上,包括中东热点冲突地区,也常见63式自动步枪的影子,除了标志性的“五星”20发弹匣以外,还能使用AK-47的30发弯弹匣,提高了63式自动步枪的火力持续性。
传统手工艺有什么出路?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传统手工艺是民族文化的智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手工艺代表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五千年的情怀,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但是在科技和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化的机器流水线给传统手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那么,面对传统手艺如今的状况,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认为:
1.要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地方政府加大重视力度,积极走进民间,对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化和规模化献力献策。市场有了,传统手工艺就有了生存的空间。
2.要与信息化接轨。在互联网+的时代,要在电商和多媒体平台上大力宣传和销售,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工艺品以及加工过程,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为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分国界。
3.要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可在旅游行程中加入传统手工艺品的加工过程的展示,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体验,在宣传的同时,使产品走向市场。
4.要使传统手工艺走进校园,使各阶段的学生对其有所接触乃至了解,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5.要加大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请力度,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记忆和传承,不能在我们的手中凋零和遗失。
我一直认为,市场化是传统手工艺存在、发展和传承的必由之路。
愿我的观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怪物大师中的四不像是什么身份?
怪物大师四不像的真实身份是布布路用母鸡孵蛋法孵出来的怪物。它的皮肤是铁锈色,铜铃般的眼睛,肚子上有十字伤疤。四不像好吃懒做,把布布路当作奴仆使唤,喜欢在他的棺材里睡大觉,吃东西。 四不像特点 四不像的吃功了得,总是把基地搞得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