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考,雍正的马中堂叫啥

天美资源网

皇考,雍正的马中堂叫啥?

他的名字叫马齐。

富察·马齐(1652~1739年),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大臣、外戚。户部尚书米思翰次子,孝贤纯皇后的伯父。

皇考,雍正的马中堂叫啥

马齐由荫生授工部员外郎,迁郎中、内阁侍读学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出任山西巡抚,历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要职。雍正帝即位后,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之职,曾在中俄《布连斯奇条约》的交涉中向俄方泄密。雍正帝驾崩后,称病隐退。

乾隆四年(1739年)去世,谥号文穆。后入祀京师贤良祠。

古人为什么叫考?

考即先考的意思,是对已离世的父亲的称呼,表达怀念之情,也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

古代皇帝对已故未在位过的皇帝,也追认皇考,民间称已故父亲为先考。

考明在古代什么意思?

1、考明;年纪大。

《诗经•小雅•楚茨》:“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2、父亲。

《柳子厚墓志铭》:“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译文:父亲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做县令。

3、考核;考试。

《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

译文: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考察三次后,罢免昏庸的官员,提拔贤明的官员,于是,许多工作都兴办起来了。

4、考察;推究。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译文:甚至有的连姓名都无法考证了。

5、敲打;敲击。

《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译文: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击来寻求用钟命名的原由,还自己认为得到了它的真相。

阿母是哪个年代的称呼?

西汉称呼。

子称母:阿母,大人(称母为娘,出自南北朝,称娘娘,出自宋朝)

子称父:阿翁,大人(称父为爹,出自宋朝,称父为爷,出自唐朝)

弟妹称哥:兄

弟妹称姐:姊姊,女兄

兄姐称妹:妹,女弟

兄之妻:嫂

孙子女称祖父母:祖父,王父,祖母,王母,大父,大母

孙子女称外祖父母:外祖父,外王父,外祖母,外王母,大父

祖父妾:妾祖姑

媳称公:舅,嫜,尊嫜,君舅

媳称婆:姑,君姑

媳称公妾:少姑

媳称夫姊:女公

媳称夫妹:女叔,叔妹

婿称岳父:外舅,妇公

婿称岳母:外姑

婿称妻之兄弟:舅,妻兄弟,私亲兄弟

对人自称其父:家严,家君

对人自称其母:家母

对人自称其兄:家兄

称人父母兄弟姊妹:尊大人,令尊,令堂,令兄,令姊,令弟,令妹

父母总称:严君

父自称:乃公

亡父:皇考,显考

生父:亲父

继父:继父(口语但称阿翁,不可加继字)

亡母:皇妣,显妣

生母:亲母

嫡母:嫡母

继母:继母(口语但称阿母,不可加继字),假母,继亲,续母(后二称疑为东汉所称)

父妾抚养己身者:慈母

出继抚养己身者:养母

父妾:庶母,诸母,妾母

保母:内傅,傅母,保姆

乳母:乳母,食母,阿母(东汉称)

父之兄:世父,伯父

父之兄妻:世母,伯母

父之弟:仲父,叔父,季父,叔,大人

父之弟妻:叔母,季母

父之姊妹:姑

母之弟兄:舅,舅父

母之嫡兄:嫡舅,元舅

舅之妻:舅母

后母之兄弟:继舅

母之兄弟之子:甥,中表,内兄弟

母之姊妹:从母,姨,姨母

母之姊妹之夫:姨父

母之姊妹子:从母昆弟,中表,表兄弟

兄弟之妻:娣姒

同母异父兄弟:外兄,外弟,外姊,外妹

兄弟之子:犹子,侄,从子

兄弟之女:犹女,侄,从女

夫:夫,外,夫子,天

妻:妇,内,室,中馈,嫡,御

妻称夫:良,良人,子,君,君子,郎

妾称夫:君,男君,主父

夫称妻:小君,细君,良人

妻谦称:妾,下妾,贱妾,婢子,箕帚妾

妾称妻:女君,主母

妾:小星,侧室,小妇,旁妻,下妻,㜸妻,女妾

父母称子:儿子,孩儿,儿,息子

父母称女:小女,阿娇

称人之妻:令室,令妻,内子

女之夫:婿,倩,卒便,平使,子婿,女婿,郎婿

老师:夫子,先生,外傅

学生:弟子,门弟子,小生

朋友:朋友,知己,刎颈交

同学:同门

臣称皇帝:皇帝,天子,今上,陛下,圣上,天辟,君天,君,县官,钜公,至尊,人主,主上(夏称元后,殷称素王,周称天王)

皇帝自称:朕(重大场合自称),我,吾,予(平常称)

臣称太后:皇太后,太后,东朝

太后自称:朕,我,吾

臣称皇后:皇后,中宫,椒房

皇后自称:臣妾(在皇帝太后面前称),我,吾

臣称皇帝妃嫔:姓+封号

皇帝妃嫔自称:本+封号

公主:公主,天女,帝子

臣尊称公主:公主+封号+卿

公主自称:妾(皇帝皇后面前自称),我

太监:宦者,中傅,内臣

皇帝称大臣:三公,诸王,大将军尊称卿,以下称某君

称诸侯王:大王

称列侯:君侯

称太守:马足下

称县令:明庭

称现任官员:当轴

官员眷属:夫人

大员子女:公子,女公子

医生:医工,医匠,乳医(妇科医生)

御医:侍医

御厨:太官令,疱人

百工:某工

瓦匠:甄者

商人:商贾,贩夫,贩妇(谓女商),贾人,末民

翻译:译官

船夫:舟子,辑濯士

画师:画工

歌舞艺人:倡伎

男倡:幸倡

捕快:求盗

法医:令使

间谍:间谍,谍

娼妓:科雉

嫖客:夃老,婟嫪

自称:昂,我,吾,余,身,女子自称姎

谦称:仆,愚,走,下走,牛马走,鄙人,不才,小人

尊称:君(男女皆可),公,叟,老,长者,方家,足下(男女皆可),阁下

泛称:夫,夫子,之子,之人,斯人,伊人,匹夫,他,他人,彼

詈骂贱称:小人,役夫,竖子,鄙夫,鼠子

康熙的皇十九子胤稷是否夭折了啊?

儿子: 皇长子 胤禔 (1672-1732) 63岁 康熙十一年生,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郁郁而终,心神郁结。 皇二子 胤礽 (1674-1724) 51岁 生于康熙十三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理由同上。 皇三子 胤祉 (1677-1732) 56岁 生于康熙十六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理由同上。 皇四子 胤禛 (1678-1735) 58岁 生于康熙十七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皇五子 胤祺 (1679-1732) 54岁 生于康熙十八年,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 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这个是善终的。 皇六子 胤祚 (1680-1685) 6岁 康熙十九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早亡。 皇七子 胤佑 (1680-1730) 51岁 康熙十九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善终。 皇八子 胤禩 (1681-1726) 46岁 康熙二十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这个也是心神郁结。 皇九子 胤禟 (1683-1726) 44岁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理由同上。 皇十子 胤礻我(1683-1741) 59岁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26岁,被封为敦郡王,因党附允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允赍(jī)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才开释,乾隆五年卒。理由同上。命比较长而已。 皇十一子 胤禌 (1685-1696) 12岁 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三十五年夭折.早亡。 皇十二子 胤祹 (1685-1763) 79岁 康熙二十四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亡。这个是善终的。 皇十三子 胤祥 (1686-1730) 45岁 康熙二十五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善终。 皇十四子 允禵 (1688-1755) 68岁 康熙二十七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允祚同母。但党附允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善终,到底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皇十五子 胤禑 (1693-1731) 39岁 康熙三十二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谥号恪。不得志,但善终。 皇十六子 胤禄 (1695-1767) 73岁 康熙三十四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谥号恪。善终。 皇十七子 胤礼 (1697-1738) 42岁 康熙三十六年生,母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晋亲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还西藏,沿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返京,办理苗族事务。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善终。 皇十八子 胤衸 (1701-1708) 8岁 康熙四十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早逝。 皇十九子 胤稷 (1702-1704) 3岁 康熙四十一年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早逝。 皇二十子 胤袆 (1706-1755) 50岁 康熙四十五年生,母襄嫔高氏。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命祭陵,称病不行,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复封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不得志但善终。 皇二十一子 胤禧 (1711-1758) 48岁 康熙五十年生,熙嫔陈氏生。立志向上,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即位,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善终。 皇二十二子 胤估 (1711-1743) 33岁 康熙五十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死。善终。 皇二十三子 胤祁 (1713-1785) 73岁 康熙五十二年生,静嫔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两年后,晋贝勒。49年加郡王衔。50年死。善终。 皇二十四子 胤秘 (1716-1773) 58岁 康熙五十五年生,母穆嫔陈氏。禀性忠厚平和。有学识。雍正十一年,十七岁,封缄亲王。乾隆38年死。善终。 总的来说直接间接早亡的那几个基本都是康熙雍正爷俩整死的,完全就是憋屈死的嘛。 女儿: 皇长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张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母庶妃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殇,时年五岁。母庶妃张氏。 皇五女,和硕端静公主,母贵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伦恪靖公主,母贵人郭络罗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殇。母德妃乌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闰六月殇。母皇贵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女,固伦纯悫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殇。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时年十二岁。母德妃乌雅氏。 皇十三女,和硕温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母贵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母敬嫔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殇,时年十三岁。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殇,时年三岁。母庶妃刘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殇。母和嫔瓜尔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殇,时年三岁。母襄嫔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殇。母庶妃钮祜禄氏。 养女,固伦纯禧公主,圣祖弟恭亲王常宁长女,母庶福晋晋氏 女儿只有3种情况,1是早亡夭折,2是嫁到蒙古,这种情况夫妻感情基本不合,再加上水土不服,所以大多数都是很快就死了。3就是下嫁臣子,这种最惨,翻开清宫医案,披阅清代史书,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清代的格格极少有生儿育女者,并且十之有九得了相思病而死亡,因为她们平日很难见到自己的驸马一面,即便在晚上也很难与驸马同床共枕,随意行房。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悖天伦常理的现象呢? 原来,清朝格格们出生后,一般都由奶妈喂乳照料,难得与生母见上一面,自出生至婚配,母女见面次数屈指可数。尤其甚者,每当格格出嫁,都由皇帝赐给专门府第,驸马只能住在府第外舍。如果格格不召幸的话,驸马是不能随便进府与公主同床共枕的。 但格格每召幸一次驸马需要花费很大的周折,要花许多银钱贿赂管家婆奶妈,才能如愿以偿。如果格格不贿赂奶妈,即使格格宣召,奶妈必寻找借口多方阻拦,甚至责以耻笑。 作为封建社会的青年女性,格格本来懦弱、羞涩,哪敢为此据理力争,只好听任奶妈的摆布。即使进宫拜见母亲,也就是她们的皇额娘,格格们也羞于启齿。由于长期不能与驸马团聚,不仅生儿育女的机会甚少,而且许多格格因长期思夫成病,以致过早地离开人世。 如:康熙皇帝第十女和硕纯悫公主,也称十公主,二十二岁时嫁与蒙古博尔济吉持氏喀尔喀台吉策凌。策凌是元太祖成古思汗二十世孙。康熙三十—年,即公元1692年,其祖父丹律携他自居地塔米尔投归清朝。康熙皇帝十分高兴,授其为轻骑都尉留居京师入内廷学习。后与和硕纯悫公主成婚,授和硕额驸。但和硕纯悫公主平时却难得与驸马策凌见上一面,更很少与他同床共枕,以赴巫山云雨。和硕纯悫公主思夫心切,以致卧床不起,婚后仅四年就撒手人寰,时年二十六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