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物,25cm的参照物?
25厘米有多高?生活中对于25厘米的参照物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常用的铅笔,铅笔的长度一般是20厘米,25厘米的话,也就是一支铅笔再加上四分之一的铅笔的长度。
还有一张A4纸的长度,是29.7厘米,比25厘米多大概五厘米。所以,A4纸的高度去掉五厘米也是大概25厘米的长度。
参照物和参照点有什么区别?
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一个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对于参照物,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说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参照点指的是在测量工作中必须具有一个量的起点,这个起点就叫作测量的参照点。这是任何测量都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之一,测量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参照点,即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比如长度和重量测量就是建立在以绝对的零点为参照点的基础上的测量。另一种是相对参照点,即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如地势高度的测量,就是以海平面为测量的起点。最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参照点。
参考系和参照物有什么区别?
参考系是参照物与坐标系的总称。有时简单地就把参照物称参考系。
参照物是一个具体的物体,我们对运动只做简单的对照的时候用参照物就可以了,而参照系是相对完备的数学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可以解决各种形式的复杂的运动问题,而坐标系是参照系这个数学框架的具体形式。
举些例子,只考虑地球和太阳两个物体,以太阳为参照物,我们说地球在运动。这就是所谓的简单的对照。但是我们不可能只通过参照物就求出运动物体的具体运动状态,比如轨道方程等等。要求出轨道方程,我们就需要在参照物上选择一个基点,比如说太阳中心,建立一个坐标系,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这个坐标系中的空间变量(x,y)和时间变量(t)来表示地球运动的轨道曲线,F=f(x,y,t)。这种被假定为静止的,并以它为标准来描述运动的坐标系,就叫做参考系。
所以,顾名思义,参照物就是用来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就是用来参考的坐标系。在数学的形式上参考系比参照物具体,在数学描述的功能上参考系比参照物强大。
但比起坐标系来,参考系又是相对抽象的。我们说参考系的时候是不管它的具体形式的,只强调它起到的衡量运动标准的作用。坐标系更具体。
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我们选定参考系之后,可以把这个参考系取作传统的直角坐标系,也可以用球坐标或者柱坐标,等等。这是为了数学上的方便,对运动的实质没有影响。
比如前面举的例子,对于地球绕太阳的问题,我们同样用太阳中心建立参考系,但是我们可以不用直角坐标,而用极坐标。这样运动方程就可以写成F=f(r,θ)。虽然方程看上去不一样了。但与前面那一个是等价的,并且这样处理问题更方便。
参照物的选取三个原则?
1、事先假定参考系不动。
2、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会有所不同。
3、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在变化,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在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系的位置不变,则表明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系是静止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参照物一般指参照系,又称参照物,物理学名词,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
怎么判断哪一个是参照物?
参照物的巧妙判断方法1:要明确研究对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通常以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