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万河谷,曼施坦因进攻法国的方案为什么那么多的将军都反对?
导语:
镰刀计划,又被称之为曼施坦因计划,因为发起人就是曼施坦因本人。攻击目标是欧洲老牌军事强国法国,可是最初提出计划的时候,曼施坦因计划却遭到了德国高层的一再驳回。
曼施坦因始终没有气馁,他连续6次上书德军统帅部,提出了自己的计划,却连续6次被统帅部的人给驳斥了,所以希特勒压根就不知道他的这个计划。
此后统帅部的人更是将曼施坦因调到了38军做军长,让他离开了作战第一线。此后曼施坦因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向自己的同僚和其他高官提到自己的计划。
这里面有两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古德里安,一个是伦德施泰特。古德里安是德国闪击战之父,也是德国装甲兵之父。伦德施泰特是曼施坦因的老领导,时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正是通过这两个人,曼施坦因计划才出现在了希特勒的办公桌上。
此后曼施坦因如愿地与希特勒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计划,希特勒大为赞赏,认为计划虽然有点冒险,但是一旦成功了,号称高卢雄鸡的法国,可就是他希特勒的囊中之物了。
一、曼施坦因计划到底讲了些什么?德国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派遣十几个师前往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叫阵,显然这是为了迷惑对手。另一部分则是装甲大部队,阿登森林穿过,连续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再到达法国北部。
打到法国境内以后,德军再次兵分两路,从西、北两个方向直奔巴黎而去。一旦拿下巴黎,那么主力装甲部队,就可以与另外那十几个师会合,内外夹击马其顿防线的法军。
希特勒感到执迷的是,曼施坦因计划完美地避开了坚不可摧的马其顿防线。要想强攻这一道防线,的确非常困难,死伤无数是避免不了的。
为此希特勒宁可相信曼施坦因计划的成功几率,他认为这么做至少比强攻马其顿防线要安全得多。为了完成这个计划,曼施坦因也对自己的军队做了秘密训练和改装。
阿登森林是难以翻越的地带,为了行军速度加快,德军将坦克改为16吨和22吨两种,都是轻便快捷的轻型和中型坦克。
行军速度快了,那么法军得知德国行军计划的机会也就小了。所以说这是希特勒支持曼施坦因的重要原因。
二、德国统帅部为何一再反对这一计划?曼施坦因这个人的人缘其实很不好,他不喜欢讨好上级,跟自己的同僚也处不好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只知道干活,却不知道交际的人。
正是这样一个人,突然之间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冒险计划,你们说统帅部的领导可能会同意么?曼施坦因从来没有拍过他们的马屁,他们自然对这个人也不甚了解,所以自然是否决了这一计划。
德国统帅部的人当然不都是小气的人,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外,其实曼施坦因计划也充满着风险。
第一,德国的装甲坦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比英法联军强,甚至比他们还要弱。而曼施坦因计划中,坦克是最主要的工具,如果英法联军的坦克灭了德国的坦克,那德国可就完了。第二,阿登森林地势非常险要,装甲坦克要想从这里穿过十分艰难。即使穿过去,也会有大动作,这会不会引起法军的注意?一旦法军设下埋伏,那德军还是没得救。为此德国统帅部否决这一计划,是很有必要的。从德国的大局角度去考虑,这一计划的风险比较高。况且德国统帅部可不想背锅,自然不赞成这一计划。
三、曼施坦因计划实行是否顺利呢?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时间也来到了五月份,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回暖了。曼斯坦因认为是时候动手了,希特勒觉得这还不够,利用空军作为配合,加速计划的完成。
5月10号,德国的飞机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发起了猛烈空袭轰炸,将这些地方的飞机场和飞机炸了个稀巴烂,彻底掌握了这一带的制空权。
大军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其中A集团军群有64个师,负责向法国北部要塞色当方向发起进攻。B集团军群有28个师,负责攻打荷兰、比利时,以此帮助A集团军群顺利进军法国。
C集团军群有17个师,前往马奇诺防线,应付当地的法军主力部队。三路大军同时出发,基本都很顺利。
4天以后,也就是5月14号,A集团军群就已经顺利地拿下了法国军队在色当的防线,法国的第九集团军司令部被德国人一锅端了。
这么一来国内的法军可就乱了起来,德国大军连夜进军,速度飞快。与此同时荷兰、比利时都被德军给拿下了。
这么一来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一同朝着法国核心腹地进发,仅仅3天的时间,法军防线完全被攻破。
法国政府连夜撤离了巴黎,6月14号,这座不可一世的欧洲古城,就这么一枪不放地落入了德国人的腰包之中。
马其顿防线上的法军还不知道自己的老家被人给端了,结果A集团军群和C集团军群内外夹击,马其顿防线眨眼之间就被攻破了。
50多万法军大部分被歼灭,只有很少一部分逃到了瑞士和敦刻尔克。1940年6月23号,法国的小白旗终于竖了起来,这个强大的欧洲军事大国,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宣布了投降,实在是让人感叹,曼斯坦因计划的可怕。
总结:曼施坦因计划,就是希特勒在和法国对赌国运的赌局。这一计划其实存在很多漏洞,最关键的,那就是德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漏洞在暴露出来之前,就弥补上了。
德军的行军速度非常快,即使对手发现了计划的漏洞,那也没办法做出改变,这就是曼施坦因计划能够完美实现的重要因素。
当然了,这种机密计划,一旦提前一天泄露出去,那么德国可就彻底完蛋了。法军完全可以在阿登森林设下重重埋伏,让德军走不出这里,也可以在色当增加兵力,抵挡德军的猛烈进攻。
可惜最终希特勒赌赢了,他将一战时的耻辱全部洗刷干净,用他的大头皮鞋,把这只高卢雄鸡,死死地踩在了地上。
参考资料:《二战史》
加勒万河和那国相邻?
加勒万河谷位于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多年来,中国边防部队一直在此正常巡逻执勤。2020年4月以来,印度边防部队单方面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持续抵边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议,但印方反而变本加厉越线滋事。2020年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乘夜色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
中方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
为什么印度最近这么猖狂?
印度最近这么的疯狂,是因为印度只不过是被美国已经当做猴来耍的一只猴子而已。虽然看去非常的热闹,但是,最终的热闹,还是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
因为美国向印度承诺,支持印度进入联合国常住理事国。而对于这样的一个空头支票,印度却如获至宝。因此,在美国的暗中授意之下,印度就显得非常的疯狂了。
而美国的真正用意,是希望能够看到印度和我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中等以上规模的战争,从而大量消耗我国的综合实力,阻止我国的全面发展。因此可见美国的险恶用心才是非常阴险的,而印度只不过是美国开了一个空头支票,支持印度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而被美国当作猴子来玩耍而已。显然,印度却因此而手舞足蹈了,不知所措了。
而印度的自信主要是来自于背后有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它的军火提供商,并且还能够从世界上更多的国家购买到更多更先进的军火,并且感到骄傲。因此,在印度人的眼里,自己似乎能够游走在美俄两个国军事大国的面前,实际上就是成功的。所以,他感到自信。
我们也可以从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世界经济强国的报道中,可以看得出,实际上印度一直都在傍各个国家的大腿,希望能够从中获得的利益。并且,错误的认为自己也已经能够和他们一样,也已经成为了世界性大国。
特别是印度总理莫迪错误的认为,印度的经济已经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完全可以与世界各个富裕国家相提并论。并且,曾经公开喊话美国等国家,要承认印度的世界性大国地位。因此可见,印度的盲目性是认为自己的经济实力已经步入到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之中了,而被迫率的邀请参加在英国举行的G7峰会,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而实际上世界各个国家更看重印度的军火订单,无论是英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以色列等等国家在内,主要是希望能够向印度推销自己的军事装备,并从中谋取暴利。因为,大家都知道,有许多的军事装备,印度是无法生产的。所以,印度是钱多,人傻。向印度推销其军事装备,大家都还能够谋取巨大的利润。因此,向印度带一袋高帽子,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所以,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也希望能够占领印度的商品市场,而故意的拉拢与印度的关系,以防止印度脱离这些国家的经济次序,而步入到独立创新的行列,而最终超过他们。
因此可见,给了他三分颜料,印度还真的就敢开染房了。看来,印度的自信不光是来自于自己的盲目性,更多的也是来自于其他国家对印度的过高吹捧,而导致了印度全国上下,迷失了方向。所以,豪赌就谈不上了。
个人观点,切勿上心,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印度疫情严重之时莫迪政府为何要军事挑衅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呢?
印度已经确诊感染病例36万,导致该国医院资源匮乏,大量已经查出阳性的患者,无法住院治疗。其经济更是受到严重的冲击,无数的流民因吃不上饭,徒步千里转移乡下。可见,印度国内面对的社会压力相当严峻。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6日的一则新闻报道称:印度最近国内民族主义骤然上升。相比左派,印度内的右派更具有组织性。前段时间在印度国内发生的,抵制中国软件的活动,并不是个体事件。以煽动民族主义方式,转移国内矛盾,成为一些国家惯用的手法。
巴基斯坦和中国一直是印度释放国内矛盾的最佳目标,而且百试不爽。在边境线上,中国一直保持着克制和善意,但是印度对领土的欲求,却并没有停止。最近的中印边境的冲突,是印度修建边防公路导致的。正如胡锡进说的,印度应该明白,中国不会在牺牲主权的情况下,委曲求全。
15日,中印边境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该冲突导致印方死亡20名,据称中国军士也有牺牲。最终打破了,中印边境45年无伤亡的和平局面。在1962年,此地曾是中国对印边防战的爆发点。虽然当时印度受到世界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共同的支持,依然已阵亡4383人,负伤1047人惨败。那场战争,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继朝鲜战争之后的,获得的第二个重大胜利。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印度最近突变“基建狂魔”,频繁修筑边防公路。其修筑的道路,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导致中印边境摩擦;同时也在蚕食尼泊尔的领土,导致印尼两国关系恶化,在6月12日,印度和尼泊尔之间也发生了冲突,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使素来平静的印尼边境,也火药味十足。而在本月14日,巴基斯坦外长也指责:印度经常在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以军人和平民作为目标,“无缘无故发动攻击”。
印度军费近几年来,一直大幅度增长有关,尤其2019年军事开支,一跃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三。印度GDP自2018年起已经放缓,2020年,印度不得不面临经济和疫情的双重压力,因受疫情影响,据世界著名的评级机构标普预测,印度本年度经济将会萎缩5%,赤字率飙升至GDP的11%。印度在内忧外患的困难时期,却大步地增加军事开支。之前就曾有俄国专家,对印度的军费质疑:印度能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撑其庞大的军事计划。
穷兵奢武是一个国家的大忌。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就是因为军事投入过度,导致国家解体。相对于当年的苏联,目前印度远远还达不到苏联当年的实力。
尽管如此,印军仍然受到了美国媒体的吹捧,报道中称:现在的印度已非1962年(这句话,是印度鹰派常挂嘴边的口头语),该报告通过双方边境部署一线的人数,已经空军和陆军的质量和数量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目前的印度具有传统的优势,而现在印度并没有发挥其已经拥有的优势。
印度军方之所以敢周边三国同时发生冲突,据分析人士称,应从印度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内部原因,一是军方试图以更多的冲突,来争取更大的经费。二是印度经济疫情双重打压,国内矛盾已经沸腾。外部原因,在中美关系紧张期间,印度军方加强了对中国的碰瓷,这一是讨好美国,而另一方面,印度自信心的爆棚,并受到某些强国的鼓惑。(左担道)在5年内把GDP提高到5万亿?
你好,假设印度经济增长率7.5%,7年是1.075的7次方,等于1.65,印度2019年GDP是2.85万亿,7年后就是2.85*1.65,等于4.72万亿。如果是8年,就是4.72*1.075,等于5.07亿,而日本2019年GDP是5.1亿,以增长率1%算,8年后是5.5万亿。
结论就是如果没疫情,印度7到8年后,勉强超5亿,但基本超越不了日本。关键是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印度GDP的增长率约为-8.9%,拖了个大后腿,5年内5万亿更像是痴人说梦。一、先来说说:莫迪为什么要提5万亿目标口号?因为2024年印度要大选必须承认,疫情前,印度GDP增速这几年确实挺快的,也确实产生些高新科技产业,但看看看这个人口大国,经济增长主要方式还是靠堆人头来推动经济飞速发展,这和过去的我们并无本质上差异。
那莫迪当时为啥要提出这个口号呢?因为2024年印度要大选,而当时印度的经济增长率持续性下跌。我们要知道,印度经济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8.2%速度开始往下掉,持续下行整整两年,和2010到2012年基本持平了。
到了2020年第一季度,印度经济增长率再次掉到3.1%,虽说印度也受到疫情巨大冲击,但真正受影响是从3月24日开始,算是稍微抓住一季度的小尾巴,当时疫情对经济影响并不大,随后可想而知,就有增长率-8.9%的成绩。其实从2000年以来,印度经济有过好几次低谷,但从来都没有这么低过,经济持续下跌导致失业率开始飙升,收入下降,国内民众有怨气,对印度执政的人民党来说,这不是个好消息。
因此,莫迪在经济持续下行时,提出这么个计划,目的昭然可见。照莫迪说法,2024年达到目标,每年经济增长率需达到12%。而印度历史上,只有一个季度与之相近,那也只是11%增长率,要说12%的平均增长率,还要持续5年,哄孩子呢?二、印度国防部长“神补刀”称:若没疫情,印度 7到8 年内就是前三大经济体按照国人的思维,经济问题怎么说也轮不到你一个国防部长发话啊,不过印度国防部长的这句话是“神补刀”,让疫情躺枪,2024年目标达不成也有借口了。
说实话,三哥是有理想的,2015年莫迪就提出印度应该成为20万亿美金的经济体,你没看错,是美金,只不过老仙没提具体时间。
虽然印度几乎在每年,都会提出各种GDP目标,什么10万亿美元,20万亿美元,超英赶美之类的,但是这句话真正的源头是在2019年6月时,莫迪政府提出来的一个口号:莫迪希望印度在2024年时,GDP达到5万亿美元。
五万亿美元级别的是谁?日本,只有超越日本才真的可能实现全球的前三大经济体。
只是如今呢?从上面这个数据表可以看出,印度的失业率在这两年呈现上升趋势。到了2020年3月,印度的失业率达到了8.7%,这时候莫迪的主要政治反对派拉胡尔甘地先生,在他的推特上猛烈抨击莫迪政府的无能,而后到了封城后的头两个月,飙升到了23.5%。也正是印度国内民怨很大,总想发泄情绪,比如加勒万河谷事件后,印度民间的愤怒情绪才对中印关系造成极大的影响。三、回归现实:为什么中国经济“三级跳”了,印度却没跟上?毫无疑问,印度的信心就是来自于中国的飞速发展的“前车之鉴”。
说实话,1980年以来,印度GDP增速跑赢中国的次数,在80到90年代共4回,但中国“入世”后的头13年里一次也没有;只是在2014到2018年这5年,印度每年比中国略高一些,超过幅度一般就是零点几个百分点,最多不超过1.5个百分点。然后,2019年,中国又反超了。为什么中国经济“三级跳”了,印度却没跟上?
其实,印度市场化改革,始于苏联解体的1991年,改革目标就是摆脱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印度启动这一改革,比中国晚10多年,但加入世贸组织,却比中国早6年多。
市场化起步晚,又在国内市场竞争主体没培育好的情况下,过早加入世贸组织这个全球竞争大舞台,印度脚步多少有点轻浮,显然不是中国“入世”后那种风生水起的模样。
说到底,印度市场化改革近30年,除了软件外包产业、仿制药产业、电影版权等服务贸易亮眼外,其他方面都不够强,导致贸易逆差年年有,光对中国贸易逆差一年就500多亿美元。所以,印度近年关税税率总体上不降反增,而且总是不断酝酿上调针对约300种进口商品的税率。难怪当时特朗普称,印度是“全球征税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是“关税之王”。政府“攫利”优先,电力、交通等大基建滞后,天然不利于“印度制造”。印度知道基建是它的发展短板,近年一直在“恶补”。不过,印度自己的基建工程师很少,有心无力,可又用不好全球“基建一哥”中国,这是印度的最大损失。
除基建短板,印度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入服务业部门,不像中国一样主要流入制造业部门,而且印度工人常滥用劳工保护法,反对新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工厂;小地主结成联盟,漫天要价,使得印度工业征地成本堪比北美。美国外交学会数据显示:目前印度12亿人口中约半数在26岁以下,三分之二人口不到35岁,劳动力优势只是成为世界工厂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可见,当市场化这个外部环境不佳,印度公司便潜心于改善内部管理,而理工科毕业生会优先选择出国。据说,在印度高校毕业生中,相当流行辅修MBA(工商管理硕士)课程;这些复合型的人才一旦到了国外,有了宽松市场环境的支持,很快就能把企业带到新高度,可印度自己呢?可惜可叹。
总之,2020年的疫情专治各种不服,但是唯独治不了印度迷之自信。刚刚最新消息印度央行行长称:预计印度2022财年上半年GDP增长为8.3%-26.2%,这是何等自信啊!中国:嘴上喊着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了。
印度:嘴上喊着我们十年之内赶中超美,实际法国都能锤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