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节,怎么克服不想学习的心理?
我将结合自身经历,所带学生的实际以及一些专业知识进行解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想学习,并且思考这个问题至少半个小时。注意,“是自己不想学习的原因”,不同人不想学习的原因有所不同,对症才能下药。
实际上,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与学生的年龄,学习成绩,老师,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都有关。
下面,我默认为你是高中生(初中生也可参考),把不想学习的原因简化为两种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提出解决方法。
情况一:学习成绩还可以,但是不想学习有一些成绩中上等,甚至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产生不想学习的心理。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缺乏学习动力。当然了,具体原因就有很多了,可能是家庭环境优越没有学习方面的压力,可能是从内心觉得读书无用,可能是觉得成绩还可以玩一玩以后再学不迟,也可能是受到同学朋友的影响等等。针对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我提一点建议,是干货呦。
请亲手制作一个梦想相册。
先浏览你喜欢的大学的官方网站,贴吧,了解这所学校的历史,文化,活动,把喜欢的文字抄在梦想相册的首页。然后去你喜欢的大学旅游,多拍一些精美的照片,冲洗出来,贴在相册上。还可以想一想上了这所大学后你会遇见一个什么样的她(他),把你梦想中的恋人在梦想相册里画出来,或者写出来。最后,想一想你从这所大学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搜集与这个工作相关的精美照片,贴在梦想相册里。
我读高中那几年,午睡睡不着时,经常闭上眼睛憧憬(意淫)一下未来的大学生活,未来的工作。这对于增强学习动力很有帮助。
情况二:成绩不理想,不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在心理学上,这叫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想象一下,连🐶都如此,何况人呢?
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感。给你提两点建议,也是干货呦。
第一,请坚持写一本成功日记。
每天把取得的令自己满意的小确幸写在成功日记本上。注意,语言要简洁明了。例如:今天我背诵了一篇古文;今天我做会了一道以前不会的数学题;今天体育课上,我坚持跑了800米;今天,我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并且把这个问题搞懂了。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就会重塑自信。
第二:培养相对优势。
成绩差的孩子不一定每一科都差,把那门你相对擅长的学科尽全力学到最好。以此带动你的学习信心,克服习得性无助感。
我们班现在就有两个女生,其他科目都不理想,但英语成绩非常好,我就经常鼓励她们,表扬她们英语学得好,让她们能够坚持学习。
好了,就谈这么多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怎么解决心中对别人的仇恨压抑厌恶心理?
我想不论是何种关系,既然你以仇恨和厌恶来形容。那维持这段关系,你就必须过了自己心里这一关。我不是你本人,有些痛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我也不知该如何去劝你。但是我想说的便是,你有没有看过一些佛理方面的书籍,你心里就会对一些生活中的爱恨情仇的心态放平和一些。人活一世,不仅仅要为自己积口德,还要为自己积行德。
所谓口德便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不与人结怨,不与人发生争吵。懂你的自然会懂,不懂你的多说也是无用。反而还会伤了彼此的和气。
所谓行德便是,不论这个世界如何现实,你心依然善良。尽自己所能与人和善,不求回报,只求内心得到一丝温暖。就算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也待生活如初恋。生活中谁不是一地鸡毛,正能量也是过,负能量也要过。为何我不生活得正能量点,温暖自己,也照亮了别人。人无论做什么事,你都不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我想我这辈子只坚持自我,只求内心问心无愧。能理解你的人总有一天能理解你。
所以朋友,你放下仇与恨,也是给自己积口德与行德。在这个过程中,你是痛苦的,但是有些人有些事是不是也教会了一些成长。我想你会释怀的!放过自己,和谐自然便是了!
听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
听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心里就不平衡,心情受影响怎么办?
很明显,这是嫉妒心在作祟。嫉妒是毒草,会吞噬人的理智和良心,让你的心灵变成毫无生气的沙漠,影响你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会使你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失落感和孤独将伴随终生,甚至会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给自己和亲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磨难,你的生命将始终被嫉妒的阴霾所笼罩。
所以,必须克服听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心里就不平衡,嫉妒别人的毛病。有以下三个方法,可以帮肋你改掉这种嫉妒别人的毛病。你可以试试。
首先,嫉妒别人是心胸狭窄的表现。一方面要多读书,领受古今中外先贤伟人的教诲,从书本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增涨见识,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要多参加社会活动,例如出门旅游和各种社交活动,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心志。走进人群,学会和方面的人打交道,广交朋友,开拓眼界,提升自己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常言说:眼界决定境界,境界高了,心胸自然就开阔了。
其次,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增强自我反省能力。最好能看一看心理咨询,找找嫉妒心的原因,是不是在幼年的成长期,由于生长环境和家底教育不当造成的心理阴影。当嫉妒之心生起的时候,不要排斥它,静静的观察它,看着它升起,看着它流失。每天抽出十多分钟进行冥想,学会向内看,问问自己心中的那个小我:为什么会听到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心里就不平衡呢?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好处呢?常常进行自我反省,就能使你的心静下来,心静下来,就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自己,就知道问题在出在什么地方了,自然而然嫉妒之心就会慢慢消失了。
第三,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嫉妒之心 。在日常和生活中,你身边的人,只要谁过的比你好,你嫉妒谁,你就刻意接近他,和他交朋友,和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也许你会发现,你身边的人过的比你好了,你的日子也会过的更好。当然你也可能发现,别人过的好不好其实和你关系不大,你不会因为别人过的好而失去任何东西。相反,如果你嫉妒别人的好日子,会让你原本的好日子过的苦不堪言。
从你的问题来看,你已经意识到嫉妒使你心里不平衡,心情受影响,有失落感。心理学认为,觉醒是改变的开始。你已经开始觉醒,你已经认识到这种心态是不好的,所以嫉妒之心会从你的心中消失,你的生活将欢迎来阳光灿烂的一天。
一个人总是怕这怕那?
一个人总是害怕这,害怕那得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态,求助?
害怕本身是正常的,害怕这,也害怕那同样是正常的,因为害怕的心理本身就是一种泛化的思维性的,也可以说你已经确定的某件事物你害怕了,而你不确定的某件事物,同样你也害怕的,基本上首先出现在你的思维当中,而害怕本身就是我们针对一些事物或事情在心理产生的一种防御机制而减少我们受到伤害。
又是由于我们通过认知上的自我评估产生的一种认识,当这种认识到你害怕的事物出现时,或者哪些害怕的东西出现时,你害怕都是由于你主观意识思维而反映出的一种情绪或表现,虽然害怕的范围可以泛化,也就是说这种害怕的心理是你自己决定的而产生的,但是你的害怕具体泛化到什么程度,从害怕总体来说,都是在你的意识形态范围之内所决定的。
01、害怕本身是通过自我针对所发生事情或事物的评估与认识产生的从理论上来论述,害怕本身不是什么不正常的心理或精神上的障碍,是任何人都可能有的本能性的普遍化情绪体现。在心理学界关于害怕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一直存在着争论,也就是是任何事物出现以后产生的紧张造就了害怕,还是害怕先于紧张出现而产生了一些所见到的事物,其意见不统一的焦点就在于是先有紧张还是先有害怕。这样的讨论一直在进行着,因为他关乎到人的认知和意识上由情绪所体现出的行为所能达到的识别(评估)水平。
当一件事情出现时,让我们产生了紧张情绪而后出现了害怕的心理,这种观点在心理学界是被普遍认同的,也就是某件事物的出现则先出现了紧张的情绪,然后害怕的情绪也就随之而来。而紧张促使形成了害怕,当然,不论是紧张还是害怕之后并没有引起其他身体不适,或情绪产生过分的波动,依然属于正常的心理活动范畴,只有当紧张和害怕,情绪体现出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等方面,才能够被认定是一种异常心理的表现。
其实在心理学界常把紧张与害怕当为一种病症来对待,其本质上是有些言过其实了,因为不论从精神障碍的恐惧症角度来说,紧张与害怕基本上还没有达到那种真正处于恐惧状态,从害怕的实质上来讲,他只是普通人相对于普通一些事物的所感到的紧张而害怕的情绪表现。
相对于恐惧来说,恐惧,是害怕的升级版,而在害怕与恐惧之间所相连的是“担心”,恰恰是这个中间的连接媒介“担心”是最虚无缥缈的一种心理状态,害怕,可以有实质性的指向和未发生的事情,恐惧更是如此,同样有实体的或没有发生的或不存在于实体的像焦虑一样的恐惧,基本上焦虑的恐惧都来源于未知。而“担心”,确实两头够不着,基本上存在于虚而无实的一种上够不着天,下踩不到地的心态。
02、如何去辨别自己的害怕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如何调节?1、自己害怕做不好事情,该不该这样去做,自己很犹豫,这时候喜欢征求别人的意见。
似乎看起来好像自己没有主见或犹豫不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认识,其实不然尤其在工作中,如果能与同事或朋友之间相互切磋,征求他人的意见,也算是集思广益了,从中既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每一个成功的人,或取得成绩的人,都是通过这种不断的历练而积累起来的能力,才在事业上得到发展。这种害怕是正常的。
2、我害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害怕还会有更不好的事情发生。
如果你害怕的事情,与你想到更害怕不好的事情,有相互联系的话,这种害怕也是正常的,因为任何事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极有可能再发生不好的事情,其实这种害怕心理也是人之常情,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尽快的采取一些措施防止你害怕的,更不好的事情发生及时止损,这也是一种具有相对前瞻的预防心理,因为是一种害怕,产生的另外一种害怕,而这另外的一种害怕正是一种警示,如果你能够正视这种警示,而及时的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更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也属于正常的害怕,因为这种害怕是你已经预知到有可能发生的害怕,而是相关联的害怕。
3、我似乎在许多事情上都会有害怕的感觉。
其实许多事情只要涉及到我们自身的利益和与我们有年代的关系的时候,当有不好的倾向发生我们都可能产生害怕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普遍性的,也是我们人的一种特征性的,预感性的害怕,比如我害怕,我的相恋之人和我分手,害怕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他,这种害怕会告诉你情感的重要性和时刻起到警醒你的作用,是正常的。我害怕这次单位涨工资没有我,因为工资与我的生活质量是有关系的,所以这种害怕也是正常的。
我老害怕和同事之间交流的时候,说说的话别人不爱听,有这种感觉就说明有自知之明,也说明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技巧上还是欠缺的,这时你自然就会多加的注意,而是自己的交际上的缺陷最小化的体现也无伤大雅,而你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积累在人际交往中的经验来充实自己,这种害怕谁有些一场甚至可能对在人际交往上形成一些阻碍,但能够认识到就说明,可以有调整的余地和空间,更有自我的意愿,所以害怕能够督促你在交往中的方式方法的改变。
4、我凡事都害怕,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讲话等等。
这样的害怕似乎有些异常,当然也要看具体情况,这与你的性格应该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确系是性格而造成的,这种害怕也不算病态化的异常,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适应性习惯,有人喜欢热闹,当然就有人不喜欢热闹,有些人确实喜欢孤独,而安静的环境,不愿意与他人争锋,任何事情都产生一种害怕心理,这也许自己不愿意去得罪任何人,不去做一些没有把握的事情的思维有关联,许多人性格本身就不适应于做某些领导职位,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抛头露面也就没有太大的必要,如果你不是一个讲师,那么不愿意在人多的地方讲话,也是一种正常的害怕心理。
每一个人不要看到自己与大多数人不相同的地方,感到不适应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因为任何人都有任何人的生活习惯,这是在成长过程当中习得的,也不容易改变,不论你性格内向也好,或者是外向也罢,最主要的一点是你要适应这个社会,认可这个社会,这是最为重要的,当你的习惯有了认同感,那么就等于你适应了,所以不要千篇一律的去盯住自己那些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行为模式,只要自己感觉到,没有内心的冲突和不适应的感觉,都属于正常的。
当然还有太多的害怕心理的思维或行为模式,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03、结语一个人总是害怕这,害怕那,其实是正常的,一个人的时候,在漆黑的夜晚,下起了大雨,刮起了狂风,许多人都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虽然是天气而产生的一种形态出现,造成人的一种害怕的感觉,这也是可以解释和理解的,你必定是一个人吗?单纯的不说你的胆量是如何,至少你对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还有待于继续的加强和适应。
其实害怕是人类普遍性的一种情绪,天黑风高之夜,每个人走到一个僻静的小路当中,没有灯光,没有陪伴,不论男女都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一个自我防御的体现,告诉我们,可能会有危险,而现实,这种危险是你出现不出现为其结果的,出现了就等于我们防御机制给我们的警示是正确的,而不出现我们的防御机制,也给了我们一个预防的心理模式,所以每个人在自己还怕感觉上所体现出的情绪,如果与现实也就是事实相符,那么基本上都是正常的,所以对于一个害怕的感觉,就不要延伸那些心理正常与不正常的表述了,可以肯定的说,每个人都会有害怕感觉的体验,只是害怕的程度不同罢了。
如何让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
一个人是否可以自律,是需要看TA的意志力账户里的意志力总“存款”有多少。意志力存款多的,自然自律就比较容易,而意志力存款少的呢,自律就很难,坚持不了几天,也很容易停下来。
所以如何让一个人变得更加自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就是如何增加我们的意志力账户存款。
我们都知道,账户存款从存取的灵活程度来分,大概可以分为定存和活期2种,前者主要为长远财务规划准备,而后者主要应用于日常流水开销。一个定存资产大的人,我们夸其有钱人。而一个活期账户流水多的人,我们夸其会生活。
所以我们的意志力账户也分为长期意志力和日常(活期)意志力两种。长期意志力账户的多少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活期意志力账户决定我们的日常行为。
我们先说长期意志力。当我们说到长期意志力强者,我们会想起谁?比如马云,巴菲特,芒格等。他们的成功和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分不开。
生活中我们也见到有一种人,无论TA决定做什么,都能够去坚持并且实现。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快200斤体重,一年以前他说打算开始马拉松,一年以后他不仅瘦了30多斤,而且还真全程跑了下来。而我的另一个朋友,5年前就说要跑马拉松,而到现在3公里都跑不下来。这就是长期意志力的作用。
那么长期意志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它的形成和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父母若一个意志力比较强大的人,那么孩子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下就很自然会去模仿这种品质。
那么对于那些没有长期意志力定存的用户该怎么办呢?——建设我们的活期意志力。
有存储习惯的我们都知道,当活期账户余额多的时候,自然我们会挪出一定比例去定存账户。
活期意志力其实和你每天的精力管理与微习惯意识是息息相关的。
一般来说,每天晨起的时候,是一天意志力的高峰,这也是为什么老祖宗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所以早起,并且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早上完成,这绝对是一个好习惯,背后有它的科学逻辑。
晨起后的意志力账户是消耗的还是增加的,就和我们后续的活动很有关系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活动是消耗我们意志力的,比如我们的饮食结构(是否高糖食物),我们的一些微习惯——如习惯性的刷微信,和听一段低品质的流行乐,或者遇到一个负能量人的纠缠等等。这一天下来到晚上,大部分人就会觉得身心疲倦,提不起劲,就喜欢躺在那儿继续刷手机到半夜。
所以为了增加我们活期账户的意志力,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
1、每天有意识地结构化地去补充我们的精力和能量(建议去看《精力管理》一书)
2、每天坚持一个有意义的微习惯,比如每天1分钟的俯卧撑,每天早起一分钟,每天给孩子讲一个5分钟的故事等等。这些微习惯不用多,1个就好,每天进步一点点,这些微习惯都会给我们的意志力活期账户增加存款。(可以阅读《微习惯》一书)
3、为自己创造正能量环境,且尽量远离负能量的环境(包括人、语言、行为)等。
只要能做到这些,我们活期意志力账户的意志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多。当存储到一定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多余的活期意志力存入长期意志力账户。当我们长期意志力账户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恭喜你,你正开始成为内在强大的人,你开始拥有能力去创造你自己的人生,实现你的梦想!
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