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万里空,那原来太庙里明朝的老祖宗们去哪里了?
导语:太庙这个词不陌生,张廷玉为了能够确保自己死后,可以配享太庙,可谓操碎了心,也因此被乾隆折磨的不行,当然,乾隆最后还是随了张廷玉的心愿:配享了太庙。由此可见,这太庙就是古时候,皇帝家摆放先祖牌位的地方,古时候,皇帝们去世后,接任者就会将先帝的牌位供奉在太庙里,以供后人祭拜。虽说清朝是封建社会时期最后一个朝代,但太庙并不是清朝才建立的,在明朝时,太庙就存在了,明朝时,太庙里放的是明朝去世皇帝们的牌位,等满人入关后,满人就将大清去世皇帝的牌位放到了太庙里,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之前明朝皇帝的牌位怎么处理呢?
太庙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院。
太庙,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重檐庑殿顶,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太庙是皇帝举行祭祖典礼的地方,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
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太庙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来太庙里明朝的老祖宗们去哪里了?其实相对于别的朝代,明朝是幸运的,因为明朝和清朝,不是简单的前后朝关系,是“清承明”,而不是“清推翻明”虽然在明眼人开来这只是清廷的一块遮羞布,但是不可否认就是因为存在这块遮羞布,才使得虽然明朝虽然亡了,却比别的朝代要好的多。最开始的时候明朝的老祖宗们还是安然待在太庙里的,但是受到经济和时间的限制,再加上清朝大力宣扬为明帝复仇而继承明朝的说法,清朝并没有像别的朝代一样破坏明朝的设施,而是所有的直接继续用下去了。甚至连明朝皇陵都派兵加以保护。
其实清朝也是拥有自己也是有太庙的,就在沈阳,是皇太极祭祀祖先的家庙。不过既然有更好的选择了,顺治也不介意给祖宗换个更好的房子了,毕竟每次祭祀都跑沈阳还是满累的。所以顺治在九月十九进北京后,九月二十七就举行了努尔哈赤夫妇和皇太极夫妇的升祔大典,都没足月就把祖宗们请到了北京。与两位先帝共同享福的还有费英东和额亦都,他俩算清朝最早配享太庙的大臣。
但是对于顺治来说,把自己家祖宗搬进太庙这活儿还不算彻底干完,主要在于老朱家祖宗该往哪去?直接扔出去吧这显然不妥,得考虑政治影响和民心问题。还好这个问题很早之前明朝的嘉靖皇帝帮他解决了,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就是现成的,直接拿来用就好。历代帝王庙追溯的话就能追溯到朱元璋了,这家伙拿下江山后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统性,就下令在南京钦天山弄了个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他还把夏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16个开国帝王一起供奉了。但是在朱棣迁都北京后就没另建。
但不另建没事,后人盖啊,嘉靖时期由于发生了大礼仪之争,这位仁兄无论如何都要力挺亲爹,闹到最后我们朱棣同学都差点被扔出去太庙。于是擅长权谋的嘉靖在登基第九年就另建了历代帝王庙。只是这个后手我们的嘉靖皇帝并没用上。但是他没用上可把顺治高兴坏了,这不就是现成的地方么。
最开始顺治确定祭奠帝王的总数共25人,贤臣39人,但随着时间推移,等到了康熙年间又发生了变化,康熙把古来只要不是昏君、暴君、亡国之君的帝王都一起祭祀!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享祀帝王暴涨到143人。康熙之后的雍正更不用说,为了显示国力么。于是享祀的帝王扩编到164人,陪臣79人。更狠的是雍正还把历代帝王庙给重新翻修了一边,以显示自己的豪横风格。
总结:最后来看,虽然清朝入关后,抢了朱家老祖宗的太庙,但是也都被被妥善的保管着,朱家老祖宗其实都安然待在历代帝王庙里享受供奉,甚至连建文和景泰都有一席之地。
满清如果把长城向西修到乌拉尔山?
导读:这个题目有点意思,但是也有点荒诞的意味。先说结果,清朝无法阻止沙俄越过乌拉尔山向东部的西伯利亚以及远东地区的扩张。首先时间不对,在明朝灭亡前的100年的16世纪下半叶沙俄就已经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了。其次满清没有那个能力也不会在偏僻的位置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第三、后金崛起后,关注的重点一直是在南方的大明王朝。积攒实力进而入主中原是满清的终极梦想,再说他们也没有沙俄这种全局视野注意到西伯利亚和库页岛的重要性。所以即使有《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规定,满清也没有重视库页岛在乾隆时期坐视沙俄占据。所以说满清不会也不可能承担阻挡沙俄向西伯利亚扩张的历史重任。
由于明朝和西伯利亚之间隔着蒙古各部,所以大明王朝与西伯利亚等北亚地区并不接壤。即便在明朝中前期,大明控制的奴儿干都司与北亚接壤但是那个时候沙俄还龟缩在乌拉尔山的东部。等到沙俄扩张到外兴安岭的时候已经是大清王朝了,所以阴差阳错,大明王朝和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虽然在国祚上共同存在过,但是从来没有打过交道。所以阻挡沙俄扩张的历史重任就落到了大清王朝的身上。
为什么说满清无法通过修长城到乌拉尔山、西伯利亚以及库页岛来阻挡沙俄的扩张?原因大概有四个,下面我们详细来叙述。
首先,满清要阻挡沙俄进入亚洲时间上来不及而且也没那个能力(差点绝种)在沙俄的罗曼诺夫王朝打算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的时候,满清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为了董山为了躲避野人女真,率部族迁移到了建州卫的首领李满柱这边,一同居住在苏克素护河流域。没有建立满清,怎么组织沙俄?不但没有壮大,还差点被大明皇帝朱见深在成化年间犁庭扫穴,彻底绝种。
这个时间是大明正统五年,建州左卫的董山和叔叔凡察为躲避野人女真来到建州卫的地盘。两人一直争夺建州左卫的首领,为了安抚他们,明朝又设立了建州右卫,由董山统领,两人同为都督同知,从此建州女真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三个部分,这就是建州三卫的由来。
按说大明对女真已经够好的了,还和建州三卫设置了互市。但是建州女真依旧穷困,只能抢掠。他们惹不起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更惹不起凶悍的蒙古。于是打算抢掠大明,在成化二年、三年,建州女真年年犯境。掠夺边民、抢夺财物。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中后期稍后的硬派帝王,对外藩和叛乱那叫一个狠。对于建州女真的掠夺,直接下诏“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大明军队一较真,建州女真倒霉了。建州三卫的三个头子死了两个,董山和李满柱被杀。在成化十五年又来了以此对建州女真的绞杀,自此建州元气大伤差点没有绝种。
快要绝种的建州女真自己能否存活都是一个问题,那里还有机会去乌拉尔山修长城阻挡沙俄入侵西伯利亚。
满清没有那个实力去乌拉尔山、西伯利亚以及库页岛修建长城首先等到满清建国甚至到达鼎盛的时候,乌拉尔山、西伯利亚都没有再着急控制范围内。即使在控制范围内的库页岛也没有去重视,那个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坐视沙俄吞并库页岛。
后金崛起后一直都资源紧缺,无论是人口、部族还是粮食、马匹。所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断征服海西和野人女真,把他们编入八旗提升战斗力。为了掠夺马匹粮食,皇太极征服科尔沁蒙古和朝鲜。所以满清一直都不富裕,捉襟见肘。所以根本也没有那个实力去欧亚边境上去修长城。如下图所示:
再说如上图所示,如果清朝要修建从乌拉尔山跨过中亚北亚到太平洋的长城那么将远远超过万里长城的长度。秦始皇在仅仅是连接原来的燕、赵、秦等长城,就闹得民怨沸腾成为亡国的原因之一;隋炀帝发动百万百姓修建京杭大运河,隋朝那么厚的家底儿都差点花光。更何况清朝的中前期低收入的财政状况(清朝中前期的财政收入都不如宋朝),修建这一段长城更是有心无力。
跟别说这些土地还在沙俄的掌控下了,就是沙俄放开土地让清朝去修大清也没有那个财力。题目中说的三个地区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除外,库页岛在清朝范围内吧。也没见他修长城抵御沙俄呀。即使由条约规定库页岛是大清的,但是沙俄依旧在乾隆时期就开始蚕食乾隆也没什么表示。
出身在严酷自然环境的白山黑水间的满清,始终把目光的重点放到了温暖南方的大明王朝身上。根本不可能去阻挡沙俄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入侵。满清的前身后金在东北崛起后,心心念念的是就是脱离东北恶劣的自然环境入主温暖的中原建立王朝。当大明王朝作为统一的王朝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寿终正寝的时候,满清通过带路党吴三桂的山海关进入中原。而当满清迁都北京后,南下与大顺军和南明军队作战的时候沙俄已经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如下图所示:沙俄在1649年在太平洋沿岸建立的鄂霍茨克军事据点;在1652年再贝加尔湖畔建立伊尔库茨克军事据点;在1659年再黑龙江流域建立了尼布楚军事据点。
而此时满清忙着从北至南,平定江南。对他们来说东北老家就够环境恶劣的了,即使知道沙俄在占据更北的西伯利亚以及东北亚地区估计也是嗤之以鼻。估计这些地方都被他们认为是鸟不拉屎的位置了。不能完全怪他们没有全局视野,在工业革命以前西伯利亚的矿产、油气资源没有发现也没什么用。沙俄拓展西伯利亚也是为了弄点毛皮和猎物罢了。否则他们傻啊,把聚宝盆阿拉斯加以一英亩两美分的价格卖给美国。(沙俄和大清这一对败家子)
等到了康熙时期,西北住噶尔汗国崛起不断吞并蒙古各部。这时候康熙刚刚平定了三藩叛乱,面临着准噶尔(西北)、沙俄(北方黑龙江流域)、台湾(郑经)三方面的隐患。为了集中全力对付住噶尔,就得消除背后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龙兴之地被沙俄蚕食才开始在雅克萨对沙俄展开了战争。如下图所示:
战争的结果以大清获胜,随后两国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的边界,这是在晚清之前,大清为组织沙俄扩张所作出的唯一的努力。其实笔者一直怀疑,如果东北不是满清的龙兴之地且满清一直有遭遇风险退回祖地的想法。那么中俄的战争也许会晚几年才会爆发。
为何说满清缺乏领土观念,即使按照《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的疆界库页岛也是大清的领土。但是在乾隆、嘉庆时期,沙俄和日本幕府都逐渐对库页岛进行蚕食也没见大清有什么举动。
小结:
综上所述,沙俄和大清王朝之间的历史宿命决定了两国注定会发生碰撞。但是如果说让满清去乌拉尔山和西伯利亚修长城抵御沙俄的扩张就太扯淡了。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万里长城路线?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的西起起点是甘肃省岷县,终点是黄河南岸;黄河以北的长城起点是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终点是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始皇长城西起于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向北至临洮县,由临洮县经定西县南境向东北至宁夏固原县。由固原向东北方向经甘肃省环县,陕西省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折向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
黄河以北的长城则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继续向东经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县境。由尚义向东北经河北省张北、围场诸县,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向东南,终止于朝鲜平壤西北部清川江入海处。
万里长城外表的资料?
城墙的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扩展资料: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
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长歌行出塞全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芳草斜阳山外山。
长城内外歌声长,关外长鞭马蹄远。
龙城飞将今何在?黄河落日清角寒。
昭君孤坟何处觅?呜咽荒冢夜阑干。
一梦忽而到唐朝,朔风悠悠已千年。
长安灞桥折柳枝,几多诗人出阳关?
劝君更进一杯酒,故人西辞不得还。
胡人饮雪大漠边,踏马驰骋到天山。
安史之乱夹飞石,唐皇含泪葬玉环。
阴山荒漠弹指过,转眼又到蒙古汗。
敕勒川下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
白云千载空悠悠,光阴弹指若等闲。
万里长城万里长,转眼匆匆到今朝。
赤峰 脚下天涯梦,草原坝上牧羊声。
放羊少女挥清鞭,蒙古老人怀伤痕。
依稀身影别梦寒,转眼青山埋空瓶。
草原故事若白云,塞外儿女仍温柔。
红色马甲山花开,一诺千金到白头。
城市变幻如幻影,塞外千年若盘庚。
塞上人家马奶香,草原穹庐牛羊羹。
主人宰羊又敬酒,天涯此时共一家。
歌舞声声月色下,远处又闻马蹄声。
长歌当哭草原夜,凭吊亡妻幽咽冷。
十年生死两茫茫,草原离歌悲断肠。
始信人间真情在,明月夜里短松岗。
塞外仲夏数日度,又到返还江南时。
回头仍见青山在,归去来兮又依依。
塞外长城风又起,再见明月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