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路线简图及地点

天美资源网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路线简图及地点?

丝绸之路分为沙漠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沙漠丝绸之路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中段由敦煌至葱岭或怛罗斯,西段由葱岭至罗马。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1、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2、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3、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岸。

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其中,长安以西又分3线: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丝绸之路路线简图及地点

1、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2、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3、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

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

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

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1、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2、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3、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泉州、番禺(今广州)、明州(今宁波)、扬州、登州(今蓬莱)、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

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

1、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2、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3、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丝绸之路起点究竟是长安还是洛阳?

一、丝绸之路并不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丝绸之路的提出,最早见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所著的《中国》(1877年出版)一书中,他在这本书中“发明”了“丝绸之路”一词。

很遗憾,笔者没有机会看到这本书,据说书里有对丝绸之路起止点的描述。

二、今天人们一般认为丝绸之路最早是由汉武帝、张骞对西域进行开拓的结果。

郑彭年先生,曾经在《丝绸之路全史》中对“西域”进行了概括,并将西域划分为“广义”,与“狭义”其中:

广义西域:“泛指今玉门关、阳关以西,经过天山南北,越过葱岭,直至中亚、南亚、西亚、欧洲、非洲的广大地区。”

狭义西域:“主要指我国新疆天山南北,葱岭以东,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

张骞出使西域最后对乌孙国的游说失败,乌孙国位于今天的天山北麓,伊犁河附近。显然处于“狭义西域”的范畴。

三、东汉末年王莽篡汉(9-23年),匈奴趁虚而入,导致西域商路中断。

西汉建国后,光武帝、明帝先后对西域展开经济、军事攻势。明帝更是派出班超班勇父子进驻西域。班超父子不负众望,经历21年的辛劳,终于在公元94年使西域五十余国全部纳质臣服。

此时,班超父子已经平定了“狭义西域”。随后,东汉势力继续向西扩展,抵达中亚,与条支(今伊拉克附近)、安息诸国(伊朗附近)发生外交关系。他对西域的开拓已经达到了“广义西域”的范畴。班超甚至派出甘英作为使臣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可惜被安息国人所骗,止步于波斯湾(渡过波斯湾就是罗马帝国)

此段历史,后汉书记载如下: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东汉班超班勇父子再通西域,其意义不亚于张骞首通西域。首先张骞对西域的了解大多基于道听途说,班超则亲身经历,情况更为清楚。其次,张骞出使西域不远,班超的手下甘英则到达了罗马的边境......”——《丝绸之路全史》

班超于公元100年返回洛阳,此时距离西域商路断绝已经接近百年。

公元166年,经过东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不懈努力,罗马帝国使臣终于成功抵达洛阳,并匍匐在皇帝脚下,希望能够直接通商。

而此时,距离西域商路断绝已经一百五十多年了。

《后汉书.孝桓帝纪》:(延熹)九年......九月......大秦国王遣使奉献

丝绸之路在西汉首次打通,但只能抵达中亚,中国与西亚、欧洲的贸易必须经由中亚诸国转运,因此是不完整的。

丝绸之路在东汉再次打通,虽经历多年才得以成功,但此时的丝绸之路与西汉的丝绸之路相比,却有着巨大的进步,东汉的丝绸之路控制了中亚,抵达了西亚,甚至还与位于欧洲的罗马帝国发生了外交、贸易关系。

四、WHC官网对于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描述标题是“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那么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翻译过来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关键在Corridor这个词,它的含义很清楚,走道、过道、通道。

很清楚的就能看出“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指的是经过长安-天山这个通道的路网,重点在路网,长安和天山都只是路网中的重要节点。这句话中没有描述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含义。

PS:如果长安-天山指的是丝绸之路起止点,那么商队从长安出发,到天山就到头了?这不搞笑嘛。

那么,WHC对丝绸之路路网起止点的描述是什么呢?

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描述是:“这处遗产是丝绸之路网络的一个长达5000公里的路段,从汉唐时期中国的中心城市长安/洛阳一直延伸到中亚的哲提苏地区”。

结论很清楚:

不同历史时期,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有所变动。西汉时期毫无疑问起点是长安;而在东汉,起点毫无疑问是洛阳。

始开西域之迹的起点是哪?

起点是长安啊。西域之迹就是丝绸之路,路线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因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丝绸之路的起点与历史人物?

丝绸之路的起点,一般来说是在长安。因为打通丝路的第一人张骞是西汉人,而当时西汉定都在长安,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认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在长安。然而到了东汉时期,由于东汉定都在洛阳,所以东汉时期丝路之路的起点在洛阳。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洛阳在河南省,长安在陕西省。而想要通往西域的话,如果从洛阳出发,必经陕西。因此丝路的起点还是要由时代决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或者洛阳出发,通过河西走廊,达到敦煌。在敦煌这里,丝路一分为二,南路经过楼兰、于阗、莎车等国,过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最后到达条支、大秦。西路从交河、龟兹、疏勒,过葱岭,然后到大宛,又向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南方丝绸之路的东线为从四川经贵州、广西、广东至南海的“牂牁道”,或称为“夜郎道”。

南方丝绸之路的中线为从四川经云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岛的交通线,历史文献记载为“步头道”和“进桑道”。

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为从四川成都经云南至缅甸、印度并进一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地区的“蜀身毒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