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侯,姓魏的哪个地方多

天美资源网

魏侯,姓魏的哪个地方多?

魏姓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最多。

魏姓是我国最常见姓氏之一,2021年全国总人口计600 多万人,在当今中华百家姓最新排名第 45 位。

魏侯,姓魏的哪个地方多

魏姓分布:分布较广,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四川、河北、山东、陕西等省多此姓,4省魏姓约占全国魏姓人口42%。

魏姓主要起源:1、系自姬姓。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裔毕万,仕晋封于魏城(故城在今山西芮城东北)为魏侯,至犨、绛、舒世代为晋卿,后瓜分晋为诸侯称王,即魏国,至魏王假为秦所灭,子孙遂以国为氏。2、系自芈姓。秦之穰侯魏冉,其先出自

舟在空中行的意思?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这两句话是说,月夜泛舟镜湖之上,水清岩翠,一平如镜,月照湖上,如印镜中,人游其中,如入月宫,舟行如在空中,飘飘欲仙。写景如画,想象丰富,语意传神。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山水长诗。此诗虽然写魏万这个李白粉丝,千里寻访李白,一路经历的吴越山水的壮丽,其实倒是李白自己一生登山临水的真切记录。可做一篇山水游记读。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

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

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

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一弄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

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眷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创李北海,岩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弦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 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至今天坛人,当笑尔归迟。

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

黄河若不断,白首长相思。

译文:

你个小家伙,有仙人气质,出生东方,却像西方的神仙喜欢戏弄浩荡云海。

精神沛然,纵神天游,独去独往,家人也不知道你的去向。

你是魏侯家的子孙,继承了他的大名,本家住在聊摄城。

你神态卷舒,出元入化,喜欢参拜古贤遗迹。

你十三岁就舞弄文墨,看经读史,也是挥笔生花。

你口齿伶俐,辩论可以折服著名辩论家田巴生,和鲁连子一样。

你曾经西去洛阳等地,让当地文人吃惊不小。

你在王屋山采气炼功,窥奥入妙,一睹洞天门。

你也去过嵩山,遇到不少羽客道士。

清早就携着月光子的素手,晚上就宿在玉女的窗前。

你曾经去鬼谷,赏其窈窕秀美,也到龙潭观其众流急奔。

现在有东渡汴河水,行走三千里来拜访我。

满怀逸兴,观赏吴云,一路飘飖到了浙江岸。

扬帆挥手,海渡杭州与越州之间,在樟亭观望海潮。

看惊涛怒卷海门巨石,看苍云横垣天际青山。

浙江海潮如白马疾拉的白车,声如雷,迅驰而来,使人心骇颜变。

你又听说会稽山水秀美,来到耶溪弄溪水。

会稽山水有万壑千岩,峥嵘影象都投影在镜湖里。

那里的秀色不可形容,江城洒满清辉。

在水中行船如同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你在那里逗留很久,然后入剡溪寻找王子猷与许询等名人的遗迹。

你肯定笑着读了曹娥碑,沉吟了许久蔡邕题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评语,也一定知道那是绝妙好词的意思。

天台山着连四明山,日落以后就入国清寺休息。

看见月亮围绕五峰转,古松百里,飒飒松声如鸣琴。

沿灵溪看越国,华顶峰就显得特别缥缈超忽。

山上有石梁横躺在青天之上,人只得侧足而行,起码要花半个月。

你突然就想去看看永嘉,不怕海路遥远。

扬帆挂席横渡海湾,回头看见赤城一片彩霞光。

赤城逐渐远去消失,眼前又突现一高耸的孤屿。

海水连续万古流淌,孤屿上高亭历尽千年霜月。

缙云河谷水急难渡,但那里的石门最雄壮可观。

瀑布似乎挂在北斗星上,不知道此水的源头在那里。

瀑布才山壁喷薄而下,如洒白雪,空空濛濛,白天也寒意遽然而生。

你有种,不惧恶溪的水险滩急,还想去看看恶溪是怎么个恶法。

那恶溪,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是李北海李邑开的,岩是谢康乐凿的。

到处是松风和猿声,你却一洞一壑地搜索看看住没住神仙。

山径出往梅花桥,双溪合并与潮水融合一体。

到金华岸落帆,看到赤松子了吗?

那里有沈约题诗的八咏楼,城西边孤峰高耸孤峰高耸在四荒外,旷望群川汇合。

云卷天地开阔,波涛连天,似乎要席卷浙西。

新安江口乱流奔涌,北岸有个严光濑。

那是严子光的钓台,耸立在碧云中,邈然与苍岭相对。

后来你又到吴都,悠然到了姑苏城。

从烟绵笼罩的九疑山样的地方出来,突然看到五湖漭荡如天。

目极心远,悲歌长吁,李白你在那里?

船回楚江滨,挥浆回到扬子津。

身著日本布裘,神态昂然出风尘。

五月份见到我,交谈以后,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人。

你我相逢,其乐无限,天天一起游山玩水。

我徒然干谒诸侯,不致意于财产积累。

吾的朋友杨利物句如扬子江上的云彩——飘逸潇洒,爱好弦歌,日播清芬。

他虽为江宁太守,但是个山公一样豪气冲天的人。

我们乘兴去拜访他,让他知道我喜爱你。

你以后还有机会来吗?也许我们仙台有期。

你回到家里,东窗边的绿玉树,一定又多长出三五枝枝。

你家北边天坛山的人,一定会笑你,如此迟归。

我们就要远别了,写首诗歌送你,表达我悲伤的心情。

我思念你的心就像黄河水永不断歇。

魏国的主子分别是哪几个?

1魏文侯魏斯 前445年—前396年50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

2魏武侯魏击前395年—前370年26

3魏惠王魏罃 前369年—前319年51前334年,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更元年4

4魏襄王魏嗣前318年—前296年23

5魏昭王魏遫 前295年—前277年19

6魏安釐王魏圉 前276年—前243年34

7魏景湣王魏增 前242年—前228年15

8(魏王假)魏假 前227年—前225年3

周武烈王是哪国人?

周威烈王(?-前402年),姬姓,名午,为周考王之子,中国东周第二十代国王。 他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二十四年(前402年),病死。

韩赵魏三国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国?

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六卿,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在“晋阳之战”中击败执政智氏,此后三家瓜分晋国。前403年,周天子承认赵、韩、魏三家魏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赵、韩、魏三国均由春秋大国“晋国”分裂而来,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均将三国合称“三晋”。

周朝实行分封制,晋国“骊姬之乱”后氏卿崛起

众所周知,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天下分封给宗室和功臣建立诸侯国代为统治,而各诸侯又将土地分别划分给公室子孙和各卿大夫代为管理,而卿大夫则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从而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层级管理模式。

春秋末期,随着各诸侯国兼并战争的加剧,公室和卿大夫的实力开始不断壮大,但各诸侯国的公室和卿大夫基本维持着一种巧妙的平衡,因而并未出现大的问题,但有两个国家却出现了卿大夫取代诸侯,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这便是齐国的“田氏代齐”和晋国的“三家分晋”。

晋国之所以会被赵、韩、魏三家取代,源头还要追溯到晋献公时期的“骊姬之乱”。晋献公五年(前672年),晋献公击败骊戎,虏获骊姬及其妹妹,并对这对姐妹花极为宠爱。后来,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齐为太子,便不断离间晋献公与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之间的感情,太子申生最终被杀,而重耳和夷吾则逃往他国,史称“骊姬之乱”。

△“骊姬之乱”公子重耳逃亡

骊姬之乱后,晋国从此不再分封公子、公孙为贵族,导致原本可成为公室屏障和支持力的宗族势力大损。而到晋成公时,更是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执政的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导致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再也没有了制约力量。

前633年,晋文公设立六卿制度,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可权力这种东西,一旦掌握了,谁又肯轻易放弃呢?于是,为了长期掌握话语权,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卿大夫与国君之间都开始疯狂扩充自己的实力,经过残酷的攻伐兼并,到春秋晚期时便只剩下了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

△晋国六卿

到了春秋末期,随着范氏、中行氏两家先后衰弱被灭,晋国便只剩下了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而四家之中又以智氏最强。

“晋阳之战”智氏被灭,赵、韩、魏“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越国攻灭吴国,越王勾践率军北渡淮水,与齐鲁诸侯会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肉,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越王勾践便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此时的晋国,由于卿大夫之间的相互争夺内耗,公室大权旁落,对外早已无力争雄。

智伯瑶担任晋国执政后,眼看曾经中原的传统霸主晋国衰弱至今,内心十分焦灼。智伯瑶认为,晋国衰落的主要原因便是公室大权旁落、政出私门,而如果想要恢复晋国霸业,首先就必须增强晋国国君的实力,从而保证国君对晋国的掌控,只有如此晋国才能避免内耗,形成合力对外称霸。

于是,一心为公的智伯瑶便提出,由晋国四大公卿各自献出一个万户城邑给国君,从而增加公室的实力。为了表示诚意,智伯瑶率先将一个万户城邑献了出去,韩、赵、魏家虽然不愿,但由于三家无法形成合力,各自又不是智氏的对手,韩康子和魏桓子便也被迫献出了万户之邑。

虽然四家之中三家已经贡献城邑,但赵襄子却坚定的予以拒绝,为了予以惩罚,晋公便在智伯瑶的建议下,令智伯瑶和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合兵围攻晋阳,并引晋水水淹晋阳城,“晋阳之战”爆发。

赵氏本就不是智氏的对手,更何况对方是三家联军,根本抵御不住,但他却知道韩、魏两家献城也是被迫之举,于是暗中与两家联络,直接导致韩、魏两家临阵反戈,以大水倒灌智氏军营,智伯瑶兵败身亡。

为了免除后患,韩、赵、魏三家又联手屠杀智氏家族两百余人,瓜分智氏封邑,智氏从此消失。此后,三家又不断瓜分晋国公室土地,而大权旁落的晋公对此根本无能为力。

前438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继位,此时晋国的土地几乎已经被三家瓜分一空,只留下绛与曲沃两地给晋国公室。前403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三国的诸侯地位,从此韩、赵、魏开始被称为“三晋”,晋国名存实亡。

晋孝公二十年(前369年),赵成侯、韩懿侯将晋君迁至屯留。晋桓公三十年(前359)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分晋,又迁晋君于端氏。晋静公八年(前349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又将晋君迁回屯留。不久,韩玘杀晋君,晋国彻底灭亡。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