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树的资料,白色的像木耳的是什么菇类?
棱柄马鞍菌
棱柄马鞍菌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青海、甘肃、陕西、江苏、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形态特征:子囊果小。褐色或暗褐色,菌盖马鞍形。菌盖直径2-5cm,表面平整或凸凹不平,盖边缘不与菌柄连接。菌柄长3-9cm,粗0.4-0.6cm,灰白至灰色,具纵向沟槽。
子囊200-280μm×14-21μm。孢子椭圆形或卵形,光滑,无色,含一大油滴,15-22μm×10-13μm。每个子囊里有8个孢子。侧丝细长,有或无隔,顶部膨大,粗达5-10μm。
扩展资料:
棱柄马鞍菌分类地位:盘菌目、马鞍菌科、马鞍菌属
棱柄马鞍菌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个或成群生长。
棱柄马鞍菌经济用途:此种可食用,但也有记载有毒不宜采食。有时此种菌盖多皱曲,外形又近似于鹿花菌。
19世纪沙漠化和荒漠化实例?
肆虐的“黄龙”和新世纪的融融春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人们添堵。听老人们说,过去也没有沙尘暴这个词儿,怎么说来就来了,刹不住车了。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黄龙”肆虐非几年“之功”。权威部门提供的几个事例,令人扼腕叹息。事例之一:内蒙古阿拉善盟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誉。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地区大量使用黑河水资源,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
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几百处湖泊消失,93万公顷天然林枯死。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额济纳绿洲正以每年1300多公顷的速度急剧萎缩。
事例之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由于上游地区长期大量开荒造田,该河下游350公里的河道已经断流。胡杨林面积锐减,由50年代的52万公顷减至90年代的28万公顷,阻隔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的“绿色走廊”逐渐消失,218国道、塔里木油田面临严重威胁,罗布泊、台特马湖已经干枯沦为沙漠。
事例之三:河北坝上地区由于滥砍滥伐和过度放牧,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根据对河北围场县和内蒙古多伦县1987年和1996年陆地卫星影像的解译分析,在这9年间,森林面积由36.35万公顷减少到22.24万公顷,流沙面积由6.8万公顷增加到12.91万公顷。
事例之四:50年代,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还是一片绿洲,被称为“沙漠花园”。60年代以来,土地退化和沙化现象逐步加剧。从50年代到90年代,这里沙漠化土地平均每年扩展103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90年代前呈零星分布状态,90年代后许多已相连成片,并以每年143平方公里的速度吞噬着可利用的土地。
(二)
沙尘暴肆虐,形成新的生态危机,具体表现为,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质量下降。统计数字表明,建国以来全国因沙化而退化的耕地有772.2万公顷,退化草地1.05亿公顷。
破坏生存条件,出现“生态难民”。全国有5万多个村庄经常受到风沙危害,沙压村舍,沙进人退,成千上万农牧民成为“生态难民”。加剧了西部贫困,扩大了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生活在沙化地区。
严重威胁着大中城市、交通运输和水库、河流安全。北京市北部的坝上地区近9年流沙面积增加了89.9%,直接威胁北京的生态安全。全国有30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和5万多公里渠道常年受到风沙危害。
科学研究表明,沙化土地扩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沙质地表的植被,具体原因:一是盲目开垦。有资料表明,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区先后三次大规模毁草毁林开荒。近几年,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区,一些农民为了致富,便把目标投向沙荒地的开垦,毁林毁草的势头很猛。
二是过度放牧。50年代以来,我国牧区牲畜由2900万头增加到9000多万头,而草地面积却因开垦、退化、沙化而逐年减少。
三是滥采滥伐。我国沙区现有薪炭林24.7万公顷,每年能提供薪柴594万吨,仅占实际薪柴需求量的14.2%,这种巨大缺额造成更大规模的滥砍滥伐,形成恶性循环。
四是滥挖野生中药材等沙生植物。据测算,每挖一公斤甘草要破坏0.53至0.67公顷土地。
五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大水漫灌既造成水资源浪费,又使土地盐渍化。上游有组织地大规模开垦,违反规划过量用水,修建水利工程拦蓄淡水,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河水断流,植被死亡。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到植物根部吸水层以下,造成植被衰败,直至枯死。
周绪和全部作品?
周绪和 字:清石。1954年出生,自幼酷爱美术,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经过几年的教学生涯,由单位保送到湖北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作品有《太白醉酒》、《崛起》、《泉》、《家乡的小河》、《秋》、《枫树》、《村头老树》、《湖光树影》、《黄山写生100》等写实风格的画,深受读者喜爱。擅长风景油画。系神州书画院会员,国际艺术工作室成员,国际美术界知名画家,世界美术家库排名画家之一。
你认为最伤心的5首歌是什么?
每一首歌曲都蕴藏着某种情感,每一首歌曲也都要表达一份心境。称得上伤心的歌曲,一定是歌曲表达的某种情感或者折射出的心境刺痛人心。因为听歌的人内心输出的情感,正好被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或心境共鸣。
而内心的情感都源于我们的人生经历。人这一生伤心的事情太多了,最伤心的事也莫过于生离死别。所以,我认为下面5首涵盖亲情/友情/爱情与自我的歌曲最伤心。
第一首(亲情):韩红的《天亮了》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幼小的孩子同父母在一次游玩中,因为缆车出现意外,自己的爸爸妈妈不幸去世,只留下孤苦伶仃的自己。本身这个背后的故事就足以让人悲痛,让人对这个孤苦无依的孩子怜悯和难过。歌词(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又直击人心,让人听着流泪。这首歌将孩子失去父母的悲痛/无助/迷茫与懂事坚强都表达了出来。作为一个旁听者,我们都能难过的流泪,何况是有相似情感经历的人呢?
第二首(爱情):刀郎的《西海情歌》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依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逝去挚爱的爱情故事。两个相恋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条件艰苦的可可西里。其中一个不幸在收集资料的路上去世。刀郎就是因为这个背景故事创作了《西海情歌》。刀郎的原唱版本和降央卓玛翻唱版本都很经典好听。之前不知道背景故事的时候,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感觉特别的悲伤。
要说表达爱情的情歌真是千千万万,几乎每一首伤感情歌都有着让人伤心的感染力。但是真实的爱情故事歌曲,让悲伤的情绪又加重了。更何况是经过刀郎沙哑沧桑又有质感的声音雕琢之后,有谁听着会不觉得充满悲伤的穿透力?
第三首(友情):吕方的《朋友别哭》
这首歌让人伤心之处在于歌词所表达出的失意与无奈。歌词(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望,看一看花花世界原来像梦一场。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输,有人捞,到结局还不是一样)通过安慰朋友的口吻,真真切切道出了人生坎坷得失/酸甜苦辣相伴,又无法只选择甜而丢弃苦的人生真谛,让人倍感些许凄凉。
除此之外,这首歌传达出的对友人的关心之情,关切之意。让人放佛在眼前展开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那就是一个情深意切的友人,陪在失意难过的朋友身边。掏心掏肺的安慰开导朋友,为朋友擦干眼泪。与此同时,自己也怀着对人生无奈的深深感触,还有那流露于言辞之间的伤感。
第四首(生活):陈星的《流浪歌》
生活不易,有太多的人为了生活奔波。这首老歌,当年在很多人心上激起一层层涟漪。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人,背井离乡,离开亲人,背上沉重的行囊在异地他乡独自打拼。有思念亲人的精神煎熬,有孤单无依的无助落寞。唱出了无数漂泊在外的人就像流浪者一样的无奈心声。
第五首(生活):孙海涛的《救自己》
这首歌同第一首《天亮了》有相似之处,也是唱出了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的孤立无援。但是作为吴奇隆陈德容主演电视剧《大码头》的主题曲,紧扣电视剧故事背景。又多了一份失去那最后也是唯一的伟大母爱照拂后,处在社会底层艰难生存的一个成年人的凄凉。
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任何亲人的人,面对人生与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与孤立无助?真的就像歌中所唱(活在那世上不容易,像蚂蚁飘在洪水里;世界啊太大了,老天爷在哪里),有着哭天抢地的迷茫与深深的凄楚悲凉。最后还要逼迫说服自己面对现实,那就是——老子自己救自己。想象一下这样的自我救赎和跟命运对抗挣扎,就让人鼻子酸酸的。
以上就是个人认为最伤心的5首歌曲,首首贴近生活,还原人生与生活的现实。
中国的沙漠到底有多大?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中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70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制造了物质源泉。因此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强沙尘暴俗称“黑风”。因为进入沙尘暴之中常伸手不见五指)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1998年4月15-21日,自西向东发生了一场席卷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强沙尘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和山西西部。4月16日飘浮在高空的尘土在京津和长江下游以北地区沉降,形成大面积浮尘天气。其中北京、济南等地因浮尘与降雨云系相遇,于是“泥雨”从天而降。宁夏银川因连续下沙子,飞机停飞,人们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中国西北地区从公元前3世纪到1949年间,共发生有记载的强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而建国以来近50年中已发生71次。虽然历史记载与现今气象观测在标准上差异较大,但证明沙尘暴现在比过去多得多,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对中国17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中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40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积减少了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98.3%,草地面积减少了28.6%。此外,甘肃民勤绿洲的萎缩,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和红柳林的消亡,甘肃阿拉善地区草场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严峻的事实。 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中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亚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106度。中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 中国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思面积的13.8%。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中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9的。土壤盐渍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