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情人节,2月14日情人节又是元宵节是哪一年

天美资源网

元宵情人节,2月14日情人节又是元宵节是哪一年?

情人节和元宵节同一天大约19年一次,这种重合一般是19年一次,但并不绝对,有时会出现相差1天的情况。上一次2014年,下一次将出现在2033年。

情人节和元宵节同一天的年份有:1900、1938、1957、1976、1995、2014、2033年

元宵情人节,2月14日情人节又是元宵节是哪一年

情人节和元宵节同一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呢?众所周知,西方情人节的日期是固定在阳历2月14日。由于阴阳历的转换,使得中国的元宵节在阳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由于农历元宵节的阳历日期多在2月份,因此,也就有可能与2月份的情人节“邂逅”。

中国人为什么也要过西方情人节?

【原创】中国人为什么也要过西方情人节?首先,这是一个伪命题。

没有法律规定或习俗约定俗成地要求中国人一定要过西方情人节。

其次,西方情人节的起源至少有五种说法,相同的是都定于每年公历的2月14日。

这个又称为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的西方情人节,大家普遍认同的起源于基督教的一个情意绵绵的凄凉爱情故事。

据说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这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再次,中国传统上的情人节,一为正月十五元霄节,二为七月初夕七夕节,严格来说,元霄节才是真正的中国情人节,更符合情人节必备的爱情因素,七夕节更应该定义为女儿节,是女红斗巧的男耕女织的耕读传家的表现形式与传承方法。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与此同时,元宵节的爱情元素,使这个节日充满着诗情与浪漫色彩,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西汉以来的两千多年,被人们普遍视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节日。

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由于古代的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节这天才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多情男女借机物色心上人,擦出爱的火花,因此,元宵节这天也就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自然而然地被今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节的来源是中国古代的天象崇拜,人们通过星象观测给予织女星无限想象。

七姐便是以织女星为原型,也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七姐的诞辰。人们便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拜祭七姐,以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保护小孩平安等。七姐诞的“双七”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数字的崇拜。如《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七”也带着神秘的色彩,比如说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有“七窍”等等。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在每年要过西方情人节的是八O、九O后出生的青年人,此前出生的中国人,正在或曾在外国或殖民地生活过的人们,也会凑此热闹。

其原因是,这些青年人受到好莱坞、日韩港澳台影视文化等外来因素的潜移默化影响,当然,也包括国内所谓青春偶像剧的浸染,认为西方情人节是浪漫、时尚、有趣、活力的象征,在当今形成今日已成气候的潮流之下,奔牛效应与可怕的从众心理交互起了作用,如不顺应潮流,则会被孤立或嘲笑。

一方面,是不知西方文化侵蚀的背景及其多年来的苦心运营,而不知不觉上了别人为其准备的小船。

另一方面,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多次断层导致文化自卑与教育失衡的结果,这结果是当今无数青年人缺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与对更深层次的美的感知能力。

如果大家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情人节的美,与中国情人节关于爱情、团圆直至白首偕老的祝福优于西方并不圆满不吉祥的情人节故事起源,应会有不同选择。

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力日益强盛、文化逐渐复兴,这一天,不远。

深深祝福所有懂得且想过中国情人节的人们!

本人专门从事家风文化学之耕读传家研究,当你阅读完本文,请顺便点个赞或发表你的宝贵意见,有幸在今日头条相逢,望多互动交流。

元宵情人节由来?

元宵节就是古代的上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大的情人节,是古代的帅哥美女们相约出门赏花灯的良辰吉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始于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司马迁创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古代人对元宵节非常看重,尤其是未婚的青年男女。中国古代讲究男女授受不亲,青年女子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年当中难得几次出头露面去上街。而元宵节,则讲究全民同乐,朝廷甚至发文开禁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上街尽兴狂欢,家长们也破例允许家中未婚的少男少女上街看灯、猜谜、游乐。

因此,青年男女趁此良机寻找意中人,邂逅一桩甜美的爱情;也可以趁机与昔日的情人约会。

农历情人节是哪一天?

中国农历情人节是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孩子问你什么是情人节的时候你会怎么解释?

感谢邀请。问这种问题的小孩一般4岁到13岁范围的。他们对这个节日都是懵懵懂懂的,而且特别好奇,所以问题会比较多。我们家长可以尝试以最简单的方式去告诉他。情人节是属于西方(外国人)的节日,在我们中国会注重元宵节,七夕节它们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情人节是青年情侣、夫妻(包括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相爱人的节日。在这一天他们会相互为对方准备礼物或者是为对方表达爱意。就好像你们过儿童节一样,爸爸妈妈会为你们买礼物带你去游乐场玩,因为那一天是属于你们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样说应该会明白一些了。如果实在还是不明白的话。就告诉孩子等你长大成人之后,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

说实在的,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80后)没有多少人会过这种节日。没有那种条件,更没有那种氛围。我们只知道过年, 也很期待过年,因为过年小孩子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有红包拿,还有很多兄弟姐妹表兄弟这些一起玩,热热闹闹的。

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见解,欢迎留言评论或加关注,一起探讨分享生活的琐碎。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