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衣炮弹什么意思,什么是营销号?
作为被营销号深刻荼毒的饭圈人来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以下是针对娱乐圈的营销号。对于饭圈女孩来说,其实不是那么喜欢撕逼大战,往往是营销号联动职黑断章取义。营销号通常有以下特点:
1.看似只是转载不同的一些观点来质疑某艺人和其粉丝群体,实则暗讽,又假装中立吃瓜。
2.狗仔的爆料能够迅速到手,发一些对艺人不利的言论。
3.尤其热衷于视奸一些顶流粉丝群体,如果哪个群体中有人出现了一些“不正常”行为,就会立马进行搬运和断章取义。
4.营销号的主页通常看不出粉籍,谁红就发谁,一天二十四小时运营。给他们点赞控评实属无奈,因为很多吃瓜路人会关注这些号。黑粉通常热衷于到这些营销号下发黑评,粉丝也是想避免影响路人对自家正主的观感。
5.有时候会出现精分的现象,如:上一秒拉踩某艺人,下一秒就可能在发这个人的美图,使劲捧。这是艺人被迫交保护费了,营销号一般是手握资本对家给的钱去黑某艺人,然后再逼迫那个艺人交保护费,赚两笔钱。
6.营销号有时不能完成每个月的月绩,会发一些广告“恰饭”。
7.
下面这张图是一些娱乐营销号的运营公司。
再下面这几张就是营销号精分的高光时刻,一边传谣挣取热度兑换kpi(有阅读量和转赞评就可以从背后资本家手中换工资)
最后祝各位都远离营销号,这些玩意儿除了会给人洗脑没什么卵用~
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每人都有了1亿元的话,那么我们平常出门普遍都要带至少上百万元才行,来到大街上,许多人都会扛个麻袋,里面装的全是红彤彤的现金。当到了那时,坐一次公交车或需要1万元,打车10万元起步,后备箱并不是用来为顾客放行李的,而是为司机堆现金的。两个人撸一顿烧烤至少100万元就没了,烧烤店需要专门建一个房子用来储存现金,否则钱多到根本没地方放。至于为何银行通常都盖那么高的楼,其实到了这时就能派上用场,没错,就是为了放钱呀!
钱多是好事,可如果每个人都有许多钱的话,那就不见得会是个什么好事,甚至反而会成了一件坏事。
如果我们每人都有了1亿元的话,那么彩礼或需要5亿元,小轿车10亿到20亿,买套房子则需要100亿,至于工资的话,一个月普遍有3000万,其实依旧对房子望尘莫及。当所有人都有了钱时,也就意味着所有人都变穷了。
那么当每人有了1亿元后,社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如今的1亿元,足以让大多数人衣食无忧地生活一生。如果将1亿元存进银行的话,每天的利息都高达1万元。想想每天1万元的进账是什么概念吧,也就是一天三顿都大吃二喝,也花不了1万元,今天的还没花完,第二天又收到银行的1万元利息。因而每个人都有了1亿元的话,那么大家都不用努力,都不用工作了,只要躺在家里玩手机就行,饿了点外卖,想玩了就玩,想睡了就睡,再也不用为了缺钱而发愁。
但如果大家都躺下的话,那么谁还送外卖呢,谁去做饭呢,谁还会种菜呢!
因此,当大家都有了钱时,就意味着钱将会成为最不值钱的东西。货币正因为稀缺与难得,才显得它更有了价值,当货币泛滥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那么钱将会变得一文不值。
所以当大家都有了1亿元以后,第二天所有的商品都将会不再出售,也就是说没有商家愿意再兜售商品。毕竟商家并不傻,他们怎能拿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商品去换毫无用处的货币呢!
这种想法很快就会被所有的商家一致认同。因而社会上首先会出现拿钱买不到商品的现象。即使花比原先多10倍的价格,甚至20倍的价格都无法买到,因为每个人都腰缠万贯,所以钱根本就不值钱了。
货币量爆发式增长,以为能够带动经济的向上,其实反而是遏制了经济的增长。因为钱是在向更有钱的人聚拢,少量富人即使不用工作,每天也有大量的利息到账。而大量的穷人即使拼尽全力地工作,一天的收入可能也就勉强解决个温饱。所以贫富差距加大,产生的问题则是经济的不平衡以及发展的停滞。
因此有钱人不用努力,穷人毫无动力。没有努力与动力,也就没有创新与活力。因此货币的泛滥就意味着朝反方向的前进。
何况有些人拼尽全力通过三代人的努力才拥有了过亿资产,然而却要和所有的懒汉去平均。懒汉有了钱会更加游手好闲,反而将努力的人拉下来,让他们没有了拼搏的动力。也就是说,当大家平均分配,都有了1亿元时,那么看起来是件很公平的事,实际上是最为不公平的事。
所以当到了那时,拿5万元能买到面包就不错了,10块面包的重量还没有50万元现金重。可工资的增幅始终是低于通货膨胀的,所以过不了多长时间,大家虽然都曾经成为了亿万富翁,但大多数原本接近小康的人,会因为“亿万资产”被平均而返贫。所以人人都有了1亿元,对社会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结语:钱,终究还是靠汗水、智慧与资源所产生或换来的才最值钱!老师动手打孩子和辱骂孩子是违法的吗?
你先你要搞清楚,你家孩子为什么被老师打了?无风不起浪,肯定你家孩子做错了比较大的事情。或捣乱课堂纪律 或打哭了其他同学。另外看打的部位及轻重。一般老师惩罚学生都只打打手掌心和屁股,自己在家不也这样吗?都说老师是孩子的第二个父母,亲生父母养育了孩子,而老师教育了孩子。古人就有天地君亲师的排位,也充分说明了老师在孩子心中的排位仅次于父母。
老师教训一下孩子也是想他好,及时制止他的错误行为,让他知错能改。如果你这样就把老师告了,那么日后你打孩子孩子是否也可以告你。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不想自己的学生好的,请不要动不动就告老师。教育需要家庭,学校 社会三者结合才会成功。不要不所有责任都推到老师这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哪一计为三十六计中的败战计?
败战计,就是在形势不利下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第六套,也是最后一套计。分别是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三十六计的智慧就在于,要顺势而为。而败战计,更是运用形势的最高奥义。咱们逐一了解一下: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思是,对于用军事行动难以征服的敌方,要使用“糖衣炮弹”,先从思想意志上打败敌方的将帅,使其内部丧失战斗力,然后再行攻取。
典型的例子简直太多了,勾践把西施送给夫差,成功麻痹了夫差,又派文种以美女、财宝贿赂吴太宰伯嚭,挑拨夫差杀死了吴国的股肱之臣伍子胥,成功为自己发展壮大赢得了时间;另外王允给董卓献貂蝉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不过这个故事并不是那么简单,王司徒之后还巧施连环计和离间计,才破了董卓和吕布父子。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三国》的空城计大家都再了解不过了,不过那毕竟是演义,没有真实发生过,但是真正发生的例子,却并不比诸葛亮逊色。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天子派来一名宦官跟随李广学习军事,抗击匈奴。这位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宦官逃回到李广那里,李广说:“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广于是就带上一百名骑兵前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活捉了一个,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绑上马之后,远远望见几千名匈奴骑兵。他们看到李广,以为是诱敌之骑兵,都很吃惊,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军几十里,照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一百名骑兵只要一跑,匈奴就要来追击射杀,我们会立刻被杀光的。现在我们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大军来诱敌的,必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向骑兵下令:“前进!”骑兵向前进发,到了离匈奴阵地还有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说:“全体下马解下马鞍!”骑兵们说:“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骑兵终于不敢来攻击。有一名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监护他的士兵,李广立即上马和十几名骑兵一起奔驰,射死了那骑白马的匈奴将领,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骑兵队里,解下马鞍,让士兵们都放开马,随便躺卧。这时正值日暮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他们,因而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宗旨是使敌方自我猜忌。
这一招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受欢迎的一招。利用重重疑云,成功离间对方,事半功倍。秦国攻打赵国,但是忌惮廉颇,于是就用离间计是赵王罢免了廉颇;曹操率兵伐吴,周瑜忌惮蔡瑁、张允的水军,于世利用反间计使曹操杀死了蔡瑁和张允;皇太极反间袁崇焕,当然这个有杜撰成分,袁崇焕最后被凌迟处死。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是指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计。一日深夜,老将黄盖来到帐中,商议破曹以火攻为好。周瑜说:“ 我也这样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无人去曹营诈降。”黄盖自告奋勇,甘愿领此重任。当夜二人定下“苦肉计”。第二天,周瑜传各路将军帐下议事,命大将们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抗敌。黄盖反对说:“不用三个月,如果这个月能破敌就破,不能破敌,早点投降!”周瑜听后大怒道:“我奉命督军破敌,你敢动摇军心,推出去斩了。”黄盖骄傲地说:“我是东吴三世重臣,南征北伐时,你还不知在哪呢?”在场的将领们跪下替黄盖求情。周瑜狠狠地说:“看在众将面上,饶你不死,打一百军棍!”武士们把黄盖推倒在地,没打到五十下,已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几次晕死过去。黄盖的好友阚泽,根据周瑜的安排,带着黄盖早已写好的投降书前去诈降。不久,曹操又接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说只要见到插有青牙旗的船只就是黄盖来投降了。结果在赤壁一战中,黄盖引火船冲入曹营,大江之上一片通红,把曹操用铁链连起来的几千战船烧成灰烬。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前面说过,王允灭掉董卓用的就是美人计+连环计+离间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环环相扣,是为连环计。
曹操准备打江东,但苦于士兵不习惯坐船。庞统已经知道最近会有东南风(不知道从那里得知的),为了让曹操的行动失败,同时配合周瑜的火攻,就向曹操建议把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使船的稳度增大。曹操很高兴,就采纳了庞统的建议,并把这些船称为“连环战船”。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船遭受火攻,因东南风助长火势,加上铁索传热,结果没多久,曹操的舰队就全军覆没。因在此战中,庞统的计谋起了关键作用,所以庞统名声大振。他对曹操施的计,被后人称作“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以退为进灵机破敌,这样,同正常的兵法并不违背。
说白了,打不过就跑。但是其实跑也是有艺术的,跑步好就被人追着屁股打,更惨,一般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至少也要进退有序。如南宋将领毕再遇与金兵对垒,有一天晚上,他拔营撤退,旗帜照常留在营内,并预先把一些活羊吊起来,把它们的两只蹄子放在鼓面上。羊受不了倒悬的痛苦,挣扎中两只前蹄便频频击打在鼓面上发出响声-----悬羊击鼓。金兵没有察觉宋军撤走了,几天后才发现宋军的营地空了,这时宋军早已远去了。这可以称得上是善于退却的了。
此人是清朝最大的贪官?
都说和珅是满清第一巨贪,可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比和珅有过之而无不及。和珅富可敌国,最终却落得个被抄家赐死的悲惨结局;奕劻同样贪得无厌,富甲宇内,却始终位高爵显,权势煊赫,尽享荣华富贵,最后还得以善终。
官场不倒翁奕劻《清史稿》记载,庆亲王奕劻本是清室远支宗室,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麟第六子绵性 之长子,后过继给其五伯父绵悌为子,赐爵多罗贝勒(郡王)。他的生父、养父(伯父)是道光皇帝的兄弟。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突然发布懿旨,将以恭王奕䜣为首的军机大臣集体罢免。此事件史称“甲申易枢”。摧垮恭王后,慈禧封奕劻为总理衙门大臣,彼时他已是多罗郡王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晋封亲王,奕劻任此职直到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史载,奕劻才具平庸,却工于钻营,且贪婪成性。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三月十四日,首席军机大臣荣禄病死,第二天,奕劻即被任为首席军机大臣,入值军机处,一直干到宣统三年(1911)四月军机处被裁撤为止。清廷预备立宪时,奕劻在遂之成立的皇族内阁中担任总大臣,直到内阁被解散。任首席军机大臣前,正值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化妆成农妇,携光绪仓惶西逃,逃亡途中,她任命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和谈大臣,与八国斡旋议和。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廷设立督办政务处,委奕劻为督办政务大臣,直到宣统四年该处被撤销。晚清最后十年,奕劻一直居于权力核心,位高权重,地位显赫,并福荫子孙。史载,奕劻之子载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新成立的商部尚书。光绪三十二年(1906)商部改称农工商部,仍由载振任尚书。
晚清时局变幻莫测,变动剧烈,清廷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但奕劻却总能在波谲云诡的跌宕中屹立不倒,且官运亨通,从未出事,因此被时人揶揄为“不倒翁”。
贪鄙无能 ,却很善于编织关系网络奕劻虽是清皇室远支宗亲,但他非常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络,竭力与当朝权贵们结成利益同盟,譬如他与大学士裕德、漕运总督恩寿、山东巡抚宝琦等人结为儿女亲家。奕劻的女儿、名噪京华的四格格是慈禧太后身旁的红人。王朝末世,权贵疯狂,贪赃纳贿无度,欲豁难填,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为找靠山大肆行贿,且出手豪阔,奕劻则大胆受贿,全部吃进,面不改色。史载,庆亲王府里的大事小情,婚丧嫁娶,三节两寿,乃至婴儿满月,袁世凯全都包了,称得上挥金如土。奕劻子载振与袁称兄道弟,称袁为“四哥哥”。袁花大价钱“拿下”奕劻,有了这把保护伞,练新军时阎王小鬼都不敢来纠缠他,之后诸事顺遂。袁世凯是封疆大吏,且手握军权,出手又大方,奕劻乐于结纳。即便是芝麻小官,只要有钱,奕劻也不吝啬出租权力。据记载,广东海关因进出口贸易繁盛,岁入数百万,商部定税额五百万两,而历任监督只上交三百万两,剩下的都私分了。
粤海关有个书吏叫周荣曜,当差很多年,分得数百万巨款,于是托人走庆亲王的路子,用重贿买通奕劻,得四品职衔,最后得以出任清廷驻比利时大使。 被称为“官屠”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劾周荣曜私吞关税,周旋即被革职拿问。此前,周得到报警,逃往澳门,家产被抄没入官。不知为何,周荣曜出事后,奕劻并未出面保护。
大肆受贿,卖官鬻爵,声名狼藉,屡遭弹劾,却稳如泰山史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奕劻七十大寿,朝廷大加赏赐,风光无限。奕劻大摆筵席,寿礼堆积如山,令人眼花缭乱。候补道员段芝贵出手阔气,送上十万两寿仪。不仅如此,段芝贵还把一位绮年玉貌的江南歌妓赠给贝子载振。不久,回报就来了。东三省新任官员名单发表,段芝贵被破格攫拔为黑龙江巡抚。消息传开,舆论大哗,朝野訾议汹汹,此事还见了报,遂被御史赵启霖上表弹劾,岑春煊则上朝当面参劾奕劻父子,光绪下旨罢免段芝贵,还派大学士孙家鼐、醇亲王载沣即行查办。
不待复查,农工商部尚书载振主动请辞,朝廷立刻批准。随后却以污蔑亲贵为由罢斥御史赵启霖,督察院左都御史陆宝中、御史江春霖、赵炳麟联名上疏以为保护言路争辩,朝廷置之不理。之后,孙家鼐、载沣以查无实据回朝复命。段芝贵、载振却没能官复原职。期间,迫于压力,奕劻也上疏辞职,慈禧不允许,还温言挽留。此事处理的稀里糊涂,但奕劻的地位依然未被撼动,朝廷(主要是大清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对他宠信如常,光绪拿他亦毫无办法。慈禧垂帘听政期间,庆亲王奕劻的首揆地位始终稳如泰山。
虽为清朝巨贪,又才具平庸,却位尊爵显,还得以善终宣统帝溥仪即位后,醇王载沣以摄政王监国,骨鲠钢直的江春霖、赵炳麟数次弹劾奕劻,言辞犀利,证据确凿,将他招权纳贿,大开竞奔之门诸事一一罗列,载沣对此心知肚明,却没有动他,反而照旧倚重、信任。
后来,载沣想除掉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袁世凯,袁故伎重施,再次用重金敲开庆亲王府的大门,奕劻对其大加庇护,载沣无奈,只得以“足疾”为由将他革职回籍。载沣等人做梦也想不到,彼时的“北洋六镇”却早已被袁世凯打造成“袁家军”,只有他一人才指挥得动......
彼时,清宗室诸王中有人想请隆裕太后(光绪皇后)效仿她姑妈慈禧垂帘听政,立宪派重臣、度支大臣载泽和光绪是连襟,隆裕太后的妹夫,经常出入宫中,与摄政王载沣兄弟不和。载沣害怕隆裕垂帘,很是恐慌,想依靠奕劻对抗隆裕太后、载泽,因此对奕劻极力拉拢,礼遇甚厚,使那些想扳倒奕劻的人无机可乘,亦无可奈何。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复出,奕劻辞去首相之位改任弼德院总裁。清亡后,赴天津做寓公。民国六年(1917)一月二十九日病故,殁年79岁。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请勿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