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会议决议是指,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的会议预示中国革命必将来临?
中共重要会议内容总结:
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4.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召开。中共四大的历史功绩是: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大会还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共五大总体上来说是失败的。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7.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8.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2.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 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935年12月瓦布比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制定战略任务是什么?
答:题干有错误应该是瓦窑堡会议。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刘少奇、秦邦宪、邓发、何克全、李维汉、张浩(林育英)、杨尚昆、王稼祥、彭德怀、郭洪涛等十余人。这次会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种形势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该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党的策略任务就在于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和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党内主要危险是“左”倾关门主义。
为了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决议》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科学地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基本经验,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1935年扩大会议也叫什么会议?
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为制定新时期党的战略策略,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博古(秦邦宪)、彭德怀、邓发、凯丰、李维汉、吴亮平、张浩、杨尚昆、郭洪涛等10多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什么书?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中国人民掀起民主抗日新高潮。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史称瓦窑堡会议。
1935年瓦窑堡会议提出什么方针?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瓦窑堡会议”。
1.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会议认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有抗日的可能性,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和策略路线就是发动、团结、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会议纠正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