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鬼子,柳云龙为什么只演谍战片?
谢邀。
柳云龙,谍战教父,但却是一个很低调的演员。只要他穿上中山装或者民国时期军装,就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柳云龙像是一个被贴上了专业标签的演员,从他的成名作《暗算》开始,便和谍战片绑在了一起,个人风格强烈,演艺圈独树一帜,尤其是最近热播的《风筝》,更是让他着实大火,这不禁让人讨论,柳云龙的风格如此鲜明,是否也存在戏路太窄、江郎才尽的问题?
柳云龙在采访中曾经表达他认为谍战一定要和家国联系在一起,特别想在每一部作品中突出传统的概念,像善、美,或者牺牲。同时他对于“信仰”有着别样的视角。在他的戏里,他倾向于表达出“信仰在成败之上”的观念,信仰在各自的世界里是没有错的,只有成败。例如他在《断刺》中饰演的唐栋,就把他演成了一个坚定的三民主义者,而不是简单当做国民党反派来演。
“术业有专攻”,有人希望柳云龙要“誓将谍战进行到底”,然而对于他本人,拍摄谍战片并不是守着专业吃老本、炒冷饭,柳云龙曾经表达过因为拍摄谍战片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接触隐蔽战线的人和事,除了对他们肃然起敬以外,他也有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和悲壮,有时候真的想“轻松一下”、“让我飞吧,哪怕看看别的风景再回来”。
柳云龙的谍战片不存在重复的问题,演技值得肯定。从《暗算》开始,柳云龙被人深深的记住了,再到后来的《血色迷雾》、《东风雨》、《功勋》、《告密者》以及《风筝》,每一次尝试演不同的人物,他都会注入不同的性格体验,体现不同的人生、情感。演绎不同的角色,他的每一部谍战剧都会有侧重,像男女之情、兄弟之情以及个人给家庭带来的不幸等等。
他是《血色迷雾》中孤身犯险,为了真想抽丝剥茧的上海侦探文康,是《功勋》中解放东北,潜伏远东情报局的侦查英雄廖飞,是《告密者》里功夫了得、推理精准的公安干警龙飞,也是《东风雨》里潜伏夜总会,利用钢琴传递情报的中共情报员安明。
他的每一个角色都带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不是脸谱化更不是简单重复,虽然体裁比较专一,但正是在特定的体裁内演绎多个特色鲜明的人物,更能体现柳云龙作为一个演员的表演功底以及对角色认真推敲的专业信念。一家之言,不知对于柳云龙的“谍战教父”身份,你是否有自己更独到的看法?
欢迎评论探讨~~期待你的声音,让我们共同去爱这个世界。
为什么大家能接受郭靖杨过张无忌打几百个蒙古士兵?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并不是这样。
金庸小说只是虚构的东西,类似于童话故事,谁都知道是假的。
比如美剧美国队长,美国队长可以一个打几十个人,谁都知道这是漫画故事,不会当真。
而抗日神剧则有历史背景,是我国伤亡3000多万才获胜的惨烈战争,中国人死的是日本人十倍。
你现在动辄说一个八路杀几十个鬼子,岂不是反讽?
即便如此,金庸小说里面,武林高手是对付不了大队士兵的。
比如神雕侠侣最后,黄药师、一灯大师、周伯通、瑛姑、黄蓉、程英、陆无双共7个高手试图闯入蒙古人的封锁圈,进入襄阳。
可以说,这7个人中除了陆无双以外,全部是一流高手,尤其黄药师、一灯大师、周伯通还是超一流高手。
即便如此,这7个人闯大营还是失败,周伯通和陆无双还负重伤。
由此可见,武功再高,遇到敌人大部队也是无用的。
再看,侠客行开始,石清和闵柔曾经和金刀寨200多个土匪对峙。
要知道,石清、闵柔号称黑白双剑,是当时江湖上最顶尖的高手,单人武功不亚于雪山派高手白万剑。
而金刀寨的安寨主尚且是垃圾,接不住石清十招八招,其他喽啰也就别提了,最多是宋兵甲的角色。
然而,金刀寨就凭这200多喽啰,根本不在乎黑白双剑。为啥?
真正动起手来,金刀寨人多势众,一定会获胜。
再看倚天屠龙记:张三丰平素督训甚严,门人不许轻易和人动手,但若遇到元兵肆虐作恶,对之下手却不必容情。因此武当七侠若是遇上大队元兵,只有走避,若见少数元兵行凶,往往便下手除去。俞张二人听说只有十来名元兵,心想正好为民除害,便纵马迎了上去。
看看,俞莲舟、张翠山加上殷素素三个高手,也只是敢去杀十多个元兵而已。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也曾单枪匹马去杀上百名蒙古骑兵。但杀死十几人以后,蒙古骑兵源源不断包围上来,杨过也只能凭借快马逃走。
可见,就算一流高手,遇到上百普通士兵也是绝对对付不了的。
你看过最雷人的影视剧是哪部?
宇宙超级无敌雷剧《捡个将军做男友》,又名《我的男友是太监》
某一年在亲戚家拜年,为了掩饰没有话题的尴尬,跑去外甥房间跟一群小学生一起看的。
被雷到内分泌失调,大小便失禁,外加尿路感染和菊花分叉。
不怕雷你就继续看
影片开始,某女校不断传出有女生失踪的消息
但是女主不怕,因为她有主角光环
你没有看错,就是去XX,不是字幕偷懒,而是女主直接就对司机说,去XX
司机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就去呗
然后就毫不意外地出现了这一幕
然后就是天空一声巨响,男主闪亮登场
不好意思,拿错图片了,应该是这张
我觉得还没你后面那哥们帅呢
然后就是俗得一批的套路,喽啰不识好歹,被男主一脚踢中蛋蛋,KO
然后女主就把男主领会了家,接着就是长达1分钟的洗澡时间(图片不让放)
然后就是男主介绍自己的来历,原来他是一名来自秦朝的将军,名字叫白琪,奉秦始皇的命令来寻找他失散多年的女儿,也就是公主。只是不知道公元前259年的人是怎么把女儿生到21世纪来的,怎么穿越的也没交代。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那该怎么识别公主呢?
三颗痣,胸上一颗、屁股上一颗、脚心一颗,都是敏感部位,男主觉得不妥。
皇帝心想,也对吼,那不如
然后,男主就在太监宫女侍卫的群体围观下被那啥了
回忆结束,现实中的男主第二天醒来就看到这一幕
当即就要扒女主裤子,看看她屁股上有没有痣
拉扯中不小心碰到了电视遥控器,
然后就跟电视里面的剧情对上了,
屌不屌
晚上,女主带着男主去感受腐朽的资本主义
然后就又毫不意外地碰上了劫色
然后就又又毫不意外地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
然后又又又毫不意外地干柴烈火
女主发现他不是不行,而是没有,随即赠送好人卡一张
但是闺蜜出了个好主意,利用女主学医的优势,给他嫁接一个
然后就真这么决定了,坐等医学奇迹。
另一边,被男主打跑的小混混原来是个富二代,从小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多亏了一位大师,才勉强治标不治本地多活了十年。
要想标本兼治,就必须找到一味药引
也是三颗痣,跟男主要找的公主一模一样。
于是他当即绑架了女主,并威胁全校女生,不脱衣服就把她从楼上扔下去。
按理说,遇到这种情况不是应该立即报警,让警察叔叔把他一脚踢飞吗?
就不,就要照他说的做,就要脱衣服,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大秀特秀
可惜女主还是被扔下去了
不过不用怕,因为有主角光环在
两人在空中转悠和腻歪了1分钟之后,总算是落地了。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男的忙着耍帅,女的忙着尖叫,把绑票的那个忘记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第二天,女主让男主化妆混进学校,然后在实验室里不可描述起来。
并且全程有人围观
然后就被发现了,女主就是那个有三颗痣的药引子
那该怎么抓呢?我都不好意思让大家继续猜了
就是这么白痴,这么天雷滚滚
然而大师还要恭维白痴男主
识破了还能被绑在这?
原来这位大师是秦始皇早年派来寻找女主的,但不是为了公主,而是寻找长生不老的药引子。
BB完,大师开始用女主炼药
男主当然不让啊,于是两人开启了五毛特效之战。
然后又又又又又毫不意外地获胜。
接着开始煽情
硬煽,煽了足足有五分钟
你们哭没哭不知道,反正我是哭了。
你以为就这样完了?世界清静了?想得美
屏幕一黑,两人穿的跟个外星人似的出现在手术台,这劣质紧身衣连两个人的裤衩子都遮不住。
然后两人就被告知成功啦成功啦,男主的丁丁又长出来啦,你们今后可以性福地生活在一起啦。
如此甚好,那就整起来吧。
谁知道秦始皇又来了
看来导演还想拍第二部……
日军在二战的时期是如何处理伤兵的?
根据徐焰将军的书中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击毙日军的总数约为50余万人,其中关内战场45万、滇缅战场4万、东北战场1万余。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值始终有所争论,但这不是本文重点,重点是关于击伤日军总数的争议不大,即中国抗日军民累计击伤的日军数量在100万人左右,因此在各类抗战文献中,关于“毙伤日军150万人”的提法其实是有依据的。
然而从军事专业角度去分析,更准确的统计方法应该叫做“净减员数”,这个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对某一次战役或者战斗中消灭日军的统计惯例,是把死、伤、病、俘数量相加的总和,但是对那一场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来说,歼敌数字若是简单地把每次战役战斗的战果相加,则往往会出现重复统计的情况而高于实际数字,这就是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战争中的伤员一段时间后会大部归队、以及部分士兵会出现“累伤”情况。
举个例子,苏军在卫国战争中所有战役的损失总人数之和高达2900万人,如果按字面上的理解那希特勒早就占领莫斯科了,因为苏军几乎不复存在了。但实际是苏军的伤病员中有70%的伤者和90%的病者,不久以后都会治愈重新投入作战,日军当然也是如此,所以在讨论日军处理伤员问题是,绝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人性的鬼子会对伤兵如何如何,那是错觉。
否则按150万的毙伤数字,鬼子的“中国派遣军”也早就团灭了,事实上,日本陆军是非常重视战地医疗的,网络上诸如日军作战不带军医、伤员全部杀死的传言通通是胡说八道。前述中国军民击伤日军超过100万,而日军阵亡人数只有几十万,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许多日军士兵是在伤愈后重新跑出来杀人放火的。
早期侵入中国的日军老牌常设师团,比如广岛第5师团的编成内都设有四个野战医院,平均每个步兵联队就可以分配到一个,在战场上还可以临时开设数十个包扎所和救护所来处置伤员。倒不是日军怎么讲究人道主义,而是因为士兵作为基础作战单元,是军队的战斗力基本保证,那么伤兵更是未来战斗力的重要补充,鬼子是肯定全力救治的,这是常识。
日本陆军在1886年6月就成立了“陆军军医学校”,不久又成立了“陆军兽医学校”,是较早建立现代军事医疗体系的国家。到全面抗战爆发时办学已有50年,培养出来的军医数以千计,战争爆发后,又会征召社会上的医生和护士从军担负医疗工作,还会有大批的护士与护工志愿者,兹要在有条件的战区,从包扎所到野战医院、再到后方医院的治疗体系是完备的。
抗日战争中我方伤亡远大于日军,除去装备和战斗力的差距外,战地医疗的薄弱也占很大比例,原因也比较复杂。第一,是中国军队的军医教育建设、医疗技术和水平远低于日本,许多抗日神剧里,都有闯日军医院或者抓日本军医来给我方重要人物治疗的桥段,半真半假,主要就是我们这边医疗条件和技术的落后。
(日军护士照片)
第二是日军对中国的海空封锁,使抗日军队的重要药品比如“盘尼西林”等奇缺,许多伤员会因为伤口感染而不得不截肢甚至死去。而日军可以在国内生产、国际市场上进口,药品的充足率远高于我方。第三点尤为重要,就是日军基本掌握着战役主动权和战场控制权,比如当双方同时负伤100人时,中国军队的伤员会被屠杀或因为得不到救治从而大部死去,而日军伤员却可以转送至后方治疗。
1944年衡阳保卫战尾声阶段,方先觉放下武器的一项重要条件,就是日军必须提供药品和医疗来救治第10军的7000多伤病员。然而日军最后却食言了,理由就是“药品不足”,言外之意就是要可着日军伤兵先救治,虽没有屠杀,但结果仍造成第10军大批官兵死亡。这一方面说明了日军的无耻和背信弃义,另外一方面也证明日军对于战地医疗并非如何轻视。
(日军后方医院)
至于日军杀死重伤员或者逼迫其自杀的行为,多发生在全军覆灭之前或者大败后撤退之际,以避免这些伤兵成为俘虏从而影响“皇军形象”。比如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湘西会战期间,逃跑前的日军都会给重伤兵发放手榴弹,要求他们“玉碎”以免被俘或者成为部队的累赘,其实即便没有负伤的日本士兵,我们俘虏的数量也很少。
但是要注意,轻伤员日军是一定会带走的,1941年上高会战惨败后,最先撤回南昌的就是第34师团部和伤兵队伍,师团长大贺茂为此遭到日本军部的严惩:伤兵可以先撤,但师团长应该跟作战部队在一起断后抵抗。而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此战后也被撤职,理由就是大量尸体和重伤员没有抢回来,这是有损士气的行为。
(日军战地包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