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节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天美资源网

少数民族的节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乔迁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火把节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吗?

火把节是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的节日,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

火把节对于彝族人民来说,就是年节,更是他们文化的象征。起始于唐朝南召“星回节”的火把节,经过彝族人民一代代的传承与发展,如今火把节已经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节庆。

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插于田间地角。

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每年火把节期间,彝族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将会拿出最好吃的美食和最热辣的节目,表达自己的热情好客,和对传统、对云南的不一样的热爱。

赋予我国少数民族傣族特有的节日是?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花街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傣族主要聚居在中国云南部分地区,他们以孔雀和大象为吉祥物,有着非常鲜明的名族特色,并且傣族人喜欢依水而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

十个民族节日?

1、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2、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3、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4、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5、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6、僳僳族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节春,习俗:沐浴、交友。

7、回族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8、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9、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10、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请问火把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火把节是彝族的节日。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1] 2014年7月18日至7月27日,云南民族村将举办为期十天的“天下火把节——最牛民族村”为主题的原生态火把节狂欢活动,市民不用长途跋涉就能感受到原生态的彝族风情,参与到精彩纷呈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