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爷,十四爷为什么要毒杀乾隆?
据说是因为十四王爷本来是康熙定下的下任皇帝,但是乾隆他老爹雍正偷偷改了遗嘱,导致十四王爷没当上皇帝。所以十四王爷记恨乾隆和他的老爹雍正。
我个人感觉十四王爷挺有心机的,连四姑娘都是一颗棋子,枉费了四姑娘那么多年对他一直忠心耿耿。
十三爷胤祥的三子一女结局如何?
十三爷胤祥指的是康熙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生母是康熙帝的庶妃章佳氏。胤祥是雍正帝的忠实拥护者,是雍正帝夺取皇位的关键性人物,没有胤祥的鼎力支持和各方周旋,胤禛登基怕还要再多费周折。
雍正帝登基后,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追封其生母章佳氏为敬敏皇贵妃,迁葬于景陵,与康熙帝合葬。同时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
胤祥一共9子4女,题目所问道的3子1女,其实不太准确,胤祥有受到封爵的儿子有5人,分别是长子弘昌(贝勒,后被革去贝勒),三子弘暾(多罗贝勒,19岁卒),四子弘晈(多罗宁良郡王),六子弘昑(多罗贝勒,14岁卒),七子弘晓(和硕怡僖亲王)。
胤祥的长子弘昌,秉性愚蠢,被圈禁在家直到胤祥过世后才被放出来,乾隆帝即位后被封为贝勒,而后卷入弘晳逆案被革去贝勒,等于是坐了冷板凳了,死后甚至都没有得赐谥。四子弘晈同样牵涉进弘晳逆案,但他最终包住了爵位,可却心灰意冷,无心政治,晚年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生活;七子弘晓袭怡亲王爵,任乾清门侍卫,乾隆帝多番打压之下,弘晓晚年钟情于藏书,醉心于书画创作。
胤祥的女儿有4人,除去三女早夭,其他三女皆有封号,长女被册为郡主,嫁给精奇哩氏萨克慎,活到了74岁高龄;次女也是被封为郡主,嫁给了伊尔根觉罗氏富僧格,可惜仅活了20岁;幼女便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和硕和惠公主,之所以她能有公主的封号,是因为我们知道雍正帝没有成活的女儿,而胤祥的幼女被收为了养女,因此有了公主的封号,雍正七年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可惜红颜薄命,两年后被死了。
我是阿浅,每天和你聊聊历史那些事儿。喜欢的点赞转发支持下,欢迎指教!乔引娣去景陵看十四爷是第几集?
电视剧《雍正王朝》乔引娣是十四爷回京途中救下的女子,也是十四爷落魄的时候唯一陪伴的女人。只因他们守陵的太监宫女乱讲话引起雍正的怒火将他们统统撤换,并将引娣安排在自己身边。
后与乔产生了感情逐答应到时候会放乔引娣去景陵到十四爷处,雍正没有失言放引娣去景陵应该是第41集。
老十四娶乔引娣就是违背祖制?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老十四是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弟弟,但二人的关系水火不容,而且老十四还经常给雍正添堵制造麻烦,以雍正的性格肯定也不能让老十四好过,你不是喜欢跟我对着干吗?得嘞,你喜欢给我添堵是吧,那我肯定不会让你好过,你不是想娶乔引娣吗?我偏偏要给你夺过来!用雍正自己的话来说:朕就是这样的皇帝,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老十三就不一样了,做皇子时就和四爷一条心,经常为四爷打抱不平,任劳任怨,总是在关键时刻替雍正力挽狂澜,雍正对老十三也没得说,只要是能给的荣誉,雍正全部赐给老十三,何况娶个阿兰呢?况且阿兰在十三爷落难的时候一直不离不弃的陪在十三爷身边,陪十三爷渡过了最难熬的十年,阿兰和十三爷既有患难之情,又有夫妻之实,以雍正对十三爷的爱护程度,肯定不会拆散他们二人。
雍正和十三爷兄弟情深,阿兰陪着十三爷度过了最难熬的十年十三爷胤祥是雍正所有兄弟里面最泼辣豪爽的一个,因为从小失去母亲,受尽哥哥们的欺负,所以养成野性难驯的性格,只有四爷胤禛看不过别人欺负他,从小的时候就把胤祥收到自己府里,一直照顾有加,因此十三爷胤祥一直敬重这位严兄宛如慈父的四哥胤禛,对于他说的话从不违拗。
十三阿哥胤祥长大以后,经常跟着四哥胤禛一块外出办差,而阿兰就是他们筹完赈灾款后在回京的途中认识的。四爷和十三爷赶路误了宿头,只好请求借住江夏镇,而江夏镇是六八女的私产,下人们不好做主让他们住进来,最后还是张五哥说情,让四爷和十三爷住在了他的家里,至此,张五哥一家的好运就来了。
十三爷就是这个时候喜欢上阿兰的,从来没有煮过饭烧过火的十三爷居然屁颠屁颠的跟在阿兰后面,硬要帮人家填柴,非说自己会,结果弄了一屋子烟,把大家呛了个半死。这边还没消停呢,江夏镇的胡教头带着人来闹事了,胡教头早就看不惯张五哥,借着张五哥带外人住进庄子里的机会想成绩收拾张五哥。
不过,他这回可是碰到硬茬子了,有拼命十三郎在此,他只有被收拾的份,起先,胡教头耀武扬威骂了张五哥,并把张五哥的父亲给推到了,作为孝子的张五哥不能忍了,把胡教头痛扁一顿,但胡教头带来的人多,张五哥和他父亲都被抓了起来,这时阿兰出来求情,胡教头就一直调戏阿兰,四爷一直让十三爷忍住,听到阿兰被欺负,十三爷再也忍不了了,结果,胡教头又被痛扁一顿。
后来,庄主六八女来了,把四爷和十三爷连夜赶出了江夏镇,这梁子算是结下了,六八女被四爷记在了心里,而张五哥一家也被六八女记在心里。任伯安的弟弟任季安杀了人,逼着张五哥当白鸭,张五哥如果不干,他们就会弄死张五哥的父亲,张五哥只好答应了。
阿兰跑到京城找到十三爷,愿意以身相许只求十三爷救张五哥一命,十三爷是好打抱不平的侠王,不愿乘人之危,亲自找到康熙汇报了张五哥被宰白鸭一事,这引起了康熙的重视,康熙亲自到法场救了张五哥,并提拔毫无根基的张五哥为大内侍卫,至此张五哥一家从地下飞到了天上。
一废太子之时,十三爷受到了牵连被囚禁到理藩院,而理藩院的守监是隆科多,这是佟国维安排的一步妙棋,让隆科多靠近四爷和十三爷这边,隆科多为了巴结十三爷,经过多方打听,把阿兰给接了进来,并且隆科多还给十三爷把住处打扮的像洞房一样,十三爷不像是被囚禁的人,而像个新郎官,日子过的那叫一个舒坦,后来,康熙经过权衡外加张五哥说情,释放了十三爷,阿兰和十三爷的感情是在这段时间建立的。
二废太子之时,十三爷又被牵连进去,这次可是高墙圈禁,其实,十三爷这个被圈禁是替四爷背锅,看看十三爷的罪名就知道了,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明明是四爷派年羹尧去的,十三爷也没狡辩,因为他知道只要四哥没出事,他就有出头的一天。
十三爷被圈禁的这十年,阿兰一直陪在十三爷的身边,要是没人陪着估计十三爷早都闷死了,阿兰死心塌地的陪着十三爷,丝毫没有怨言,四爷偷偷来看十三爷的时候,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所以,雍正同意十三爷娶阿兰那是合情合理再正常不过的了,毕竟阿兰和十三爷的感情是患难见真情,阿兰替他照顾了十三爷,雍正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拆散他们。
十四阿哥处处和雍正作对,违背祖制只不过是一个借口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一母同胞的弟弟,和十三爷一样都是好武知兵之人,只不过四爷的这个亲兄弟从小就不待见四爷,反而跟八爷、九爷、十爷过从甚密,十四阿哥不但不待见四爷还经常跟四爷对着干。
康熙晚年,由于对官员过于宽纵,导致政务废弛,而太子胤礽又昏庸无能,先后于康熙四十七年和五十一年两次被废,于是儿子们都在觊觎太子之位,因此各立门户结党拉派,闹得乌烟瘴气。第一次废太子时,大阿哥胤禔与三阿哥胤祉互相揭短。大阿哥揭出“诚王不诚”,派门人孟光祖在外周游各省,结交封疆大吏。三阿哥则揭发了大阿哥暗中坑害太子,康熙勃然大怒之下,当即囚禁大阿哥,痛批了三阿哥胤祉,下诏令文武百官推举太子。
不料推举结果大出意外,六部九卿,各省文武官员众口一辞,推举的居然是从来没有单独办理过政务的八阿哥胤禩。康熙细查之下才发现八阿哥早已暗结人心,联络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在朝廷臣中一呼百应,大有不夺太子之位誓不罢休的意味,八阿哥一个毫无实权的人,竟然能左右朝局,呼风来风,唤雨雨至,把太子折腾得七死八活。
后来,康熙权衡之下,无奈的复立了胤礽太子之位,但胤礽复立之后,不思进取,反而变本加厉,到处打压当时推荐八阿哥的人,把朝局搞了个乌烟瘴气,终于康熙忍无可忍,再次废了胤礽,并决定在活着的时候不立太子,这时,儿子们夺嫡的心思更加强烈。但有能力争位的只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十四阿哥表面上是八爷党,但自己也有夺嫡的心思。
康熙五十七年,阿拉布坦派兵侵入青藏,康熙决意兴兵讨伐,命十万精兵出关西征,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在皇子中知兵好武,号称“双雄”,十三阿哥由于被囚禁,所以十四阿哥顺理成章地被封为大将军王带兵出京。这时的十四阿哥风头正盛,认为康熙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他就是为了考验他,太子之位很有可能是他的。
十四阿哥坚定了夺嫡的想法,想着有一日康熙驾崩,他统兵十万能和四爷、八爷一较高下。岂不知,八爷早就防着他呢,派人在军中监视掣肘他,四爷也一样防着他,年羹尧当着陕甘总督,大军粮草全部由年羹尧供给。
康熙驾崩,四阿哥胤禛继位,视为雍正帝,雍正上位伊始就控制了八爷,接着三下五除二解除了十四爷的兵权,让他回京奔丧,在回京的路上,十四阿哥碰到了乔引娣,最后把她带在了身边。
十四阿哥回到京中就开始给雍正制造麻烦,首先是大闹康熙的灵堂,顶撞他母亲乌雅氏,众人劝说不成,雍正来了以后,十四阿哥不但不跪拜,还各种挑刺,并且打了雍正的心腹侍卫张五哥,雍正的应对之法是正式给了生母乌雅氏太后的名分,暂时没有处罚十四阿哥。
后来雍正找到十四阿哥希望他能辅佐自己办理朝政,十四阿哥要求去带兵,雍正怎么可能把兵权交给他,于是,十四阿哥有一次顶撞雍正,雍正的性格睚眦必报,派十四阿哥去守先帝陵墓,乌雅氏一直偏向十四阿哥,找了个机会给二人说和,这期间十四阿哥提出要纳乔引娣为侧福晋,被雍正以违反祖制的理由拒绝了。老十四立马就怼雍正,拿刘墨林去青楼说事,刘墨林做出了这样的事却被点为探花,这难道不是违反祖制吗?雍正立马明白了老十四的来意,先是让乌雅氏后宫不得干政,然后问老十四是替谁来说话的?见两人又闹僵了,乌雅氏赶走了允禵,雍正气愤的走了。
后来,十三爷又去劝了一回十四爷,让他别和雍正闹了,十三爷苦口婆心的劝了半天,十四爷没有听进去,雍正终于忍不了了,下令把十四爷身边的人全部撤回来,再换一批新的去,而且把乔引娣留在了自己身边。
四爷把乔引娣夺过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通过处罚老十四,来警戒他兄弟,比如老八胤老九、老十。以展示对待亲兄弟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余同父异母的兄弟,只要敢顶撞我的,一个都别好过!
二、雍正心里不爽,凭什么这个女子会爱上老十四?我雍正为什么就不配得到她的爱?我就是要好好的对她,好好的表现,扭转她的这个观念。
三、是为自己正名,外人一度传说他好色,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仇人自己来替自己洗脱清白。于是他想到了老十四胤禵,通过感化乔引娣,再由乔引娣解说给老十四。
四、乔引娣长的很像他曾经在民间想好过的女子小禄,那个女子令他印象深刻。
后来,乔引娣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雍正真的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由起先的讨厌转为敬重,到后来爱上了雍正,二人顺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而老十四也被淡忘了。
写在最后报复一个男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夺走他最爱的女人,十四爷一直跟雍正作对,主要是他心里不平衡,从一个起居八座的大将军王变成了一个守陵人,而生性刻薄的四爷却成了皇帝,他一直不服,一直咬着牙跟雍正作对,雍正的回报就是一直打压他,并且还夺走了乔引娣。反观十三爷就不一样了,一直死心塌地的辅佐四爷,十三爷第二次被圈禁,其实是替四爷背锅,而阿兰对患难的十三爷一直不离不弃,雍正很感激,肯定要成全他们。
现在博士还稀奇吗?
作为满大街的博士之一,回答一下哈哈。先看一下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信息)。
中国的博士肯定是以加速的趋势在增长:博士招生数量,近40年从18到每年8万,覆盖了改革开放的几乎全部历程。1978年,是我国博士培养的起点,那一年仅仅招收了18名博士生。1981年,博士生招收数量达到了900人。1985年,博士生招收数量增长到3000多人。1995年,博士生招收数量首次突破1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28752人。2003年,博士生招收数量达到48740人,在校生人数达到136687人。到2017年已经累计招收博士生约115万人。照这么算,2020年为止累积招收博士生应该在140万人上下。
那么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呢?1982年6月16日,我国首批授予6人博士学位。1999年,授予博士学位人数首次超过1万人。2008年中国有43759人拿到了博士学位,而美国则授予了48802个研究类博士学位。从2011年开始,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人数均超过5万人。按每8万人里5万人拿到学位的比例来算,我国累积拿到博士学位的人估计能到100万人吧。
绝对数量大概就是百万级别了,再加上海外拿到博士学位回来的人,减去拿到学位后到海外去的人,基本面不变。那么是达到满大街的程度吗?我国总人口就算14亿吧,那意味着平均每1千四百人有一个博士。我国的城市数量大概六百七八十个,就意味着平均每个城市能分到1500个博士。当然城市有大小,定位还不同,不能简单的平均。光北京一个城市每年产生的博士超过一万五千人,而北京上海和江苏三个地方能占每年产生的博士的半壁江山,剩下的一半则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高等教育集中的城市或者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地区。
这就意味着,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博士相对不是很稀罕,当然还没到满大街的地步,但是在一些相对偏远的落后的或者科教不发达的地方,博士还是稀罕的,以百计甚至以十计都有可能。但现在社会对于博士的身份没以前那么稀罕了,因为博士虽然依旧意味着有知识,但不意味着有钱有地位有实际经验,甚至还容易被人误解。要么就是觉得博士是书呆子,要么就是觉得博士应该无所不能,就好比计算机博士会被人诟病:还计算机博士呢,怎么连台电脑都修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