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二娘的绰号,水浒传中仅有的3位女好汉

天美资源网

孙二娘的绰号,水浒传中仅有的3位女好汉?

《水浒传》中征方腊结束之后,作者施耐庵最终让母大虫顾大嫂活下来,没有让她在故事的大结局之前死去,显然不是一种偶然。一定表达了作者的某种美学理想。

差不多每个《水浒传》的读者,都能得到这样一个印象,作者施耐庵大约很不喜欢女人,所以塑造了一系列的惹人讨厌的女性形象。像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白秀英等、这些作者带了贬损态度的女人咱们今天先不说,就说位列108将中间的三位女性,也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好的印象。

孙二娘的绰号,水浒传中仅有的3位女好汉

先说母夜叉孙二娘,没上梁山前,在十字坡开黑店,经常用蒙汗药将人麻翻,然后杀死来做人肉包子。被她杀害的人没有上百也有几十,活脱脱一个女魔头,如果作者让她得善终简直是对读者阅读感受的践踏!

孙二娘死于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八回,故事马上就要结束之时,对她的死没作正面的交代,只是在清溪一战结束之后,书中说:“清点将佐时,长汉郁保四,女将孙二娘都被杜微飞刀伤死”,交代得非常的简略,让人觉得作者这样处理太过简单,作为一个血债累累的女魔头,这样轻松地死了太便宜了她。读者的道德愤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显然属于败笔!

还有就是扈三娘,这位女将出场的是时候是非常高光的,除了她高超的武艺、美艳的外貌,还有就是那时正是梁山泊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正是水浒故事的高潮。围绕着她本来可以加入文学的许多动人的要素,而她当时也可以扮演梁山和祝家庄矛盾冲突的中心点。

她和祝家庄的三公子祝彪的亲事;阵前擒住王矮虎;被武功更高的林冲活捉;后来一家人被李逵杀光;最后又被宋江乱点鸳鸯谱,嫁给了人品和武艺都很低下的王矮虎......每一个线索都可能演绎出精彩的故事。

而水浒原书,作为文学形象的扈三娘的塑造是完全失败的,扈三娘成了一个完全没有灵魂和情感的塑胶女人。本来她带着这么多爱恨情仇的冲突和亮点出场,按理人物的性格的丰富和发展应该有很大的空间,比如被林冲活捉之后,暗慕林冲的武艺,来一段月夜访林冲,是不是佳话?要不听说她被擒,情郎祝彪不忿来找林冲比武死于林冲枪下;嫁王矮虎,是为了要联手杀李逵为祝彪和家里的亲人报仇,这样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或者梁山众好汉都垂涎于她的美色,最后比武招亲,或者老套的丢绣球择婿……哪一种写法延伸开去都远比水浒原书精彩。

扈三娘作为文学富矿被荒废,是水浒全书的一种战略性的失误,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本书的美学价值!假如将扈三娘写好了,写得像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水浒传》在人情和人性的发掘上一定会抵达一个更高的境界,就像人们提起《红楼梦》首先想到林黛玉,如果提起《水浒传》首先想到的是扈三娘,而不是坏女人潘金莲,《水浒传》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位次肯定也会提高不少!

水浒书中的108将的聚义,按作者的本意,是要在梁山泊建立一个乌托邦、人间天国的模型,作者有意无意地强调了108将的职业和社会代表的广泛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但是,这个群体中只有三位女性是不是实在太少了?从字里行间我分明能感觉到作者对女性的深深的蔑视和嫌弃。

但是,作者写到顾大嫂的时候,笔墨风格完全变了,虽然顾大嫂和孙二娘在外貌描写上有许多类似,特别在面对丈夫时,都显得蛮横和强势,书里孙二娘出场描写,用的是武松的视角:

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蠢坌腰肢,棒锤似粗莽手脚。厚铺着一层腻粉, 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金钏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顾大嫂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出场是铁叫子乐和的视角:

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露两个时兴钏镯。有时怒起,提井栏便 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生来不会拈针线,弄棒持枪当女工。

武松是真英雄大丈夫,而乐和是机敏灵巧的小鲜肉,可以代表男人的普遍眼光,这看得出这两位女将作为女人的性魅力无限接近于零,但是如果仔细阅读,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这就是孙二娘是化妆的,是“厚铺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而顾大嫂没有!虽然也“插一头异样钗,露两个异样镯”,但“异样”两字明显可以看出那不是为了妆扮,而是对财富的一种保管,(我甚至怀疑周星驰电影中的“包租婆 ”的形象源头就是顾大嫂!)乐和在报信给顾大嫂要走的时候,书中写“顾大嫂将出一包碎银,递给乐和”供他去监牢里上下打点,和前面的“插一头异样钗,露两个异样镯”的描写作了非常生动的呼应!同时作者对这两位女将的爱憎也非常分明地体现了出来!

按照传统中国的家庭模式纲常伦理,一个家庭里的主角不是丈夫和妻子,而是父亲和儿子,女人无论作为母亲还是妻子,都是一个家庭中的附属角色。夫妻关系甚至还不如兄弟亲近,所以刘备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痴男怨女为荷尔蒙驱使,寻死觅活,爱比命更贵的故事,是启蒙时代之后文人们才有的想象。

所以,最有性魅力的扈三娘,同样得不到作者过多笔墨的青睐,也在情理之中!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大致处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同样的对女性的忽视,显然和这种观念有关。作为两部有巨大影响的文学名著,这两部书中竟然没有一个爱情故事,不知道算不算一个重大的文化缺憾?

孙二娘的绰号是“母夜叉”,夜叉者,梵语中吃人的恶鬼之意,不用太多解释,完全符合孙二娘杀人做包子馅的身份;而顾大嫂的“母大虫”,就是现代俗称的母老虎,除了特指泼辣强悍的女性,还有“女性本弱,为母则刚”之意,顾大嫂和水浒故事中这些女性不同的是,她虽然也有女人作为妻子的特性,但是更表现出了作为她母性的一面。在水浒故事中虽然顾大嫂也没育有子女,但是,解珍和解宝被冤入狱的事件,使她表现出了作为女人的母性光辉!

顾大嫂得知两位无依无靠的表兄弟被人陷害之后,立即做出了抛家弃业,不顾一切营救这两个表兄弟的决定,这里她的举动就超越了解珍和解宝的表姐的身份,隐隐像他们两兄弟的母亲!大约只有母亲为了子女,才肯付出这样重大的牺牲。为了救解珍解宝,除了自己舍下偌大的一份家业,还包括她的丈夫孙新的兄长孙立一家,放弃了官位上梁山落草为寇。

不仅营救的过程,在后来的整个水浒故事中,顾大嫂的形象都很正面,和书中其她女性的形象完全不同。就在梁山的三位女将中,虽然给人的印象顾大嫂的武艺和外貌不如一丈青扈三娘,但是她的形象显然是最丰满的,她装成一个老乞丐去东平府牢里探望坐牢的史进,作者用富含感情的笔墨描写了这一过程,因看到史进遭受酷刑而“泪如雨下”,如果我们理解顾大嫂的经历,这个可以称之为憨直甚至粗蠢的女人,根本不是演戏也不会演戏,那完全是真情流露,让我们看到她的母性光辉的又一次闪现。感觉不是一个女强盗去探望另一个强盗,更像是一个母亲探望监牢里的儿子!

在水浒全书中,这样的描写在其她女性身上是罕见的,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征方腊结束之后,为什么顾大嫂没有像孙二娘和扈三娘那样战死,分明是作者在情感上舍不得,甚至爱屋及乌,让她的丈夫孙新也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存活了下来,而扈三娘和孙二娘,大约是作者并不喜欢她们的原故,她们的丈夫也一同战死。

很显然,作者让顾大嫂得到善终,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文化理想,但是作者和水浒这部书的历史局限在于,顾大嫂也不能充当我们时代理想的女性人物形象,比如拿钱去救兄弟的时候,也不和丈夫孙新商量一下,完全的坤纲独断,如果在今天,那就是典型的“扶弟魔”,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私,家庭也不可能和睦。

正是要在作者创造的这个理想人物的身上发现如此大的缺陷,才能发现我们的时代 和水浒的世界已多么的不同,才会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社会进步了多少!

武松在逃亡路上受到了谁的帮助?

答:是孙二娘和张青。

1、孙二娘绰号“母夜叉”,不看本人,光听绰号就足以令人闻风丧胆了。

2、而她的老公张青绰号“菜园子”,一股乡村淳朴田园之气跃然纸上,朴素自然,清新爽气。

3、孙二娘和丈夫张青本来是一对开黑店的夫妻,杀人做肉包子卖,有点吓人。不过实际上,夫妻俩不是什么人都杀的,刀下人都是奸邪恶人,什么偷鸡摸狗的、对孙二娘有歹意或者抢劫的人,所以说也算是替天行道了!武松在离开武大郎家后,就经过了孙二娘和张青的这家黑店,武松还调戏了几句孙二娘!武松和孙二娘是什么关系

4、孙二娘就也想着说把武松给杀了做肉包子,奈何打不过武松,最后只能求饶。后来张青回来了,三个人平静下来,还唠上嗑了。互相都产生了敬佩之情,就顺理成章的结拜了。而在武松离开了孙二娘和张青的黑店后,没多久又回来带着夫妻俩上了梁山,孙二娘就一直对武松十分的照顾,不过只是像姐姐一样为他操心大事小事而已!

武松和孙二娘是在什时候相识的?

外号母夜叉,配与为妻。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专干杀人夺货的。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孙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张青求饶,武松遂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孙二娘后来跟随张青上了梁山,主持梁山西山酒店,迎来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好汉。随宋江征讨时,孙二娘阵亡。

形容尖酸刻薄的女人绰号?

绰号(nickname),又称外号、诨号、在部分中国方言中绰号等同于花名,绰号又可以细分为善意的昵称及恶意的侮辱性绰号两种

(1)善意的昵称是指绰号无侮辱性是平常亲人朋友等人使用的称谓,更加体现出亲昵、亲密的感情。

(2)恶意的侮辱性绰号,是指绰号具侮辱性,给别人起侮辱性绰号,喊别人侮辱性绰号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

难听女人绰号有:

黄脸婆、黄花菜、黄豆、胜男、孙二娘、傻傻、猪倌、河东狮等等。

历史上孙二娘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孙二娘就是小说人物

孙二娘是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中的人物,菜园子张青的妻子,外号母夜叉。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险遭孙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张青求饶,武松遂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武松后来二龙山头领率孙二娘夫妇等同归梁山,担任梁山驻西山酒店迎宾使兼消息头领,迎来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条好汉,随宋江征讨方腊时,孙二娘被杜微飞刀打中,阵亡。死后追封旌德郡君。是梁山泊上仅有的三女将之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