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太妃,延禧攻略裕太妃和愉妃扮演者是同一个人

天美资源网

裕太妃,延禧攻略裕太妃和愉妃扮演者是同一个人?

《延禧攻略》中,裕太妃和愉妃扮演者不是同一个人。

裕太妃的扮演者是白珊。

裕太妃,延禧攻略裕太妃和愉妃扮演者是同一个人

白珊:1971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影视女演员。

1984年出演第一部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进入娱乐圈。

愉妃的扮演者是练束梅。

练束梅,别名:练练;10月24日出生于江苏东台,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曾在江苏省戏剧学院学习三年,后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因出演著名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陶斯咏一角进入大家视野。

雍正后宫嫔妃排行顺序?

1.纯懿皇贵妃,耿氏,管领耿德金之女,清世宗雍正帝妃嫔,生皇五子和亲王弘昼。康熙年间,事世宗潜邸为格格,雍正元年正月,封为裕嫔,雍正八年八月,晋封为裕妃,乾隆二年九月,高宗尊为皇考裕贵妃,乾隆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又尊为皇考裕皇贵太妃。

2.谦妃刘氏,管领刘满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清世宗妃,雍正七年入宫,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皇六子果恭郡王弘曕。

3.齐妃李氏是雍正帝妃子,知府李文烨女。雍正帝为雍亲王时为侧福晋,早期很受雍正宠爱。雍正初,封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及贵妃年氏,地位高于乾隆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为后宫第三位妃主。

4.敦肃皇贵妃,年氏,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帝皇贵妃,康熙朝湖广巡抚、后雍正朝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妃兄,雍正朝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年希尧。

5.清世宗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帝的皇后,加封一等承恩公、管步军统领事内大臣费扬古之女。康熙二十年五月十三日,那拉氏出生。

康熙三十年清圣祖亲赐册乌拉那拉氏为胤禛的嫡福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下弘晖。康熙四十三年其子弘晖早夭折死。雍正元年册立为皇后。

求雍正还是皇子时所有的妻妾名字及入府时间?

雍正皇帝立有皇后2人,妃子6人,贵人7,雍正后宫表共录入29人。

1.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舒兰,步兵统领费扬古女,生母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嫁乃孝献皇后嫡母。育有一子,弘晖,八岁夭折。雍正为皇子时,圣祖册后为嫡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册为皇后。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1731年10月29日(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逝世。与雍正合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2.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为雍正胤禛之侧福晋。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3年3月(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进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享年85岁。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3.敦肃皇贵妃:年秋月,湖北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之妹。雍正帝妃嫔之一,雍正帝在藩邸时年氏为侧妃,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1721年(康熙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慧。1723年6月(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十二月,册封贵妃。1725年12月(三年十一月),病亟,晋皇贵妃。12月27日(十一月二十三日)逝世。

4.纯懿皇贵妃:耿氏,据名雯杨,1690年12月3日(康熙二十八年十一月初三)生,管领耿德金之女,满洲镶黄旗,比雍正帝小11岁。早年入侍候潜邸,为格格。1712年1月5日(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五子弘昼。胤禛登基后,于1723年3月20日(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耿氏为裕嫔,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行册封礼。雍正八年四月晋封为裕妃。胤禛驾崩后第14天即1735年10月22日(雍正十三年九月七日),新即位的清朝皇帝乾隆遵封她为贵妃,因为当时正在胤禛的大丧期间,册封礼推迟到乾隆二年九月举行。1778年2月27日(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初一),乾隆帝以是年十一月为裕贵妃90岁大寿,晋封耿氏为皇贵妃,在她生日的前五天即12月26日(十月二十八日)为耿氏举行了册封皇贵妃典礼,以90岁高龄而被封为皇贵妃。1785年1月27日(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七日),耿氏终因年事过高而寿终正寝,终年96岁。1785年3月(乾隆五十年二月)册谥耿氏为纯懿皇贵妃。5月17日(四月初九)纯懿皇贵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5月24日(四月十六日)辰时葬入地宫。

5.齐妃:李桂芳,汉族,知府李文烨女。雍正帝妃嫔之一。清世宗雍正帝为雍亲王时,李氏为侧福晋。早期很受雍正宠爱,1695年8月15日(康熙三十四年七月初六)未时生皇二女,后封和硕怀恪公主(也是雍正唯一存活的女儿),下嫁星德。1697年7月19日(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子时生皇子弘昐,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酉时生皇二子弘昀,1704年3月18日(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时生皇三子弘时,但男孩中只有弘时活了下来。

1723年2月18日(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日)被诏封为齐妃,同年3月28日(二月二十二日)行册封礼。但后来儿子弘时得罪雍正,李氏身为其母,也失尽恩宠了,仅仅封为齐妃而已。1738年5月30日(乾隆四年四月十二日),齐太妃病重,次日,移到北海五龙亭。乾隆奉皇太后亲自到五龙亭看望齐太妃。6月11日(四月二十四日)齐太妃病逝,终年62岁。齐妃死后,乾隆亲自到五龙亭殡所齐太妃金棺前奠酒行礼。四天后,齐妃金棺奉移到一田村殡宫暂安。1739年2月2日(乾隆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齐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在1739年3月(乾隆五年二月)入葬。其券座位于纯悫皇贵妃东侧,前排东数第二位,其地位仅次于纯悫皇贵妃,居于第二位。

6.谦妃:刘谦莹,管领刘满女,生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1729年(雍正七年)入宫,初为刘答应,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1733年7月16日(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时生皇六子弘曕,即果恭亲王,弘曕是雍正帝最小的皇子,当时雍正已56岁,晚年得子,自然异常高兴,在弘曕降生的第二天,就晋封刘贵人为谦嫔,册封礼在第二年举行。乾隆即位后,于1735年10月12日(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七)诏封为谦妃,乾隆二年九月举行册封礼。1767年6月17日(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去世,终年54岁。乾隆辍朝三日。谦妃金棺于6月20日(五月二十四日)奉移到京师北郊的曹八里屯殡宫。同年11月7日(十月十六日)谦妃金棺奉移泰陵妃园寝,11月16日(十月二十五日)入葬。其宝顶在前排,纯懿皇贵妃之右。

7.宁妃:武淑宁,知州武柱国女。汉军镶黄旗,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出生,1723年12月(雍正元年十一月),入宫选秀,赐号武常在,年19岁;雍正三年七月,晋封为宁贵人,年21岁;雍正七年正月,晋封为宁嫔,年25岁;1733年11月(雍正十一年十月),晋封为宁妃,年29岁;1736年(乾隆元年),尊为宁太妃,年31岁;1747年7月1日(乾隆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年43岁;葬清西陵泰陵妃园寝,葬礼同康熙朝良妃。

8.懋嫔:宋氏,主事金柱女。康熙年间入侍雍亲王府为才人。1694年4月10日(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丑时为刚17岁的雍正生了皇长女温德公主,13岁崩。1707年1月8日(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皇三女温瑶公主,36岁崩。1723年3月20日(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封为宋常在,十二月,生温宜公主,42岁崩,宋氏卒于雍正十二年九月。由于当时泰陵刚刚兴工,妃园寝尚未营建,懋嫔金棺暂安于田村殡宫。1737年1月(乾隆二年十二月)随同齐妃金棺奉移西陵泰妃园寝。懋嫔券座位于前排右边第一位,她是泰陵妃园寝中唯一的嫔。

9.郭贵人:雍正初年封为郭常在,雍正七年进位郭贵人。乾隆五十一年正月卒,彩棺暂安于京师北郊的曹八里屯殡宫。乾隆五十一年三月初七日辰时,郭贵人彩棺奉移清西陵泰陵妃园寝。三月十三日葬入地宫。

10.李贵人:雍正7年封李贵人,1761年6月1日(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逝世,二十九日奉移,七月二十一日百日礼致祭。

11.张贵人:初入宫为常在,1735年(雍正十三年四月)封张贵人,即亡。张贵人很可能是雍正帝最后一位亲自进封的贵人。

12.安贵人:逝世于乾隆十四年四月到十五年底之间,彩棺安于田村殡宫.

13.海贵人:雍正三年为常在,十三年九月底进为海贵人。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逝世。

14.老贵人:1736年逝

15.马常在:雍正七年七月已入宫,称马答应,八月正月晋为马常在,乾隆三十三年夏季卒。她的棺椁在田村殡宫一放就是7年,无人理睬,被乾隆皇帝发现后,很是恼火,处罚了一大批官员。四十年十月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16.那常在:出身低微,记载较少,雍正十三年前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17.李常在:雍正八年已进宫,封为李答应。雍正十年闰五月进位李常在,乾隆五十年十一月尚健在。

18.春常在: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

19.高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入宫,称高答应,八年十一月,称高常在,约卒于雍正十年七月到十二年底之间。

20.常常在:雍正七年一月已入宫,1732年9月(十年八月)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清西陵之泰陵妃园寝。

21.顾常在:雍正七年四月已进宫,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卒。暂安于田村,后奉安泰陵妃园寝。

22.吉常在(原称吉官):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3.英答应(原称兰英):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4.德答应: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5.汪答应: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26.苏格格:生卒年不详,奉安于泰陵妃园寝,疑为苏答应。

27.张格格:生卒年不详,葬泰陵妃园寝。

28.伊格格:生卒年不详,葬泰陵妃园寝。

29.马佳氏云惠:生卒年不详,葬在泰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之外,待考。

乾隆为何能从康熙的97个孙子中脱颖而出?

谢谢邀请~

康熙的孙子有97个,并不代表乾隆有97个竞争者。虽说康熙孙子多,但是乾隆有个好爹,那就是雍正,雍正通过九子夺嫡,帮乾隆扫除了一个片障碍者,所以,乾隆的竞争者只有自己那为数不多的兄弟。

还有原因就是弘历从小就受到爷爷康熙帝的喜爱,雍正能继位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儿子受康熙帝喜欢,所以,这也奠定了弘历会被秘密立储,而实际上,在雍正继位初年,就把弘历秘密立储了,而后乾隆也一直保持着他的储君身份不变,也没有让其他兄弟代替,雍正从头到尾都很看好这位儿子。

众所周知,雍正帝儿子少,自然乾隆的竞争者也少。雍正爷一共就10个儿子,而长大成人的也只有4个,等到雍正去世时,即1735年10月8日(八月二十三),只剩下3个还活着,即弘历(25岁)、弘昼(24岁)、弘曕(3岁),所以,虽然已经被秘密立储了,但在雍正时期,乾隆还是会有潜在的危机感,便是他的两个兄弟。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咱们先来看看雍正的儿子们。

1、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活了7岁,早夭。

2、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两岁,早夭。

3、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10岁,早夭。

4、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李氏。弘时当年看到爷爷康熙帝对弘历那么器重,而自己也不差,母亲有居高位,也是有机会的,所以他也在拉帮结派,培养自己的势力,后被雍正惩罚。弘时与雍正弄的不可开交,父子之情差不多断绝了。并且弘时与雍正九子夺嫡时的大敌老八胤禩走的过近,弘时因此被雍正强令成为胤禩之子,因为老八胤禩在雍正四年被撤去黄带,所以他宗法上的儿子弘时也跟着被撤去黄带,之后由皇叔胤祹约束管教。同年,弘时变去世了,有人说是雍正杀死了,真相不得而知。

5、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6、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2—1770年)。

7、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1岁,早夭。

8、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7岁,早夭。

9、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不到一岁,早夭。

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所以,乾隆只有两个弟弟可能跟他竞争皇位,再说说这两个弟弟。

弘曕,雍正去世的时候他只有两岁,他母亲是谦妃,这个妃位还是雍正死后乾隆封的,而在雍正在时时,她只是个谦嫔。所以,弘曕是秘密立储机率最小的那一个,一来母亲地位不高,子凭母贵,他没有优势;二来他的哥哥都没犯什么错误,也都很勤政,轮不到他。

弘昼,比乾隆小一岁,是乾隆的弟弟,生母是纯悫皇贵妃耿氏。看过《延禧攻略》的,可以对号入座一下。里面那个裕太妃,就是这位纯悫皇贵妃耿氏,他的儿子,就是我所说的弘曕。还有《甄嬛传》里面端妃,她的原型就是纯悫皇贵妃耿氏。在《延禧攻略》中,他就是一个玩世不恭,荒诞不经,明哲保身的王爷。实际上,历史中的这个人,也是如此,大智若愚吧。当年看到自己的父亲雍正帝对三哥的处罚,又恐又惊,所以,他自行选择退出,明哲保身,再现了一个荒唐王爷的形象,好多次上演了给自己办葬礼的荒唐事情,正因为如此,才得以保全自己。所以,外表如此荒诞不羁的一个皇家公子,雍正也不会选他。等到乾隆继位后,看似不务正业的弘昼,却把自己的政务处理的很妥当,可见他并不是真正的荒唐,而是生在帝王之家为保全性命,不让爹和哥哥猜忌不得已才做的事情。所以说,弘昼也并不想去争夺皇位,他只想保全自己姓名做个快乐王爷。

综上,雍正帝最中意,也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当属弘历了。

一、在康熙在位时,弘历就很受康熙帝喜欢,雍正的继位,也或多或少跟康熙帝喜欢乾隆有点关系,清朝自从康熙时期九子夺嫡后,雍正帝就采取了秘密立储的形式,而乾隆是在雍正继位初期就被秘密立储了。

二、弘历自幼聪明,既然是作为储君,雍正对他的教育自然也是最严厉的,但弘历勤奋好学,在诸多名师的教导下,兼通满、汉文,遍习文武。 弘历在雍正时期受到了全面而又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表现出色,深得信任。弘历还经常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在雍正的心中,地位一直不变。

三、弘历的生母钮枯禄氏深受雍正宠爱,当年,雍正还是贝勒的时候,患了一种危及生命的疫情,当时还是只雍正的一个格格的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等到雍正帝病好之后,钮枯禄氏恩宠不断,并且生下了弘历。弘历十来岁时,随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正的恩宠。雍亲王登基为雍正帝,封钮祜禄氏为熹妃,雍正八年晋封为熹贵妃。

皇帝皇后和太后各自住在什么地方?

那还是需要看是什么朝代,历朝历代皇宫不尽相同,皇帝、皇后与太后所居住的宫殿也都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皇后太后等都有自己固定的居所,而皇帝不同,虽然也有自己的寝殿,但皇帝也可以“居无定所”,可以到各个妃嫔寝殿或者行宫居住。

汉晋时代,皇帝居宣室殿,皇后居椒房殿,太后居长乐宫。

汉朝有三宫——未央宫、长乐宫与建章宫,最出名的就是未央宫。未央宫占地相当于如今紫禁城的六倍,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宫殿之一,而其中最尊贵的就是皇帝的宣室殿。宣室殿并非寝殿,是皇帝理政的地方,不过也有寝殿的功能,就等于书房里加了床榻。

椒房殿是皇后的正殿,以胡椒等和泥涂墙,芳香而驱虫,取温暖多子的意思。汉朝开始,椒房也成为了皇后的代名词。

汉朝第一座宫殿是长乐宫,长乐宫建立在秦朝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在未央宫没有建成之前,高祖刘邦等就居住在长乐宫。高祖驾崩后,长乐宫成为皇太后的居住地。

与汉朝一样,唐朝也有著名的三座宫殿,也就是所谓的“三大内”——大明宫、太极宫与兴庆宫。其中大明宫为正宫,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

大明宫的紫宸殿,是内朝的正殿,加上旁边的浴棠殿、温室殿、含象殿和延英殿,都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与休息的宫殿。

不过,典籍并没有记载唐朝时代皇后与太后有固定的宫殿。大明宫紫宸殿北边有横街,而横街的北侧所有殿阁都是后宫范围。而在唐朝,兴庆宫与太极宫也有太后、妃嫔居住的相关记载。

有意思的是,唐朝中后期基本上就没有册立过皇后。

宋朝是封建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却也是皇宫规模最小的一个。北宋的皇宫只不过是五代时期节度使的府邸改造而成。

汴梁皇宫规模并不大,尤其后宫的规模更小,皇帝居住在福宁宫,而皇后宫殿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宫廷中设立了两座特殊的宫殿——观稼殿与亲蚕宫,皇帝每年要在观稼殿前亲自种植水稻,秋后收割;皇后在在亲蚕宫举行仪式,饲养桑蚕。而皇太后,居住于慈宁殿。

如今的紫禁城,是世界上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不过,明朝与清朝的紫禁城各宫殿名称等都有所不同。

明朝与清朝前期,皇帝理政居住主要在乾清宫,雍正朝后,逐渐搬到了养心殿。

皇后正宫也是一样,明朝皇后居住于与乾清宫相对的坤宁宫,但清朝入关后,除了刚开始有四位后妃居住坤宁宫,之后的历代皇后都是在东西六宫自己选择宫殿居住,坤宁宫成为了祭祀的宫殿。

原本,皇太后等前朝后妃,居住于慈宁宫与寿康宫、寿安宫建筑群,但大多数情况下,皇太后等都不住慈宁宫,而是居住在寿康宫。

历代以来除了宋朝的皇宫规模小,各主要宫殿间距离比较近之外,大多规模庞大,紫禁城已经算是比较小了。要知道即便是大明宫,也相当于4个紫禁城大小,皇帝、皇后与皇太后寝殿之间的距离可想而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