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三侠剑,侠义金镖

天美资源网

后续三侠剑,侠义金镖?

单田芳没讲过这部书。

。。虽然单老在后续三侠剑的结尾说 后面的故事请看侠义金镖,但是没有这个故事,三侠剑的故事单老本身就没讲完,只是写出书而已,更何况 三侠剑后面的故事呢。推荐听《连环套》《清官册》里面有黄三太、蒋伯芳、黄天霸的故事。

后续三侠剑,侠义金镖

为何金庸小说里的杨铁心还不如全真七子?

看小说不能这么看,那如果问赛仁贵郭盛在梁山也不算厉害,为什么他的后代郭靖武功几乎天下第一?又该怎么答?

实际上这些人物的背景设定与他们的武功关系不大,而与他们在书中的文学角色功能密切相关。以下详解。

《射雕英雄传》开篇两位侠士:郭啸天,杨铁心都是宋朝名将之后

《射雕英雄传》开篇出现了隐居在小村中的两位侠士:郭啸天和杨铁心。他们分别是梁山好汉赛仁贵郭盛的后代和岳飞大将杨再兴的后代,因为杨再兴是杨家将的后代,所以杨铁心也就是杨家将的后代。郭盛、杨再兴本是古代评话的虚构人物,而《射雕》同样是虚构,所以这么设定也无不妥。

如此设定与整部《射雕英雄传》人物设定有着密切关联,更与全书乃至“射雕三部曲”的主题息息相关。

《射雕英雄传》的时代背景设定在南宋末年,包括了蒙元灭金、灭宋等重大历史事件。虽说,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热闹的武侠小说,但其深层却展现了民族与国家存亡之际,各种人物的行动轨迹和心路历程。

郭啸天之子郭靖和杨铁心之子杨康是全书两大主角,两人可以说是一正一反,一忠一奸。而郭、杨两家的祖先则全都是为国捐躯的将领。

郭靖家的先人:郭盛

在宋朝,国家所遭受的最主要威胁均来自西北番邦(辽、金、蒙元),两宋所有著名爱国将领几乎都参与过与番邦异族的战争。通关整个北宋一朝,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到末代之君宋徽宗,一百六十多年几乎都在与西北的契丹(辽)纠缠不休。

在《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被招安后的第一场大战就是征讨辽国,郭盛自然也参与了这场保家卫国战争。

那么,水泊梁山一百单八人,金庸先生为什么偏偏选取郭盛作为郭家的祖先呢?——想来,这主要是因为郭盛的绰号“赛仁贵”别有深意。

赛仁贵,就是亚赛薛仁贵的意思。因为唐代的薛仁贵一身白袍善使方天画戟,而郭盛的形象依稀就像是薛仁贵,也是画戟白袍。

还需认识一下唐代的薛仁贵

史书记载,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初名将,在贞观末年投军。他立下的卓越战功基本上都是在历次戍边战争之中,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大败契丹,战绩胜多负少。“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旧唐书》)”“仁贵每战必克,名震异域,是知名将立功绝域,为敌人所畏慑,即国家之轻重系焉。(《蠡勺编》)”

而在演义小说中,薛仁贵被进一步神话。有三箭定天山,大战盖苏文等传奇故事。

总之,无论是郭盛还是他绰号中的薛仁贵,都是征讨异域,建勋立业的爱国大将,而且还都打过契丹。

故此金老先生选择此人作为背景设定堪称选了个典型。

杨过家的先人:杨再兴

再来看杨家这边。熟悉《岳飞传》的人都知道,杨再兴是岳飞麾下的一员骁将,能征惯战,令金兵胆寒,只可惜后来误陷小商河,中箭而亡,为国尽忠。

杨再兴的祖先杨家将

在《岳飞传》里说,杨再兴的的先祖就是著名的杨家将。

杨家将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杨家是跟辽国契丹作战的民族英雄,从老令公杨业到杨门女将,可谓满门忠烈。

郭啸天之名可能取自岳飞《满江红》

其实不光是血脉传承,郭啸天和杨铁心的名字取的也是别有深意,一样离不开“爱国”。这一点,不得不佩服金庸创作用心细致入微。著名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其中有一句“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窃以为,郭啸天之名,就是来自于此。

杨铁心之名可能取自北宋名臣杨邦乂事迹

而杨铁心之名,这里要借用一下其他学友的研究成果了。据考,杨铁心的名字来自著名抗金将臣杨邦乂。(见“蜀山笔侠”网文:《现在明白:杨康的父亲为什么被金庸先生取名为——杨铁心》)。

1129年金国大将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率军大举进攻建康(南京),通判杨邦乂死守建康城。城破后他誓死不降,血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金兀术多次劝降不成,不由大怒,命人将他剖腹取心。至今还有“杨邦乂剖心处”和“铁心桥”等古迹,供后人凭吊。

有古人考证说,杨邦乂的一个儿子便是杨再兴,虽然此说不确,但被小说家借用过来则很正常。所以说,杨铁心之“铁心”,可谓是沿袭了杨邦乂忠于大宋的“铁石心肠”。

郭啸天之子郭靖,杨铁心之子杨康:取自“靖康之耻”。

这样,我们就完全明白了,郭啸天和杨铁心二人,无论是从祖先血脉还是名字上,无一不与爱国、抗击番邦有关。

二人“根红苗正”,是绝对的爱国侠士。在《射雕》中,他们的确如此。后来道长丘处机为让两人的儿子都不忘大宋国耻“靖康之变”,给一个取名“靖”(郭靖),另一个取名“康”(杨康)。此句也正应岳飞诗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然而,就是郭啸天、杨铁心这样两位赤胆忠心的爱国侠士,他们的后代却出现了他们始料未及的重大变故:郭靖流落到蒙元之地,与成吉思汗家族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杨康更是成为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的养子,取名“完颜康”。而且,郭靖和杨康更是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一心保卫大宋,却常常面临两难抉择;一个则认贼作父,一心想做金国的太子。

真可谓是造化弄人,或者更准确点说,是作者的笔端弄人。

直到《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其名又有为杨康“悔过自新”之意,依然与宋朝遗民“国破山河在”的特殊背景和家国情怀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

特别是郭靖作为三部曲首部分量最重的主角,还有一层含义,郭与国谐音,此人物之名即含有希望“国家绥靖”之意。

单田芳的精典评书是哪几部?

《大明演义》确实很经典,我感觉是单田芳除隋唐演义以外最经典的袍带类小说了,320回,非常精彩。

不知道你听了隋唐演义的后续评书没有,包括《隋唐演义续集》《大唐惊雷》《薛家将》。 都是隋唐演义后面的书,还有《大唐皇妃》《洪武剑侠图》等等。

听你这口气也不爱听短打类评书,但是《三侠五义》就是短打类评书。其实你要仔细听很有意思的,包括其后评书《七杰小五义》《白眉大侠》《龙虎风云会》

还有《李自成》《赵武灵王》等都不错,lz不爱听清朝评书可是损失不小,真的。像《三侠剑》《乱世枭雄》等都很不错

张少佐所有评书列表?

张少佐先生评书总目录:

1. 大明剑侠(上/下) 共200回

2. 豪气惊天(上/下) 共194回 (内容同大明剑侠)

3. 明史奇侠 共100回 (大明剑侠的后续)

4. 洪武剑侠图 共100回

5. 神剑惊天刺雍正 共100回 (吕四娘刺杀雍正的故事)

6. 薛家将 共155回

7. 薛刚反/唐 共100回

8. 血溅皇银 共32回

9. 魔手飞环 共50回 (根据于东楼同名武侠小说改编)

10. 铁剑流星 共80回 (根据于东楼同名小说及梁羽生小说《剑网尘丝》改编)

11. 笑傲江湖 共100回

12. 昆仑剑侠 共122回

13. 乱世恩仇 共140回

14. 黄杨传 共100回 (12-14为续三侠剑系列)

15. 忠烈无双 共50回

16. 杨家将征南 共50回

17. 杨家神枪 共150回

18. 蒸骨三验 共60回 (又名千古奇案)

19. 童林传 共200回 (比单田芳版情节长)

20. 雍正剑侠图 共200回 (同童林传)

21. 东汉演义 共100回 (又名东汉风云)

22. 光武争霸 共100回

23. 春秋风云录 共100回 (又名伍子胥演义、小列国)

24. 钟凌传 共140回

25. 中/国血案 共100回 (原150回的后100回)

26. 形形色色的案件 共50回

27. 三打保险箱 共50回

28. 水浒传 共307回

29、五凤朝阳刀

30、多情剑客无情剑 共100回

31、神探狄仁杰 共80回

32、奥运风云 共80回

有哪些好听的评书?

评书可以说是民间口头文学。虽然在影视剧及流行乐的冲击下以不再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时的辉煌了,但在我们70、80后看来,听它依然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至于有哪几部书好听,笔者就试着谈谈各大家的代表作,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欢迎在下方一起评论。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历史教科书

记得在我9岁左右时的一个夏天,第一次接触到了评书,那时正是和老爸听《三国演义》,从此我便爱上了历史。袁老师的《三国演义》将所有的名词解释的一清二楚,可以当做历史的启蒙读物!袁老师讲三国是在用知识去诠释那段历史,他将三国里面的知识做了普及讲解,他更像是一位讲师似的评书演员。他那浑厚的声音不只是在讲故事更重要的是在传授历史!我觉得《三国演义》是必听的评书。

袁老师还是革命题材新书的开拓者,代表作如《敌后武工队》等。袁老师创作的新书也很多 ,他是一位不甘满足现状的人,看到他的新书让我们感觉到他的肢体语言也很丰富,他是评书艺术的集大成着。

单田芳的《乱世枭雄》是塑造人物形象最生动的。

单老师的《乱世枭雄》是他自己写的书,这部书可以与小说家的作品相媲美!一般的评书最多就塑造几个主要角色,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用不同语言塑造出更多角色,但单老师可以把小人物扩大化,塑造出经典的小人物形象。评书难就难在塑造人物,你可以讲好故事,但要是让你塑造人物恐怕不是人人都可以的。而塑造小人物更难,更不容易把握。《乱世枭雄》中单老师将一些小人物刻化的淋漓尽致——田小凤的泼辣,汤二虎的虎劲儿,孙烈臣的智慧等等。他能够让我们闭着眼听书,然后脑海里能浮现出每个人的形象,这就是说书人的最高境界。

单老师还是一位多产艺术家,旧书如《白眉大侠》等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他是一位勤奋的评书演员,自己写书自己说,他就是评书的活化石,为评书的传播做出来很大的贡献。

田连元老师是短书的王者,天下第一。

提起田连元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八义》,但短书是他的最强项!无人能出其右。田老师的短书听起来就像单口相声一样,总是让人感觉过得太快,意犹未尽。他总是在最短时间内就让你入迷,被他带入到书中。他是语言与肢体配合运用最完美的评书演员。小时候看他说书我还以为他在少林寺练过功夫。他的肢体语言让人有一种出神入化的感觉,让观众身临其境。

他是第一位将评书带进电视的演员,为评书的传播推广起到了巨大作用。田老师第一个将评书带进了电视,使得更多的评书爱好者能够“看书”,也使得评书真正的是在表演而不只是说。就凭这一点田老师是功德无量的。 刘兰芳的《岳飞传》成为了民族英雄的化身。

刘兰芳的《岳飞传》可以说是那一历史时期人们对英雄的定位。作为一位女说书人能有刘老师那样的气息和声音实属不易。《岳飞传》的播放符合那个时代的社会走向,正直我国经济建设恢复阶段,人民需要岳飞那样的英雄,可以说刘老师是紧跟时代潮流的。

刘兰芳的最大贡献就是对于评书的普及与推广。她任曲协主席后致力于将评书与国外交流,这有助于世界了解评书,由此来了解我们的文化。

以上我就是我对于评书的理解,还请朋友们一起留言讨论。欢迎关注我——听涛轩书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