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母舰载机,舰载机具备在航母上的夜降能力吗

天美资源网

美国航母舰载机,舰载机具备在航母上的夜降能力吗?

感谢邀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舰载机是具备夜降能力的,不过不是降落在航母上,而是降落在水面上。

美国航母舰载机,舰载机具备在航母上的夜降能力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也是有阻拦网的,那个时期的阻拦网其实就是数条绳子,绳子两端绑上沙袋把绳子拉直,这是早期的拦阻索,因为那个时期的战斗机比较轻、飞行速度也很慢。

谈起舰载机降落航母的能力和条件,其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才出现无线电导航,由此,舰载机才真正具备夜降航母的能力。

原理:无线电导航连接战斗机上的无线电罗盘进行位置读出和大致确认,在卫星导航系统出现之前,其实无线电导航一直都是舰载机主要的导航方式。

无线电导航出现之前,世界各军事强国的战斗机、轰炸机和客机都上都设有领航员,领航员利用飞行速度和方向来综合计算出飞机的大致方位。

这种降落方式需要领航员连续的计算和读出飞机的飞行速度和方向等一系列数据,并在地图上标注清楚,同时,还要告知飞行员的地标目视校正数据才能安全降落。

美国到底有多少艘航母?

美国历史上一共拥有过188艘航空母舰(正在建造不算)。其中舰队级航空母舰66艘,护航航空母舰122艘。自1921年至2018年,时间跨度97年,所以美国航母使用建造经验近100年。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美国这两大类航空母舰

舰队级航母(CV1-CV(N)78)

美国一共发展了13级66艘舰队级航空母舰,最早的兰利级(CV1),目前最新的是福特级核动力航母。说明一点,虽然舰队航母编号编到78了,但是50~57编号空缺,35、46、58取消建造,实际只有66艘。

所谓舰队级航母,是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跟随舰队作战或者作为舰队核心作战,一般来讲,舰队级航母通常拥有更强的装甲、更高的航速、更多数量的舰载机。通常舷号以CV开头,CVN是核动力航母。

兰利级航母(1艘)

兰利级航母是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1919年由“木星”运煤船改造,1921年加入美国海军,舰长165.3米,宽20米,排水量14700吨,最大载机56架,是当时世界上最多的,并且安装了压缩空气弹射器和早期型阻拦索,1942年2月27日被击沉。

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2艘)

列克星敦级航母工建造2艘,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太太和小姨子,懂得自然懂),该级舰原本为战列巡洋舰,1927年先后建成服役。舰长270.8米,宽32.2米,排水量33000吨,最高航速34节,编制2122人,最高载机90架。列克星敦号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战中被击沉,萨拉托加号在比基尼核试验中本原子弹击沉。

突击者级航空母舰(1艘)

突击者级航母为美国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航母,1934年建成服役,二战中为美国大西洋舰队唯一一艘舰队级航母。舰长234.5米,宽24.4米,排水量17577吨,航速29.5节,编制1788人,最高载机81架。二战结束后退役。

约克城级航空母舰(4艘)

该级舰工建造4艘,分别为约克城、企业、胡蜂、大黄蜂。其中企业号为二战中功勋最卓著的航母。舰长246.9米,宽25.3米,排水量25600吨,最高航速32节,编制1889人,最高载机97架。约克城号1942年6月7日中途岛海战沉没,企业号1947年退役,胡蜂号1942年9月15日被击沉,大黄蜂号1942年10月27日被击沉。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24艘)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为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建造数量最多的舰队级航空母舰,在二战中起到重要作用,共建造24艘。舰长266米,宽28.4米,排水量33000吨,航速33节,编制3448人,极限载机100架。二战结束后很多埃塞克斯大规模改装,加装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等,之后又参加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第一艘1942年12月31日服役,最后一艘1991年最终退役。

独立级航空母舰(9艘)

独立级航空母舰为美国以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为蓝本,开发的轻型舰队航空母舰,共建造9艘,舰长189.9米,宽21.8米,排水量14500吨,航速31.5节,编制1569人,最高载机30架。其中CVL23普林斯顿号1944年10月24日被击沉,其余退役或参与战后核试验。

中途岛级航空母舰(3艘)

中途岛级航母为美国第一艘带装甲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1945年9月10日正式服役,没能赶上二战。舰长295.2米,宽34.5米,排水量59900吨(改装后65200吨),航速33节,编制4104人,最高载机145架(改装后75架喷气机)。二战结束后参与现代化改装,加装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器等。中途岛号1992年退出现役,珊瑚海号1990年退役。先后参加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

塞班级航空母舰(2艘)

塞班级以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为蓝本开发的轻型航母,共建造2艘,塞班号和莱特号。舰长208.5米,宽23.4米,排水量14500吨,航速33节,编制1772人,最高载机50架,1970年2艘先后退出现役。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4艘)

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为美国二战后设计建造的第一级航空母舰,也是第一种专为喷气机设计的航空母舰,共建造4艘。舰长316.9米,宽39.4米,排水量81163吨(最高一艘),航速33节,编制4280人,最高载机70-80架。中间进行过多次现代化改造,上世纪90年代相继退出现役。

小鹰级航空母舰(4艘)

小鹰级航空母舰为福莱斯特级改进型,1961年开始服役,为世界上最大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最后一级常规动力航母。舰长319.4米,宽39.4米,排水量82655吨,航速34节,编制4154人,最高载机80架。共建造4艘,最后一艘小鹰号2009年退出现役。

企业级核动力航空母舰(1艘)

企业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航速最高的航空母舰,曾经与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进行过无补给环球航行。舰长335.9米,宽40.6米,排水量93950吨,最高航速35节,编制5382人,最高载机80架。该舰先后参加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还参与过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壮志凌云。2012年退出现役。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10艘)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为目前建造数量最多的核动力航母,共建造10艘。建造跨度达到30年。舰长332.9米,宽40.9米,排水量105000吨(最高一艘),航速32节,编制5617人,最高载机80架。先后参加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目前全部现役。

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1艘)

福特级航空母舰为美国新一代核动力航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计划建造10艘,已经服役1艘。舰长337米,宽41米,满载排水量112000吨,航速大于30节,标准载机75架。该舰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航母。

护航航空母舰

护航航空母舰是美国战时临时发展起来的航母,建造标准通常较低,相比于舰队级航母,护航航母小,航速慢,通常用于商船护卫、飞机运输等任务。通常无法跟随大舰队作战。

二战期间美国一共发展了5级118艘护航航空母舰,舷号为CVE和ACV

长岛级护航航空母舰(1艘)

长岛级护航航母为美国第一艘护航航母,莫麦克梅尔号货船改造而来。1940年服役,1946年退役。舰长149.6米,宽21.1米,航速16节,最高载机21架,编制405人。

桑加蒙多级护航航空母舰(4艘)

桑加蒙多级护航航母是由C3运输船改造而来,共建造4艘,舰长168.7米,宽34.8米,排水量21500吨,航速18节,最高载机34架,编制1040人。该舰服役后参加了北非作战,开创了护航航母跟随大舰队作战的历史。

科芒斯曼特湾级护航航空母舰(19艘)

科芒斯曼特级护航航空母舰以油船为蓝本开发的一级护航航母,计划建造35艘,实际建造19艘。舰长169.9米,宽229.9米,排水量11317吨,最高航速18节,载机34架,编制舰员1040人。由于没有改装余地,1960年代相继退出现役。

博格级护航航空母舰(44艘)

博格级护航航母以C3-S-A1为蓝本建造和改装的护航航空母舰,总数为45艘,1942年起开始加入美国海军。另外有33艘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舰长151.2米,宽21.1米,排水量15100吨,对高航速18节,编制920人,最高载机28架。该舰基本无装甲,木质飞行甲板,二战期间该级舰只沉没一艘。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50艘)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共建造50艘,而且只用了1年时间就完成这50艘建造。舰长148.3米,宽24.3米,满载排水量10200吨,载机28架,编制800人,航速18节。二战结束后开始退出现役。

以上是美国所有航母的介绍,如果有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关注我,长期更新军事类问答。谢谢。

如何看待美军罗斯福号航母重新出海?

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的核心威慑力量,在世界各个热点地区维持航空母舰的存在是美国的核心政策,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但今年来的新冠疫情,着实令美国海军的部署遭受极大的影响。有四艘航空母舰先后出现确诊病例,使得美国海军海上可用的航母总数一度下降至三艘(两艘尼米兹级和一艘不具备完全战斗力的福特级)。从最新消息看,美国海军显然按捺不住,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强行令此前疫情最为严重的罗斯福号航母出海行动。

据环球时报5月21日消息报道,美国海军发布消息证实21日当天,停泊在美军关岛海军基地的罗斯福号航母重返海上,接下来将进入菲律宾海为第11舰载机联队进行飞行资质认证活动。这是这艘航母从3月27日彻底隔离以来,接近两个月后重返大洋,但出于防控疫情的考虑,这一次出击航母上的总人数也仅有2500人,距离原本5000多的人配置相差甚远,只有一半人员到位。但美军第9航母打击群司令斯图亚特.贝克少将仍然表示,让罗斯福号航母重返海上,这是一个重大的成就。

结合目前的形势看,美军令罗斯福号重新回到海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首先,美军需要为航母战斗力恢复做准备,除去让航母出海恢复训练之外,更重要的是令舰载机联队的飞行员重新获得资质认证。

与我们平常去驾校学习驾驶,就能取得驾驶证才能开车上路不同。航空母舰的舰载机飞行员除了需要经过规定科目的训练基地考核,才能取得驾机上舰和作战的资格。还需要全部通过规定科目的舰上实战训练考核,最后才能成为一名全能型的全天候舰载机飞行员。

(网友开玩笑PS的航母驾驶证)

美国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考核中,总共要进行过20次白天航母降落,6次夜间降落。飞行员一旦获得夜间降落资格,就得至少每7天做一次夜间降落,以保持该项资格。美军舰载机飞行员也并非100%能完成夜间着舰。海军专家尹卓少将曾说过美国航母有40%飞行员是飞不了夜间着舰的。

按照美军规定,负责在航母上起降固定翼飞机的海军飞行员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进行航母起降,就会被剥夺飞行资格认证。这种情况下,每名飞行员必须重新完成至少10次昼间着舰以及6次夜间着舰才能重新获得飞行认证。由于此前罗斯福号航母全体上岸隔离,现在所有飞行员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起降行动,才能重获飞行资格证,因此罗斯福号才急于出海为飞行员们提供训练,否则将来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让飞行员们重获资质。

其次,美军此次出动也是为了增加大洋上可用航母的数量,毕竟航空母舰就是美国国家战略威慑力的象征,美军长期需要保持有航母在世界各个大洋上处于战斗状态。此前太平洋上一度一艘航母都没有,这显然令美国感到极度缺乏安全感,不然美军不会几乎天天排除驱逐舰和巡逻机进入亚太炫耀肌肉,唯恐给别国留下美军暂时不行了的印象。

这一次罗斯福号航母急于返回大洋,展示美国海军力量的因素自然很浓重。再加上近期亚太地区并不平静,美国似乎有些担忧出什么乱子,因此急于把航母派出去显示出美军具备进行紧急干预任何突发情况的能力。最后,这次航母的出动,也有可能是美军检验自己处理疫情措施是否有效的测试,毕竟罗斯福号的情况最为严重,如果这艘航母正常出动,那么基本意味着美军其他航母也可以在类似的处理后尽快恢复战力。

不过,无论美军令这艘航母出击有什么样的考虑,此时罗斯福号的出动仍然有不小的危险。就在几天前,罗斯福号航母上有8位确诊后治愈的船员再次复阳,使得总计有13名船员出现治愈后复阳的症状,这显示出航母舰员存在潜伏者和复阳患者的可能性不小,在最坏的情况下,航母出现大规模的二次感染也不是没有可能。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的此次出击,堪称是一次风险不小的赌博。

美国海军黄貂鱼无人加油机能在航母起降吗?

波音公司的“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方案

楼主这个问题就比较搞笑了,这个MQ-25本身就是美国海军提出的要求,而这款无人机的作用就是要部署在航母,然后在舰载战机起飞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时,则舰上的MQ-25无人机来为这些舰载机提供燃油补给,以增强航母舰载机部队的打击范围。因此它必须是能在航母上起降,如果不能在航母上使用,MQ-25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随着反舰导弹与反舰弹道导弹的攻击能力越来越强大,美国海军发现现有的航母打击范围已经不足以安全躲避这些远程武器的打击,因此想要解决这个隐患,就必须增加航母的有效打击范围,那这个任务肯定要交给舰载机了,但是航母上一般只能是采用舰载机伙伴加油方式,尤其是在远海执行任务时,很难得到陆基大型加油机的支援;而采用伙伴加油方式则会减少舰载机的数量,必须有一部分进攻力量改成伙伴加油机才行,这对战力的发挥相当有影响。因此美国海军就想到了无人加油机这种操作。

洛-马公司的“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方案

所以绰号为MQ-25A黄貂鱼的招标方案就出台了。这个方案要求MQ-25A具备远程飞行能力,可以在远离航母500海里的位置为超级大黄蜂或咆哮者、F-35C提供15000磅燃油的能力,这样可以让舰载机的航程增加一半,比如没加油时超级大黄蜂作战半径为450海里,经过MQ-25A的燃油被给后,由作战半径会增加300-400海里,这让打击距离成倍增长。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航母在尽可能远离导弹武器的攻击范围之外发起攻击。而且这样一来原来承担伙伴加油任务的舰载机还可以改回舰载战机,增加舰载机的数量,自然也就增加了战斗力。

根据洛-马的方案,MQ-25A不光能承担空中奶牛的任务,还可以具备精确打击的能力。在经过简易改装后可以加挂两枚远程攻击导弹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可以说是一机两用。

目前有洛-马、波音、通用原子三家公司在竞争这个项目。最终鹿死谁手,还需要继续耐心等待。

洛-马公司的“黄貂鱼”无人加油机方案还能执行远程攻击任务。

战列舰上能停放舰载机吗?

二战战列舰上是携带有舰载机的,有的还带有弹射器,只是载机数量很少。

比如大和号战列舰,它的尾部带有机库和战机平台,以及“吴”式二号五型弹射器,一共搭载有7架舰载机,分别为三菱F1A2“零式”水上观测机,以及爱知E13A1“零式”水侦机。

这些舰载机的主要用途是为战列舰提供远程的观测、侦查,在战时提供火炮弹着修正、敌方毁伤情况,以及远距离侦查敌方动向,提供无线电联络等任务,亦能通过携带的机枪、炸弹进行轻度的攻击。大和的这两种战机能进行2-4枚60公斤的炸弹投掷,携带的武器以7.7mm机枪为主。

美军的“密苏里”号携带有3架“翠鸟”舰载机,它们的任务也是一样,主要提供观测之用,后来密苏里进行了改造,把固定翼观测机换成直升机了。

除了进行观测和轻度作战,“翠鸟”还能拯救落水的飞行员,1944年特鲁克外海一架美军战列舰上起飞的“翠鸟”救起了10个飞行员。在那个年代,这种飞机与今天的“海鹰”直升机拥有一样的地位。

至于在战列舰甲板上大规模停放舰载机,这种事情只有二战的日本海军干得出来,在中途岛海战沉没一票航母之后,狗急跳墙的日军展开了一项计划——将老旧战列舰改造成“战列航母”,或者叫“空母战列舰”。本来计划把扶桑级和伊势级一起改掉的,但最后日军还是手抖了,决定只改造伊势、日向两艘战列舰。

伊势级被拆掉了全部的副炮,留下了八门主炮,继而在舰桥后端开始统统改造成飞行甲板和机库,还增加了升降机,这样它就成了一艘简易的“半航母”。

实际上船厂最早的思路是直接拆平战列舰的上层建筑,然后搭建机库和飞行甲板,但这个提案被海军否决了,理由是无法等待1年半载。结果伊势就这样成了半拉子的空母战列舰,它还没办法使用真正的通用舰载机,只能使用水上飞机,打仗时由起重机将水上飞机放进海面,回收时再吊回甲板。

结果急于求成的日本海军还是掉了链子,这种匆匆赶制的空母战列舰居然没有大威力的水上攻击机,还得再继续研发,研发完了再训练,训练完了再出航,这么一来二去,1944年都快过完了,伊势还没捞到什么好仗打,最后这艘高不成低不就的怪异军舰干脆被打发去当运输舰了。

再之后伊势号和日向号连开都开不动了,日军将其放在吴港当炮台,最终被美军炸沉在港口里,空母战列舰的悲剧充分说明了“万金油”的短板,又不能发挥航母的优势,又没法充分的展现战列舰的火力,一无是处,救急都不够格。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