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事迹,从古至今你知道哪些国家兴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类英雄人物太多太多了,有些名流千古,有些却至死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多少无名英雄,多少革命先驱为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付出了自己可贵的生命,日本人说他们不能为他们的祖先道歉,我们又为何能为我们的祖先原谅他们!
如果没有日本的侵华战争,我想很多的英雄是平凡老百姓,然而这一场战争让他们不得不转变自己的“身份”,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身躯与日寇相搏,他们的形象是伟大的,他们的事迹是感人的,我们更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赵一曼,出生于四川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是我国早期的共产党员,"九一八"事变后,调到东北,在沈阳工厂中领导工人斗争。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审讯。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贞不屈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1936年8月1日,日军将她押往珠河。面对敌人的屠刀,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最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县)小北门外,年仅31岁。
杨靖宇 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在腾冲的国殇墓园,松山的远征军雕塑方阵,都有以娃娃兵为原型的雕像。原型出自一张抗战时期的珍贵照片:一名明显未及从军年龄的小小少年,穿着不合身的远征军军服,浑身上下挂满挎包、水壶等行军装备。他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稚嫩的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毫无对战争的畏惧之色。
这位微笑娃娃兵一经曝光,就成为中国军民乐观抗战的一种象征、一个符号,被报刊转载。人们看着这张笑脸,感动震撼之余,不免会想到这个孩子大概早已为国捐躯,他家在何方,为何从军,也将永远成为历史之谜。
2014年,这位娃娃兵竟然被找到了,他就是居住在贵州的抗战老兵陈友礼,已经年逾八旬。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们也许是医生、老师、工人,也是渴望接受新知识的学生,然而残酷的战争让他们不得不拿起枪,奋斗在抗战第一线……
“12.13”是国耻日,在网络上看到许多的英雄事迹,让我们内心震撼。国家不强大,日寇依然觊觎。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小日子过不不错的日本人一直是我们的心头大患,我们学习其他国家都可以,但小小的倭奴不值当。
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留下了哪些壮怀激烈的著名诗词?
中华民族历史上诞生过许多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流芳百世,留下许多名垂青史的诗词。这些诗词至今读来仍让人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下面,我总结了8首民族英雄留下的慷慨诗词,让我们一起去仔细品味,体会那种穿越时空,震撼人心的力量!
1、《满江红·怒发冲冠》——抗金英雄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评价:何等气概!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抗金英雄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评价:老去廉颇,犹思用边,但知我其谁耶?英词壮采,当以铁绰板歌之!
3、《过零丁洋》——抗元英雄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价:舍生取义,视死如归,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4、《石灰吟》——抗蒙英雄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评价:贞劲大节,忠鉴上帝,光明磊落,清白坦荡,诗如其人,日月同光!
5、《韬铃深处》——抗倭英雄戚继光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评价:勋垂闽浙,望著幽燕,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6、《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抗清英雄郑成功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评价:挥师渡江,投鞭断流,誓扫胡尘,只手扶明,事虽不成,壮志可鉴!
7、《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之一》——抗英英雄林则徐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评价:襟怀坦荡,气势豪迈,忠诚无私,刚正不阿,“迹其生平,无愧此语。”
8、《感事·四首选一》——抗俄英雄左宗棠司马忧边白发生,岭南千里此长城。英雄驾驭归神武,时事艰辛仗老成。龙户舟横宵步水,虎关潮落晓归营。书生岂有封侯想,为播天威佐太平。
评价:志行忠介,刚直激烈,抬棺入疆,誓保国安!末两句与戚诗异曲同工。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英雄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中华文明之所以上下五千年而灿烂不熄,是因为英雄们用生命将文明的圣火代代相传。
如今我们正大踏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怎能忘记这些民族英雄?让我们一起吟诵英雄的诗词,铭记英雄的事迹,传承英雄的精神,弘扬民族英雄的正能量!
【关注中华史,传播正能量,欢迎关注我:狄飞惊】
有哪些了不起的女英雄事迹?
首先感谢您的邀请,说起来我泱泱华夏的英雄豪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名将云集,其中出现过不胜枚举的热血男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也有不少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到五十三岁又重掌帅印的穆桂英,中国古代女英雄的故事代代流传,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铮铮铁骨,寸寸柔肠,在他们身上合二为一。下面咱们就一块儿整理一下我国古代的八大女中豪杰。
一、妇好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在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妇好多次受命征战沙场,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一次,商朝遭到东面的“鬼方”袭击,商君主力全部都调到那里去,不料,在战况紧急的情况下,西面的羌人趁火打劫,商王武丁心急如焚,这时,王后妇好请求带兵出征。武丁一听,当然不同意,你一个王后,女流之辈怎么可以出征打仗呢?在妇好的再三请求下,武丁决定先占卜看看情况。不料,卦象显示大吉,于是,妇好带着从牢里放出的数千囚犯迎头痛击羌人,大获全胜。后来,妇好东征西讨,接连征服了朔方、羌人、夷人、鬼方,西戎等民族,大大扩张了商朝版图。
二、迟昭平
迟昭平是西汉末年的女性农民起义领袖,创建了当时反抗王莽统治的主要农民起义力量。在公元21年,即王莽统治时期地皇二年秋,迟昭平在河阻起义,很快就聚集了数千人的起义队伍,从平原城西南河阻开始向王莽的政权中心进发,迟昭平率领众人抗缴官税,扫荡官府衙门,对为富不仁的贵族和地主进行抢掠,把抢得的财粮分给贫苦的农民,这些正义的行为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迟昭平一时名声大振,越来越多人投奔到起义队伍中,成为了当时为数众多的起义队伍中的主要力量。在当时的众多起义军中,迟昭平的女性身份非常引人注意。王莽当时问计群臣,大臣们都表示,女子起义,乃天要亡我,无可救药。
在当时,迟昭平作为起义领袖,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一般男子都不能做到的。古代社会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待字闺中、相夫教子。迟昭平打破这种主流价值观念,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这更显示出她的起义意义重大。
三、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女英雄,千百年来,她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尊敬,因为她的勇敢和纯朴,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歌颂。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北魏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家中弟弟年幼,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四、樊梨花
樊梨花是中国大唐著名女将,是中国古代女英雄,以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她智勇双全,自嫁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靡。
樊梨花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她不仅是一位武功超群的女将,而且是一位胸有韬略的女帅,她的领导才能不仅表现在军令严明、身先士卒,而且表现在知人善用,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宽容风度。可以说,一直以来,樊梨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近千年来,樊梨花这个人物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已成为我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代表人物之一。
五、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随后,他在长安的家人被下令拘捕。在逮捕名单中,就有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在危机的情形下,平阳公主和丈夫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后来靠着过人的智慧,还收编了有几万人马的胡商何潘仁,由此,实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多个地区。后来,这支军纪严明,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得到广泛的拥护,被老百姓们称为“娘子军”。
六、梁红玉
梁红玉,是宋朝抗金的女英雄,“江淮兵乱”,她随家人南迁,流落到京口一带,后嫁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韩世忠,开始了戎马生涯。
宋高宗建炎四年,韩世忠和梁红玉奉命镇守京口,与金兵大战黄天荡,梁红玉“亲执桴鼓”指挥作战,率八千精兵,将金兀术10万军队围困在黄天荡48天,后金兵开凿密道逃跑。这次大战结束后,举朝欢庆。韩世忠因功受赏,被提拔重用,梁红玉也受到褒奖。但梁红玉认为,敌人唾手可歼,却因主将估计失误而放敌逃走,这无功可言。她还拟奏本弹劾主帅韩世忠,请求治罪。君臣都为梁红玉这种深明大义所感动。宋高宗绍兴五年,韩世忠、梁红玉屯兵楚州,他们与士兵同甘共苦,将士同心,仅以三万军队驻淮安,金国军队始终不敢南下犯南宋。梁红玉在戎马生涯中,功勋卓著,蜚声朝野,先后被封为安国夫人、扬国夫人。
七、秦良玉
秦良玉,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中国历史上,正式被当朝皇帝册封为女将军的巾帼英雄。由于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秦良玉不仅文化水平高,能写诗填词,而且武功也相当不错,在当地声名远播,属于秀外慧中的女子。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去征讨播州,秦良玉夫唱妇随,自己也带了金兵武百紧随其后,亲上战场杀敌,并于第二年,和丈夫一起追击敌人,连破七寨。只是遗憾的是,后来马千乘被部民告了状,死于狱中。从此,秦良玉接过了夫君的军职,以一骑巾帼风采,驰骋在明末那片惨烈又悲壮的战场上,为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做为王朝名将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八、唐赛儿
唐赛儿,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在明朝永乐年间,她利用白莲教为掩护,组织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取得了两次大捷。
唐赛儿家境贫寒,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武艺,不到15岁就已经武艺超群。明初,山东连年灾荒,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永乐年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持树皮、草根、狗眼生存,但官府还是不断的征收粮税,使广大人民陷入绝境。后来,唐赛儿的父亲被抓服劳役,而她的丈夫林三冲进官府讨粮时,林三被杀害。她父亲悲愤而死,母亲也重病身亡。唐赛儿忍无可忍,为了替家人报仇,她决心率众起义。
1642年,唐赛儿在益都的卸石寨树立根据地,进而发起农民起义,取得了必定的成功。唐赛儿率民众打败前来围捕的明军,杀掉其高级将领高风。她又调派部下宾鸿等人攻破莒州及即墨,围困安丘,焚毁衙门。使得明廷皇帝大怒,派出安远候总兵柳升与都指挥刘忠统领大军,前去杀逆贼。唐赛儿极端机敏,知道自个的力气,硬碰硬必定赢不了。她就运用计谋,假降而且夜袭。使得明军统领刘忠战死,戎行大北,唐赛儿也突围而出。可是由于实力悬殊,唐赛儿的起义军仍是被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击退。但唐赛儿等人确是不知踪影。
以上就是历史上经久流传的女中英雄,当然了,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包括近代史上,也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
我国是当年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没有断绝传承,始终传承至今的国家。而正因如此,我国的文化积淀非常的深厚,大家可以发现,在我国超过5000年的历史之中,形成了非常多的独特的文化,而正因如此我国是世界上一个文明大国。
但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我国为什么能够历经战乱而传承至今。这其中离不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御辱,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涌现出了非常多的英雄人物。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不仅拯救了中国,更是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左宗棠
可以这么说,如果当年没有左宗棠的坚持的话,现在新疆可能已经不属于我国了。
众所周知,清朝末期,新政府的国力已经衰微至极,在这样的情况下,阿古柏侵占了我国的伊犁地区,如果放任发展的话,整个新疆可能都会成为他人的土地。
而以左宗棠为代表的海防派则。非常反对出兵新疆,本身来说的话,当年的清政府的财政已经极为的紧缺,出兵新疆的话,肯定会让他们雪上加霜。
而且在李鸿章看来,当时的新疆并不能够给清政府带来多么大的赋税,相比来说,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对于清政府来说的意义则更为巨大。
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左宗棠的坚持,他们可能真的已经放弃了新疆,当时这个已经60多岁的老人依然抬棺出型甚至,在政府只提供少量军费,剩下的大量军费都需要左宗棠自筹的情况下毅然出征。
我想当时这位老人是抱着一种必死的决心去前往新疆的,毕竟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样的情况,当时的阿古伯背后是站着沙俄的,而此时的清政府早已经是强弩之末。
具有松树品格的民族英雄人物故事?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