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那么少

天美资源网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那么少?

这是历史造成的。

当中国人还沉醉于"天朝上国",三磕九拜,繁文缛礼,农耕文化的时候,西方人发明了蒸气机、电灯、火车、汽车、飞机、洋枪、洋炮、军舰……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那么少

新中国建立,让中国有了一个追赶西方的机会。但十年文化大革命,让中国与世界科学文化又拉开了距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奋起直追,弯道超车,现在总算是逼近了世界先进水平。

但差距依然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获诺贝尔奖的人,而中国十四亿人,至今才有二人获奖的原因。

诺贝尔奖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文化第一大奖。它不仅象征荣誉,更象征实力。

你当然可以一口否定它。把它斥之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产物。

但你无法否定它在全世界的权威影响,也无法否定它的科学文化含量。

我们还是虚心一点儿吧。

现在的中国,已经为科学家和文学家们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条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摘得诺奖的桂冠。

中国诺奖获得者?

截至2021年,中国一共有3位诺贝尔获奖者。分别是:杨振宁、屠呦呦、莫言。

诺贝尔奖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诺贝尔奖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证书以及一笔奖金。诺贝尔奖是指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奖项。

诺贝尔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和文学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银行1968年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于表彰在经济学领域杰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有多大的影响力?

作为一名科技新闻从业者,我一直以为诺贝尔奖的影响力非常大,毕竟在我通常接触的世界里,只要抬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我指的是自然科学那三项哈),那基本就是“王牌”了,几乎是无往而不利。如果有一件事能让一位诺奖得主吃瘪,那很可能是对面站着两位诺奖得主。

但是刚看到的一条消息却让我大跌眼镜,诺贝尔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想盖栋新房子的计划,居然被当地法院在23日否决了。

诺贝尔委员会可是发诺贝尔奖的机构,但目前该机构没有专门的颁奖建筑,近来每年的诺奖颁发仪式都是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我们中国的第一个自然科学奖得主屠呦呦就是在那里从瑞典国王手上领奖的。颁奖仪式结束后,大家要移步市政厅举行晚宴。此外,在斯德哥尔摩的另一个地方有个诺贝尔博物馆,保存相关历史资料。

于是诺贝尔委员会提出,盖一栋新楼,把所有这些功能都集中在一起,听起来很合理吧?这要是在中国,或者别的一些国家,那还不是赶紧地拨地,只管说要哪里、要多大、要几层吧。

人家诺贝尔委员会的要求看起来也不高,希望能在斯德哥尔摩滨水区(Stockholm’s waterfront)盖一栋8层的楼就行了,外观设计主要特点是使用青铜和玻璃,预计造价约12亿瑞典克朗,约8.8亿人民币,这跟国内许多大楼比真不算个事儿。建筑效果图如下:

诺贝尔委员会肯定是不缺钱的,每年发那么多奖金出去呢,问题就出在了这块地上。斯德哥尔摩有湖有海,滨水区是一个传统的历史景区,诺贝尔委员会提出的这个建筑地址,现在有一座1876年的海关大楼,还有一些古旧的木头建筑仓库。当地许多人就说了,这是我们的历史,就算是诺贝尔委员会要盖大楼也不能破坏这里原有景观。

这块地皮周围的一些业主也持反对态度,因为从图中可看见,周围都是较矮的老房子,8层的新楼在这里算很高了,周围业主认为这会影响他们往外看的景观。

诺贝尔委员会在2014年就提出了这个建筑方案,由于上述这些人的阻挠,在2015年和2016年进行了两次修改,也得到了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批准。但是反对者告到法院,斯德哥尔摩土地和环境法院(Land and Environment Court in Stockholm)23日判决,不许修这个楼了。

我看到这个消息简直惊呆了,堂堂诺贝尔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的影响力也不过如此嘛。不过,诺贝尔委员会还可以上诉,仍然有在更高级法院把事情扳回来的机会。

果蝇研究诺贝尔奖得主到底有哪些?

果蝇研究诺贝尔奖得主有: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94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赫尔曼·约瑟夫·穆勒;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爱德华·路易斯、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艾瑞克·威斯乔斯。

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活跃的模型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发育的基因调控的研究、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衰老与长寿、学习记忆与某些认知行为的研究等都有果蝇的“身影”。

有谁会想到,一种红眼、双翅、羽状触角芒、身体分节、黄褐色的小昆虫,在近百年间竟然能够“培养”出好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它就是果蝇。

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1908年把果蝇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连锁遗传,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交换定律。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933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

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赫尔曼·约瑟夫·穆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爱德华·路易斯、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艾瑞克·威斯乔斯)。果蝇为进一步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以色列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

以色列至今诞生了14位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奖以来,850人获奖,犹太人占总获奖人数的20%。其中犹太人包揽了41%的经济学奖,28%的医学奖,26%的物理学奖,16%的化学奖,13%的文学奖项和9%的和平奖,以色列之所以获奖无数,原因是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