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48集,什么吟不已成语

天美资源网

隋唐演义48集,什么吟不已成语?

是“沉吟不语”。

解释:沉默地思量着,不说话。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

隋唐演义48集,什么吟不已成语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万选听了,沉吟不语。”

示例:见士及沉吟不语,便问士及道:“请问哥哥,这是何人所送?如此踌躇?”(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八回)

近义词:沉默寡言。

单田芳艺术生涯中所说过最具代表性最精彩的评书是哪一部?

单老师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中国评书表演艺术家、作家、曲艺世家。

1954年走上评书舞台。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

下面是不完全收录明目:

1、《封神演义》

2、《赵武灵王》

3、《楚汉争雄》

4、《三国演义》

5、《刘伶传奇》

6、《花木兰》

7、《侠侣情仇》

8、《隋唐演义》

9、《新隋唐演义》

8、《全聚德传奇》

9、《说唐后传》

10、《大唐惊雷》

11、《薛丁山征西》

12、《薛家将》

13、《小五义》

14、《西游记》

15、《宏碧缘》

16、 《深宫惊变》

17、《安史之乱》

18、《三侠五义》

19、《五鼠闹东京》

20、《大破冲霄楼》

21、《七杰小五义》

22、《白眉大侠》

23、《龙虎风云会》

24、《水浒全传》

25、《杨幺传》

26、《铁伞怪侠》

27、《明英烈》

28、《大明英烈》

29、《燕王扫北》

30、《洪武剑侠图》

31、 《燕王剑侠》

32、《永乐剑侠》

33、《天下故事会之古代奇案》

34、《努尔哈赤》

35、《明末遗恨》

36、《李自成》

37、《话说台湾》

38、《清官于成龙》

39、《十二金钱镖》

40、《三侠剑》

41、《连环套》

42、《清官册》

43、《童林传》

44、《古今奇案》

45、《洛阳豪客》

46、 《百年风云》

47、《林则徐》

48、《曾国藩》

59、《天京血泪》

50、《廊坊大捷》

51、《民国英烈》

52、《乱世枭雄》

53、《千古功臣张学良》

54、《大河风流》

55、《栾蒲包与丰泽园》

56、《慈禧陵墓被盗》

57、《918风云》

58、《新儿女英雄传》

59、《平原枪声》

60、《太平洋大海战》

61、《破晓记》

62、《风雪大别山》

63、《辽沈战役》

64、《九一九演义》

65、《贺龙传奇》

66、《少林将军许世友》

67、《血色特工》

68、《老店风云》

69、《羊神》

70、《牛根生发展史》

71、《京城神探刑侦档案一生守候》

72、《根本利益》

73、《巨骗内幕》

74、《九七大案纪实》

75、《江洋大盗缉捕纪实》

76、《书评雅典》

77、《亚运三国》

78、《言归正传》

79、《三侠剑》

单老的评书都爱听,个人最喜欢的白眉大侠,觉得他也十分擅长这类的书,白眉大侠经过单老几十年打磨,水准炉火纯青,百听不厌。

欢迎大家补充评论指正。

为什么金庸老先生在写完鹿鼎记后选择了封笔?

金庸在写完《鹿鼎记》后选择封笔。这句话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事实是,此后金庸先生只是“封笔”没写武侠小说,而陆续有其它文学作品问世。

金庸的最后一部武侠小说,是1972年完成的《鹿鼎记》。随后宣布封笔,退出侠坛。

金庸“封笔”原因的种种猜测

金庸为什么要“封笔”?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提出了种种猜测性的说法,至今成谜。

归纳起来,主要猜测有以下几方面。我们来逐一剖析。

1.江郎才尽。

这个猜测貌似有道理。毕竟任何人都有“江郎才尽”的时候,何况金庸在大约17年里创作了15部中长篇武侠小说,这样的集中“高产”之后,更容易发生才思枯竭现象。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金庸的家世系浙江海宁查氏,在清代“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是著名的书香门第,名人辈出。这也使他得以从小博学多才。

在知识专业方面,他中学毕业后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插班修习国际法。

在职业履历方面,他先后在中央图书馆、杭州《东南日报》、《大公报》及所属《新晚报》供职。

他在写武侠小说之前,以笔名姚馥兰,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

此后,他还在长城电影公司担任编剧,以笔名林欢,写了一些电影剧本。

在1972年“封笔”之前,金庸做过记者、国际电讯翻译、编辑、编剧,创办了香港《明报》系列报刊及出版社。

金庸能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显然并不只是靠武侠小说而得名。

这种丰富的人生履历,自然使他得以博览群书,积累丰厚的创作素材,个人文化修养深厚。

而且他的工作都属于文化行业,也即有充分的时间、源源不断的创作资源和平台优势。

何况,中国历史悠久,题材广泛,人物形象万千。这对于武侠小说的创作来说,素材取之不竭。

金庸的武侠小说,文风简单,通俗易懂,被归于“通俗文学”。也即创作难度并不大。

而且,他在1972年“封笔”之后,他还陆续创作、出版了一系列作品。

例如1997年,他与梁羽生、百剑堂主合著的随笔集《三剑楼随笔》出版。2007年出版了散文集《金庸散文》,2013年出版了散文集《寻他千百度》,2014年—2016年先后出版了文集《明窗小札1963》、《明窗小札1964》、《明窗小札1965》等。

1998年,他还获得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发的“当代文豪金龙奖”。

因而,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事实都表明,金庸不可能“江郎才尽”,也没有出现这种现象。

2.身体原因

文学创作是一项脑力加体力的劳动。健康的身体,是进行文学创作的保障。

但是,古今中外,身患残疾的作家举不胜举。例如众人熟知的有司马迁、张海迪、史铁生、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海明威等。

金庸出生于1924年,1972年“封笔”时才48岁,正值中年,也是文学创作的黄金年龄段。

而且,他在“封笔”之后,成为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十分活跃,四处出访,尤其是多次到内地。

1994年,70岁高龄的金庸还返乡,参加了浙江嘉兴一中90周年校庆。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享年94岁,可谓高寿。

终其一生,没有任何公开信息表明金庸有明显的健康不良或身体残疾情况。

因而,金庸因身体健康原因而“封笔”的说法不成立。

3.社会时局变化

有一种说法,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多是虚实相加,影射现实。

持此说法者还拿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些角色,与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事件、人物进行对比,以求暗合。

还有人举出金庸的生平事例,做为金庸喜欢影射现实的佐证。

1941年,还在上中学的金庸,因在壁报上写讽刺训导主任投降主义的文章《阿丽丝漫游记》,而被开除;

他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之后,因对校内学生党员行为不满而向校方投诉,反被退学;

走向社会之后,金庸长期活跃在文化界,其中写了一系列谈论时局的文章,名声鹊起,因而后来被称为政论家。

喜欢议论时局、激扬文字,这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精神。做为浸淫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金庸,也难免如此。

至于在武侠小说中影射现实的传言,金庸也曾明确否认过。毕竟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思想原则问题。

金庸在1972年“封笔”,之后的社会时局确实有了巨大变化。

而他则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且担任了一些职务,还受到了政要的几次接见。因而他也于2000年被颁授香港“大紫荆勋章”。

而且,他还先后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及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等。

显然,金庸是个有追求、有情操的中国传统爱国知识分子。

4.经商

金庸在1972年“封笔”之后,在商业方面的成就确实不错。

终其一生,他的商业成就主要在于文化、出版事业。

《明报》系列能在香港具有很大影响力,金庸后来成为成功的报业巨子,这主要归功于他在1972年“封笔”之前打下的基础。

1959年,金庸等人在香港创办了《明报》。接下来,1966年创办《明报月刊》,1968年创办《明报周刊》。

而且,他在商业版图步入正轨、蒸蒸日上之时,却选择了逐步隐退。

1988年,他在《明报》创办三十年庆祝茶会上宣布卸任社长,只担任集团董事长。

1991年1月,明报企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3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上市后,他退出报业管理层。

1993年4月,他宣布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改任名誉主席,而且将明报集团转售给于品海,自己宣布全面退休。从此,他基本退出商界。

所以,金庸“封笔”转而致力于经商的说法也不全对。

金庸“封笔”原因的大胆设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既然以上猜测说法都不对,那么金庸究竟为什么“封笔”呢?

了解一个人,除了靠近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观其言,察其行”。

根据金庸的生平史料和他在公开场合的讲话来综合分析,我认为,他选择“封笔”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人生志向有了重大转变和选择。

他不再甘于做一个文字工作者,也不仅仅满足于经营一个报业集团,而是积极投身于社会和国家事务。

于是,他“封笔”之后,对自己的武侠作品进行了修订工作。从而也就有了一批影视剧面世。

这也是对自己前半生的一个盘点和总结。

这个巨大的人生转变,其实并不突然。

因为这符合他的武侠小说中所诉求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的主题理念。

这句话,他也在很多场合强调过。

想必,这也是他人生追求最理想的目标。

如果说写文章只是在“纸上谈兵”,办报刊只是在做试验,那么参与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才是真正的实践。

而当有选择机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时,写作、经商等都只是个人价值体现,都是浮云。

告别想象中的虚幻江湖,回归真实人间吧。

也正因如此,他才寻求并拥有了更大的舞台,不仅仅是在国内,也不仅仅是在华人世界,而是走向国际舞台。

例如,他除了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之外,还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大英帝国官佐勋章勋衔、法国文化部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衔、法国政府荣誉军团骑士等殊荣。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去世,社会民间和国家政府层面,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示了各种哀悼。

他的身后,盖棺定论,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家乡浙江嘉兴高专建有“金庸图书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设立有“金庸人文基金”, 香港文化博物馆设立有以金庸为主题的展馆。

人已不在江湖,但是江湖永远流传着他的传说。

人生一世,如此已足矣,死而无憾。

想必这也是金庸先生毕生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隋唐英雄单雄信转世为何没杀程咬金?

单雄信是谁啊?

单通,字雄信,隋唐第十八条好汉。

他家住山西潞州天堂县八里二贤庄,人称“单二员外”。

为什么叫单雄信二员外呢?因为他还有个哥哥,叫单达单雄忠,就是在临潼山楂树岗被李渊给误射死的那位。

单雄信表面上是富甲一方的员外爷,实际上是大隋朝九省绿林道的总瓢把子,一支令箭能调动数万人马。

他相貌威猛,赤发蓝脸,江湖人称“赤发灵官”。

他胯下一匹风雷烈焰马,掌中一条金钉枣阳槊,杀伐果敢,骁勇善战。

他英雄豪迈,仗义疏财,交朋友义字当头,江湖上提起赤发灵官单雄信来,无人不挑大拇指称赞。

想当初秦琼秦叔宝落难天堂县,由于欠下了店饭账,被逼的当锏卖马,那个狼狈劲儿就甭提了。幸亏遇到了单雄信,不仅替他还了店饭帐,还把他请到自己的二贤庄居住,整日里摆酒设宴,盛情款待。

秦琼临走之前,单雄信又赠金又赠银,真拿秦琼当亲哥哥一样对待。

后来秦琼在皂角林误伤人命,被关进天堂县大牢,又是单雄信上下打点,秦琼才死罪改为发配,得以活命。

秦琼被发配到北平府以后,单雄信担心秦琼的家人生活拮据,专门派人到秦琼家中,给他供柴供米,买房置地。

秦琼母亲过六十大寿之时,单雄信遍撒英雄贴,呼朋唤友来到山东给秦母祝寿。

好家伙,当时那个场面太大了,八方豪杰云集山东,不仅轰动了整个历城县,连济南府也惊动了。

当时的秦琼只是一个小小的历城县捕快,他母亲过寿怎么那么大的场面,他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吗,还不是单雄信给召集来的?

聚义瓦岗寨之后,单雄信为五虎上将之首,为了招兵买马,他散尽了万贯家财,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瓦岗山散将之后,单雄信因为哥哥之死,誓不降唐,于是便投靠了洛阳王王世充,受其重用。

后来秦琼、程咬金、罗成来到洛阳,单雄信高兴极了。他为了留住这三人,不惜重金建造了一座三贤王府,每日里锦衣玉食,吃尽穿绝,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对他们那个好就甭提了。

罗成生了病,单雄信更是亲自煎汤熬药,端屎端尿。

结果怎么样?嘿嘿,单雄信一腔热血白洒了。秦琼、程咬金、罗成先后离他而去,纷纷加入了李唐的阵营。那一刻,单雄信的心被伤得透透的。

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阳的时候,单雄信马踏唐营,不幸被俘。由于他誓死不降,终被斩首,年仅四十一岁。

纵观单雄信这一生,从未负过任何人,却有很多人对不起他。

程咬金是谁啊?

程咬金,字知节,大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这程咬金可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胆子大、脸皮厚,而且福星高照,好运连连,是一位天生的福将。

他胯下一匹卷毛狮子兽(又名大肚子蝈蝈红),掌中一柄八卦开山宣花斧,虽然只会三斧子,却硬是风光了一辈子。

他本是将门之子,他爹是南陈马鸣关的副帅程有德。马鸣关的主帅是秦懿,也就是秦琼秦叔宝他爹。

秦懿和程有德镇守马鸣关多年,哥俩儿交情莫逆,秦琼和程咬金也是从小的玩伴儿。

后来隋文帝杨坚平灭南陈之时,马鸣关被靠山王杨林攻破,秦懿和程有德双双丧命。

混乱之中,秦家和程家走散。秦琼跟随母亲逃到了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而程咬金则跟随母亲逃到了山东东昌府东阿县。

程咬金长大以后,为了生计,拦路抢劫,打闷棍套白狼,什么都干过。他还经常干一些白吃白喝、强夺硬要的事,仗着身高体壮力气大,无人敢惹,人送绰号“净街太岁程老虎”。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程咬金虽然行为不端,但他从来不欺负穷苦人,他专门找那些为富不仁的有钱人下手。

程咬金的人生转折点是结交了尤俊达之后。

尤通,字俊达,人称“铁面判官”,表面上是东阿县汝南庄的员外爷,实际上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大隋朝九省绿林道的东路瓢把子。

程咬金和尤俊达意气相投,两人冲北磕头,八拜结交,成为了异姓兄弟。

两人结交以后,曾做下了一场惊天大案。就是六月二十三那天,在长夜林小孤山劫了靠山王杨林的四十八万两国币帑银,轰动天下。

这就是隋唐小说里面著名的“小孤山劫皇杠”的故事。

自此以后,程咬金一战成名,提起截皇杠的程咬金来,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您以为“小孤山截皇杠”是程咬金这一辈子的巅峰时刻吗?错了!这仅仅是老程辉煌人生的第一步。

通过“截皇杠”事件,程咬金和儿时的好友秦琼秦叔宝相认。

给秦母祝寿之时,程咬金结交了文武众豪杰,大家在贾柳楼大结拜,号称贾柳楼四十六友。

“筷子令反山东”之后,秦琼、程咬金等人走马取金堤,上了瓦岗山。

到了瓦岗山之后,程咬金吉人自有天相。他探地穴、拜蠹旗,三斧子定下一座瓦岗山,做了“混世魔王,大德天子”。

十八路反王在四平山截杀杨广之时,程咬金被众人推举为十八国的督盟主。

由于西府赵王李元霸的横空出世,导致十八国联军一败涂地。

失败之后,程咬金没有返回瓦岗山,而是孤身一人去了扬州城。欲要行刺杨广,结果却不幸被擒。多亏蒲山公李密相救,程咬金才得以逃脱,带着李密回到了瓦岗山。

回到瓦岗山以后,程咬金为了报恩,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把让瓦岗之主的位子让给了李密。

十八国围困扬州城之时,程咬金是瓦岗军的前部正印先锋官,他用五花棒打死杨广,夺得了传国玉玺。

后来因为“玉玺换萧妃”事件,李密寒了兄弟们的心,最终导致了岗山散将。

众弟兄一怒之下,纷纷下了瓦岗山,离开了金墉城。

岗山散将之后,程咬金另投明主,加入了李唐的阵营。投唐以后,他屡立战功,最后被封为鲁国公。

再往后,随着程咬金的岁数越来越大,立的功劳也越来越大。

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每一场战争都少不了老程的身影,每一次胜利都有老程的功劳。先是鲁国公,后来成了鲁王,最后又升成了福寿鲁王。

一直到中宗李显继位,程咬金才走完了他这光辉灿烂的一生。据说活了一百三十六岁。

单雄信和程咬金是什么关系呢?

结义兄弟!

他俩第一次见面是给秦琼的母亲祝寿之时。

秦母过六十大寿,八方豪杰云集山东。

程咬金和秦琼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为了在人前显圣,也为了给秦二哥长脸,决定送给秦家伯母一份贵重的寿礼。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程咬金一无钱,二无权,上哪儿找贵重的寿礼去?

最后老程一琢磨,罢了,干脆我重操旧业,断道劫财吧。万一我老程走运,碰上一个有钱的主儿,寿礼的事不就解决了吗?

老程打定主意,便骑着大肚子蝈蝈红,提着八卦开山宣花斧,来到了历城县外的官道上。

好巧不巧,程咬金刚到这里就遇到了一行人马,有主有仆,看样子约有五、六十人。

为首一匹火红马上端坐着一条大汉,头戴员外巾,身披员外氅,赤发蓝脸,相貌威武,颇有一番英雄气概。

这人是谁啊?正是从山西潞州天堂县赶到山东济南历城县来给秦母祝寿的赤发灵官单雄信。

此时的程咬金还不认识单雄信,他一看这位前呼后拥的,像是个有钱的大财主,心说得了,我今天就劫他吧。

要不说程咬金胆子大呢,你纵然不问问对方是谁,也得看清形势啊,人家五、六十号,你老哥儿一个,哪有一个人劫五、六十人的?

程咬金可不管那个,他连皇杠都敢劫,还在乎这个吗?

再看老程,催马上前,把大斧子一轮,高声断喝:“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财!要是尔等敢说一个不字,爷爷我是一斧子一个,官杀不管埋!”

程咬金这一咋呼,把单雄信都气乐了。

单雄信心说:“这是从哪冒出来这么一位,你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我可是九省绿林道的总瓢把子啊,还有敢劫我的?再说了,你有多大的本领,一个人就敢劫我们好几十人?看来这山东的绿林道可比我们山西的厉害啊。”

结果两人一交手,程咬金打不过单雄信,不仅钱财没劫成,自己还挨了一顿揍。

当然了,单雄信也只是让程咬金受了点儿皮肉之苦,并没有把他如之奈何。

直到两人在秦琼的家中二次见面之后,才算正式相识,才知道都是自己人,都是朋友。

后来在徐茂公的提议下,众人在贾柳楼大结拜,一共四十六人,号称“贾柳楼四十六友”。其中程咬金排名第四,单雄信排行第五。

四十六友分别是:

大哥:魏征魏玄成;

二哥:秦琼秦叔宝;

三哥:徐勣徐茂公;

四哥:程咬金;

五哥:赤发灵官单通单雄信;

六哥:美髯公王宣王君可;

七哥:铁面判官尤通尤俊达;

八哥:勇三郎王勇王伯当;

九哥:神射手谢科谢映登;

十哥:金眼雕杜义杜文忠;

十一哥:大肚子天王史大奈;

十二哥:锦衣太保张公瑾;

十三哥:霹雳火白显道;

十四哥:屈突通;

十五哥:屈突盖;

十六哥:尚青山;

十七哥:夏玉山;

十八哥:尉迟南;

十九哥:尉迟北;

二十哥:唐万仁;

二十一哥:唐万义;

二十二哥:大掌柜贾闰甫;

二十三哥:二掌柜柳周臣;

二十四哥:百变仙盛彦师;

二十五哥:千手怪丁天庆;

二十六哥:草上飞黄天虎;

二十七哥:恶太岁李成龙;

二十八哥:小白猿侯君集;

二十九哥:地里星尚怀珠;

三十哥:任忠任敬司;

三十一哥:铁魁铁子健;

三十二哥:金甲金国俊;

三十三哥:童环童佩之;

三十四哥:小二郎金城金方显;

三十五哥:赛展雄牛盖牛连城;

三十六哥:空锤大将齐彪齐国远;

三十七哥:铁枪大将李豹李如辉;

三十八哥:海鹞子鲁明星;

三十九哥:浪里蛟鲁明月;

四十哥:樊虎樊建威;

四十一哥:连明连巨真;

四十二哥:党仕杰;

四十三哥:毛公遂;

四十四哥:吕公旦;

四十五哥:柴绍柴嗣昌;

四十六弟:罗成罗公然。

群雄聚义瓦岗山之后,程咬金做了混世魔王、大德天子,而单雄信则名列五虎上将第一位。

瓦岗山散将之后,各奔前程,单雄信保了洛阳王王世充,而魏征、秦琼、徐茂公、程咬金等人则基本上都投靠到了李唐阵营。

唐军攻破洛阳之后,由于单雄信誓不降唐,终被斩首。临死之前,单雄信悲愤不已,他一恨李世民不该兵犯洛阳城,二恨贾柳楼众弟兄不该无情无义。

据说单雄信乃是青龙星临凡,被杀之后元神回归天庭,二次转世为辽东的大帅盖苏文。

由于他恨透了贾柳楼那帮弟兄,在后来在辽东大战中,他凭着三十六把飞刀一连斩杀了唐军二十四位国公爷,其中有十八位都是贾柳楼的结拜弟兄。

那么问题来了,单雄信杀了那么多人,为什么不杀程咬金呢?

自然是有原因的。

单雄信被杀之前,贾柳楼众弟兄挨着个上去敬酒,单雄信谁的也不喝,唯独单单喝了程咬金的。

程咬金端着酒对单雄信说道:“五弟,众弟兄对不住你,你也不必过于伤心,饮了哥哥这杯酒,痛痛快快的上路吧。今生虽不能如愿,但愿你来世变个奇男子,把这帮狼心狗肺之徒一个一个斩尽杀绝,也好出一出心中这口恶气。”

单雄信听罢哈哈大笑,说道:“四哥这一句话真爽快,贾柳楼兄弟大结拜,唯有四哥你是真性情。”说罢,饮了程咬金的杯中酒。

程咬金见单雄信喝了自己的酒,心中很高兴,道:“我说五弟啊,你今天喝了四哥的酒,就不能记四哥的仇了,你投胎转世真要报仇,可不能把四哥算上。”

单雄信笑道:“四哥放心,饶过你便是。”

这就是单雄信转世后不杀程咬金的原因。

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

谢谢邀请。有红雨,说历史,品人文,悟道理。大家好我是红雨。我想肯定很多人回答了十分有名的名人。我来介绍几位李克用身边能人作为补充。五代十国乱世出英豪,晋王李克用身边十三大将。晋王共有八个儿子,十五个义子。十三太保是他的儿子和武将中最出色的十三位。他们也是历史,小说为人乐道的人物。

李嗣源,长子(义子),突厥后人,后唐灭后梁之战中屡立战功,参与兵变,推翻李存勖为后唐朝第二任皇帝。在位时勤政爱民。后期因为不太会汉语,用人失当,再加上藩镇割据,重病中被叛乱惊吓而死。小说中逼死后梁第一猛将王彦章。

李嗣昭,二子(义子)。后唐猛将一枚。身经大小战役无数,最后死于后梁大将张文礼箭下,小说中被王彦章一枪结果。

李存勖(音:续),三子(李克用嫡长子),后唐开国皇帝。平定周围契丹等族,灭掉后梁基本实现了北方的统一。文武全才,后期死于病变。

李存信,四子(义子),饱读兵书,精通各少数民族语言,骁勇善战,军功卓越,为人奸诈。因为醉酒兵败而斗志全无,最后病死。

李存进,五子(义子),战绩不突出,但是勇猛过人,帮助义父李克用打败黄巢。最后因为轻敌战死沙场。

李嗣本,六子(义子),将门之后,能征善战,多次跟随李克用建立功绩。性格正直而刚烈,不善于宫廷尔虞我诈,最后被陷害。

李嗣恩,七子(义子),战功赫赫,被李克用看中认作儿子,委以重任。最后病死。

李存璋,八子(义子),忠心耿耿,随李克用破黄巢,后来大小战役表现优异,最后病死。

李存审,九子(义子),被称作常胜将军,善于谋略,一生戎马。无一败绩,最后病死。

李存贤,十子(义子),多次破契丹等后唐周围少数民族,最后严守城池,日夜不睡,亲自督军,最后疲劳成病,累死前线。

史敬思,李克用大将,勇猛非常,形象如三国赵子龙,也称白袍史敬思。后梁皇帝朱温设下“鸿门宴”招待李克用。史敬思随行,最后保护李克用而死。

康君立,十二太保,李克用大将,守城的好手。最后因为一句话触怒李克用而被李克用怀疑毒死。

李存孝,十三子(养子),人常说“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籍;李,指的就是李存孝。李存孝勇猛非常,武艺天下无双,就是三国的吕布,隋唐的李元霸。十几岁就打死老虎,相传带着18个人就破了长安城。后梁第一猛将王彦章几招就败阵下来。后来李存信陷害诬告,加上他太强而被人嫉妒,没有人给他说好话。最后李存孝被李克用车裂而死。李存孝是最出名的一个,也是五代十国最充满传奇色彩的大将。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评论,我们一起讨论更多。期待您的点赞和关注,再次感谢。

(第十一,十二不是姓李,为了完整性,就把他们加上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