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为什么要吃腊八粥,腊八粥的由来寓意?
腊八节,也俗称“腊八”,是古代庆祝丰收、感谢先祖和神灵的一种古典祭祀仪式。因为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举行,故称这个月份作为腊月,把进行仪式的这一天称为腊日。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腊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腊八节在老一辈人心里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喝腊八粥的生活习俗。
那么您知道有哪些关于老鼠的民间习俗吗?
谢谢邀请。樱桃番茄对于这个问题没有办法专业回答,因为自己不是属于这个领域的,这边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宝宝们可以参考一下。
提到“鼠”,大家一时之间可能想不到什么好词儿。但实际上,“鼠”是十二生肖之首,是一个轮回的开始,中国人对“鼠”的感情,可不一般。
关于即将到来的2020庚子鼠年,你应该知道这些事儿:
鼠为什么是十二生肖之首?
十二生肖中,“鼠”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呢?关于生肖排列,大致有以下三个解释:
民间故事传说
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
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
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
简单来说,按照阴阳观念,老鼠被认为是奇偶相合,阴阳一体。而“子时”在十二地支中是一个轮回的开始,同时也连接着上一个轮回的结束,所衔接的是过去与将来。在众多动物当中,只有老鼠身上具有“阴阳交替,时光轮转”的意象,所以排在了生肖的首位。
也有人联系日常生活中得出,十二生肖的排序与它们的活跃时间相关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称为子鼠。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称为丑牛。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称为寅虎。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称为卯兔。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称为辰龙。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称为巳蛇。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称为午马。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称为未羊。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称为申猴。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称为酉鸡。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称为戌狗。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称为亥猪。
关于“鼠”,有哪些民间习俗?
关于鼠的民间习俗有很多,地域特色也很浓。
在湖北江汉平原一带将小年夜看做老鼠嫁女日,俗称“鼠添箱”。那一天,家家要将插上花的面饼放在暗处,大小孩不准喧哗,如果惊动了老鼠,来年就会去家里捣乱的。
台湾居民认为初三为小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结婚日,即老鼠娶亲,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面、盐,人要早早上床休息,以免影响老鼠的喜事。
在青海的一些地区有“蒸瞎老鼠”的习俗。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家家用面捏成十二只老鼠(没有眼睛),然后用蒸笼蒸熟,待到元宵节摆上供桌,并烧香、点灯,乞求老鼠只食草根,勿伤庄稼,以保丰收。
旧时上海一带有避老鼠落空的习俗。老鼠外出觅食失足落地,称为“老鼠落空”,据说见着多为不吉利,非病即灾,必须禳(ráng)解。禳解方法是沿街乞讨白米,回家用来煮饭,食后便可化解。
2020鼠年有什么特殊之处?
2020是双闰年
公历2020年为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即将到来的农历庚子鼠年也是闰年,有个“闰四月”,全年共384天。
这意味着:
上班族2020年要多上一个月的班;
农历四月出生的人,2020年可以过两次生日了;
2月有29日,四年一次,这一天生日的同学可以过一个真正的生日了。
一年两头春
2020年有两个立春,分别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
国庆、中秋是同一天
2020年的国庆与中秋是同一天,连休8天。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民间相传古人庆祝腊八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来历和习俗?
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俗语有云,“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是过年开始的标志。
究竟腊八节从何而来,这天为什么要喝腊八粥?让我们从民间传说、习俗,以及名家笔下的文章中寻找答案。在严冬里,品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读读作家笔下的“腊八佳作”,别有一番滋味。
腊八的来历
关于腊八起源的故事有4个。
1、话说当年朱元璋在牢中受难,饥寒交迫的朱元璋在地里扒出来了稻、黍、麦、黄豆等食物,朱元璋在锅里把这些东西给炖了吃了,这些东西救了朱元璋的命。后来朱元璋成了明朝的皇帝,为了纪念他在牢中的日子,他把那天定为腊八节,习俗就是吃五谷杂粮煮成的粥,美名曰:腊八粥!
2、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3、源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带兵进入朱仙镇,当时正是严寒的冬季,岳家军饥寒交迫,体力不支,百姓相继送来五谷杂粮来给将士们吃,岳家军把百姓送的杂粮煮了吃了,大败金军,取得了胜利。这天刚好是十二月初八。岳飞风波亭冤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就在这天把五谷杂粮煮了吃了,表达对岳飞的怀念。
4、起源于秦始皇。相传,秦始皇号召天下工人来修长城,工人奉命而来,在修建长城期间,常年不得回家与家人团聚,粮食全靠家人送。有的工人家太远,得不到粮食的补给,就饿死在了长城上。有一年正是严寒的冬天,几个粮食少的民工把各自的粮食放在一起煮了,没人喝了一碗。但是,几天后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工人,人们在腊八这天就喝腊八粥以纪念这些工人。
腊八的食俗
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做法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麦仁饭。腊八,青海的很多农村会举行祭祀和庆祝,大家都吃麦仁饭。青海的老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吃了麦仁饭,天天忙过年。”传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海自然条件的特点,后来麦仁粥就演变成了青海的麦仁饭。现在,麦仁饭已成为青海的一道特色美食。
腊八粥梗概?
腊八粥
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地区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腊八粥又和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称为养生佳品。还有一种说法: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菩萨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