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死了吗,中国历史最强五个武将是哪五位?
华夏五千年诞生了名将何其多,能成为历史名将的都是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但要成为百战名将就不容易了。但历朝历代也会出现那么一两个惊世骇俗、驰骋天下的不世出的名将。历史上那么多战功赫赫的名将,要选出最杰出的五人属实不易,起码是独一当的英雄。既然说到最强,那就不能只看个人武力值了,要综合能力来衡量,统帅能力无须质疑,战功也不容有差,影响力更是青史留名才能担当最强。我果然推荐以下五位:
1、吴起
吴起是周朝最耀眼的人物之一,跟兵圣孙武并列为“孙吴”,有着兵家亚圣之称。吴起之所以伟大,他是综合性的人才,军事上就不用说了。起初效力鲁国,使鲁国军事达到一个高度,但他还是被道德家和贵族们排挤,没有容身之地,只能投奔他国。
他第二个效力的国家是魏国,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是他的伯乐,贤君名臣创造了一段佳话。魏文侯雄才大略,敢放手把兵权交给吴起,吴起也是推心置腹,大显身手发展军事。他亲手打造的魏武卒是个恐怖的存在,三万人打败了秦国十几万军队,打的秦国几十年还后怕,并收了秦国河西之地。但好景不长,魏文侯去世后他儿子魏武侯不信任吴起,导致被朝中排挤不得不出走。
吴起又遇到人生中最后一位识人明君楚悼王,起初楚国虽然是庞然大物,但内部贵族强势,王权并不稳定。再加上楚国被三晋,也就是瓜分了晋国的韩魏赵欺负的丧国辱权,割地赔款。吴起的到来让楚悼王如鱼得水,一解千愁,他器重吴起并支持变法图强。使得楚国空前强大,攻城掠地,打得三晋节节败退,尤其是暴揍他曾经效力的魏国,楚悼王也终于能抬头了。
吴起是个悲剧的人,因为他的出身注定了他不能善终,这次也跟在鲁国和魏国的遭遇一样。楚悼王去世后他再次面对排挤,这次更凶,他变法损害了楚国老贵族的利益,老贵族们要他死。吴起他也不逃跑了布了一个局,他在楚悼王出殡那天突然跑去吊丧。贵族们看到后马上要杀死他,他躲在棺椁后面抱起楚悼王的尸体做盾牌。贵族们恨透了吴起下令放箭,结果楚悼王的尸体上全部是箭头,吴起也死在箭下。
吴起虽然跟贵族死扛,牺牲自己换来了楚国七十二家贵族被灭族,临时前还在算计敌人。我个人猜测吴起跟接班人楚肃王定的灭贵族计策。
吴起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改革家,他还是孔门四圣曾子的弟子。能文能武,旷世奇才,历史上他绝对有一席之地。
2、白起
估计名将里面白起的反响最大,一直有正负两种声音,毕竟白起号称“人屠”,整个战国时期死亡将士二百万,白起统兵就杀了一百万,何等恐怖。所以有人会说他就是屠夫,还一次性就坑杀二十万赵军。
白起能有后来的成就多亏穰侯魏冉的提拔与器重分不开,穰侯魏冉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太后芈八子,也就是电视剧里面的芈月的弟弟(同母异父)。白起从一名低级军官一路攻城拔寨做到了位极人臣的武安君,那种本事确实不简单。
后来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白起的功劳也在里面,毕竟奋六世余烈才大一统的。白起统兵打仗以杀戮为主,一个劲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基本把六国给打残了,秦国自己反倒越来越强壮。
就是因为白起杀戮太大,后来被赵匡胤给移出了武庙十哲。不过并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他的军事能力一直会被后世认可。
3、卫青
可能有不少人认为韩信超过卫青,韩信在历史上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只有五个名额,我还是选择了卫青。卫青之所以有一席之地,因为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华夏民族第一次大规模反攻匈奴就是从汉武帝开始的。第一个带队的统帅就是卫青,其次是他外甥霍去病,也有不少人认为霍去病超过他舅舅,其实不然,霍去病战功赫赫,千古名将封狼居胥,成就武将最高荣誉,但在卫青面前还是差点火候。
卫青出身特殊,私生子,骑奴,外戚,哪一个都不好听。不仅当朝有世家大族看不起他,就连后世文人骚客也有贬低他,但丝毫不影响卫青为华夏民族立下的不世之功。卫氏一门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特殊的存在,不仅出了卫青那种不世出的名将,还有千古贤后卫子夫,外甥霍去病那种封狼居胥的天才少年更是让人肃然起敬。还有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力挽狂澜,将大厦将倾的大汉帝国硬生生给拽回来了,还打造了一个“昭宣中兴”。
卫青虽然骑奴出生,小时候经常挨打,打他的还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也没什么文化,但他个人素养几乎达到了最高度,更像一位儒将。他荣辱不惊,礼贤下士,忠心耿耿,几乎没有错误。汉武帝总共十二位丞相,死伤过半,连他也找不出卫青的缺陷。他虽然贵为大司马大将军,连丞相见他都要行礼,但他从来不摆谱,既不蓄养门客也不干政,只做职业军人。他还不贪权,打完仗就把大将军印上交。他贵为大将军,又是汉武帝的小舅子,还是公主的丈夫,世上再没有比他更尊贵的臣子了,但卫青的人品始终不变。
卫青戎马一生,七战七捷,被尊为无敌统帅,龙城飞将,帝国双璧,堪称完人。
4、李靖
李靖之前军事家以韩白卫霍最为杰出,李靖横空出世后跟他们并列。李靖堪称传奇,要问整个唐朝有没有人能跟他媲美,除了唐太宗之外估计再找不到一个。李靖的名气在民间也许比不上瓦岗寨的程咬金,徐茂公,秦叔宝等人,但历史功绩绝对是独一档的。唐太宗打北方,李靖打南方,都是立下不世之功,李唐江山的奠基人之一。
李靖打内战厉害,打外战更厉害,吐谷浑,突厥都被他收拾,几个月时间就灭了不可一世的突厥,还活捉突厥之主颉利可汗。李靖在历史上地位极高,武庙十哲他有一席之地,更是有大唐战神的美称,他还留下不少宝贵的兵书,所以李靖入选毫无疑问。
李靖是名将里面大器晚成的一位,四十多岁才一鸣惊人,出名之前还差点被杀。因为李靖发觉李渊有异志,准备跑江都去像隋炀帝告状,结果半路被李渊截胡。眼看就要人头落地,他大喊不该杀壮士,正好被李世民听到,李世民慧眼识珠,发现李靖威武雄壮,气度不凡,就跑去跟李渊求情保住李靖。之后李渊把李靖分到李世民部下,两人如同知音一般,对当前局势和军事方面都有极高的见解。
之后李渊派李世民攻打北方,派堂侄子李孝恭打江南,副将就是李靖。平定江南是李靖扬名立万之战,多亏了李孝恭度量大如海,欣赏李靖放权给他。
有一个词叫做战争的艺术,说的就是李靖,李靖把战争打成了艺术,可见其军事能力何等如火纯青。
5、徐达
徐达在明朝绝对是武将第一人,他是朱元璋的同乡,也是朱元璋打天下起家的时候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是朱元璋心腹中的心腹。
他不仅是武将第一人,还是六王之首,朱元璋对他也是赞不绝口,经常拿他做榜样,告诫淮西功臣们像徐达学习怎么为臣。徐达跟卫青非常相似,荣辱不惊,居功不傲,不干政,只做一个职业军人。朱元璋也经常夸他是自己的卫青、李靖,本事大脾气小。
其实徐达常年在位驻扎,在京城的时候不多,他主要驻扎在北平(北京),防止元朝残余势力。燕王朱棣作为他女婿又是封地在北平,徐达没少教他军事,尤其是北京城防更是被徐达打造成铁通一般。后来李景隆十万大军都攻不破几千人驻守的北京,都是是徐达布防的功劳。
徐达在五十四岁就病逝了,由于长年南征北战烙下病根,他背上长了毒仓,朱元璋十分关心这位老战友兼最衷心的爱将。没少赐药,但徐达还是走了,朱元璋伤心不已,为其举行了容重的葬礼,下诏书追封中山王,为六王之首,后来还陪葬明孝陵。
我个人认为以上五位名将是最强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怎么看?
历史上各个封建王朝的第一名将都是谁?
中国历史上的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庙堂之上名将如云,彬彬济济。若要选出各朝的第一名将,绝非易事。本文从实力、功劳、名气等角度考量,排出作者心目中的第一。
秦:王翦
王翦具体的生卒年不详,但普遍观点认为:他很可能在公元前210年前才去世。算作秦朝名将是没问题的。
王翦用兵如神,好谋善断,是秦始皇一统中州的最大功臣。六国之中,燕、赵、楚为其所灭,占去一半。他还很有政治智慧,功成名就后告老还乡,得到善终。
西汉:韩信
韩信有“兵仙”之美誉,世界军事史上的天纵奇才。随刘邦征战天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萧何赞其“国士无双”,勋冠三杰。
他把打仗玩成了艺术,用兵多多益善,又擅长攻心战。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克赵、降燕、伐齐、灭楚,处处彰显了超群绝伦的才能。
东汉:班超
班超以36人为班底,纵横西域30年,收复50多个国家。“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创造了一段神话般的历史。
在西域,班超用不到两千人马击贵霜7万大军,打败莎车、龟兹、焉耆多个对手。被王夫之称为:“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东汉第一名将,当之无愧。
西晋:羊祜
三国末期,羊祜被誉为“当世颜回”。担任征南大将军,镇守襄阳,与吴国相邻,他一边进行军事蚕食,一边采用怀柔政策,收买人心,为攻吴打下坚实基础。
打下吴国,统一全国之时,羊祜已逝,晋武帝举杯流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隋朝:杨素
隋朝虽然短暂,但同样将才济济。其中首屈一指的就是杨素。
杨素率领水军攻克南陈,经过大大小小数百战平定江南叛乱,又三次带兵出塞作战,大败突厥。具有超强的军事能力,为隋朝立下奇功。
唐朝:李靖
唐朝李靖,南下平定萧铣、辅公祏,征东突厥击溃对方数十万大军,伐吐谷浑一举将其歼灭。李靖用兵,经常在稳扎稳打里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唐朝三百年,名将无数,第一将星公认为李靖。李渊赞其道:“古之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也?”
元朝:张弘范
张弘范出自将门,是大将张柔之子。先是平李璮之乱,攻克济南一战成名,后来追随忽必烈攻打南宋,作为先锋,取得襄阳、樊城的关键胜利。在崖山海战中,给予南宋最后一击。
元朝灭宋,张弘范战功赫赫。

明朝: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以智勇之资,负柱石之任”建功无数,被后者称赞为“万里长城”。
徐达南下打败陈友谅、张士诚,攻陷大都灭掉元朝,北进沙漠屡次重创北元,是明朝第一开国功臣。
清朝:多尔衮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子。满清能够平定天下,他的功劳数一数二。
他征服朝鲜,攻打蒙古察哈尔部,又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入关之后,陆续消灭各路农民军和南明政权,一举奠定了清朝的统治。正如乾隆所评价:“(多尔衮)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后来有没有再次长时间的三国鼎立时期?
有,而且次数不少。
三国鼎立,指的是三个国家互相对峙,攻伐的情形。中国历史上多次形成这种局面。
而且,更为奇怪的是,这三个国家,最终都被另一个更为强大的国家所统一。没有例外。
我们来看看。除了汉末的三国外,还有哪一些三国。
1、梁、东魏、西魏三国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公元502年,萧衍率领军队进入建康,统治中国南方23年的南朝齐被推翻,南朝梁得以建立。
在这之后不久,统一中国北方100多年的北魏政权,统治者骄奢淫逸,境内民族矛盾尖锐,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北魏六镇大起义。之后,北魏内乱频繁,先后发生河阴之变,诛杀尔朱荣等等事件,导致北魏的分裂。公元534年,北魏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历史,进入东魏、西魏和南梁三国对峙时期。
东魏和西魏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并且和南梁也磨檫不断。在战争中,西魏逐渐由弱变强。但是,这三个国家谁也灭不了谁。最终,三个国家都改了国号。
2、北齐、北周和南朝陈三国时期。
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除静帝,自立为帝,国号齐,号称北齐。历史进入北齐、西魏、南梁对峙时期。
公元556年,在宇文护的拥护下,宇文觉废除西魏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历史进入短暂的北齐、北周、南梁对峙时期。
在这之前的公元548年,侯景在南梁发动大规模叛乱。长达五年的叛乱被镇压下去之后,南梁彻底衰落下去了。北齐和西魏都乘机抢夺了不少领土不说,南梁的政权,也控制在大将陈霸先手中。
公元557年,陈霸先灭亡南梁,自称为帝,建立陈朝。
于是,中国历史,进入南陈、北齐、北周三国鼎立时期。
但是,跟汉末三国比较相似的是,这个国家都没有笑到最后。
公元577年,北周出兵灭了北齐。重新统一了北方。
之后,北周武帝宇文泰南征北战,大败突厥和南陈。但是,正当他志得意满的准备统一中国之时,却突然去世。
581年,北周权臣杨坚称帝,改国号为隋,杨坚就是隋文帝。
公元587年,经过多年准备后,隋文帝派大军南下,灭了陈朝。统一了中国。
随着北齐、北周、南陈的先后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空前统一和繁荣的隋唐时期。
3、宋、西夏、契丹并立时期
经过三百多年的隋唐时期,中国再一次出现大分裂,大动荡。史称“五代十国”时期。黑暗的“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不聊生,战乱频繁的年代。
终于,经过五十多年的战乱,960年,北宋建立。979年,北宋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时期。
但是,早于北宋的建立,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中国的北方,建立强大的契丹国。后来于公元936年,改国号为“辽”。
北宋局部统一之后,与辽多次发生战争。宋败多胜少。
1044年,在北宋的西北部,李元昊率领党项人脱离北宋统治,建立国家“夏”,史称“西夏”。
于是,历史进入北宋、西夏、辽对峙的时期。
直到1110年,在东北,兴起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先后于1125年灭了辽朝,1127年灭了北宋。至此,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不复存在。
4、南宋,西夏,金国三国鼎立时期
金朝兴起后,以摧古拉朽之势,先后灭亡了辽朝和北宋。中国的历史进入南宋,西夏和金国鼎立时期。
宋金之间战争频繁,互为世仇,金朝和西夏之间也是龌龊不断。反倒是宋夏之间因为没有接壤。双方关系不错。
但是,和前面的那些“三国”一样。这三国也没能笑到最后。
1206年,在蒙古高原,兴起一个强大的国家——蒙古。成吉思汗率领下的蒙古大军,于公元1227年灭了西夏。历史进入短暂的南宋、蒙古、金国并立的时期。
1234年,南宋和蒙古的联军,攻占金国最后的都城——蔡州。金国灭亡。
1279年,已经改国号为“元”的蒙古大军,在崖山大战中灭亡了南宋。
至此,西夏、金国、南宋先后灭亡,元朝统一了中国。
4、明朝、蒙古、后金鼎立的局面。
1368年,明朝建立。并且追亡逐北,灭亡元朝。之后,蒙古的残余势力和明朝进行长时间的战争。
明朝末年,在东北,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并得到统一。
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这时的中国,呈现后金、大明、蒙古三个政权鼎立的局面。
1636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族”,改国号为“清”。并消灭了蒙古的林丹大汗。兼并蒙古大部。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在吴三桂的帮助下,清兵大规模入关,大败李自成,张献忠和南明,初步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
康熙年间,三次亲征噶尔丹,彻底消灭了蒙古政权,平定三藩之乱,消灭割据台湾的明郑政权,自此,清朝彻底统一了中国。后金、明朝、蒙古三个政权鼎立的局面彻底结束。
虽然,三国鼎立的局面给我们的历史增加很多的“料”,但是国家分裂,战争的频繁,生灵的涂炭,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发生的。
愿三国鼎立的局面永远成为历史,愿中华民族永远统一,繁荣昌盛!
兰陵王时期名将?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名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梁普通年间,任武威将军、宣猛将军等职,带兵有方,善抚军士。
梁大通元年(527年),与曹仲宗、韦放会攻北魏涡阳(今安徽蒙城)。陈庆之仅率麾下200骑奔袭,破其前锋,又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魏军筑13垒,陈庆之领兵夜袭4垒,迫涡阳城主王纬出降。梁军乘胜攻破其余9垒,俘斩甚多。大通二年(528年)十月,为飙勇将军,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中大通二年(530年),在悬瓠(今汝南)破魏颍州刺史娄起等人,又在楚城(今信阳北)破魏行台孙腾等人。大同元年(535年),与东魏尧雄交战2次,皆失利而还。大同二年(536年),破东魏将领侯景,进号仁威将军。
大同五年(539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谥号“武”。长子陈昭继承他的爵位。陈庆之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传奇人物?
鬼谷子,老子,徐福,秦始皇,诸葛亮,西施,刘伯温,姜子牙,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