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的意思,还有状元各属于什么级别

天美资源网

金銮殿的意思,还有状元各属于什么级别?

上图为刘春霖,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产的、经慈禧太后钦定的中国最后一位状元。

始于隋唐时的科举制度,至明清时规范成型,以其时说明之。

金銮殿的意思,还有状元各属于什么级别

生员:俗称秀才,因为不授官出仕的,所以是没有官阶品级,但享有特权待遇。

进士:皆授七品官职。

状元:进士中的特例,授六品官职。

始自隋唐时的科举制度,经各朝历代不断改进完善,至明清时已趋完备,以明清时的科举考试为例,简介之。

明清时的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县府院试、省级乡试、全国会试、殿试,取得向上层次考试资格和不同的功名。

一、童生试

古时的读书人,称为文童。

文童首先须经童生试,考取童生身份,也就是始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相当于如今的高中毕业生。

童生俗称“白衣”,意既俗语“白帽子”。

童生没有功名,当然也没有官职品级,既使成为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秀才)功名,也是称为童生,高龄的老童生啦。

你看,《水浒传》中,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一个没有功名的文化人。

二、县府院试

童生参加县府院试,录取者称为生员,第一名称案首,始获得功名。

(生员,俗称秀才;院试,省学政主持的考试)

生员又分为廪生、增生、附生。

廪生,可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公费生。

增加录取名额的增生、附加录取的附生,则没有这个待遇,相当于现在大学自费生。

生员中选拔出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相当于现在大学生保研,为贡生中的优贡;不同于恩贡、荫贡等凭特权进入国子监的贡生。

生员只是取得入县府学校学习、拔贡,及向上层次考试的资格,不能出仕为官,享有可免除夫妻徭役赋税、见官不拜、状子直呈、罪不用刑等特权待遇。

生员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府州县衙为吏、文臣武将幕僚、编志修谱、账房先生、代写书信诉状等谋生,多脱离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

三、省级乡试

三年一考,生员参加考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人们习称老爷,第一名称解元。

举人除取得向上层次的考试资格外,享有免除全家赋税徭役的特权待遇,因此,中举后,有些土财主会给好处,将土地、人口依附于中举者,以逃避赋税徭役,举人既使家庭不富裕,也可以生活的很滋润了,因而有“穷秀才,富举人”之说;《儒林外史》中描写,穷秀才范进中举后有人送房、赠银,可见一斑。

举人不同于生员,作为后备干部,可以出仕为官了,多是府、县教喻、县丞、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级的佐官,亦有出任七品知县主官的,但是很少。

举人,相当于现在,省级地方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录用为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

《儒林外史》中,为什么范进中举竟然高兴的疯癫了,可以理解了吧!

四、全国会试

中央政府礼部主持,举人参加,于省级乡试次年举行的全国考试,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不授官出仕,只是取得参加殿试资格。

(礼部,中央政府六部之一,主管外交、教育等事务)

五、殿试

贡士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古代科举最高层次考试,对会试录取者——贡士,分等定级,皆称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进士,古代被视为出仕为官的正途,引为荣耀,门楣生光,光宗耀祖,现南方多地遗存进士坊可见一斑。

清朝重臣左宗棠,以举人身份踏上仕途,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宰相高位,出将入相,以功封侯,位极人臣,常以未能取得进士,终生为憾,虽然后来皇帝赐予同进士出身!

进士皆出仕为官,授予京官者,有择优进翰林院备皇帝咨询、学习为仕经验,含有培养后备干部之意;也有分发六部及其它官署附官;外放则可为知县主官或府、州附官。

一般情况下,状元高授六品官,相当于现在副厅局级、也就是副市地级;其他进士皆授七品官,相当于现在县处级。

看看,考中进士,相当于现在参加全国公开招考领导干部考试,并录用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太和殿是怎么建成的传说?

大运河漂来的太和殿:木料和石料的采集运输

太和殿营建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在明代初建时所用木材是楠木,它有独特香味、不怕虫蚀、不怕糟朽、不易变形,是营造宫殿建筑的绝佳材料。楠木生长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山西等地的群山峻岭之中,百姓冒险进山采木,很多人因此丢了性命,后世因此有“入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来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价。而营建太和殿所需的楠木数量多、尺寸大,如何从各地运输至紫禁城,成为了一大难题。

周乾介绍,当工匠砍伐下木料运输到山沟后,就将木料编成木筏,等待雨季的山洪爆发时,再将木筏冲入京杭大运河,使之顺流漂行,沿路每隔一里地派官员值守,以免木料丢失。木料从不同的砍伐地点运送到北京通州漕运码头,再通过骡车运入紫禁城内,耗时大约两到三年,最久甚至达到四到五年。因此周乾称这是“大运河漂来的太和殿”。

除了木料的运输外,石料的运输也极为困难。太和殿所用石材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格巨大,其主要产地为北京房山大石窝村,距离紫禁城140里地。工匠一般在冬季运送石材,将石料放在用木头搭成的特质旱船上,沿途每隔一里打一口井,在路面上泼水成冰,拖拽旱船在冰面上滑行。石料运输动用了两万多名工匠和2000多头骡子,尽管如此,运输时间仍需接近一个月。

以柔克刚:太和殿的防震设计

从1420年至今,太和殿经历过五次火灾,却扛住了222次地震,包括三次八级以上的地震,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破坏。

2017年,英国雄狮电视台的一位记者找到周乾拍摄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2017》,声称他们配合美国Discovery频道,正在探究全球各国文化遗产的抗震性能,例如罗马角斗场、巴黎圣母院,他们希望对太和殿的抗震性能进行实验,“他们说没有什么要求,就看它倒不倒。”当年10月,摄制组在北京工业大学进行实验。由于太和殿太大了(长64米,宽37.2米),如果要做成模型需要缩小40倍,立柱就只有20公分,连斗拱都看不见,因此实验人员选择以故宫南三所为模型、按照1:5的比例进行抗震试验。历史上已知最强的地震是1960年智利的9.5级大地震,那次实验将震级提高到了10.1级,相当于200万吨TNT炸药的威力。

模拟地震从4级开始,到7.5级时模型左右两面的墙轰然倒塌,但木质结构依然屹立不倒,到10.1级时,整个模型就像海绵一样晃动,结束后又恢复如初,只发生了轻微的位移。周乾说,“这就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中国的太极在建筑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周乾解释说,故宫古建筑的防震性能好与榫卯结构有很大的关系。“榫卯”指榫头与卯口,太和殿的立柱与水平的构件(梁、枋)的连接,主要通过榫卯形式进行,榫头位于梁端,被加工成凸起部分,卯口位于柱顶,被削凿掉部分木料形成凹形口。故宫建筑的核心受力骨架全部使用榫卯结构,这也就是称“紫禁城不用一颗钉”的原因。在地震作用下,榫头与卯口之间产生相对滑移和转动,从而榫卯节点不断进行挤紧-拔出的开合运动,而由于榫卯节点数量多,耗散了许多地震能量,有效地减少了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金砖、墙砖与瑞兽:太和殿的匠心

与普通宫殿地面铺墁的方砖不同,太和殿殿内的地面为金砖铺墁。所谓金砖,并非是金子做的砖头,而是一种大型号方砖的雅称。其颗粒细腻,质地坚实,“断之无孔,敲之有声”,历经600年仍然精美完好、光亮如新。铺墁工艺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泼墨钻生”,能使金砖地面坚硬无比,油润如玉。在《太和殿》一书中,周乾还介绍了太和殿金砖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空气中湿度大时,地砖内部的细小微孔会吸附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当空气干燥时,地砖又会释放出储存在砖里面的水分。在周乾看来,金砖所具有的工艺价值,是金子都无法衡量的。

太和殿的砖墙主要来自山东临清,临清青砖又名贡砖,其杂质少、砖料细腻,且吸水性好,同样可以调节室内的湿度。在砌墙时,工匠将每块砖的五个面砍磨加工,仅保留看面的尺寸不变,用“磨砖对缝”的工艺,将砖与砖之间的接缝砌得极为平整细致,看不出接缝,犹如一块整砖雕刻而成。

太和殿屋顶上的瑞兽同样体现了匠心。从功能上,由于屋脊的泥背较厚,又有坡度,瓦件容易下滑,需要用钉子来固定。为了保护钉子不暴露在空气中锈蚀,古代工匠便做了瑞兽造型的“帽子”覆盖其上。故宫古建筑的屋顶通过瑞兽数量来体现建筑的等级,瑞兽数量越多,建筑等级越高,太和殿屋顶上的瑞兽数量是最多的,且是双数,共十个,周乾介绍说,这在故宫是独一无二的。

不释前嫌的意思?

不计前嫌:不计较以前的仇怨和过错。 读音:bù jì qián xián 前嫌,旧怨;旧仇。 引证:绍剧《龙虎斗》第二场:“自孤登基,你二人屡在金殿相争,莫非前嫌未释否?” 翻译:自从我当上皇帝,你们俩老是在金銮殿上斗嘴,是不是还有旧仇没有了解? 例句:世界无限大,梦也无限大。顺风也好,逆风也罢。不计前嫌,不思退路,不在被世俗的枷锁束缚。

故宫的前朝和内廷的功用分别是什么?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历史 故宫的建造历时14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人称“蒯鲁班”。

陈叔宝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

如果皇帝也有等级的话,那么赵匡胤还有李世民这类开国皇帝是站在金字塔的顶端,而陈叔宝则是应该被放置在地基的下面。他之所以被人诟病,是因为他不但没有能力,而且做事非常的荒唐。

陈叔宝是南北朝时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期间的主要工作就是沉迷酒色,荒废朝政、醉心诗乐,以致于葬送陈朝,最终成为亡国的俘虏之君王。说他是史上有名的荒唐皇帝,一点都不为过。

陈顼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力精图治,对内发展水利,重视农业发展,民生得到一定改善。对外则力图开拓疆域,曾一度占领淮泗等地。但是虎父犬子,陈顼的儿子后主陈叔宝却将父亲的基业赔了个精光。

陈叔宝,于公元553年出生在江陵,是陈朝第四位皇帝陈顼的长子。陈叔宝在十岁之前与母亲作为人质被扣留在北朝,陈朝建立后,他还朝成为世子。十七岁被立为太子,陈叔宝从此迷恋上诗乐。

由于家庭的原因陈叔宝自幼长在深宫之中,不懂得民间疾苦,再加上长期与父亲分离,缺乏父爱也造成了他性格上的缺陷。

十三年后,陈叔宝在一片刺杀声中继承皇位,开始了他一生荒唐的表演。

陈叔宝在位期间,一改父亲的俭朴作风,大兴土木,修建宫廷,生活糜烂,荒废朝政。整日沉迷酒色,与宠妃寻欢,与文臣赋词作乐,甚至在隋兵入侵时,自以为有长江天堑相隔,仍酒色相伴,赋诗作辞,醉生梦死,最终在589年国破被俘。陈叔宝在被俘后仍活了十六年,604年,五十二的陈叔宝病死在洛阳。那么,陈叔宝到底有多么荒唐,导致短短七年就国破身俘呢?

陈叔宝非常迷恋女色,他在位期间,连皇后加贵妃及贵人、淑媛、昭仪等后宫近二十人,这还都是有头衔的,没名份的宫女那更是难以计数。这些后宫为陈叔宝生下了二十多个儿子。

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大臣游宴,制作艳词。尤其以陈后主的诗歌《玉树后庭花》广为流传:"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据史料记载她发长七尺其光可鉴,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陈后主与之相处一段时日后深受他的喜爱,后主为了博得她的欢心,双手递给了她一直金钗,屈尊下跪于她是为一跪。

张丽华得到陈后主的宠爰后被封为贵妃起初只执掌内事后来开始干预外政,飞扬跋扈,但陈后主却不闻不问,任其在宫中肆意妄为!加之宠幸尚书顾总、山阴人孔范等佞臣,加速了南陈的灭亡。陈后主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

陈叔宝不仅好美色,生活还十分奢侈。他当上皇帝之后,想起之前的居住都不够华丽,于是又重新建立起几座十分豪华的阁楼,而且每座都冠以香艳的名字,比如临春阁、结绮阁、望仙阁等。陈叔宝把最宠爱的妃子都安排在这些阁楼中,为了方便走动每座阁楼之间都连着,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了在众多妃嫔之间随心所欲的穿梭。

为了讨妃嫔欢喜,陈叔宝大兴土木,广建楼亭,最高者达数十丈。悬槛壁带之类的木料均为沉檀香木所制,外表用金玉珠翠来装饰,其瑰丽之气前所未有。陈叔宝与居于阁内的张贵妃、孔贵嫔等美人交相往来,花天酒地。

陈叔宝还经常与称为“狎客”的江总、孔范之流在后庭作“长夜之宴”,此处的狎客是指陪伴权贵游乐的嫖客。每次宴饮召来的奸佞小人有五十余人,富有姿色的漂亮妇人达千人之多,由狎客与女学士饮酒作诗。

作诗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张贵妃和孔贵嫔的艳丽紫色展开,比如有名的《玉树后庭花》和《林春乐》等都是这样的题材。至于朝政大事,陈叔宝是从来不闻不问。

朝臣所奏之事,全由太监预先收集。据史料记载,陈叔宝把张贵妃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处理朝政,所有事情均由两人共同决定。朝中的军国大事,必由张贵妃先知,如此的后宫擅权,引得太监、皇亲、权臣们争相效仿。

陈叔宝还喜欢胡乱封王导致国家权利涣散,陈叔宝爱封自己的兄弟为王, 先后封陈叔平为湘东王,陈叔敖为临贺王,陈叔宣为阳山王,陈叔穆为西阳王,陈叔俭为安南王,陈叔澄为南郡王,陈叔兴为沅陵王,陈叔韶为岳山王,陈叔纯为新兴王。他的本意呢是想让这些兄弟为他分忧,守好江山,自己可以当个安乐天子,可没想到他自己封的这些王基本上就没有跟他一条心的,反而分散了中央的权利,让他在后期需要举全国之力来对抗隋朝的南征时,没有办法聚集足够的力量。

对于陈叔宝的荒诞,朝中的有识之士多次上书进谏。但陈叔宝不但忠言逆耳,而且倒行逆施,将这些敢于直谏的忠良之臣或贬或杀。因为上谏规劝陈叔宝,大臣毛喜被赶出朝廷;右卫将军兼中书舍人傅縡、章华被杀。陈叔宝斩杀忠臣的行为,令朝臣噤若寒蝉。

588年底,隋军直取江南,意欲一举灭陈,边将十万火急告急。陈叔宝在中书舍人施文庆、孔范等人的鼓惑下,仍末调遣人马,依然笙歌艳舞、饮酒作赋,寻欢作乐。

等到隋军渡过了长江天险,陈叔宝才六神无主,慌作一团。陈叔宝不懂军事,排兵布阵严重失误,隋军攻破建康,陈朝覆亡。

总结下来可以用三点概括:

霸占10岁女童

张丽华,号称比四大美女还美。她年仅10岁,就被陈叔宝包养了,16岁那年为陈叔宝生孩子。《南史》记载:“时龚贵嫔为良娣,贵妃年十岁,为之给使。后主见而悦之,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这段话就是说,陈叔宝遇到了十岁的张丽华,就喜欢上了张丽华,张丽华得到宠幸,为陈叔宝生下孩子。

霸占大臣妻子

陈,有老将萧摩诃,是抵抗隋朝的主将。萧摩诃有个年轻的妻子,十分漂亮。萧摩诃出城后,陈叔宝竟然霸占了他的妻子。萧摩诃知道后,无心战事,最终兵败,和陈叔宝一起向隋投降。

被隋灭,居然向隋要官职

陈叔宝投降隋朝后,被羁押在隋都,乐不思蜀,日子过得十分快活。于是,陈主动向隋文帝请求官职:“没个大隋的官职,我上朝朝拜皇帝陛下可不太方便。”隋文帝私下说他没心肝。

陈叔宝可以说是“五毒俱全”,不仅好色,而且沉迷于靡靡之音,每天在歌舞与美女之间流连忘返,所以对政务毫无兴趣。后来朝政干脆就交给宦官蔡临儿等人处理,陈叔宝则尽情的享受人生,如遇特殊事务非他出面不可,他一定要带上贵妃张丽华,然后把美人儿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然后与大臣商量事情。有时候大臣们在下面一本正经的说事儿,陈叔宝时而东张西望,时而与张贵妃打情骂俏,没有了一点皇帝的德行。

要说给陈叔宝的为人定个位,用昏庸、荒诞最为合适,因为从登基开始,陈叔宝就很少将精力用在国家大事上,只知道纵情声色,歌舞升平,穷极国家财资以满足个人贪欲,近小人,远贤臣。这样的君主,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长久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