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慈禧年代至今多少年

天美资源网

慈禧,慈禧年代至今多少年?

慈禧年代至今114年。

因为,慈禧是1908年去世的,所以,慈禧年代至今2022-1908=114年。

慈禧,慈禧年代至今多少年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十月二十二日(阳历11月15日)未时(下午2时左右),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的特殊癖好有哪些?

慈禧的怪癖太多了,可以说她是又奢侈又事多又难伺候。

她洗澡的时候不仅要在椅子上坐着洗澡,还要让人准备几百条毛巾。因为她洗澡时是坐在一个大池里洗澡,然后由宫女把毛巾沾上水给她擦身体,只要是用过的毛巾一律扔掉,不再下水,这样就能保持池里的水始终是干净清澈的。所以洗一次澡下来,光是毛巾就能用个几百条。

慈禧还酷爱喝人奶,或许是觉得人奶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因此在宫里还专门养了一批专门为她产奶的女人。

这些女人下的奶只能让她一个人喝,甚至都不能喂给她们自己的孩子,据说就有很多婴儿因为喝不了奶吃不饱而死亡。可见慈禧这个人是多么的自私,为了一己私欲,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怪癖。

此外,慈禧每次吃完饭出门散步都要几十个人跟着,排场很大,关键是还要带着个恭桶出行,走到哪抬到哪。

恭桶就是慈禧排泄用的移动马桶,是用檀香木做成的,非常精致,上面精雕细刻的各种花纹,桶里面还铺了很厚的木屑。

这样一来慈禧的粪便一排出来就立刻被木屑包裹住,一点臭味都没有。

据说慈禧肠胃不好,排便次数很勤,因此就连出去散步都要命人抬着马桶。

慈禧为了不让自己闻到臭味,还不准身边的宫女太监放屁,有屁也得憋着,如果不小心放出来了那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因此她身边的宫女不敢吃太多东西,夏天再热也不敢喝凉的,可以说苦不堪言。 慈禧还有很多其他的怪癖,真的是特别事多特别难伺候的一个人,也正是因为她这些矫情的癖好才需要浪费那么国家的钱财。

慈禧有哪些情人?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 [ 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清一代皇后身后哀荣之最。1861年至1908年间清朝的实际统治者。

慈禧太后是满洲镶黄旗人,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玉牒(皇族家谱)呼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有姓无名。 乳名那拉氏,故称叶赫那拉,徽号慈禧太后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慈禧死后有多少活人为她陪葬?

答:没有人为她陪葬

慈禧出殡的那天,把京城外方圆500里的杠子手都征调过来抬棺,这些抬棺者有专门的称呼叫“奉移”。他们被分成60个班,每班有128个人,还有4个替补,即132人。算下来,仅为慈禧抬棺的杠子手就有7920人!再加上其他的士兵、王公贵族等送葬人员,整个送葬队伍超过万人,简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可谓豪奢到爆。因为慈禧的陵墓在河北省遵化(清东陵),路途遥远,达120公里,送葬队伍整整走了5天。上万人连走5天,你想想啥概念,简直就是一次大部队的行军啊。而且沿途百姓必须下跪,下跪人数至少在万人以上。

把慈禧换成武则天?

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因素,虽然武则天所处的大唐盛世与慈禧所处的没落晚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但做为国家政治的最高决策者,两人的政治境界不同,则国家的政治结局完全不同。一个是胸怀天下的政治女强人,一个是只有自己的败家老娘们。

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清明,虽然也使用了不少酷吏,但只是权宜之计,一旦政治形势稳定后,便从谏如流,广开言路,政治上积极作为,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培养了娄师德、狄仁杰、张柬之、姚崇、宋璟等一大批能臣,号称“君子满朝”,而且使用人才不计私利,一心只为朝廷政治大局出发,就是在平定战乱这样敏感的军事行动中,也能从大局出发使用李旦、李显这样的宗室重量级人物;同时重农桑,薄赋役,发展军事屯田,处处为国计民生着想;还完全肩负起了做为一国之主的守土有责职责,对边疆的吐蕃、契丹、突厥等采取“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基本维持了大唐开创的国土疆域,某些方面比李世民时期更加强化。所以,武则天一朝既继承了贞观之治的伟业,同时也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其政治作为,就连相当敌视她的司马光也不得不做出“明察善断”的评语。慈禧主宰晚清命运期间,政治腐朽,“万马齐喑”,其对国家政治视同儿戏,糊涂之极,虽然也起用了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等这样的晚清重臣,但处处设防、相互掣肘,完全是为了达到自己控制权力的目的。而且对国家经济建设毫无建树,兴办洋务、废科举等作为完全出自时代潮流的无奈之举,并非其主动所为。相反其在享乐方面极尽奢侈,不惜血本,在国家战事危难之际,竟然动用军费挥霍,而且热情出奇地高,甚至在甲午海战接连失败,各种加急电报雪片一样飞来的紧急时刻,居然还能停朝看戏,这种毫无底线的享乐主义闻所未闻。尽管在结束内乱上有过作为,如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但其中坚力量基本上来自于地方军阀,收复新疆也是在左宗棠的一再坚持下才得以完成。在其当政期间割让出去的土地高达160多万平方公里。大清王朝基本上就败在了这个娘们的手里,她死后仅过了三年,清帝国就轰然倒塌了。

一个是遇强越强,永远不服输的女皇,一个是遇弱更强,遇强则越弱的悍妇。

武则天一生打拼,处境艰险,而且屡屡化险为夷,凭的就是自己永远不服输的性格,正如她对付李世民的那匹狮子骢烈马时,用铁鞭、铁棍、利刃一样,其天生的坚韧与顽强,在面对任何险情时,都能勇往直前,绝不退缩。所以,在她登基初期,因政治需要,诛杀了很多唐朝有名的将军,为此在平复战乱中多次败北,但她绝不退缩,屡败屡战,终于稳定了和平局面。慈禧出身贵族世家,没有武则天那样出生入死的经历,性格上外强中干,在弱势对手面前,非常强势霸道,一旦真正遇到强势对手,则毫无主见,方寸大乱,政治摇摆,而且昏聩至极,比如在台湾被割让后,面对岛内此起彼伏的抗日活动,曾亲口下令沿海官府严禁接济抗日力量;在对待义和团的态度上,是又想利用,又怕给自己带来麻烦,左右摇摆,毫无政治主见;另一方面又对洋人怕到了骨子里,面对列强的咄咄逼人,居然露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奴才嘴脸,八国联军入侵时狼狈逃窜,慌不择路,《辛丑条约》签订后,又对主战派的亲王大臣杀伐决断的那股气势,完全是一个怕强凌弱的悍妇形象。

一个是勇于创新的改革家,一个是对待新生事物假模假式的戏子。

武则天打击门阀政治,不惜与延续了几千年的强大贵族势力为敌,大力推进科举制,从而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平民政治的转化,使中国政治体制就此改变,并因此留下了很多骂名。

慈禧在变法运动初期,曾经支持过变法,不过完全是政治演戏,最终亲手扼杀了帝制维新,还在对待西洋引进的新技术上留下了很多经久不衰的笑料段子。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可以说,政治家个人的政治魄力,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做到力挽狂澜,这样的例子从古至今有不少,新中国的诞生就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关键时刻还是人的因素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以武则天的政治智慧,以及坚韧不拔的性格,处在晚清这样的政治局面中,必然会改变国家的政治运势,至少能做到面对外辱敢于挑战,不会让列强如此凌辱!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