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有人说有钱人的快乐?
有钱人的快乐,还真是出乎意料。
马云觉得,最快乐的时候,就是贫穷的时候。你不觉得他这句话装逼?我要相信你,我就上当了。有部电影名字叫《甲方乙方》,其中有一段情节,说得是有一个有钱人叫做:尤老板,他过腻了花天酒地,大鱼大肉的生活,始终快乐不起来,想要回到贫穷的生活。
于是他求助甲方乙方导演组。甲方乙方导演组和他的朋友,把他送到一个偏远的穷山村,断绝他的生活来源,给他穿上破旧棉衣,让他住到贫家的窝棚里。起初,这个有钱人吃糠咽菜还觉得蛮有意思,后来坚持不住了,把村里里的鸡偷来宰着吃了。
不妨做个假设:马云感觉不快乐,想回到贫困的生活才快乐是吧?安排马云到贫困地区去住窝棚,断绝他的一切生活来源,想吃饭,自己种地,每日野菜充饥,过着没有油水的生活,恐怕马云坚持不了多久。红孩儿做了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
牛魔王一家是《西游记》中的“外道”,与佛、道不是一家。孙悟空联络佛道两家,收了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其实是逼迫红孩儿背叛父母的教门,甚至是以佛道之教绑架了牛魔王一家。所以,即便是红孩儿做了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叔叔都是不愿意的,当孙悟空来到火焰山时,红孩儿的父母就要与他作对了。
那么,红孩儿一家究竟是何来历,牛魔王夫妻为何不领孙悟空之情,反倒要阻止唐僧西行呢?
红孩儿惨遭观音菩萨打压第四十一回书“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中,红孩儿出场。书中这样描述这个小妖精:
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
红孩儿一表人才,简直就是“龙凤之姿”。他的出身也十分不凡,超过了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有祥光护体。以此而言,红孩儿不是妖怪。
红孩儿还有一个外号,名叫圣婴大王,这个绰号其实是有来历的。当年,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建议他的六个结义兄弟纷纷以“大圣”为号,牛魔王头一个跳出了高叫:“贤弟言之有理,我即称做个平天大圣”。故此,红孩儿就是“圣婴大王”。
老爹都“平天”了,与玉皇大帝不相上下,红孩儿当然比哪吒的身份高贵。哪吒有个哥哥叫做木吒,是观音菩萨的随身护法,被改名叫做木叉。如此,托塔天王的身份就在佛家被拉低。这其中,又是佛道斗法的结果。托塔天王原本是佛门的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
大唐不空和尚翻译的《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说,大唐天宝元年,胡僧大广智把毗沙门天王推荐给唐玄宗,帮助唐军击败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仪轨》中说:“大广智云是观世音菩萨化身”。
后来,以大唐李靖为真人版的托塔天王却是道家神仙。但无论怎么演变,木吒的父亲原型还是毗沙门天王,前身得观世音举荐而名闻天下,这也是木叉被观世音带进沙门的原因。
但是,牛魔王一家却没有这样的历史背景,他们与佛门毫无关系。如此,“平天大圣”要与玉帝老儿平起平坐,又如何愿意屈尊与托塔天王一般高低?
孙悟空撺掇观世音菩萨,强制把红孩儿弄成善财童子,实际上是一种打压,啪啪地打了牛魔王一家的脸。
托塔天王在民间还是一尊财神,毗沙门天王的左手原来不是一座宝塔,而是一只吐财鼠。《西游记》中的托塔天王左手托着宝塔,善财童子其实就是观音菩萨替代吐财鼠的。如此,红孩儿与金鼻白毛老鼠精又有何区别呢?
观音菩萨为何打压牛魔王一家红孩儿是“平天大圣”的圣婴,身份比哪吒高贵,按说不应当是妖魔。但是,吴承恩却以“此魔”形容红孩儿,还说他的姓氏是“红”,名叫红孩,后缀一个“儿”字,应当是他父母叫的。故而,“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不是为了押韵,这个小妖精原本就是姓红名孩。
书越写越奇怪,红孩儿的姓红名孩,不知是何来历。但是,孙悟空却认得他,此孩原来是孙悟空结拜兄弟牛魔王的儿子。牛魔王不知是何名,假如以红孩儿的姓氏倒推,此魔应当是“红牛魔王”。然而,查遍全书,从来就没有说牛魔王姓“红”。如此,红孩儿就应当随父姓,名叫“牛红孩”。
蹊跷的是,吴承恩偏偏不让红孩儿随父姓,牛魔王也不叫“红牛魔王”。那么,红孩儿随母姓吗?也没有,他的母亲是铁扇公主罗刹女,同样是不知姓氏。这一家三口,无论如何看都不像一家人,但却就是一家人。
“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牛魔王曾经到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那里做客,与万圣龙王是非常好的朋友。从祭赛国这段故事解读,万圣龙王其实是以“万圣节”为典故隐写的一回书。这样讲,书中是有情节支撑的。这个支撑情节之一,就是李世民往地府送南瓜。早期的万圣节点的是萝卜灯,因为那时的欧洲没有南瓜,后来才由萝卜灯改为南瓜灯的。
故此,《西游记》所讨论的宗教,并非佛道两教,还有“外道”,这个“外道”就包括了来自“罗刹”的基督教。基督教自唐朝东渐,称为“景教”。万历二十年(1592年),罗马教廷派利玛窦到明朝传教,这个时间节点,恰与《西游记》成书时间相合。也就是说,《西游记》中不止佛法东渐,还有来自西方其他宗教的进入。
牛魔王一家十分奇怪的结构,尤其是“罗刹公主”就隐藏了罗马教的东渐。牛魔王试图“平天”,佛道两家便要联手抵御了。
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比老君炉的火还厉害、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却能扑灭老君炉化出的火焰山。孙悟空虽然经历佛道两家的锤炼,却无法抵御佛道以外法力的攻击,“五行蹭蹬破禅林”。
红孩儿之“五行”是外道五行,孙猴子无奈,只得请出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又去托塔天王那里借来三十六把天罡刀,佛道联手制服了红孩儿这个“外道”。
牛魔王的赞诗中说他是“西方大力号魔王”,佛道都很难制服的西方魔王,肯定不是西方佛祖的教徒。而这个西方外道,竟然也要与佛祖争夺天庭,号称平天大圣,佛道岂能相容。
牛魔王要与天庭齐平,观音菩萨却以托塔天王来打压,红孩儿的家人如何肯服?所以,孙悟空以为红孩儿做了观音身边的善财童子,是做了件大好事,牛魔王一家却不买账。
红孩儿一家更有深层次隐喻上文讲到,红孩儿一家姓氏极乱,不像是一家人,这也是吴承恩写的“外道”。红孩儿姓“红”,牛魔王也就是“红牛魔王”。假如牛魔王姓“牛”,那么,红孩儿就应当是“牛红孩”。
红孩儿绰号圣婴大王,“圣婴”也应当与基督教有关。在《西游记》中,“圣婴”还有另外一层隐喻,那就是说的大明王朝。这个事,我简单地说一说。
“三调芭蕉扇”时,牛魔王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孙悟空变牛魔王,牛魔王则变猪八戒。那么,牛魔王为何不变沙和尚呢?以文本解读,是因为沙和尚在唐僧身边,猪八戒则与孙悟空去借芭蕉扇。而在文本故事的背后,却是以牛魔王、猪八戒共同隐藏着“朱”字。
猪八戒之“朱”戒掉一个“八”,就是“牛”。牛魔王疑似姓“红”,那就是“红牛魔王”。红,是火的颜色,红孩儿的本领是三昧真火,火是明朝的国运,也就是火德运。
红孩儿的赞诗中,也出现了“朱”、“月”、“明”的符码,而且,红孩也可以姓“牛”。罗刹女的芭蕉扇,以及红孩儿赤脚打仗,分明就是“赤脚大仙”。这其中,又有一个“赤”字。
因而,《西游记》不仅讨论的是佛道两教,而是隐藏着明代思想启蒙时代,西学东渐、东学西渐,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矛盾与融合,以及对当时思想界的冲击。
最终,红孩儿做了佛门的善财童子,牛魔王被押到了西天佛祖那儿去了。收伏牛魔王以及罗刹女的,还都是托塔天王一家,道的法力不比西教差。牛魔王一家虽然不服,但又如何敌得过根深蒂固的佛道两家呢?
他们是如何做到什么都不想的呢?
首先,这个问题只有过来人只才能回答正确。
作为一切天人之师(正遍知),佛陀才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在佛法里,佛陀教育我们要不断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方能证得涅槃菩提。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呢?
《名义集》四曰:‘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证真曰慧。’
学此三法而到涅盘,故云三学。
若人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
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是由定而生慧者。
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关键也。
所以说,一些道士和和尚打坐时,他们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因为他们之前的持戒清净了,有了第一步戒才有第二步定,现在开始进入禅定了,并不是他们什么都不想,如果不想,哪是有可能是入外道的无想定,不是佛门正法所提倡的。
有了定,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空、无我、无作,这就是智慧。
因此,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
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成绩来,可以直接解脱生死证阿罗汉果,那是因为他们有宿世善根,一般人还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来修。
那么,什么是禅定呢?
禅定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是静虑:即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缘之境令心专注一处而不散,称之为“定”。“观”即是作种种观行。
禅定包含止和观。一个人修行任何禅定,一定离不开止与观,不然的话,他修的禅定会走入歧途。
止(定)与观(慧)是什么关系呢?
六祖惠能大师说:在定之时,慧在定中,在慧之时,定在慧中。
但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还是勉强把两者分开来讲。
止是定之因,定是止之果。观是慧之因,慧是观之果。
回到正题,修行人打坐时因内心很乱,怎么办?必须先要把心念止到一处所缘境上,止久了就定住此境上了,这叫修定。
比如念佛号,念咒语,可以出声念,也可用不出声的心念,只要把心系止在这一句佛号上,任何外缘都不管,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止久了自然就住在这个定上了,这就是念佛三昧(定)。方法上讲是如此。
普通人做事的时候,比如一画家作画,很专注,在一心不乱进入忘我的境界时,你也可以说他入定了,不过,这叫欲界定,又称火光定,因为这种定境界在电石火光之间就会消失,不能持久,这只是瞎猫撞见了死老鼠而已。
一般人在入定、住定、出定没有经过修练是做不了主的!
如果一个人打坐一会儿就犯困睡着了,为什么呢?
还有,一般人为什么打坐时,心里会胡思乱想呢?
这都是因为有“五盖”的存在。
五个盖子把修行人的心识给盖住了,必须除了“五盖”才能入定。
大五盖包括贪欲盖、嗔恚盖、昏沉睡眠盖、掉悔盖和疑盖。
小五盖包括财、色、名、食、睡。
五盖怎么除?
答案是五停心观法和四念处观。
因为这五种都是内心的过患,先用观发现了,才能制止,然后得定得慧。
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以选择一门或几门观法深入俢习。
五停心观
1、不净观----对治贪欲
2、慈悲观----对治嗔恚
3、因缘观----对治愚痴
4、界分别观----对治我慢
5、数息观----对治散乱
四念处观
小乘观法: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大乘观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长期坚持打坐的人会怎么样?
我坚持打坐断断续续已有多年了,虽然功夫不深,但也是体会颇多,受益不少。从刚开始只能单盘,到现在能够随意双盘;从原来那个脸色灰暗的黄脸婆到现在面色红润、皮肤有光泽的改变,不断重塑一个越来越自信的自己 。
有一些过去的朋友看见我不免都问我是不是在美容院做了美容,我都笑着告诉他们,自己平时连化妆品都没有,别提做什么美容啦。无非就是我一有空闲时间就抓紧时间打坐,它即是一种主动休息还能让人心情变得愉悦,所以我是乐此不疲。
只是因为我还要上班,下了班还得照顾家里的老人,所以总是不能定点定时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只能是见缝插针,每次打坐时间长短也都不一定。所以功力进步不是很快,尽管如此我也一直都在坚持打坐。
我最开始打坐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病强身,我一直身体不太好,毛病很多。突出症状是长期困扰我的睡眠障碍,很长一段时期里得靠各种睡觉药入睡,而且睡程短,都是浅睡眠各种做梦,早上起来浑身还是又累又乏。长期休息不好,导致心态变差,人也越发容易焦虑,而且身体健康也是每况愈下。
偶然的一次,我看了一篇介绍打坐的文章,得知打坐不但会强身健体,还能有效改善睡眠。而且它能够吸引我还在于它的安全实用性,不需要拜师指导,不占用太多时间,也不耽误工作。于是从那时开始我决心练习尝试。
可以说完全没有老师的指导,我从开始练习入静着手,尝试着让自己安静下来,然后慢慢的延长打坐时间。好在那会儿老爸还没来我家,我时间上可长可短。状态好的时候我会坚持时间长一些,状态不好就不勉强自己。就这样练习不到半年时间,我惊喜的发现自己的睡眠真的改善了许多 。先是减掉了各种药物,不需要服药入睡,到后来睡程也长了,睡觉也香了,许久没有体会过的那种早上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的感觉也重新回来了,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坚持下去的决心。
我个人的打坐经验是 :相对来说入门初期要容易一些,而后期随着练功的深入,真的很需要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打坐初期主要就是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这个过程可以结合每个人自己的特点喜好加上一些辅助手段,比如观想、守意,也可以听佛经,还可以听一些容易让人放松安静的音乐等等。这样比较容易进入心神安静的状态。而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反而身体会产生一些不舒服的状况,比如冷、热,又比如气脉不通产生的一些极其不舒服的感觉,有时练功还会有旧疾复发的体验过程,这些都容易让我们失去信心,甚至前功尽弃。
我就曾经几次因为气脉通不过而有憋闷、口苦甚至一段时间里食欲不振的情况,几乎坚持不下去而放弃了。到了这种时期我不建议加长练功时间,因为本身入静状态就不好,如果刻意坚持不但不会有效缓解症状,还容易打击练功的信心。我的应对方法是改成针灸疗法,针灸本身就是跟气功同宗同源的,手段不同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促成气脉的流通。因为我也经常看一些中医方面的书籍,对中医多少有一些了解,实在练不下去就干脆休息一段时间, 给自己配合以一些针灸和艾灸疗法,症状缓解后再开始继续练习,效果还真不错。
有一些人练习打坐像我这样就是单纯为了强身健体;还有一些人则是为了更高的目标——修行修定,他们是精神上的探索者,让我敬佩!但是据我所知,打坐修行功力较深的人,他们的体会也不是我们这些浅尝辄止的人所能感受的。大致会有以下几个阶段 :从开始入静感觉非常好;到气行到一定阶段感觉反而越来越不好。这个过程每个人也都不一样 ,也不要害怕,应该是排病的过程;直至最后气贯全身,彻底打通经络,那又是上了一个层次了。不过到了这个层次的人应该也是寥寥无几了。
佛家所谓:“悟道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悟道后反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直至最后彻底悟道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大家对对联?
题主都是开药铺的吗?动不动就开个偏方悬壶济世,我又不是扁鹊的哥哥华佗,害得人家没病查药方。
闲话不表,且来看题,上联出了三味怪药,什么桃仁、杏仁的,让人食补吗?,桃仁杏仁都是健胃消食帮助消化,说白了就是治便秘。这方子挂块仁心治病的匾?江湖郎中啊?
既然如此,就别怪我咯,我也开一贴方子看看能不能让你七窍出血!
鹿鞭、虎鞭、海马鞭,鞭长莫及!
建议你配以人参、鹿茸、巴戟、肉桂、麝香、淫羊霍、冬虫夏草、党参,用茅台浸泡七七四十九天,每晚服用半勺,连续半年,保你腰不酸,腿不疼,吃嘛嘛香!够不够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