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天美资源网

中国的传统节日,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各位都熟识的传统节日我就不多说了,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在古代十分重要,在今天却已经消失了的传统节日。

一、上巳节

这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历史的重要节日,因为原定于每年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在曹魏的时候,这个节日被固定在每年的三月三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上巳节可以说是古代的狂欢节,这一天,人们会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上巳节则逐渐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

对于青春期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而言,上巳节就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有很多古代的诗文,都记载着在上巳节这一天,青年男女相互约好,出去玩乐,并借机偷偷谈情说爱,甚至私定终身的事情。

如《宋书·礼志二》引用《韩诗》说“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第一折里写道:“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

而唐代的著名诗人则写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连一向古板的杜老夫人都为上巳节盛装出行的少女们迷住了,我们今天不过上巳节不知道得让多少男孩子失望不已呢?

二、寒食节

这同样是在历史上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的前三日,也有说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的。相传这一节日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痛悼廉士介之推抱木被焚,而下令自其被焚之日(三月初三日)起禁火三天,国人皆吃冷食,故得名。

和上巳节相似,寒食节也是一个踏青节,在一个冬天窝在家里憋坏了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美景,与家人度过难得的时光。

寒食踏青的传统盛兴于唐宋。北京李之彦《东谷所见》记载:“拜扫了事, 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而到了明代,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寒食踏青的场景更为盛况空前,《帝王景物略》曾记载当时京效踏青的场景:“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三、花朝节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记载了一个非常美好的节日:农历二月十二日的花朝节。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 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花朝节是中国古代的女儿节,这一天,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的女孩们纷纷走上街头,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她们还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清代诗人张春华曾做:“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一诗,来形容花朝日闺中女儿盛装出行的美好场景。

四、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日,寒衣节主要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而在我国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八百里长城后,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纪念孟姜女和万喜良这一对苦命鸳鸯,后来就有了寒衣节的传统。

在古代,寒衣节通常与凝重、哀伤和怀念这些具有悲凉含义的词有关,宋人朱敦儒有:“燕去鸿归音信绝。问黄花、又共谁折。征人最愁处,送寒衣时节。”一词,表达寒衣节这一天女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与担忧之情。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拓展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我国的传统节日?

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3、龙抬头

时间:每年农历二月二日

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我国有几个传统节日?

我国传统节日有十三个之多,依次有:小年(腊月二十三)、除夕、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姑姑节(六月初六)、七夕节、鬼节(七月十五)、中秋节、重阳节、冬至。

其中,属于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节日意义举例说明:

1、清明节的意义: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祭拜自己先祖的重要节日之一;清明节还是人们缅怀先烈的重要节日,是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日子。

清明节也是与大自然融合之节、通心之节!这里的“通心”,指的是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与神奇。在大自然中,与树木花草、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以及各种各样的生命交流、通心,体会它们与人类的共同存在,体会它们存在的奥秘、乐趣。郊游、踏青、放风筝,都是非常好的活动。

2、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也是“敬老节”,是一个尊老敬老、向老年人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夫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道德文化精髓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礼义之风。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的日期?

中国节日 日 期 节 日 名 称 开始年度 相 关 链 接 1月1日 元旦 2月份 2月14日 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 1995 3 月 份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 1910 饶有情趣的世界妇女节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1979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中国国医节 1929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 月 份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 1986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5 月 份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1889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1939 五四运动纪念日 1919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20日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1990 中国学生营养日 1990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1914 救助贫困母亲日 1997 5月第三个星期日 全国助残日 1990 6 月 份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1949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 1991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7 月 份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1921 7月1日 香港回归纪念日 1997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1937 8 月 份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927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 1988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 1993 9 月 份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945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 1985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中国国耻日) 1931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 1989 9月第三个星期六 全民国防教育日 2001 10 月 份 10月1日 国庆节 1949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 1998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 1911 10月13日 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 1949 每年重阳节 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 2000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 1946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感恩节 12月份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1937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 1999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 阴 历 节 日 ◆◆◆ 正月初一 春节 正月十五 元宵节 二月初二 龙抬头节 五月初五 端午节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 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初九 重阳节 九月初九中国老年节(义务助老活动日) 腊月初八 腊八节 腊月二十四 小年 下面的是各个节日和节气的说明: 元旦,正月初一日。 人日:正月初七日,据传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上元(元宵):正月十五日。旧俗以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叫灯节。 社日:农家祭社祈年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叫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寒食:清明前二日。《荆楚岁时记》说,冬至后一百五日,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但依旧法推算,清明前二日不一定是一百五日,有时是一百六日。 清明:就是清明节。古人常常把清明和寒食联系起来。 花朝: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原定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旧俗以此日临水除不祥,叫做修。但自曹魏以后,把节日固定为三月三日。后来变成了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浴佛节:传说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生日。《荆楚岁时记》说,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 端午(端阳):五月初五日。《荆楚岁时记》说,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人们在这一天竞渡,表示要拯救屈原。(后来又把船做成龙形,叫龙舟竞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唐代以后,端午节被规定为大节日,常有赏赐。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叫终伏(末伏),总称为三伏。据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所以也是一个大节日。一般所谓伏日,大约指的是初伏。 七夕:七月七日。《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的晚间是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大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中元:六月十五日。佛教传说:目连的母亲堕人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烈火,目连求教于佛,佛为他说盂兰盆经,叫他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后代把中元看成鬼节,有施饿鬼等等迷信活动。 中秋:八月十五日。人们以为这时的月亮最亮,所以是赏月的佳节。 重阳(重九、九日):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为九是阳数,百月都逢九,所以称重阳。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酒的习惯。据《续齐谐记》所载,费长房时汝南恒景说,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灾难,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 冬至:就是冬至节。冬至前一日称为小至。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古人又认为:冬天来了,春天就要跟着到来。 腊日:腊是祭名。《说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疲。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解释,到今天还有“腊八粥”的风俗。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所以那天晚上叫“除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