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首都,巴基斯坦该如何应对?
印巴冲突其实说白了就是利益之争,并不是什么难以控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印度从来都没有想过借由克什米尔冲突进行,爆发全面的印巴战争。
对于您来说,在如此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与巴基斯坦爆发全面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对两国来说经济上绝对都是致命性的打击。
尤其是对于经济上正高速发展的印度来说,他现在希望去进一步推进印巴冲突,其实就是为了多占便宜,多吃肉,欺负欺负巴基斯坦,宣示是自己在南亚的霸权地位,证明自己在南亚的战略地位价值非常高。
以更好地获得俄罗斯和美国的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和俄罗斯普遍支持印度的一个原因,印度收到了效果,在克什米尔危机中,美国和俄罗斯不约而同的都纷纷站在了巴基斯坦的对立面,站在了支持印度这一方。
其背后的大国关系不难想象,俄罗斯有其地缘政治的考量,需要在国际上获得印度这个新兴大国的朋友,只要印度抖得越厉害,遏制东方大国发展,那么俄罗斯的南部越安全,这是俄罗斯的考量。
而对于美国来说,印度同样也是其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其遏制东方大国的发展。
背后有俄罗斯和美国的支持,也是印度之所以敢于在克什米亚危机中那么强硬的原因,但其实印度再强硬,也不过是外强中干。
因为它有一个难以逾越的坎,那就是巴基斯坦也是有核武的国家,核大棒的平衡和存在,足以威慑印度,不敢进行太张狂的举动,所以我们明白,印度越是挑衅越证明了,其是狐假虎威,它是在试探巴基斯坦的底线。
所以这个时候巴基斯坦不能软下去,既然印度不敢爆发全面的冲突,有着对于国家经济的考量,那么巴基斯坦完全可以在一定范围之内,展现出自己的强硬。
由于巴基斯坦也是一个具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不惧印度的挑衅,印度政府也会考量,在巴基斯坦拥有核打击能力的情况下,他们也只会有限的挑衅,并且即便是两方真的出现热战,也没有一方敢于真的把战争扩大,只是在纸面上或是在言论中进行谴责或者是交锋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口水仗。
莫迪要发展印度经济,就不可能引发巨大全面的印巴战争!他只是想最大程度的从美俄获取更多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完全可以执行非常强硬的军事行动,不首先挑衅,不主动挑衅,但是要坚决表示出自己捍卫国家领土的决心和勇气,一旦印度有入侵巴基斯坦的行为,无论是领空还是领地,立刻给予坚决的回应。
这样就等同于把难题交还给印度,他们下次再挑衅之前就会考虑是否能够更好的处理巴基斯坦给予的回应,如果印度软了下去,则会遭到印度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强烈谴责,认为印度没有大国气概,如果印度继续强硬,则会全面爆发大战,对于印巴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行为。
所以印度就会进一步减少军事摩擦的发生,就是当前巴基斯坦应该予以的对策,坚决不能软一软既会遭到巴基斯坦国内民众的质疑,同时也会给予印度继续加大侵略的信心……
毕竟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就算印度真的不顾一切想发生大战,世界大国也是不会允许的……所以既然不会发生大的战争,那么巴基斯坦就要坚决表露出自己维护国家领土的决心和意志了。
所以就一句话,只要印度敢于越线,巴基斯坦就应该强硬的回击。
为何和越南的关系如此紧密?
长久以来,老挝这个国家和越南的关系异常密切,但时移世易,现如今的老挝亲越也是有限度的。这不,在南海问题上,老挝就与我国达成了共识,坚决支持我国南海立场。
另外,所谓老挝亲越南,实际上是分时间和情况的。而且,在老挝的历史中,它和越南的联系并不是太多,反而是和暹罗(泰国)、缅甸联系更多一点。
老挝,毫无疑问是中南半岛上实力最弱小的国家,其周边任何一个国家都比它强大太多太多。也正是这个原因,老挝根本无法避免其他国家左右的命运。
早在14世纪中叶,老挝也曾建立过澜沧王国,属于中南半岛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国。但建立政权几十年后就面对了来自越南的入侵。
当时,越南刚刚脱离了我国大明王朝的统治,扩张的欲望比较强,很快就攻陷了老挝澜沧王国的首都琅勃拉邦。后来,老挝几经努力,最终赶跑了越南后黎朝的侵略者。
但转眼西边和南边又出问题了。
缅甸、暹罗(泰国)和老挝在边境不断发生争端。
后来,暹罗、缅甸还还曾先后入侵澜沧王国。面对威胁,澜沧王国最终选择了迁都至万象。
接下来,缅甸、暹罗、老挝在中南半岛上演了两百多年的三国博弈。当然,老挝是最弱的一方,最终也因为压力和内部问题分裂成了三个政权。
18世纪后期,这三个政权也都成为了暹罗的藩属国。后来,越南阮朝也曾尝试入侵老挝,试图让老挝三个政权成为其的藩属国。但越南在和暹罗的战争中败北,最终选择了放弃。
老挝亲越的由来18世纪中期之后,法国势力逐渐深入中南半岛,中法战争后,清朝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成为了法国殖民地。接下来,法国趁热打铁,其势力不断地深入老挝地区。
法暹战争后,暹罗意识到自己和法国压根就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被迫放弃了老挝的宗主权,同意了老挝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之后,老挝三个政权被并入法属印度支那。
在法属印支时代,老挝的日子怎一个苦字了得。
在中南半岛,法国将老挝视为与暹罗的战略缓冲地带与资源储藏地区,一来不进行投资建设,二来还要征收大量赋税,开采当地矿藏。结果就导致了老挝一直是法属印支最贫困落后的地区。
当然,贫困的地区也得有人去管理,这个任务就交给了越南人,由此,越南人逐渐占据了老挝政治、经济的关键岗位,影响力逐渐加深。
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老挝和越南逐渐携手同行。可以说,越南自己没有能力将老挝变成藩属国,但却在法国人的帮助下间接完成了,简直不可思议。
后来,由于越南人逐渐抗拒法国的殖民统治,成立了越共,而且越共的势力也慢慢深入到了老挝地区。1930年,越共还改名为了印度支那共产党,下属的五个区委会中就有一个是老挝支部。
接下来,虽然老挝支部单独行动,但双方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后来,老挝支部改名为老挝人民党】
二战后,老挝人民党在万象成立临时政府,宣布独立。但法国势力卷土重来,随即扶持了老挝原来的王室为傀儡政权,美国为了扩大影响力,也加入了角逐。
最终,老挝国内出现三股军事力量;
第一、有共产主义背景的老挝人民党,即巴特寮,其领导人是曾经加入印支共产党的凯山·丰威汉。
第二、法国势力退出中南半岛后,美国和泰国共同扶持了富米·诺萨万。
第三、立场摇摆不定,基本上算是中立派的梭发那·富马亲王。
三派曾组建联合政府,但由于美国不断地挑拨,最终内战再起。为了抵抗共同的敌人美国,老挝人民党和越共的关系又进一步加深,双方互相支援,互相携手,共同对抗美国、南越。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老挝为支持越南抗击美国,为了越南在老挝境内开辟了“胡志明小道”。而美国为了阻断该路,投下了超过200万吨的炸弹。【当时,老挝人口不过250万,基本人均合一吨,现如今还有很多当年的哑弹不时的爆炸,每年造成老挝大量人员炸死】
此时的老挝对越南,基本上和越南对中国一样,都是“同志加兄弟”的感情。
1975年,老挝人民党废除君主制,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接下来,由于越南和老挝签订了影响深远的《越老合作条约》,5万越南军队开进老挝国内。此后,老挝基本上沦为了越南的附属,国内政治、经济重要部门都有越南的身影。
此时,越南野心已经极度膨胀,意图一统印支地区。
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越南一度对它的北方邻居疯狂叫嚣,迫于无奈,我国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而此时,由于越南势力已经深度控制老挝,因此,老挝选择站在越南一边。
老挝改变立场冷战时期,越南依靠苏联,不断地支援老挝,老挝也奉行一边倒,选择和越南绑在一条船上(当然不绑也不行,好几万军队看着呢)。在这种背景下,老挝还曾和泰国发生过冲突。
冷战后期,苏联自身难保,越南失去了大金主,自然实行战略收缩,大部分军队被迫撤了回来。当然,也有一部分放下武器留在了老挝,他们也在深刻的影响冷战后的老挝政局。
接下来,老挝摆脱了越南的控制,而且老挝人民党凯山·丰威汉也去世了。于是,老挝开始努力和周边搞好关系,重新制定外交政策,不仅和周边的中国、泰国搞好了关系,而且也在积极的和日本、韩国等国贴近。
在近几十年中,中国成为了老挝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的关系由于摆脱了越南的影响,迅速升温。在2016年时,老挝还在南海问题上与我国达成共识,坚决支持我国南海立场。
综合来说,老挝历史上并不亲越南,由于是泰国藩属国的原因,老挝人可以轻松和泰国人交流,实际上更亲泰国。而到了近代殖民统治时期,由于有共同的敌人,以及越南的势力渗透,在加上越南在老挝国内驻军和冷战影响,老挝不得不拼尽全力亲近越南。
而到了冷战结束后的现代,老挝大体上已经摆脱了越南的影响,已经可以自主制定外交政策,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了。
锡金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这个国家不存在了,但并不影响这个高山秘境前世今生的神秘感。
1975年并入印度成为印度的锡金邦,28年后的2003年,我国才承认这一事实,锡金王室再也不被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政府所承认。
曾经作为一个国家的锡金王国,首都是甘托克,存在于1642年至1975年间,是一个独立君主制国家并由世袭的却嘉(国王)所统治。
锡金是个弹丸之地,面积仅7096平方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东与不丹毗邻,南与印度西孟加拉邦交界,西接尼泊尔,北邻我国西藏自治区。
前世:
古代锡金被中国称哲孟雄,哲孟雄曾在公元7世纪属吐蕃(藏区)的一部分,后在9世纪时终于成为独立的部落。
世代居住于此的雷布查族人在蓬楚格这个菩提亚人1642年登上锡金王位后被降服。1788年爆发的尼锡战争使得锡金丧失了大量领土,只保留下提斯塔河上游地区,基本形成了今天锡金邦的疆域雏形。
1814年开始,英国入侵并经营锡金,并于1890年正式沦为英国的被保护国。1889至1908年间,英属印度政府委派约翰·克劳德·怀特任锡金政务官,他在锡金大力开垦荒地,同时大批尼泊尔人在英国殖民政府的鼓励下开始移居锡金南部地区,这一部分人成为后来锡金的尼泊尔人。
1918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交还给塔希·纳姆伽尔国王,他开始进行土地改革。1947年印度独立并继承了英国在锡金的地位,1950年被迫成为印度的被保护国,1973年4月开始强行被印度军事控制,1975年终于在通过全民投票后,锡金正式并入印度,成为锡金邦。
有意思的是,我国过去一直拒绝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直到2003年才正式承认这一主权。2005年,我国放弃了对锡金主权国家地位的承认,出版地图上停止标注锡金为主权国家,我国成为最后一个放弃承认锡金主权国家地位的国家,至此,锡金王室已不被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承认。
人文地理:
1)人口:约61万,多数分布在中部、西部和南部地区,民族主要是锡金最早的居民—雷布查族、尼泊尔移民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如菩提亚人、藏族等
2)语言:有11种官方语言即:尼泊尔语、不丹语、雷布查语、林布语、尼瓦尔语、拉伊语、古隆语、苏努瓦尔语、塔芒语、雪巴语,其中英语是它的书面用语3)宗教:锡金族人大多信奉藏传佛教中的红教,尼泊尔族人与印度移民则大部分信奉印度教,一小部分还信奉基督教
4)地形:境内平坦区域少且多山,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且海拔均高于1500m,各地海拔差大,东、西、北三面在高山的环绕下犹如马蹄,东是栋基亚山脉,西部是与尼泊尔为界的辛加利山脉
5)气候:总体属山地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除了北部边境地区外降水充沛,每年10月至次年的2月多晴朗,进入3月则多现雷暴过程,6月至9月间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降水量大,常出现水灾
6)经济:农业为主,在中南部地区,稻谷、玉米、青稞、马铃薯和小豆蔻等是其主要产物,锡金也是世界主要小豆蔻出口地之一。而北部山谷地区居民则是以放养牦牛和羊为主。
今生:
1.印度为何非要吞并这个不毛之地?
答:原因很简单,印度中部和东北六邦之间的西里古里走廊处于孟加拉国和尼泊尔之间,而锡金就恰好扼守西里古里走廊的咽喉要道,并且在吞并锡金后派驻重兵,能够牢牢盯住洞朗的一举一动,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2.现在锡金人怎么样了?过得好吗?
答:印度在吞并锡金后,不仅在当地兴建甘地塑像以宣传甘地,还在课本中推行印度文化。经历了40年的同化渗透后,年轻一代的锡金人早已浑然不知锡金王国的历史,印度国父甘地成为他们心中的偶像。不过印度还是为了抚慰老一代锡金人的反抗情绪,投入了大量的真金白银,让这里原本食不果腹的居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但锡金长期这样揠苗助长似的发展,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大于15%的失业率一直高居不下,当局对锡金历史宗教文化的压制,使得一些上年纪的锡金人过得十分无助压抑,由此也引发了不少的自杀事件。
此外,印度官方还组织迁徙了大量印度人定居于锡金,渐渐的人口就远超了世代居住于此的锡金人。如今的锡金街头,昔日王国的印记早已消失,更没有几个人听说过当年的国王纳姆加尔。
估计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历史悠久的锡金民族终会变身彻头彻尾的印度人。所以,趁着还未完全同化,有机会赶紧去感受一下这个古老神秘地带的元气吧!
去不丹旅游有高原反应吗?
不丹的首都廷布海拔约为2500米,相当于中国云南的丽江,不丹旅游所到的城市最高海拔在3000米左右,一般去的话或多或少都会有点高原反应吧。
也是看个人体质的。
可以带一些奥默蓝养片去,不用提前服用的,出现高反症状再吃,基本上半个小时就能缓解了
锡金属于哪个国家?
锡金属于印度一级行政区。
1975年,锡金进行了“全民公投”。从投票结果来看,大部分民众都赞同废除锡金王国,并入印度。
不过,锡金并入印度,更像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吞并。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其东面与不丹相邻,西面与尼泊尔接壤,北面与中国西藏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