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经营什么内容?
阿里巴巴是一家中国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市。 阿里巴巴提供包括电商、跨境贸易、云计算、数字媒体及娱乐、食品安全、物流、金融等业务。其主要经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商:阿里巴巴旗下拥有淘宝、天猫、1688等一系列电商平台,提供包括衣着、家居、食品、娱乐、数码等消费品类的交易和销售服务。
2.跨境贸易:阿里巴巴的国际贸易业务主要包括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目的是为中国企业提供出口电子商务平台,和阿里巴巴国际站,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中国产品的购买。
3.云计算:阿里云是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子品牌,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容器服务、数据库服务、安全服务、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高性能、低成本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
4.数字媒体及娱乐:阿里巴巴旗下拥有优酷、土豆等数字媒体平台,以及淘票票、优酷视频等在线娱乐服务,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在线内容和数字体验。
5.食品安全:阿里巴巴核心业务之一就是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食品安全和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
6.物流:阿里巴巴集团拥有自己的物流公司——菜鸟网络,旨在通过物流技术打造全球最先进物流体系。
阿里巴巴为什么不收购它?
淘宝用了好几年的时间,才让消费者认可自己不是山寨平台,你又让阿里去接手这个低端平台,这不是让阿里打自己的脸吗。
而且阿里也没有任何理由收购淘集集,淘集集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一、市场太过下沉,完全用补贴砸出来的淘集集基本是照抄了拼多多的套路:现金补贴,还搞了个分享赚钱,补贴力度要比拼多多高好几倍。
而且淘集集的用户和拼多多的重叠度超过了50%,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的占比也高出不少。
越是下沉市场,商品溢价越低,赚钱难度越高,所以拼多多和淘集集都非常难盈利。但是随着拼多多的做大。也逐渐引入了正规品牌商,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而淘集集在拼多多趟过的路上又去趟了一遍,不管商家还是用户,都成了羊毛党,没有任何忠诚度。
阿里跟拼多多的用户重叠度本来不高,大家各过各的,相互不打扰。收购了淘集集不仅仅损坏自己建立的形象,还得正面跟拼多多硬刚。
二、淘集集的用户数实在太小,不够看淘集集号称是有1.2亿的用户,其中多少是水份我们暂且不论,而淘宝天猫的月活用户都已经超过了7亿。
所以淘集集的这点质量不高的用户数,阿里真是看不上,况且这部分用户的忠诚度并不高,如果没有补贴了,一样会继续使用淘宝或者拼多多。
三、淘集集已经成了烂摊子,收购影响业绩阿里刚刚在香港二次上市,需要更好的业绩来建立投资人的信心,拉升股价。
而淘集集的投入还是一个无底洞,从宣布破产清算后,大批的供应商前来讨债就可以看出,这个窟窿有多大。
如果在这个时候收购淘集集,不仅在战略上起不到一点的支撑作用,反而受到牵连,得不偿失。
所以综合这三个主要因素,阿里真是看不上淘集集,也不会收购淘集集。
为何感觉现在没落了?
虽然说优酷爬上一小顶峰之后再无向上攀爬的迹象,就此说它已经没落恐怕为时尚早。实力上来看,优酷仍与腾讯视频、爱奇艺同属第一梯度,特别是在长视频领域。只是它们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了。
为何感觉现在没落了呢?这主要是因为视频内容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视频内容发展呈出出多元化的趋势。短视频观影人数明显增加,这蚕食了大量的传统视频的播放时长。并不是优酷不强,而是优酷的对手实在是不弱。
传统视频的红利不再丰厚,但同行之间的竞争却仍在加剧。腾讯视频、爱奇艺背后靠山是BAT成员之一,并且从一而终;而优酷则是半路出家“投靠”的阿里巴巴。因此,腾讯视频、爱奇艺与优酷与他们所依赖的“金主”之间的关系就略有出入了,至少优酷与阿里巴巴之间的关系需要时间来磨合,而正是这段磨合的过程中,优酷错失了传统视频向多样化视频转型的黄期机遇期。
另一个方面,优酷的竞争对手也在增加,除了腾讯视频、爱奇艺之外,抖音、快手之类的后起之秀分流亦是冲击传统视频网站的一个重大因素。不仅如此,像B站这类二次元文化的视频平台或多或少分割了传统视频网站的一部分流量。
大环境讲,与其说是优酷失败了,倒不如说阿里的大文娱“失败”了。可能正是这种所谓的“失败”让阿里在视频这块收缩了自己的战略野心。哪怕是抖音、快手快马加鞭的时候,它也无动于衷,不认为那是一种超越、创新。
可喜的是,随着优酷与阿里的不断磨合,优酷再次找回了自我,在自身定位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比如,近期更换了全新的LOGO标志,比如引入了大鱼号、鲸观、VLOG等新媒体概念。估计经过整合之后,优酷与阿里已经想清楚了,它是阿里的优酷还是观众的优酷!小伙伴们认同这种观点么?(配图来自网络)
优酷是阿里巴巴的吗?
优酷是阿里旗下的。优酷现为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阿里巴巴集团DoubleH策略的组成部分。优酷现支持PC、电视、移动三大终端,兼具版权、用户生成内容(UGC)、专业生成内容(PGC)及直播等多种内容形态。
优酷视频是谁发的?
优酷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