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cc,保定系和CC系?
黄埔系啊。黄埔毕业的在国民党内部占有很多重要的官职,并且有权有钱,人数还多。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富豪?
(头条原创首发) 一部华夏史,浩浩五千年。穿过浩瀚的历史烟云,触摸历史的棱棱角角,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才子佳人、贩夫走卒,二十四史中青史留名的人真是不胜枚举。就以本题中的富豪为论,遗臭万年者有之,流芳百世者有之,今天我们来一一盘点。
1、最智慧的富豪—范蠡
人物标签:泛舟五湖,快意人生。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春秋时期楚国人,后人尊称为“商圣”。谈古代的商业史,范蠡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范蠡出身贫贱,博学多才,辅佐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一举灭掉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越国霸业。功成名就之后,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史记》中说范蠡“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点评:富豪千千万,智者只一人,唯陶朱公范蠡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的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参尽悟透的能有几人?多少人贪恋权位富贵,不知进退,最终却落得身死族灭。作为官员下海经商的鼻祖,范蠡功成名就时选择急流勇退,泛舟五湖,快意人生,真乃大智慧。
2、最脑洞的富豪—吕不韦
人物标签:运筹帷幄,虑深谋远。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战国时期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吕不韦早年经商,颇有家资。一次,吕不韦归家问其父说:“耕田可获利几倍呢?”其父说:“十倍”。吕不韦又问:“贩卖珠玉,获利几倍呢?”其父说:“百倍。”吕不韦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其父说:“无数”。其后,吕不韦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封侯拜相。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即位,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后秦王嬴政秦政,吕不韦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点评:吕不韦是一个历史奇人,谋略、口才皆是人中龙凤。其不满足于“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的生活,倾尽一生之力投资秦国质子异人,这样的风险投资,这样的窃国之谋,只有吕不韦才会有这样大的脑洞。即便是放在今天,以其思虑之深,谋划之远的才情,也必是一商界奇才。
3、最骄横富豪—梁冀(88年—159年)
人物标签:恣意忘形,率性而为。
东汉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泾川人)。汉外戚,大将军梁商之子,两个妹妹梁妠、梁女莹为顺、桓二帝皇后,其人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广敛财富,鸩杀皇帝,残害忠良,时称“跋扈将军”。梁冀其人可以说是恶贯满盈。汉桓帝借宦官之力杀死梁冀,并将之灭族,籍没家产经变卖得30亿多。
点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恐怕没有能比这句话更能准确的形容梁冀的心态了。不学无术,却靠着外戚的身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执掌权柄,宰人生死,这个最牛官二代活得恣意忘形,率性而为。终究是逃不过命数,真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4、最任性的富豪—石崇
人物标签: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石崇(249年-300年),西晋时期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大司马石苞第六子,典型的官二代。石崇历任县令、太守、散骑侍郎等职,吴国灭亡,获封安阳乡侯,累官南中郎将、荆州刺史。然而,这位仁兄的发家致富史说来也是奇葩一朵,石崇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专门打劫过往客商,硬生生抢出了一个首富。石崇在历史上的最知名的莫过于与晋武帝国舅王恺斗富的故事了,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几番斗富,王恺甘拜下风。
点评:有才不外露,得意不张狂。用今天的话来说,石崇之死死在一个“作”上。如果仅仅有钱,找找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感觉倒也罢了。与国舅斗富,与赵王司马伦结怨,不能不说石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低能儿,最后人死财灭,也算是咎由自取。
5、最悲催的富豪—沈万三
人物标签:家财散尽,造化弄人。
沈万三(1328年—1394年),江苏昆山人,本名沈富,明初巨富。据考证,沈万三财富的原始积累起于垦殖,进而通过贸易广积财货,成为无可敌国的巨富。《明史》记载,明朝初年,太祖筑南京城,沈万三捐资三分之一,后又以百万银犒军,终为太祖朱元璋所忌惮,发配云南充军。
点评: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沈万三貌似没有明白其中的精髓,筑城劳军,犯忌触讳,从巨富到囚徒,人生翻转之快,身份落差之大,其命运让人嗟叹。
6、最有名的富豪—和珅
人物标签: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和珅(1750年—1799年),清代权臣、巨贪。19岁步入仕途,靠着精明强干,从一个三等侍卫干起,仕途之路风生水起,历任都统、户部、吏部、刑部尚书等要职,直到入值军机,官拜一品,用今天的眼光看,妥妥的人生赢家。但在其执掌朝纲期间,权势独揽、铲除异己,也为自己聚敛了无数的财富。嘉庆即位,被削职、抄家、赐死。据说,嘉庆抄家时所获财产价值8到11亿两,相当于乾隆盛世18年的全国赋税收入,难怪时谚要说“和绅跌倒,嘉庆吃饱”了。
点评:作为贪官之首,和珅名满天下,家喻户晓。从一位帝王近侍,到位极人臣,短短二十年的时间,和珅的发迹史是一部鲜活的官场进阶教科书,只是作者和珅已然成为了贪官的化身和符号。中国人历来都有一种清官情结,作为贪官,和珅注定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7、最低调的富豪—伍秉衡
人物标签:伏鸾隐鹄,含明隐迹。
伍秉鉴(1769年—1843年),清代福建晋江人,广州十三行巨商。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评选世界最富50人,伍秉鉴是入选其中的六位中国人之一。伍秉鉴属于商二代,其商业版图涉及茶园、商铺、地产、铁路、保险、证券等,既有传统商业,也有新兴产业,其本人还曾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以一己之力偿还了《南京条约》外商债务的三分之一,家族资产一度达到了令人震惊的2600万两银元。以当时的购买力衡量,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点评:对于不熟悉历史的人来说,伍秉衡的确是个陌生得不能再陌生的名字了。在诸多的富豪中,伍秉衡无疑是最最声名不显的一位了,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毫无存在感。但谁也无法否认这是一位位商业奇才,其将手中的银元转化为“资本”,投资美国铁路、证券以及保险业务,无疑是开了中国商业海外投资的先河。
8、最悲情的富豪—胡雪岩
人物标签:英雄末路,雄心不已。
胡雪岩(1823年—1885年),清代安徽徽州人,徽商代表人物。胡雪岩幼年家境贫寒,从学徒、杂役干起,得贵人王有龄资助,一跃成为钱庄老板,曾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西征平叛阿古伯,并终为徽商巨头。慈禧亲授胡雪岩红顶戴和黄马褂,并官居二品,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后开办蚕丝厂时,因经营不当,加之外商抵制,在官场的权力倾轧中破产。最后,清政府将胡雪岩革职查办,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
点评:鲁迅评价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的确,纵观胡雪岩的发迹史,处处透露着中国传统的商道气息。作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其诚信、灵活的经商之道为后人称道,助左宗棠平定新疆,更是居功至伟,而其结局却令人唏嘘,胡雪岩临终前遗嘱后人“不经商、不从政、胡李不通婚”的临终三嘱,更平添了几分悲情,时也运也命也。
9、最争议的盛宣怀:
人物标签:毁誉参半,众说纷纭。
盛宣怀(1844年—1916年)清代江苏人,清末官商、洋务派代表人物。盛宣怀出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秀才出身,因举人屡考不第,“遂绝意科举”。而协助李鸿章办理洋务,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京汉铁路等大量实业,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盛宣怀也为自己累积了巨额的财富。
清末,出任邮传部大臣,镇压过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因请袁世凯出山,被清廷革职,逃往日本。民国五年,病逝于上海。据说,盛死后,白银加上房产、股票、钱庄等产业,合计价值3000万两白银,妥妥的晚清首富。
点评:盛宣怀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欣赏他的人有之,憎恶他的人有之,羡慕他的人有之,嫉妒他的人有之。办洋务、举实业,惠及当代,兴教育,育人才,泽及后世;官督民办,敛财有术;失策激变,灭清有“功”,盛宣怀注定是一个盖棺却难以定论的人物。
10、最显贵的富豪—宋子文
人物标签:怀金拖紫,门庭显赫。
宋子文(1894年—1971年),海南文昌人,民国四大家族之一。出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入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分获硕士、博士学位。民国期间,曾任民国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等要职,在孙中山北伐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与蒋介石的矛盾,抗战后主要转向外交方面,曾出任外交部长,为争取欧美支持中国抗战不遗余力。抗战结束后,因国民党内的政学系、CC系掀起倒宋潮,被迫辞职。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大陆大势已去,宋子文飞往美国纽约,其后淡出政坛。1971年4月25日,逝世于美国旧金山。
点评:宋子文属于国民党内的开明派,在建立财政金融体系、遏制日本侵华、寻求国际援助等方面,不遗余力。但对于其大发国难财的贪腐传言在其身前身后一直都甚嚣尘上,真假莫辨。大姐宋蔼玲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一方;二姐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合,爱国爱民,万世敬仰,三妹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呼风唤雨,权势显赫。宋子文作为“两朝国舅”,地位之高,身份之尊、权势之显,最显贵之富豪实至名归。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楚材是什么官职?
楚材的原型是陈果夫加陈布雷。从中统高层来看,楚材和陈果夫很相像——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首脑;对于主义的执着和狂热,还有最后的结局来说,他更像陈布雷——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秘书长
国民党的军统与中统同为特务机构?
国民党主要特务机构是中统和军统。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BIS),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戴笠死后,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有的地方设有相当区、站的办事处。
扩展资料:
特务一般是指服务于政治、经济集团,经过特殊训练并执行特殊任务的特殊群体。为了国家受组织或领导的委派,默默从事情报工作或搜捕、暗杀、破坏等行动工作以及其他维护本国利益的秘密工作的人员。
详细解释:
一、为了国家、阶级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受组织或领导的委派,默默从事情报工作或搜捕、暗杀、破坏等行动工作以及其他维护本国、本阶级或本政治集团利益的秘密工作的人员。特务业务有情报工作、行动工作、策反及心理作战。
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第十六章:“(关东军)通过这样一个网罗一切人口的组织‘协和会’,更便于进行奴化宣传、特务监视和奴役人民。”
二、军队中指担任警卫、通讯、运输侦察、渗透、别动等特殊勤务的部队,有别于常规战斗部队。常见名称是特务连、特务队、特务团。
参考资料: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百度百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百度百科
陈立夫为什么被称为cc系?
C.C.名字取至二陈(陈果夫,陈立夫)“陈”字英文拼音“Chen”第一个字母“C”。其宗旨就是强化蒋介石统治地位,打压国民党其它派系(如:汪精卫系,胡汉民系),彻底消灭共产党和人民的民主权利,用蒋氏思想禁锢人民的头脑以及司法党化,进一步加强国民党对人民的统治。
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下野东逃日本,南京国民党政府被桂系军阀李宗仁联合李烈钧等组织的中央特别委员会所把持。这时,在广州时期就有勾结的亲蒋分子戴季陶,丁惟汾,陈果夫等人,为拥蒋上台反对特别委员会,以戴,丁,陈为领导人建立一个中央俱乐部组织,最初只有数十人,后发展壮大到数百人,这就是C.C.系的由来。
1927年12月,蒋介石由日本回国重掌军政大权,并仍然兼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一职,同时升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陈果夫,就将原中央俱乐部组织成员,全都纳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更紧密地团结起来,结成集团性的派系,通过各种手段操纵国民党的组织和活动。
1929年3月,在蒋介石一手把持下,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此次大会上,蒋介石一意孤行,包办专横彻底推翻了第一,二次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决议及各项政策,通过了《整饬党纪之通令》,并且把当时已在当特务头子的陈果夫胞弟陈立夫晋升为中央党部秘书长,使得二陈权势更加显赫。至此,在整个国民党组织内,以二陈为核心的集团组织,活动范围愈加扩展,操纵的部门更为广泛,“蒋家天下陈家党”,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