芃怎么读,建宝林寺的僧官为什么坚持不让唐僧众人留宿

天美资源网

芃怎么读,建宝林寺的僧官为什么坚持不让唐僧众人留宿?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芃怎么读,建宝林寺的僧官为什么坚持不让唐僧众人留宿

在《西游记》里面,唐僧作为远赴西天的大唐高僧,在他漫长的取经途中,有一次投宿寺庙的时候,居然被无情拒绝,出家人讲究“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那么,同为佛门子弟,为什么这座寺庙的和尚要拒绝唐僧投宿的合理请求的?

(本来不想说,因为这一回作者把道教黑了个底朝天,让人生气。)

小哥详细分析。

宝林寺和尚逞威风,唐僧心性受打击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旁门见月明》,唐僧师徒来到了乌鸡国,恰逢日落西山,取经团队准备找地方借宿一晚,恰巧远远看到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唐僧很开心,特意整理行装,去敲门求宿一晚,结果吃了闭门羹。

(原文)那道人忽见三藏相貌稀奇,丰姿非俗,急趋步上前施礼道:“师父那里来的?”三藏道:“弟子是东土大唐驾下差来上西天拜佛求经的,今到宝方,天色将晚,告借一宿。”那道人道:“师父莫怪,我做不得主。我是这里扫地撞钟打勤劳的道人,里面还有个管家的老师父哩,待我进去禀他一声。他若留你,我就出来奉请;若不留你,我却不敢羁迟。”三藏道:“累及你了。”

大家看看,诺大的一座寺庙,和尚当老爷,道人来做苦力,这里可不是车迟国,和尚地位地下,恰恰相反,按道理乌鸡国道士的地位应该很高,但是通过这个寺庙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来,和尚的地位高于道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设定,作者这样设定,无非就是为了黑道爷。

那么,寺庙里的和尚得知有人拜访,是什么态度呢?

僧官见了大怒道:“道人少打!你岂不知我是僧官,但只有城上来的士夫降香,我方出来迎接。这等个和尚,你怎么多虚少实,报我接他!看他那嘴脸,不是个诚实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来借宿。我们方丈中,岂容他打搅!教他往前廊下蹲罢了,报我怎么!”

大家看看,这道人被和尚虐待成什么样了?这和尚发泄了一顿,就进去里面了,唐僧心性大受打击,什么“人离乡贱”的说法都出来了,但是天色已晚,唐僧悲伤归悲伤,最后还是收拾心情,死乞白赖的进到寺院里面,看看能不能求的容身之地,结果进来看到什么情况呢?

那师父踏脚迹,跟他进方丈门里,只见那僧官脱了衣服,气呼呼的坐在那里,不知是念经,又不知是与人家写法事,见那桌案上有些纸札堆积,唐僧不敢深入,就立于天井里,躬身高叫道:“老院主,弟子问讯了!”那和尚就有些不耐烦他进里边来的意思,半答不答的还了个礼道:“你是那里来的?”

从这里开始,唐僧作为曾经高高在上的大唐高僧,被这寺院的僧官按在地上无情摩擦的摧残,这和尚言语之间充满了讽刺和敌意,同时也交代了,自己为什么不收留唐僧的原因。

孙行者仗艺行凶,宝林寺无奈接客

宝林寺是朝廷拨款建造的一座寺庙,它庙门的牌匾是“敕建宝林寺”,它的规模有多大呢?

行者道:“和尚,我不打你。我问你:这寺里有多少和尚?”僧官战索索的道:“前后是二百八十五房头,共有五百个有度牒的和尚。”

大家看看,这个寺庙的规模是非常大的,但是人家就是不接受唐僧求住一晚的请求,并且直接告诉唐僧,往前再走四五里路,那里有客栈,有吃有住,你们去哪里吧。

唐僧一路走来,受妖怪的气也就罢了,因为他潜心向佛,但是今天受了和尚的气,这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一时间思绪万千,就哭着出来了,出来后,猪八戒心直口的问唐僧怎么哭了,孙悟空不阴不阳调笑了唐僧几句,唐僧更是倍觉凄苦。

同时僧官告诉唐僧,为什么不收留他们,原来几年前来了一群游方的僧人,他好心招待,最后这些人居然不走了,赖在寺庙里面,横行霸道,坐吃山空,所以他规定从此以后再不接待游方的和尚。

但是取经团队是那么好打发的吗?最后孙悟空亲自出马。

好行者,按一按顶上金箍,束一束腰间裙子,执着铁棒,径到大雄宝殿上,指着那三尊佛像道:“你本是泥塑金装假像,内里岂无感应?我老孙保领大唐圣僧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今晚特来此处投宿,趁早与我报名!假若不留我等,就一顿棍打碎金身,教你还现本相泥土!”这大圣正在前边发狠捣叉子乱说,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被行者咄的一声,唬了一跌,爬起来看见脸,又是一跌,吓得滚滚槁槁,跑入方丈里报道:“老爷,外面有个和尚来了!”那僧官道:“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说教他往前廊下去蹲,又报什么!再说打二十!”

大家看看,这孙悟空可不是善茬,神通广大的妖怪他尚且不怕,那里还怕凡夫俗子,拿了金箍棒就跑到里面撒泼了,这里的对话更加明显,作者借助和尚的口吻,将道人骂的一文不值,这作者如此黑道爷,简直是丧心病狂。

孙悟空行起凶来,也是不在话下的,什么叫做强权?这就是强权。

行者赶上,扑的打破门扇,道:“赶早将干净房子打扫一千间,老孙睡觉!”

这个描述,和强拆队也差不了多少。

行者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壁壁的竖在天井里,道:“和尚,不方便,你就搬出去!”僧官道:“我们从小儿住的寺,师公传与师父,师父传与我辈,我辈要远继儿孙。他不知是那里勾当,冒冒实实的,教我们搬哩。”道人说:“老爷,十分不渼芃,搬出去也罢,扛子打进门来了。”僧官道:“你莫胡说!我们老少众大四五百名和尚,往那里搬?搬出去,却也没处住。”行者听见道:“和尚,没处搬,便着一个出来打样棍!”老和尚叫:“道人你出去与我打个样棍来。”那道人慌了道:“爷爷呀!那等个大扛子,教我去打样棍!”老和尚道:“养军千日,用军一朝。你怎么不出去?”道人说:“那扛子莫说打来,若倒下来,压也压个肉泥!”老和尚道:“也莫要说压,只道竖在天井里,夜晚间走路,不记得啊,一头也撞个大窟窿!”道人说:“师父,你晓得这般重,却教我出去打什么样棍?”他自家里面转闹起来,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假若就一棍打杀一个,我师父又怪我行凶了。且等我另寻一个什么打与你看看。”忽抬头,只见方丈门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麻碎。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床下拱,道人就往锅门里钻,口中不住叫:“爷爷,棍重棍重!禁不得,方便方便!

这个描述,就和地痞流氓去别人的地方捣乱是一样的道理,我放个东西在这里,不许动,不许磕着碰着,要是挪动一点点,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孙悟空这作风不是地痞流氓是什么?

这里描写道人往锅门里钻,《西游记》作者曾经描写道士钻狗洞逃命,种种言辞,侮辱道爷,实在可恶!!!!!!

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个和尚都点得齐齐整整,穿了长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师父接进来,就不打你了。”僧官道:“爷爷,若是不打,便抬也抬进来。”

事实证明,强权是非常有效的,这些和尚立马变孙子了。

悟空八戒齐建功,乌鸡国王还阳世

在这一回,作者赤裸裸的污蔑道教,不要一点脸皮。

原来这国王被一个道人陷害了,这道人是那里的呢?

“我国中仓禀空虚,钱粮尽绝,文武两班停俸禄,寡人膳食亦无荤。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焚香祈祷。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正都在危急之处,忽然锺南山来了一个全真,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先见我文武多官,后来见朕,当即请他登坛祈祷,果然有应,只见令牌响处,顷刻间大雨滂沱。寡人只望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不能润泽,又多下了二寸。朕见他如此尚义,就与他八拜为交,以兄弟称之。”

大家看看,这不是赤裸裸的攻击全真教吗?全真教自王重阳祖师创教以来,救济天下,深的民心,后来丘处机顺应天道,和成吉思汗有交往,丘处机更是以70岁高龄远赴西藏,劝诫开悟成吉思汗,阻止了一场大的战争。

据小哥本人查阅资料考证,《西游记》的成书时间应该是元末明初,并不是嘉靖年间,之所以大家误认为是嘉靖年间,是因为目前留世的《西游记》最早版本,是嘉靖年间的刊本,其实《西游记》成书应该是元末明初。

而乌鸡国事件最后是如何了解的呢?

《西游记》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看见没有,佛教用“一饮一啄”就把事情给说的非常圆满了,文殊菩萨被泡了三日,怎么不自省是自己那里做的不对,今日“一饮一啄”被泡了三日,反而以此为仇恨,奏眀佛祖,把人家泡了三年。

好一个和尚,都是菩萨级别了,做事还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解释起来也要说的如此冠冕堂皇。

而这个变化成终南山全真的青毛狮子如何呢?呵呵呵,原来是个煽了的狮子,表面上风风光光,实则没有一点用处,与皇后同寝就推脱身体衰老无力。

大家说说看,这作者如此黑道爷,是不是其心可诛?

很多人受影视剧的影响,觉得取经团队正直无私,一路为民除害,其实要读了原著,就会发现这些人有时候简直就是强盗,所到之处鸡飞狗跳,孙悟空更是劣性难改,稍不如意就打打杀杀,管他妖怪还是普通凡夫俗子。

在乌鸡国这一回,可以说是《西游记》最为细致的一回,这一回描述了取经团队内部互相看不顺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小心思,沙和尚也不例外,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矛盾尤其尖锐,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我姓袁想要个朗朗上口的名字?

【袁芃悠】名字源自“黍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芃形容的是草木植物茂盛的样子,悠的意思是久远,闲适,闲散,悠荡,形容宝宝朝气蓬勃,怡然自得,悠闲自在,生活无忧无虑。

【袁菁宸】菁字五行属木,宸字五行属金,出自诗经小雅有诗名《菁菁者莪》。菁指的是华丽的,美好的,形容女孩子清新脱俗,地位尊贵,名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气势

近期庄周又被研发新套路?

首先提到庄周的话,这个英雄一直长期是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所以导致他的出场率和胜率一直都不是太高,可能也是官方注意到了这点对庄周也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动

然后大家就可以看到装修证明英雄的出场率和胜率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然后就有大神玩家研发出了庄周的输出型打法。首先,我们看一下他以前的定位是辅助加坦克,从它的定位来看的话,庄庄应该是要出全肉装的

但玩过庄周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其实哪怕是做全肉装还是有着一定的输出的,那这就给一些玩家思考那么他如果是出法强的话,会打出怎么样的伤害?但是我个人的意见还是装作不要做一个全输出装做一个半肉半输出就可以了

这就是我对边路庄周的出装思路,前期主要还是以物理防御为主,然后到中期可以出一点法穿等自己的魔抗做起来,也可以增加自己的法伤。因为我考虑到他的大招具备有免控的功能,另外极寒风暴的被动可以使对方减速那么在团战的时候,你既可以成为一个开团型的英雄,也可以成为一个威胁敌方脆皮的战士。在我体验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种打法还是不错的,所以各位想要上分的小伙伴,趁着这个比较冷门的英雄没有被官方盯上,抓紧拿他去上分吧,玩好他的话上个星耀应该不是问题

飞花令你能说出多少带花字的诗词?

问题:飞花令你能说出多少带“花”字的诗词?前言

韩翃《寒食》诗云“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是古人的一种游戏。在饮酒时,各自说一句含有花字的诗句,说不出者罚酒。

古人酒席上还有作诗的游戏,做不出者罚酒。例如兰亭雅集之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等16人就没有作出诗来,因此被罚酒三杯。

带花的古诗词实在太多了,不胜枚举。

老街就录入几首自己带有“花”字的原创诗词吧,欢迎诗友们赐教。

一、首字带花:花落花开失信音

这句出自《长相思》 :

醉花阴,数光阴,花落花开失信音,思来独自吟。影沉沉,月沉沉,织女星桥千里心,旧欢无处寻。

另,五古仄韵一首,《腊八节有怀》:

香分腊八粥,花赏三冬雪。绿蚁酒新醅,红炉火未灭。虽无丝竹声,觞咏自愉悦。此怀吾所欣,况是逢佳节。

二、第2字带花:镜花水月皆尘土

出自这首《贺新郎·读张元干词有感》:

烽火扬州路 。渺神京、孤鸿晚照,角声残鼓。埃蠹腰间龙泉剑,泪眼衣冠南渡。更买醉、尊前自舞。满目山川浑似旧,欲何之、壮志悲难诉。云杳杳,雁来去。

镜花水月皆尘土,记当时、玉环飞燕,魂消何处。为问闲愁今几许,浩荡江流不语。笑耆叟、尚能饭否?且就垂竿严陵下,对沧浪、一舸横烟渚。寻好梦,风鹏举。

另录入七律一首,《致敬叶嘉莹先生》:

未舍耕书贯古今,此生蓬转哂浮沉,骑鲸曾是登瀛客,能饭犹存老骥心。归汉文姬传旧业,浣花杜叟和知音 。布帆无恙江川丽,白首谈诗意最深。

三、第3字带花:鹭飞花满洲

出自这首《 唐多令·黄鹤楼》:

黄鹤更来否?故人已白头。问龟蛇、几度春秋?潮落潮升浑不管,今古意,且登楼。 云舸入江流,鹭飞花满洲。揽长风、吹散闲愁。二十余年如一梦,知何日,许重游?

还有一首七绝,《悼念#二月河#先生》:

二月河开凌解放, 一丛花落鹤冲天,今朝渐识帝王术,却对书香嗟逝川。

四、第4字带花:剪柳欺花风弄雨

这一首词牌也带花,《蝶恋花》:

剪柳欺花风弄雨,旧绿残红,散入清溪去。欲挽东流留不住,悠然一舸声声橹。 春去春归桃叶渡,迎得春来,莫问春归路。当日分携吟望处,远山横翠云无数。

也录入一首七绝,出自老街的观唐绝句系列:

折柳飞花风满楼,春寒带雨似穷秋。劝君莫唱阳关曲,曲尽无人不泪流。

五、第5字带花:吹散空庭花气

这一句出自《采桑子慢》 :

和风弄柳,吹散空庭花气。望栏外晴川飞絮,紫陌莺啼。竹径通幽,一宵春水涨莲池。当年王谢,寻常巷口,燕子归时。

担上买花,桥边系马,巧笑牵衣。镇相忆、西窗剪烛,转瞬天涯。数尽千帆,小楼孤倚锁愁眉。人间天上,悲欢契阔,都入新诗。

再录入老街的一首七律:

蓬迹经年醉一壶,楼边风雨满姑苏。 酒中不语真君子,劫后从容自丈夫。 起舞闻鸡曾壮志,归来种菊忘江湖。 今朝共饮花前客,携手何须红袖扶。

另,七绝一首:

年年春事付东风,误尽桃花几度红。人面无踪花满地,当时清景在诗中。

六、第6字带花:残桥犹在芦花浦。

这是一首《黄金缕》,回忆老街童年的军营生活:

总角崂山傍海住,家在辕门,苦乐光阴度。看惯春潮来又去,湾头水漫连天雨。 风起蜃楼云半吐,号角声中,鬓雪成千缕。梦里当年寻蝶处,残桥犹在芦花浦。

另,《倦寻芳· 观雪》:

击窗竹乱,遮目云低,岁晏时候。玉碎风旋,垂地白龙争斗。染琼楼,铺陵谷,更谁唤取栽花手。笑天公,问丹青怎画,清都银绣。忆多少、良辰美景,再觅无由,惆怅还旧。揽月凭栏,摘取一枝梅痩。镜底星霜人老后,剡溪踪迹须参透。钓鸥江,漉陶巾,不关昏昼。

七、第7字带花:喜看春风满树花

绝句•清明登山遇花:

遥似山中一枝雪,欲寻不见尽尘沙。逡回转入无人径,喜看春风满树花

另:

小园元是谢娘家,笑倚秋千春日斜。索断芜平声寂寂,隔篱认取旧时花。

另:

宦海沉浮未有涯,何堪丧乱更无家,江山不问谁为主,春到还开故国花。

另:

灯火秦淮千万家,新词不唱后庭花。年年紫燕双来去,烟水迢迢浪里沙。

结束语

诗词中,有写不尽的风花雪月。今天练习诗词的创作,也不能免俗。

结束时,录入一首老街诗词中,花最多的一首,《定风波·疫情过后忆海棠》 :

白鹭悠悠过谢池,花开花落少相知。花落无人唯堕影,孤影,花开谁肯惜芳姿。 高烛欲烧花已尽,飞尽,风飘万点梦归迟。流水落花春去也,去也,年年春梦不多时。

@老街味道

学生要准备校服吗?

近日,各大中小学校纷纷开学,学子们都忙得不亦乐乎。而在古代,学子们为开学同样是做足了准备。学费是开学前需要准备的首要之物。在古时,学费称为“束脩”。其叫法来源于《论语》,孔子有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给我十条干肉,我便教你。后来,“束脩”便渐渐成为了学费的代名词。最初的“束脩”多为实物,后来慢慢地演变成了银两。去外地读书的学子,家长除了要准备学费外,还得准备一笔路费,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盘缠”。古时一些有钱人家为了孩子求学,甚至还会在求学地附近购置房产,颇有如今买学区房的意思。

准备完学费后,家长们还要准备“校服”。古代传统的“校服”名为青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在学子间流行开来。据说“青衿”之名,最早源于《诗经·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由于该诗描写的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代指周朝国子生,此后也成为北齐、隋唐两宋学子的制服。到了唐宋时,除了青衿,学子间还流行一种叫“襕衫”的学生装,襕衫是一种长袍,上衣与下裳合而为一,是由秦汉时的深衣演变而来,因其于衫下施横襴为裳,故称。其制始于北周,后世沿袭,明清时为秀才举人的公服。

准备好学费和校服,便要带着“行李箱”出发了。古时的行李箱叫做“笈囊”,即笈与囊。古代诗文书籍或卷入锦囊,或藏于笈箧。故笈囊连用作为书袋的泛称。古代学子外出求学时,常常会背着它远行,所以便有了“负笈”一说。

到了学校后,古代学校同样也会为学生们举办非常隆重的开学典礼。在古代,入学礼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合称为“人生四大礼”,可见其被重视的程度。在开学典礼上,会举行一系列的入学仪式。首先是“正衣冠”,学生们会把衣冠、容貌打理得有条不紊、干干净净,再由老师逐个检查。随后,老师会端出准备好的一盆清水,让学生们把手放入盆中,洗净之后再拿毛巾擦干。通过这种仪式,让学子们洗净心中的杂芜,从此心无旁骛地去读书学习。之后,还要进行拜师礼仪、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一系列的活动。

这之后,便到了开学典礼的高潮——开笔礼,它包括朱砂开智、描红开笔、击鼓明志等部分。首先是“朱砂开智”,老师会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子的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寓意学子们从此开启了心灵的智慧;随后,学子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红开笔,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最后,学子们排着队来到鼓边,边击鼓边大声地说出自己未来的志向,至此,隆重的开学典礼才算结束。

随着各大中学的新生入学,军训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事实上,军训的传统从商周时期便开始了,那时的统治者就已经意识到军队的组织与纪律对战争的重要性。到了西周时期,军训开始变得正规。《周礼·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是我国有关学生军训的最早记载。西周时官学分为“国学”与“乡学”,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的“大学”,即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标准课程,其中的射、御,即为古代的军训。官方抽调国家或地方的军官亲自担任教官,男孩长到十三四岁,就开始习“射”“御”之术,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天子还通过射箭来选定诸侯王与卿大夫。射箭考核优秀者,可以参加祭祀、晋爵封官、增加封地等;考核不过关者,非但不能参加祭祀,甚至还会被削减封地。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逐渐进入白热化,互相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所以,各诸侯国对军训也就非常重视。

秦王朝一统天下后,持续多年的战争与分裂画上了句号,对军训的重视程度相对弱化;汉武帝时期,官方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渐成正统,军训则被弱化为一种礼仪程式,仅仅在一些地方学校中偶有少量的军训内容。及至隋朝,奉行“偃武修文”的政策,“科举”开始成为教育的主流。文、武分举后,文人学子为求取功名,无暇习武,军训被弃之不顾。唐朝建立后,这一情况有所改观。但取士之法仍偏重科举。到了宋朝,宋太祖为了将权力集中到中央,开始不断削弱地方军权。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提倡以文官治理天下,尚武之风再一次被减弱;元朝更甚,军训曾一度遭到废止。

直到明朝建立,一波三折的军训又开始得到恢复。朱元璋时期,要求国子监和县学都要习射御之术,甚至还在科举考试中增设了“射”“骑”的科目。到了尚武的清朝,军训进一步得到重视。当时,无论官学、国学,还是地方学校,课程都需要文武兼备,并新创了骑射课程,还有武术、举重甚至摔跤课,就连文科考试也得先考骑射。1906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教育要旨》,把尚武教育列入教育宗旨,正式颁布学校军训的办法。1912年9月,中华民国正式将军事教育列入教育宗旨,令全国各学校注重军训。许多学校还组织了“少年义勇团”或“童子军”,借以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和军事技能,学校军训迅速展开。

上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军训不仅频繁举行,而且考核也变得更为严格。其中,军事技能的学习就包括学科和术科两部分。学科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防空常识等;术科有徒手教练、持枪教练、测图实施、弹药射击等。不仅考试内容繁多,而且军训一旦不及格,就要随下一届学生重新训练,军训成绩极差者甚至不准予毕业。而高中以上学生军训不及格者,不得投考大学。由此可见民国政府对军训的重视程度。

1955年7月,我国颁布第一部《兵役法》,首次从法律上对大学生、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训练作出了规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试点、推广、普及,现如今,我国军训已基本覆及各省、市、区的中、高等教育。

读一段军训史,多一份生活的洞见。

□曾龙 2020年09月06日《西安晚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