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大年三十有守夜的习俗

天美资源网

除夕夜,大年三十有守夜的习俗?

大年三十守夜这个习俗是几千年遗传下来的,具体是什么个来由我也搞不很清楚,我们农村人,对于旧的传统,旧的观念一直是很慎重讲究的,老规矩依然保留着,所谓的“守夜”第一个是逢年过节,先祖回家,此时全家人要陪伴无影的祖先坐坐,以求保佑来年的风调雨顺,全家平安。第二是:时至新旧交替,全家团圆,欢聚一堂,要等到晚上零点的到来,叫“辞旧迊新”。

至于说现在还有没有这个必要,个人认为是这样的:农村人还是守守旧规矩为好,因为习俗是一代代遗留下来的,既然先辈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再说在这喜庆之日,烤烤火,叙叙家常,即保持了旧时的气氛,又增添新年的喜悦,我觉得还有必要保持。这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请多多指教!谢谢邀请!

除夕夜,大年三十有守夜的习俗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寓意?

老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除夕这天(大年三十)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多忙,都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吃上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大年三十是年的最后一天,又称为“岁除”,民间非常重视,因此这一天有很多习俗、有很多禁忌,这些习俗和禁忌并不是封建迷信,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反映了我们老祖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禁忌和习俗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图个吉利、图个平安。

注意:除夕一般在农历的十二月廿九或者十二月三十,但是人们习惯上把除夕称为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有哪些习俗或者禁忌?老祖宗留下的8大传统不能忘!

一、大年三十包饺子

在我国北方有过年吃饺子的习惯,这一天全家团坐在一起,互相分工,擀面皮、包馅,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氛围。饺子要在除夕晚上12点钟以前包好,12点一到就开始吃饺子,表示新旧交替,这也寓意着“吉祥如意”。

其次,饺子的外形像元宝,吃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象征着发大财的意思。

二、年夜饭餐桌上少不了一道鱼

一年一次的年夜饭,是全家都要动员的大餐,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年夜饭是幸福的饭、是团圆的饭。在老人看来过去抚育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而在子女看来年夜饭正好借此机会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有利于增强亲情。

年夜饭的菜不仅种类丰富,而且份量足(大年初一不做新米,都是吃大年三十的剩菜,表示“年年有余”),不管是我国北方还是南方,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表示年年有“鱼”,鱼和“余”同音,寓意着“年年有余”。除夕晚上在吃鱼时最好留着鱼头或者鱼尾巴,这也表示“年年有余”,这也反映了老祖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门上的“福字”不要倒贴

红色是最喜庆的颜色,过年这一天要贴年红(春联、窗花、门神、年画、福字等),贴年红寓意着红红火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贴“福”字表示福气、福运,寓意着“福”来了,但是贴“福”字时很多人都容易出错,容易留下笑话。很多人会把“福”字倒着贴,表示“福气到了”。其实“福”字不能倒着贴,“福”字倒着贴福气会跑掉,只有上面有“口”的物品才需要把“福”字倒着贴,如米缸、水缸、箱子等开口的物品,才需要倒着贴“福”字。

四、大年三十燃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极大地烘托年味。屋内是欢声笑语,屋外是震天的响声,鞭炮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

此外大年三十燃爆竹还可以驱赶“年兽”。年兽是古代传说中的恶兽,这种恶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来去如风,凶猛异常。年兽每当年末的除夕之夜就要出来伤人、吞噬牲畜,村民会感到非常恐慌。

不过年兽有一大弱点,那就是怕爆竹声,因此为了赶走年兽,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燃爆竹,放爆竹也渐渐成为节日习俗。

五、除夕要祭祀

对于重大传统节日,古人都会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这不仅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也是传承孝道的表现(祖先是我们人类的根本)。

除夕这天在清扫好庭院、陈旧布新后,我们还要准备好美食(我们这边用猪头或者大公鸡来祭拜)、茶酒、点上香,按照长幼顺序进行跪拜。先拜天地,然后拜老祖宗牌位,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大吉大利。

六、除夕守岁

除夕这天是年末最忙碌的一天,但是这天晚上是不能早睡的,除夕夜当晚家家户户灯火通宵不灭。全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围坐在火炉旁或者电视机前闲聊、通宵守夜,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灯火通明、岁火不熄灭,守岁是重要的年俗活动,守岁有两层寓意:一是壮胆,相传除夕夜这晚有年兽出没,大家聚在一起闲聊可以壮胆,因此谁都不敢先睡觉;二是能祛除瘟疫,这天灯火通宵不灭,象征着把瘟疫驱赶走,有保佑平安之意。

七、发压岁钱

除夕夜吃完年夜饭后,长辈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相传在大年三十夜里会有小妖(名叫“祟”)在夜里出来惊吓孩子,导致小孩发烧生病,聪明的孩子会变得疯癫。而古人认为“压岁钱”可以辟邪驱鬼,能够保佑晚辈平平安安度过一年,这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也成为了一种“互相攀比”的工具,孩子的感恩意识也慢慢变淡。

八、当年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

这里的过年是指除夕夜,在很多地方当年出嫁的女儿只能在婆家过年,而不能在娘家过年。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表示女儿嫁出去了就要随婆家;二是为了不让别人看笑话,如果女方当年结婚就去婆家过年,会显得男方家没面子,而婆家的人也会误认为女方的受了委屈,因此在很多地区有“出嫁女儿大年三十不看娘家灯”的说法。虽然刚出嫁的女儿大年三十不能在娘家过年,但是按照习俗,大年初二女儿和女婿要回娘家拜年。

总结,俗话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大年三十(除夕)这天有很多习俗和禁忌,这些习俗和禁忌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目的就是为了平平安安过大年,同时也是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除夕晚上会不会吃饺子?

我在大西北呆了几十年。受北方人的影响。大年三十晚上,即除夕夜是一定要吃餃子的。有这个习俗。大概黄河以北的人们都有这个传统吧!

除夕杜牧?

杜牧没有写过关于除夕的古诗。节选一篇杜牧关于秋夕的诗句。

《秋夕》作者:杜牧 【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白话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

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

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一整夜不闭灯是什么习俗?

一整夜不闭灯,这种灯被称为长明灯。点长明灯是一种很古老传统风俗。这种风俗不仅中国有,外国也非常崇尚。此文专讲中国的民间传统风俗之中的长明灯。

中国民间点长明灯的风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除夕之灯

中国民间传说,每到除夕之夜的时候,驻在人间,保护、监督凡间人们的诸路之神,均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凡间的善情况。比如灶王神于腊月二十三就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民间至今还有在腊月二十三这天"送灶"或"辞灶"的风俗。

地上的诸神上天后,各种平时不敢出来为恶的鬼怪,古代民间称之为“魑魅魍魉”,在平时逢年过节时,因有正神在,这些野鬼自然享受不到人们敬奉。而除夕之时,人间家家户户都置办了年糕酒食之类的东西,这些是鬼怪们求之不得的东西,于是它们就出来到处游荡碰碰运气。据说,这些鬼怪并不满足享用年糕酒食之类气味,如果家里没有亮灯的话,它们还会顺手夺取夜里啼哭小孩与夜里咳嗽性命。民间为了防止鬼怪为害,就在堂屋的神龛上点两支油灯,因此除夕通宵油灯必须亮着,就是次日也不能吹灯,直到油尽灯熄。

也有地方传说除夕之夜有一种叫“年”的动物,常到人间侵害小孩,如果家里除夕之夜点了灯,“年”就会害怕,不敢接近,这样家里就安安稳地过“年”了,这也是中国民间“过年”的来历。

灵堂之灯

老人去世之后,一般设灵堂,灵堂内停尸床前,或是入棺后的灵柩前,放香炉一个,烧纸盘一个,根据地方不同风俗,置祭品若干摆放。中国民间的共同风俗是,一定要在此放油灯一盏,即长明灯,也有的地方称为万年灯。这盏灯从人死开始,直到出殡前都不能熄灭。据说此灯是为了给亡灵照亮去阴间的路,没有灯光的照亮亡灵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阴间路,到不了阴间就投不了胎,会变成孤魂野鬼,所以不能熄灭,亡者停几天就要亮几天,而晚上守灵人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这盏灯不能熄灭。

关于这盏灯的说法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为了防止猫及其它动物爬到亡者的尸床上去,不利尸体的保护。这一点像不像前面那样迷信,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祭祖之灯

关于民间祭祖的风俗,地方不同,祭祖的时间也不同,地点也不同。一些地方是除夕之夜和正月十五,除夕之夜家中神龛上的灯不能熄灭,据说是为了给祖先照亮来时的路,正月十月一整夜不熄灯是为了照亮他们回去的路。

还有一些地方在祠堂或祖庙内祭祖,大都有传统固定的祭祖时日,还有一些须择吉日,时间有一天晚的,有三天三晚的,或更长的。在祭祖期间,祖先灵位前的灯,不管是白天黑夜都不能熄灭,一般安排专门的人值守。还有一些地方有傩祭风俗,其神位前所点之灯也是一样,在傩祭期间日夜不灭。

龙灯之龙头龙尾灯

在湖南湘西与湘西南苗族村寨中,正月有舞龙灯的风俗。舞龙灯一般是除夕发灯,到河边开光把灯点亮,正月十五收灯,也要到河边去把龙灯烧掉。龙灯发灯后,一直到收灯时,其龙头和龙尾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点着蜡烛,不能熄灭,中间部分只要不出灯(舞灯)时,可以不用点蜡烛。据说时时保持龙灯的头部和尾巴亮灯,是表明对敬奉龙神的诚心诚意。

除此四类之外,一些道观、佛寺与帝王墓葬也有点长明灯的,这种带有宗教或皇家性质的场所与民间风俗不是一个类别,在此也就不做介绍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