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动物大迁徙,一般不参与非洲大迁徙的动物是?
非洲大迁徙的动物一般分布在热带草原地区,逐水草而迁徙,大猩猩生活 在热带雨林,不参与大迁徙...非洲猫鼬有多大?
猫鼬,直立身高仅12英寸,一种小型、花面的哺乳动物,居住在地球上最炎热、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作为獴科动物之一,这种可爱、早熟且喜欢群居的动物,性情凶暴起来足以杀死一条眼镜蛇。
视力:彩色 - 眼睛周围的黑色圈纹,就象戴着一副自制的太阳眼镜
四肢:爪子不能缩回
耳朵:可闭合
身高:12英寸
体重:2磅
光吸收能力:被称为"动物界的太阳能电池板"的猫鼬,利用其深色皮肤、毛发稀少的腹部来取暖
尾巴:长8英寸,用作三角架来保持直立的姿势
活动:日间(白天活动)
寿命:12到14年
族群:通常由5到30只组成
产地:非洲南部/喀拉哈里沙漠
住所:草地洞穴,与地松鼠和黄獴一起分享洞穴
迁移性:如果食物耗尽,猫鼬群会一年迁移多次
领地性:猫鼬的领地性极强,会强悍地拒绝其它猫鼬群进入本方的领地
守卫:对许多动物而言,猫鼬是"小菜一碟",因此,当其它猫鼬在觅食或打盹时,总有一只猫鼬在站岗放哨
主要天敌:猛雕和胡狼
911:不同的警报声,意味着不同的掠食者
分工专化:作为族群首领的公猫鼬和母猫鼬,承担生儿育女的大部分工作
产仔数量:一胎2到5只幼仔
妊娠周期:11周
繁殖季节:野生猫鼬为10月到次年8月,圈养猫鼬为全年
抚养:母猫鼬负责喂食,成年猫鼬都会照看小猫鼬
早熟:性成熟只需一年。
王东岳演讲中古人从非洲迁移到世界各地?
看过他的若干演讲视频,印象之一是:着中式服饰,讲西方学术。观念和思路,都没有走出西方学术体系,可以说,未曾越雷池半步。至于所谓“递弱代偿”之说,也可视之为仅是表达方式上的新颖。所以呢,关于人类起源,智人的散布路径,王先生也只是重复了西人的说法,就可以理解的了。他是西方学术的中土布道者。归纳整理,以国人熟悉的语言和逻辑,传布之。在快餐文化泛滥的背景下,自有着某种积极的意义。
如果说人类是从非洲逐渐迁移到世界各地的?
人类迁移学说,在大陆地上十几万年逐渐迁移倒是说的通,但那些远离大陆孤立的岛屿就无法理解了。比如太平洋上那些小岛,特别是远离大陆孤立的复活节岛之类的岛屿,也有原始土著人类。难道古猿人闲着没事还能制造轮船,好好的大陆不呆,非要向恐怖的大洋深处去一个完全未知的目的地繁衍生息?那是古猿人类吃饱撑的吗
非洲动物迁徙的路线和时间?
东非大迁徙从坦桑尼亚境内的塞伦盖蒂公园南部,迁徙至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时间是每年6月左右。
迁徙的原因:从每年的5月中后期开始,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就迎来了它的旱季,在这期间,公园的水草不能满足大量食草动物们的需求,所以食草动物们开始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
扩展资料:
参加大迁徙的兽群分为前中后“三军”;打头阵的是20多万匹野斑马,紧跟其后的是百万头角马,殿后的是50万只瞪羚。因为斑马喜食高层新草,中层嫩草正好是角马的食物,而底层短草便是个头矮小的瞪羚的美味了。紧跟食草动物之后,便是成群结队的非洲狮、猎豹、豺狗等凶猛食肉动物。
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200多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的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在这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队伍中,只有30%的幸运者能够回到出发地,而跟随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40万在惊险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