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心禾,电视剧清平乐中哪些人物和剧情让你印象深刻

天美资源网

苗心禾,电视剧清平乐中哪些人物和剧情让你印象深刻?

01 美术

构图对称,空镜很美。

02 礼仪

苗心禾,电视剧清平乐中哪些人物和剧情让你印象深刻

男对应左手,女对应右手;男属阳,女属阴。所以作揖请安时,男性左手在上,女性右手在上。

如:

03 服装、化妆、道具

正午阳光制作的剧在服化道上都很用心,我主要说下这部剧中的道具。

垂拱殿、罗汉床绣垫烛台、立扇坐屏、盆景、茶炉、荷包

04 人物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名家在宋朝,除王安石外,其他人都是欧阳修的学生,有许多名家大家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出现或提及。

韩琦

《迎春》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范仲淹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岳阳楼记》(选段)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晏殊

《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夏竦

著有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节录自《永乐大典》)。

吕夷简

05 风雅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06片头和片头曲

片头很用心,用画卷来叙述宋仁宗时期皇宫大臣、文人墨客、市井生活等景象。

歌词体现出宋仁宗一生所遇到的人和事、情与景,抒发了赵祯为君、为夫、为父的伟大心愿和悲凉情怀。

子皆寿短 储落旁女亦娇拗 终惶惶然民亦皆 君子女市井平宁 百姓康惟愿我能 一日为己从心从孝 勿思复礼为夫恣情于内为父舐犊于膝识卿于初 无疏离但愿吾能 尽节其欲亦君亦父 勿忧旦夕慎乃君德之首民为天下根基为四海平宁 何敢恣意

清平乐中苗心禾的位份是什么?

《清平乐》中苗心禾是宋仁宗乳母的女儿,与宋仁宗从小青梅竹马,她是了解宋仁宗最多的人,一生只爱宋仁宗,甘愿为他付出所有。宋仁宗赵祯登基后苗心禾被封为苗贵妃,她还是仁宗最心爱的女儿赵徽柔公主的生母,是宋仁宗一生最为重要的后妃。

宋仁宗对曹皇后是什么样的感情?

宋仁宗对曹皇后的感情,可以说是很复杂的,在不同阶段,也有微妙的变化。

第一阶段:陌生的媳妇,媒妁之言的厌恶

曹皇后是众臣为宋仁宗选的皇后,而在曹皇后进宫前,宋仁宗并没有见过她,更谈不上感情了。

其实,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当时也不是宋仁宗喜欢的女子,但是刘太后掌控朝政,直接把郭氏定为皇后。

刘太后去世后不久,宋仁宗就以郭皇后无子为由把她废了,没有刘太后的压制,宋仁宗想选一位自己喜欢的皇后。

当时宋仁宗喜欢一位陈氏女人,想娶她为皇后,但是遭到了大臣的极力反对,因为陈氏家族没有高贵的门第,大臣认为不能担任大宋皇后。

大臣们几经讨论,最后选了宋朝初年名将曹彬的孙女曹氏为皇后,宋仁宗虽说不愿意,但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大政治背景下,只好勉强答应。

曹氏对宋仁宗来说,是陌生的,是不喜欢的,甚至是讨厌的,曹氏被册封为皇后,但宋仁宗很少让她侍寝。

压制的越厉害,反抗的就会越激烈,大臣们给宋仁宗塞进来一个皇后,宋仁宗打心眼里是不喜欢的,甚至潜意识里厌恶。

所以,曹氏刚册封为皇后时,宋仁宗眼里,曹皇后是个陌生的媳妇,充满着对“媒妁之言”的厌恶。

第二阶段:曹氏有德才,略生怜爱

宋仁宗是个很有仁爱的皇帝,总是为别人考虑。曾经有一次,宋仁宗吃饭时吃到一粒沙子,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不舒服,而是告诉旁边的宫女不要声张,因为这在皇家可不是小事,管理御膳的人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宋仁宗不想因此让下人受惩。

宋仁宗,可以说非常对得起“仁”的称号,这在对曹皇后的感情上,也有很好提现。

曹氏成为皇后之后,尽心处理后宫事务,面面俱到,宋仁宗对她不冷不热,她也不撒娇,不埋怨。

宋仁宗发现曹氏并不是那么讨厌,而自己却经常有意冷落她,这对她来说自然是不公平的,宋仁宗心生愧疚。

于是,当宋仁宗了解曹氏后,对她产生怜爱,没错,是怜爱。

因为宋仁宗对曹氏的感情,并不是男女之间的那种喜欢,而是曹氏并无过错,而且德才兼备,宋仁宗对她有种过意不去的愧疚感。

这时候的宋仁宗,对曹皇后是怜爱,开始尝试着弥补。

第三阶段:平平淡淡好搭档

宋仁宗对曹皇后有了怜爱之情后,也尝试着喜欢她,和她恩恩爱爱。

但是,已经身为皇后的曹氏,在皇后这个角色上无可挑剔,结果陷入其中,一切规规矩矩的,缺乏了女人的那种“可爱”和对男性的吸引力。

曹皇后扮演好了皇后,却没有扮演好妻子,宋仁宗在多次尝试和曹皇后恩爱却发现无法喜欢上她,于是,曹皇后成为他眼中的好皇后,却没有接纳她作为妻子的身份。

最近热播剧《清平乐》中,宋仁宗对皇后曹氏的感情描写,就很不错的再现了宋仁宗对曹皇后的微妙感情。

我们从中发现,在宋仁宗眼里,曹氏是个好皇后,是个懂事的好女人,是自己事业上的好助手,但却没有多少妻子的味道。

对张氏的盛宠不衰

相对于皇后曹氏而言,张氏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幸运是因为她得到了宋仁宗的万千宠爱,是个幸福的女人;不幸是因为宋朝的大背景,让她永远位于曹皇后之下。

张氏能赢的宋仁宗的心,是她那股热烈的感情、玲珑可爱的形象,是她的女人味儿正好符合宋仁宗的口味。

宋仁宗的两任皇后,一位是受“父母之命”,刘太后强加的郭皇后;一位是受“媒妁之言”,大臣们强推的曹皇后。

对于宋仁宗来说,这两段不情愿的婚姻,始终难以释怀,成为他心里抹不去的阴影,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他。

宋仁宗压抑,不如意,受到牵制,作为皇帝,他不得不顾全大局,身为男人,他始终无法尽意。

这时候,张氏出现了,张氏的玲珑可爱,正好调动宋仁宗规规矩矩的心。

在张氏这里,宋仁宗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心灵的自由,找到了作为男人应有的释怀和澎湃激情。

这样的女人,正是自己想要的,宋仁宗的万千激情,终于有了释放的对象,宋仁宗把万千宠爱,全都抛撒在张氏这里。

一次,在张氏软磨硬泡下,宋仁宗答应让其伯父担任宣徽使官职,怎奈包拯犯颜直谏,极力反对,宋仁宗只能收回成命。

宋仁宗是个相对不徇私情的皇帝,但在张氏这里却松动,可见对张氏的宠爱之深。

张氏虽然没有尊享皇后的殊荣,但却享受了男人对自己的万千真情,作为女人,张氏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张氏去世后,宋仁宗用下葬皇后的礼节下葬张氏,并在4天后正式追封张氏为皇后。

当时曹皇后还在世,却追封张氏为皇后,一死一生两位皇后,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严重违反了礼制。

面对大臣们的台谏,一向尊重谏臣的宋仁宗却置之不理,在他心里,对张氏的宠爱是真的宠爱,作为皇帝,受制于大臣没能给自己爱的女人一个皇后的身份,在她死后,宋仁宗不再把自己当成皇帝,而是一个男人,一个男人,就要爱自己的女人,对自己负责,对爱的人负责。

结语

宋仁宗对曹皇后的感情,在不同阶段有着微妙的变化,但在这变化的感情中,却没有男人对女人的那种爱。

宋仁宗把曹皇后当成了伙伴、助手、秘书,却没有把她当成自己的妻子。

在宋仁宗眼里,张氏才是他爱的女人,在张氏这里,他才是真正的扮演了男人,对张氏盛宠不衰,死而不止。

大家认为呢?

【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宋史》、《续资治通鉴》、《宋史纪事本末》。

清平乐张茂则与张贵妃为何在官家那里先后失宠?

《清平乐》中张茂则与张贵妃都是官家生命中比较重要的人物,一个从小陪着官家长大,一个又是官家喜欢的女人,但是他们两个先后在官家那里失宠,最大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董秋和的出现,而董秋和确实张茂则安排的。

董秋和是谁?

董秋和是仁宗时期专门研究妆发的女仕官,简单说就是专门为娘娘们研究化妆品、发型的人,她为人和善,做事踏实认真,心灵手巧又善解人意。

《清平乐》中,董秋和第一次出现,便是为苗昭仪做发型,因为那天给苗昭仪化妆的时候,在眉心点了个胭脂,得到曹皇后的赞赏,便被引荐给曹皇后,为曹皇后梳洗打扮,更是得到了官家的目瞪口呆,称:

与皇后在一起数年,却从未见丹姝如此打扮,今日一看,确实好看!

而董秋和与官家第一次见面,是因为秋和为了研制新的护肤品,导致自己耳后起了红疹,官家爱护下人,便劝慰她:

今后试装,让你手下的女官做就是了,你经常试新品,常年下来,会损害肌肤的!

而秋和却说:

自己本来肌肤敏感,新产品研制出来,只要自己用着无毒无反应,娘娘们就可以大胆放心使用。

一番话下来,官家觉得董秋和果然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姑娘。

再之后,董秋和便与曹皇后走得甚是亲近,曹皇后待秋和更是无微不至,情同姐妹。这也会秋和将来成为官家的女人,做了很好的铺垫。

张美人过于显摆,让官家丢脸

《孤城闭》中,七夕将至,宫中举办宴会,宴会上很多妃嫔穿着正式,皆为逾矩,但张美人却戴了一个珍珠牡丹的发冠,穿着真红穿花凤织锦褙,而这锦褙在宋朝应该是皇后该穿的服饰,《朱子语类》载:

“褙子本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主母之背,故名褙子。

大概意识是说,褙子是主母该穿的衣服,即中宫之主的专有服装,却没想到张美人穿这件衣服,很多人大为吃惊。

皇后那天问张美人,你这发冠是什么名字?张美人说:

叫冠群芳

短短四个字,显示出了张美人的霸道蛮横。张美人说罢,就朝官家看去,想得到官家的称赞,却没想到,官家说:

满头白纷纷,更没些忌讳。

张美人听到这话,立马知错,说要赶紧回去换发冠衣饰。张美人日常在宫中嚣张惯了,难免树敌众多,难以得到他人心满。

董秋和成功夺得官家喜欢

董秋和在入宫之前,与心上人董白两情相悦,心有约定,却没想到秋和在皇后身边久了,竟有些同情皇后,更是感恩皇后对她的关切,于是她思来想去决定留在宫中继续服侍皇后。

秋和被官家纳入后宫之后,更是百依百顺,爱护有加,即使官家扬言要杀了她,她也敢于在官家大怒之时安慰他,足以见得秋和的善解人意。正因为秋和本人的脾气性格得到官家的宠爱,而张贵妃由于勾结朝中大臣,遭到官员的弹劾,官家冷落了她,以至于张贵妃变得神经兮兮。

有一次,张贵妃当着张茂则和董秋和的面,对官家发怒说:

你还真给皇后面子,连她的两个心腹你都欣然接纳,一个随你上朝堂,一个陪你上龙床!

此话一出,才知道张贵妃失宠,是因为秋和的出现,攥住了官家的心。

情人眼里揉不得沙子,茂则只能失宠

作为与官家从小一起长大的茂则,因为与皇后一见钟情,便誓死护曹丹姝一生平安顺遂,他在官家面前说了曹丹姝多少好话,即使再公正客观、滴水不漏,官家必然也能看出来茂则的心,况且官家也曾多次试探过茂则对皇后的看法,他难免会对皇后与茂则之间的关系起疑心。

茂则为避免皇帝做出大的举动,只好默默不言语,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至于后来皇帝驾崩后,茂则都一直陪在曹丹姝身边。这也算是一种幸福了。

总而言之,张贵妃和张茂则先后的失宠,是因为董秋和的出现,更是因为茂则心疼曹皇后,想找个人制衡张贵妃,而秋和正适合官家的喜好,成了制衡的关键点。

作者:蔡小记

在清平乐中郭皇后为何被宋仁宗废了?

从前大娘娘选她压得住的儿媳,如今朝臣选天下人的国母!

这是郭后被废,朝臣推选曹氏为后时,官家心中所想,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郭氏出身代北名门望族,太后刘娥作主为后,也算政治联姻,郭氏实非官家所喜,况且郭氏蠢笨异常,骄横跋扈,更增官家所厌。

《清平乐》剧中,特意给出了几段郭氏蠢笨的戏份。

郭氏端着自制酿梅子来拍大娘娘的马屁:

郭氏:这些酿梅子还有这些点心馅料,可都是用上好的药材精心酿制过的,能生津、化痰、润肺、止渴,官家特别喜欢,官家说这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味道。先帝龙驭上宾之后,这宫里虽说也有一些果子蜜饯方糕酥饼,可味道却都不对。官家命臣妾特意给大娘娘送些来,让大娘娘品品这味道像不像当初李娘子做的味道。大娘娘:李娘子?郭氏:就是大娘娘身边的那位李娘子,官家还说李娘子陪守皇陵后,这宫里便没这份味道,臣妾想这李娘子虽不在宫中,可这方子不难找,赶紧找老内人查寻,得知李娘子的手艺是在宫外一家铺子里学会的,便让人寻了来,臣妾按这方子做了出来,官家说这熟悉的 味道又回到宫里来了!大娘娘:这味道又回到宫里来了?什么味道啊?郭氏:就是李娘子做的蜜饯梅子的味道啊,大娘娘,快尝尝吧!大娘娘端起碟子,看见刻着:三春晖。郭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臣妾特意让人刻在这碟子上的,因为官家品尝这梅子的时候顺口吟了这两句诗,臣妾心想,想必是这梅子的味道让官家想起小时候大娘娘对他的宠爱……

官家并非大娘娘亲生,生母李娘子。官家借郭氏之口,通过酿梅子传递自己思母心声。郭氏蠢货还把“三春晖”刻在碟子上,句句都扎大娘娘的心。大娘娘修养好,城府深,不动声色地应几句。

跟随太后多年的内侍稷臣,听不下去,借着骂小黄门打断郭氏的谍谍不休:蠢货,没有邀功讨宠的脑子,不想活了,最好牢牢缝上你的嘴巴!

还有一段是郭氏向太后哭诉官家不喜欢她。

郭氏:官家不肯见我已足足半月有余,我这个中宫娘娘连官家的面都见不着。从前虽说冷淡,好歹还以礼相待,可如今尚氏、杨氏、孙氏那几个狐媚子,日日换着花样魅惑官家,她们瞧官家那样,越发对我不敬了,今日在御花园孙氏居然不向我请安。大娘娘,她们在私下传,说当初官家冷落我是大娘娘逼他娶了本宫,后来官家越发对我厌恶,是因为官家知道大娘娘……

大娘娘打断了她愚蠢的话语:厌恶什么?厌恶本宫?没错,两年前是我迫他娶了你。如今你跑到我这儿来告诉我,你的夫君不爱你,不敬你,你是在抱怨我不该迫他娶你?还是想告诉我,我儿不孝啊?是想求我让陛下下旨废后,还是想挑唆我们母子相残呢?

郭氏吓得跪下哭道:臣妾不敢,臣妾不敢!

大娘娘接着说:我能给你中宫之位,却给不了你中宫之尊。你想接近官家却又无才无智,又不贤不顺,我又能如何呢?

大娘娘虽然说的尖刻,但却是金玉良言,如果郭氏能听进去,好好修德,以后也不致被废。

可惜,郭氏太笨,还继续哭诉:臣妾难受,憋屈。

大娘娘:这世上没有谁能日日开心,谁没有愤懑难制?欲得他人之惧,先有慑人之能,欲得他人之敬,先有服人之德!

大娘娘把正在看的一本《论语》递给她说:读书未必能治国,助你修身静心吧!

唉,这书不知郭氏可曾翻了一下,修身静心更不用说了,大娘娘去世不久,就在御花园与两位美人撕打,把赶来相劝的官家脖子抓了一道血口子。

官家这次不想废后都难,言官自会上书。郭氏被废后,群臣推选开国大将曹彬孙女曹丹姝为后,曹氏熟读经史,贤良淑德。却因韩琦的一句:曹氏貌丑。让官家在大婚之夜,逃避洞房。

半世疏离,一世知己,与你相守朱门里。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