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作为官名,古代书院的职业有哪些?
山长
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授业者称之为山长.宋代将始建於南唐升元年间的庐山白鹿洞的“白鹿国学”(又称“庐山国学”),改成白鹿洞书院,作为藏书讲学之所.元代于各路、州、府都设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教授
宋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元代诸路散府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亦置教授。宋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教授》:“宋朝神宗元丰中,兴太学三舍,以经术养天下之才,又於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导诸生。”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仲子教授》:“至壬子癸丑,果连捷,中会榜第四,后补宁国府教授。”
博士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炆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教习
教习, 学官名,掌课试之事。明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训课庶吉士者曰教习。自明宣德五年始,命学士一人(后改为礼、吏两部侍郎二人)任教称为“教习”。 清 代沿用此制:翰林院设庶常馆,由 满 汉 大臣各一人任教习,选侍讲、侍读以下官任小教习。官学中亦有设教习者。《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贤契,目今朝廷考取教习,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
一头驴圈在书上打一成语?
博士买驴 bó shì mǎi lǘ 【解释】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结构】主谓式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补语;形容文字表达不得要领 【近义词】不得要领 【反义词】言简意赅 【例句】写文章不能学博士买驴,不得要领。 【成语故事】当时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医生的别称和雅号?
医生古今的尊称和别称中国古代的医生就叫中医,中医的四大别称——岐黄、青囊、杏林、悬壶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已经数千年历史。而当今的称谓是相对西医而言的,在西方医学尚未流入我国之前,中医本不叫中医,而是有独特的内涵和丰富的称谓。
岐黄:源于《黄帝内经》的称谓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岐黄之术。自然,岐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青囊:名医华佗的典故
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杏林:名医董奉的故事
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悬壶:修道求仙的传说
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葫芦里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岐黄之术?
黄指的是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黄帝常与岐伯、雷公等臣子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
其中的很多内容都记载于《黄帝内经》这部医学著作中。后世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崇,遂将岐黄之术指代中医医术,并认为《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理论的渊源、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直至今天,凡从事中医工作的仍是言必称引《黄帝内经》之论。
《黄帝内经》的文字属于秦汉时期的古文,在文体上相当于赋的体裁,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对于汉学文化亦有巨大影响,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阅读这样一部古典医籍在文字上也有不小的困难,因此历代医家都曾做过详略不同的注释。对于初学者,可先选择诸如《内经选读》之类的教材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现代对医生的称呼,疾医、医师、先生、郎中、生命天使、医士、大夫等,中国自古不同于西方,宋代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为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
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日本在明治以后称呼为:医师先生、医生、老师
美国传统性地医生被称Physician。同时,以不同专业领域被分招呼为:内科医生(Physician)和外科医生(Surgeon),Doctor。
博士买驴的意思是什么?
博士买驴(拼音:bó shì mǎi lǘ)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1]
“博士买驴”(博士:古时学官名)指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比喻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作谓语、补语。
袁绍儿媳妇甄洛为什么遭到曹操父子惦记?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里,每朝每代的帝王对权利、美女和财富都是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终极目标,而且在所有的开国帝王之中,他们从来不会在乎前朝帝王所拥有美女的身份,只要是自己看上的,就会使出一切手段占位己有,而这些帝王们留下来的遗孀,她们的命运从来不能由自己主宰,像明末的美女陈圆圆,为了她李自成和吴三桂刀兵相见;隋末的萧后都成为争抢的对象,那么,在官渡之战后,曹操父子二人就上演了一出争抢袁绍儿媳甄洛的闹剧,这是为何呢?
甄洛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加上自己聪明聪明伶俐,俗话说得好,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甄洛逐渐出落得亭亭玉立、美若天仙,她博览群书、通晓经史,成为才貌双绝的大美女。后来袁绍听闻甄洛才色双绝,知书达礼,便将甄洛纳为自己的二儿子袁熙的媳妇。
在官渡之战中,袁绍因不听许攸的计谋,被曹操偷袭后方物资重地乌巢,被曹操的的溃不成军,后来曹操率军攻破邺城,曹丕父子听闻甄洛的美貌艳绝四方,心痒难耐,在曹操父子见到美若天仙的甄洛时,霎时间被甄洛的美貌惊呆了,曹操本想将甄洛纳入自己的后宫,但看到自己的儿子曹丕对甄氏情有独钟,虽然美色当前为了顾及自己的颜面,只好忍痛割爱把甄氏许配给了曹丕。
当回到许昌之后,甄氏不仅和曹丕的姬妾们相处的非常不错,孝顺贤惠,夫妻二人感情很好,可是帝王们都有着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通病,新鲜感一过,他们便寻求新的刺激了,被曹丕冷落的甄洛心中不是滋味,悲愤交加后写下了《塘上行》,抒发了自己对曹丕的爱恨情仇,曹丕知道后很生气,再加上小人进馋言,曹丕对甄洛动了杀心,最后便赐甄氏自尽。
甄氏的死让曹操的另一个儿子痛心不已,他就是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一个才高八斗而又多情的人,他对才色俱佳的甄氏倾慕不已,只是不敢逾越道德的底线,将对甄洛的爱慕之情深藏心底。在甄氏被赐死后,曹植悲痛万分,甄洛的倩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情感,千古名篇《洛神赋》就这样诞生了。
做为一个人有爱美之心,这是在正常不过了,更何况甄洛绝世容颜有谁为之不动心呢?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她们的命运自己是无法主宰的。不过,曹氏父子三人能同时争夺一个女人,这也算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也算是独一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