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保是怎么死的,中国四大女将?
花木兰: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想必再看的都知道,她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
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清代《曲海总目提要·雌木兰》也说:“木兰事虽详载古乐府。按明有韩贞女事,与木兰相类,渭盖因此而作也。木兰不知名,记内所称姓花名弧及嫁王郎事,皆系渭撰出。”
穆桂英:
穆桂英想必大家也并不陌生,她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年纪轻轻,自作主张,挑选丈夫,不受礼制等框架限制。男人不同意,就像京剧演出那样,把他缚绑,用刀架在脖子上硬意逼婚,这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快速结婚模式,是穆桂英一大创造。后来的武侠小说如《儿女英雄传》、《七剑十三侠》都有以此为滥觞的。
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
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穆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
樊梨花:
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
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今天我们听到评书版的《薛家将》,再看看最初的《说唐三传》,恍如隔世。唯有原著留下的樊梨花,成长为薛家将真正的灵魂人物。“命运,能奈我何?好气魄!” 所以说樊梨花也是《说唐后传》、《说唐三传》整理的初唐传说当中,为中华文化贡献的唯一的一个精华人物。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只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唐高宗被武则天下令处死,这也导致了后来的薛刚反唐。
梁红玉:
梁红玉估计很少知道了吧,不是说只记得前几个,而是因为前几个都有被翻拍成电视剧和电影,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客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身世,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迷恋出错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末尾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此时宋高宗没有步履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兵变,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拷打打击,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商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从命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停止包抄截杀。成效金军大北。
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
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相守。
樊梨花与穆桂英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回答!
樊梨花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但是穆桂英是小说演义里面的人物。随着文学与影视作品的不断丰富,这两位早已成为“巾帼英雄”的代名词,她们的传奇事迹也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
樊梨花为唐朝女英雄,真实存在樊梨花确实是真实存在,他的丈夫便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小说中叫薛丁山)。她年幼的时候便机智过人,美貌绝伦,父母更是异常的宠爱她。樊梨花的父亲本来是隋朝的一名将领,后来归顺了突厥,再后来归顺了唐朝。
当爱情来得时候,挡都挡不住。当樊梨花和薛讷第一次看到对方的时候,两人便一见钟情。樊梨花便想要嫁给薛讷,做他的妻子。可是,他的父亲怎么都不同意。后来,樊父看她那么的坚决,心中怒火燃烧,便拔剑去砍她。谁知,被樊梨花躲了过去,剑从墙壁反弹过来,反而刺中樊父,樊父便死了。
后来,樊梨花如愿与薛讷成亲,两人那是天作之合。薛讷很厉害,樊梨花也不是吃素的。虽然薛讷确实休过樊梨花,可是最终两人还是和好如初。在樊梨花的辅佐之下,薛讷那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因为樊梨花确实武功高强,在排兵布阵方面也是非常的厉害。她与丈夫一起平定西北变乱,为大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樊梨花绝对是一个奇女子,但是肯定没有小说演义里面的那么邪乎。小说演义里面她师从黎山老母,撒豆成兵,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排兵布阵那是样样精通,这确实有点夸张了。
穆桂英为虚构人物,不是真实存在的穆桂英只出现在小说演义中,如果她真的存在,并且真的那么厉害的话,正史应该是会有所记载的。可见,此人确实是虚构出来的。
穆桂英是文学作品中的一大经典形象,关于这一形象的戏剧,电影,电视剧也不少,基本都是表达了她是多么的厉害。穆桂英的师傅也是黎山老母。
她敢爱敢恨,异常潇洒,不受封建礼数的约束,从她逼杨宗保和她成亲就能看出。
她纪律严明,主动承担责任,她挂帅时,杨宗保不服命令也要军法处置。
她侠肝义胆,身先士卒,打仗时总是冲在前面。
她战绩突出,大破天门阵,平定南方,打服西夏!
在外作战是,她是一个无人能敌的将军,在家里时,她是一个贤妻良母。穆桂英这一形象,绝对是一个完美的集合体,集合了一个女子所能具有的所有优点!
结束语和穆桂英,樊梨花类似的女子还有花木兰,钟无艳。她们都是我国古代女子的典范。虽是女儿身,深藏男儿志,巾帼胜须眉,说的就是她们。
为何不见杨家将的身影?
杨家将是爱国主义的典范,他们的忠君壮举在民间传说中惊天地泣鬼神,为后人津津乐道。
比如大破天门阵、七郎八虎闯幽州、四郎探母、血战金沙滩、十二寡妇征西、穆桂英挂帅等等。
小时候听杨家将故事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杨七郎被害了。
仁宗年间,杨氏父子与辽军大战金沙滩,因为敌众我寡,令公杨继业被困两狼山,弹尽粮绝,形势万分危急。
对于敌人的劝降,杨业严词拒绝。
为了摆脱险境,他下令其子七郎回去搬救兵。可是他不知道,七郎此去是进入虎口,有去无回。
主帅潘仁美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杨七郎,嘴上说着一定派兵,心里却动了杀机。
原来不久前,杨七郎为了争夺帅印,跟其子潘豹擂台比武。
潘豹技不如人,为了取胜使出暗器,杨七郎见状大怒,结果了潘豹。
因为擂台比武立了生死状,约定死伤免责,潘仁美吃了哑巴亏。
这次杨家身临绝境,潘仁美不顾一切,要报杀子之仇。
于是他痛下杀手,将七郎射死。
身陷重围的杨令公又派六郎打探消息,音讯全无。
他拒绝了敌人的诱降,一头碰死于李陵碑下。
杨家将的故事荡气回肠,小时候听的时候真的是很有代入感。
杨家满门忠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国人的爱国情怀,所以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且杨家将个个武艺高强、能征善战,战斗力爆棚,将辽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哭爹叫娘。
那么在南宋灭亡的时候,杨家将为什么不挺身而出,他们去了哪里?杨家将的故事多数来源于演义,演义虚构成分很大。
比如演义中的大奸贼潘仁美的原型潘美,历史上是有这人,也是大宋将领,但是人家可并非奸臣。
历史上的潘美,是个胸怀大志的爱国青年。
他曾经说“大丈夫不在这个时候建立功名,取得富贵,却碌碌无为与世间万物一同了结(自己的一生),是值得羞耻的。”
最初的时候,潘美是帮皇帝传达圣旨的。
潘美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曾经单枪匹马跑到陕西,说服有造反打算的陕军将帅袁彦归顺大宋。
潘美的军事才华也有口皆碑,军队训练有素,打仗百战百胜。
66岁那年,潘美宝刀不老率兵北伐,一路过关斩将,“单独夺得寰、朔、 云、应等州”。
可见潘美陷害杨家是个历史冤案,是民间艺人让他背锅了。
不过杨家将的故事并非都是虚构,真实的成分还是占比不少的。
其中爱国将领杨业,就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而且杨业也是宋朝名将,宋史曾经为杨业立传:
杨业,并州太原人。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宋史·杨业传》
杨业是山西太原人,父亲杨信是麟州刺史。
虎父无犬子,杨业十八般武艺无所不精,善骑能射;而且带兵有方、用兵如神,战无不胜。
因此杨业名声大噪,人送外号“杨无敌”。
可惜的是,当初的杨业并非宋将,而是北宋敌对阵营后汉的军事骨干。
因为杨业父亲就是后汉刺史,杨业自然也是后汉军队一员。
20岁的时候,杨业就是指挥使了。
指挥使是多大的官,宋史中找不到有关记载,明代的时候是三品大员,职务相当于军区司令员。
五代十国时期,指挥使职权至少相当现在的师长。
我们这样说的依据,是宋史中的一段记载:“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意思就是说,宋太宗赵光义征战太原的时候,早就听说了杨业的大名,想让其为大宋效力。
如果是个基层军官,皇帝会知道他的大名?
宋太宗仰慕他的大名,派人劝降杨业。杨业是识时务的人,立即说服自己的主子归顺了大宋,当即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后来提拔为郑州刺史。
宋朝的刺史,跟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差不多,可见太宗非常重用他。
事实证明,宋太宗的选择是正确的。
杨业后来被派到代州(山西东北部),镇守边关,面对的敌人是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契丹。
结果杨业的军队将契丹军队打得满地找牙,以至于远远看到杨业的军旗,就会逃之夭夭。——“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毫无疑问,杨业的到来,让边境安定,暂时免去了大宋的心腹大患。
对此太宗非常高兴,任命杨业为云州(大同)军政长官,同时负责代州和郑州的防务。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业军功卓著受到皇上重用,引起了一个人的妒忌。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奸臣王侁。
王侁原来是后周的将领,赵匡胤发动兵变后投奔大宋,资历比杨业老多了。
看到杨业那么受待见,王侁心里超级不平衡,开始刁难、排挤甚至加害他。
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
这时候契丹已经成气候,宋军并没有占到便宜。
于是,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
潘美、杨业的任务,就是护送这些居民平安撤离。
军队一旦担负起保护百姓的重任,战斗力就大打折扣。
于是,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率领十几万军队打过来了。
杨业看敌强我弱,就对主帅潘美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我们不要避其锋芒,不同他们交战。”
这时候监军王侁开始说风凉话:“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认怂了,是不是怀有二心了?”
明知道敌众我寡,还逼着杨业上阵,明摆着是借刀杀人。
可是王侁的身份是监军,代表皇帝指挥军队的,作为下属,杨业没有说“不”的资格。
所以杨业明知道抵抗是送死,也要上。而且他对大宋忠心耿耿,不能接受任何质疑,所以只能以死明志。
他对王侁说“并非我贪生怕死,只是因为敌众我寡,不是出战的时机。不仅搭上士兵性命,还不能得到取胜。既然你要逼我,我只好出战,来表明我的忠心。” 临行前,杨业含泪对潘美说:“我出征之后,希望主帅您在这里埋伏军队。到时候我战败,敌人追到这里的时候,你就可以打个伏击战。”潘美听从了杨业的建议,在陈家谷口布下重兵。
当杨业兵败的消息传来后,潘美的军队已经乱了阵脚,只能撤兵。
当杨业的军队跟辽兵杀得天昏地暗,败退到谷口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一个救兵,当时就傻眼了。
事到如今,杨业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浴血奋战。
最后杨业多处受伤被俘,被俘前还杀死了几十个敌人,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
辽国将领非常欣赏杨业的军事才干,希望劝降他为辽国服务,被他严词拒绝。
最后,杨业绝食三天而死。
辽史中也有关于杨业的记载:
“继业(契丹人对杨业的称呼)败走至狼牙村,众军皆溃。继业为流矢所中,被擒。”
耶律斜轸斥责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
继业但称死罪而已!既擒,三日死。
杨业是辽国的敌人,辽史自然也不想夸他,这很正常。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杨业为大宋将领,死在敌人手里,没有屈服。
那么杨业有没有后人?杨业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杨延昭。
杨延昭沉默寡言,从小喜欢舞刀弄棒。,杨业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兴奋地判定:“此儿类我。”
以后杨业每次出征,都要将宝贝儿子杨延昭带在身边。
杨延昭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员战将。成年后成长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勇将。他卓著的战绩,也让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
宋真宗曾经对自己的宰相说:“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至于此。”
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
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万分,专门派出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看到杨延昭灵柩之后,也痛哭失声。(《宋史》:杨延昭死时,“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欧阳修曾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
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杨家将的第三代传人。出生于999年,1074年去世。
杨文广继承了先辈的基因,也是个优秀的军事将领,曾担升任兴州(今陕西略阳)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
杨文广之后,杨家就没有出过人才,更没有出过军事人才。
也就是说,历史上有杨令公,有杨六郎,却没有八姐九妹。
历史上有金沙滩血战,却没有十二寡妇征西。
这是为什么?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大宋在1005年跟辽国签订了和平协议“澶渊之盟”协议的签订为两国赢得了100年的和平环境。
没有了战争,就成就不了军人,杨家就没有了功勋卓著的军事将领,后人默默无闻再正常不过了。
岳飞是1103年出生的,《岳飞传》一开头就写道:岳飞出生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军人没见过刀光剑影,马儿也长了赘肉,军队战斗力下降。
宋金战争进行的时候,是1125年前后,这时候杨文广已经作古半个世纪,杨家没有了军事人才。
这时候,即使杨家有后人,也无法拯救北宋。
北宋的灭亡不是偶然的,是几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北宋丢掉了燕云十六州,失去御敌屏障;二是长期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国无良将精兵;三是游牧民族战胜农耕民族成为当时的历史大趋势,无法扭转。
即使杨家将再世,北宋的灭亡也难以避免。
杨家将虽然消失在历史长河,但是他们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
杨家将有几个兄弟都叫怎么名字?
杨延玉,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和杨延彬(他们老爹叫杨业,之妻佘赛花,后称作佘太君或杨令婆)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
大郎之妻周夫人,二郎之妻耿金花,三郎之妻董月娥、邹秀兰,六郎之妻黄琼女、重阳女,八郎之妻马赛英等。后来的评、鼓书中有:大郎之妻张金定,二郎之妻李翠屏,三郎之妻朱月梅(或称作花谢玉),四郎之妻林素梅(或称作林月英),五郎之妻马赛花(或称作马翠玉),六郎之妻柴美容、王兰英,七郎之妻杜金娥(京剧中,有的称作杜玉娥;另称作呼延赤金),八郎之妻周淑荣(或称作班秀英)及八姐、九妹、杨排风等人。京剧《雁门关》中,四郎化名木易,娶碧莲公主(《四郎探母》中称作铁镜公主);八郎化名王司徒,娶青莲公主。
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勉之妻焦月娘,杨宗英之妻姜北平(或称作姜翠苹、江北萍)
能找到的就这么多,知道你不太愿意看字多的,将就一下吧!
穆桂英活到多少岁?
67岁
穆桂英生于996年卒于1063年,去世的时候已经67岁.
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