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 国是,共的组词是什么?
组词:公共
词语解释:
公共gōnggòng
(1) 公有的;公用的
例注意公共卫生
英public;common;communal
引证解释:
⒈ 公有的;公用的。引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
司马贞索隐引小颜曰:“公,谓不私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七回:“那刘省帅向来最恨的是吃鸦片烟,这是那一班中兴名将公共的脾气。”
陈学昭《工作着是美丽的》:“晓平不能进电影院、剧院等任何公共的场所,因为那些地方的空气不好,对他的肺病有妨害。”
⒉ 犹公众。
国事访问接待流程?
国事访问是所有类型的外交访问中级别最高的。这一般是由来访国的国家元首应东道国的国家政府(一般由国家元首出面)邀请而进行的访问,应给予最高礼宾接待规格。
国事访问的礼宾接待一般包括:
接机:东道国派高层礼宾官员到机场接机;
欢迎仪式:军乐团奏两国国歌、检阅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检阅分列式、鸣放礼炮21响(若是室内仪式,则无分列式,不鸣放礼炮);
国宴:午宴或晚宴。
演讲:多数情况来访的国家元首会应邀在东道国发表公开演讲,演讲地点一般在大学、智库等教育研究机构,或国会;
其他非规定活动:如来访国家元首向东道国的国家纪念设施、烈士陵墓致敬。
正式访问是来访国政府首脑应东道国国家政府首脑邀请而进行的正式访问,级别比国事访问低一等。
主要差别是在礼宾接待上。欢迎仪式礼炮鸣放为19响,不检阅分列式,不鸣放礼炮,其它活动安排与国事访问基本相同。
比正式访问再礼宾等级上再低一级的是工作访问。
工作访问是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应东道国邀请,进行以工作为主要目的的访问。访问目的具体明确,比如参加在东道国举行的国家展览会、国际会议或签订条约,经常是为了对专门问题进行商谈与意见交换。工作访问的时间一般也比国事和正式访问要短。
在礼宾接待上,工作访问的礼宾礼仪从简安排,不设欢迎仪式及其它仪式性接待活动。
上述三种外交访问,其实全都是属于正式的访问,与正式的访问相对应的是。非正式访问。非正式访问包括:
私人访问:外国领导人以私人身份来访;
顺道访问:由于途经某国而顺道进行的访问;
秘密访问:这是不便于公开报道的;
过境访问:一般发生在飞行时间较长的访问途中。
此外,国家之间还有礼节性访问,时间紧促时开展的短暂访问、闪电式访问。
非正式访问的礼宾接待是随意度比较大的,双方的外交部门不会在礼宾问题上太过计较
非正式访问有什么区别?
国际上的通用惯例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外出访,分为三种,国事访问,正式访问和非正式访问。国事访问是最高级别的访问。指的是一国元首接受另一国元首的邀请进行的访问,国事访问非常高级正式!红地毯,礼炮,检阅仪仗队,举行国宴和发表演讲一个不能少!正式访问指的是一国元首受他国元首邀请,主要就某些重大问题举行磋商而进行的访问,也称正式友好访问,规格略低于国事访问。非正式访问指的是一国元首出访另一国,途中经停第三国而展开的临时性访问。这种访问相当于见面了打个招呼,为三种访问中规格最低的。另一种情况是一国领导以私人身份对另一国进行的访问。
大国风采是什么意思?
大国风范是指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气质和风范。大国风范它主要表现在对国与国之间事务处理的负责任的态度和全面兼顾的方针。所谓大国,不是取决于它的人口数量与国土面积,而是它的胸襟与气度。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不是大国的原因,就是中国国民没有作为大国国民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没有大国的风范。那么大国的风范到底从哪里来?
大国的风范就是从你我身上体现出来。中国再大也不过是由亿万个你我组成的,我们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中国在哪里?
中国就在你我脚下,就在你我心里!
中国人走到哪里,中国就在哪里!什么是大国风范?
我相信,只要亿万个你我,有风度、有风骨,中国必然就有风范!
国是与国事区别是什么?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