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的猎物,竟然生吃了丈夫身上的一块肉?
该公主叫溧阳公主,后梁简文帝之女,梁武帝之孙女,她的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侯景。侯景篡夺后梁政权,改国号为“汉”。不过,第二年他就被陈霸先、王僧辩打败,在逃跑途中被部下杀死。
侯景的尸体被运到建康后,《梁书》记载:“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曾罹其祸者,乃以灰和酒饮之。及景首至江陵,世祖命枭之于市,然后煮而漆之,付武库。”
也就是说,侯景的肉,被老百姓吃光了,骨灰都被和在酒里喝光了,惟独留下一颗头颅,被制成漆器,存放于武器库。
那么,溧阳公主真的吃了丈夫的肉吗?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美女与野兽的恩怨关于溧阳公主生吃侯景肉的描写,蔡东藩描写得最具体,也最骇人,《南北史演义》记载:“众将景阳物割下,界与公主,公主亦囫囵吞入,嚼尽无余。上下倒置,太要朵颐。”
这种吃相,完全是动物性的,放在娇小的公主身上,完全是人性变态,况且吃的还不是一般的肉,竟然是侯景的那东西!
而在《南史》的记载中,则点到为止:“百姓争取屠脍羹食皆尽,并溧阳主亦预食例。”更含蓄文雅一点。
不管蔡先生描述的变态食法,还是《南史》的含蓄吃法,结果都一样,溧阳公主吃了丈夫的肉!假如侯景地下有知,会死不瞑目,他对溧阳公主的爱,那可真是天日可鉴:
“景纳帝女溧阳公主,公主有美色,景惑之,妨于政事,王伟每以为言,景以告主,主出恶言。伟知之,惧见谗。”侯景这头政治野兽,竟然被溧阳公主的美色所诱,整天跟她腻歪在一起,连政务都耽误了。侯景的心腹王伟有进言,侯景掉头就告诉公主,公主对王伟口出恶言,弄得王伟怕得要死。
搂着小娇妻,侯景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宝贝得不得了。奈何侯景献出的是一颗火热的心,溧阳公主看到的是腥臭的一团肉!
原来,侯景这头豺狼,害死了溧阳公主众多族人,包括爷爷(梁武帝)和父亲(简文帝),及众多叔伯兄弟,最后还篡夺了后梁政权。用国仇家恨来形容溧阳公主对侯景的态度,一点不过分。纵然侯景对她有多宠爱,她的每一丝笑容都是挤出来的!
梁武帝引狼入室侯景本是一条羯族丧家犬,他是东魏叛将。在与东魏撕破脸后,侯景本想拿手中的土地上,换取西魏的保护,可是西魏把侯景看得透透的,不予接纳,他只好改投后梁。
梁武帝老迈昏庸,被侯景手上的土地所诱惑,无视侯景“豺狼”的本性,接纳了他。侯景归梁后,惹怒了东魏,偏偏后梁日暮西山,被东魏一顿猛尅,不光把侯景献过来的土地丢光了,还让梁武帝的侄子萧渊明做了俘虏!
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后来结果表明,何止是一把米,萧家整个大粮仓都亏进去了!
后梁打不过东魏,就准备跟东魏媾和。这条消息把侯景吓个半死,万一东魏提出,拿他做两国和解的砝码,那个咋整呐!于是,侯景拼命反对和解,梁武帝拿侯景的话当屁,理都不理。
侯景惊恐之下,做了小测试,他让人假冒东魏使臣,给梁武帝去了封国书,提出两国和解可以,必须拿侯景换萧渊明。梁武帝上当了,挥笔写下:小事一桩,随时把侯景给你们送过去!
侯景的心拔凉拔凉,于是抓紧时间准备反叛。梁武帝年老昏庸,明明准备拿侯景做交易筹码,又不加任何防备,对侯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还特自信地说,侯景在他掌握之中。结果,正是在梁武帝的纵容下,侯景很快兵强马壮。
侯景之乱爆发,梁武帝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溧阳公主的父亲,被侯景立为皇帝。可惜也就三四个月,野心勃勃的侯景就毒杀了傀儡简文帝。
侯景迎娶溧阳公主,就是在简文帝即位后。不过,用“迎娶”二字,显然是一种侮辱,“霸占”或者“强占”,才更能准确形容他与溧阳公主的关系。
侯景复仇的快感侯景娶溧阳公主时,年仅五旬,按古代女子十五岁出嫁的上限来看,溧阳公主顶多十五岁,两人差了至少三十三岁,几乎是两代人。
侯景的尊荣可以给大家描述一下:“景长不满七尺,长上短下,眉目疏秀,广颡高颧,色赤少鬓,低视屡顾,声散,识者曰:‘此谓豺狼之声,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小矬个,细短腿,稀拉拉的眉毛,大脑门高颧骨,再加几根鬓发。跟人交谈,两眼盯着地下,贼溜溜地乱转,声音沙哑发散,一副豺狼模样。
这种人,别说公主,就是公主身边的老妈子都不愿意嫁!
事实上,侯景娶溧阳公主,就是抱着复仇的快感而来。当年他叛逃东魏后,想试图融入后梁的贵族圈,就请梁武帝帮他与王、谢高祖通婚。
“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景恚曰:‘会将吴儿女以配奴!’”梁武帝满心鄙视,就你一个异族狼崽子,还想跟王、谢高门攀亲,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勉强试试朱姓和张姓家族,有没有愿意牺牲自己的姑娘吧!
侯景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不是高门大户吗,我让你们的女儿配给奴隶!不是瞧不起我吗?我非要娶个比王、谢门户还要高的姑娘,就要你们萧家姑娘!
溧阳公主的悲催了,家族都被侯景砍得七零八落,她一个小姑娘,还不是待宰的羔羊!侯景怀着扭曲的心理,抱着小溧阳公主进了洞房。
你说,这是婚姻吗?比山大王抢亲还要可恶!所以,蔡东藩的描写虽然很夸张,乃至变态,其实溧阳公主内心的愤恨,恐怕一点不比蔡先生描述的弱!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杀人犯?
要说起古代历史上的杀人犯,那可就多了。杀人犯不仅古代有,现在也有。否则,就不会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样的说法了。
题主既然把这个问题这么隆重地推出来,那肯定不是指普通的杀人犯。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杀人犯,肯定不在题主说的范围之内;杀一个或杀少量的人肯定也不在题主说的范围之内;必须是成批量地杀人,才符合这个要求。按照这个思路,我说几个古代历史上比较出名的杀人犯。
第一个:白起说起战国时代这个白起,那可了不起。他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他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对于秦国统一六国,那是一个战功赫赫的人物。
伊阙之战,他率领秦军大破魏、韩联军24万人马,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军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
我们之所以认为他是杀人犯,不是因为他在战争中消灭了多少对方的军队,而是指对待已经放下武器、投降了的军卒。
1,第一次杀人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与赵将贾偃战,沈(沉)其卒二万人於河中。
2,第二次杀人
这件事,发生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之后。
秦赵两军在长平决战,赵军由于粮食补给不够,急于结束战争,赵王用喜欢进攻但又喜欢“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擅于坚守的老将廉颇。结果,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被围投降。
白起担心赵军降兵反复无常,把赵国降兵40万全部坑杀了。只有240个赵军俘虏被放回赵国,让其回赵国报信,意图摧毁赵国人的意志。
这件事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详细描述: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这十哲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白起、张良、韩信、李勣、诸葛亮、李靖 。
到北宋建立以后,白起因坑杀赵卒四十万,宋太祖赵匡胤认为他军事能力尽管超强,但人品有亏,不值得后人供奉,便把白起清出了武庙。
第二个: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关于李广成为本文所列举的杀人犯的原因,本人本来不愿意。因为他毕竟是民族英雄,不应该在这个名单中出现。不过,这是李广自述的,而且他对此非常懊悔。
李广于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后自杀。司马迁评说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李广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封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李广曾和星象家王朔私下闲谈说:“自汉朝攻匈奴以来,我没一次不参加,可各部队校尉以下军官,才能还不如中等人,然因攻打匈奴有军功几十人被封侯。我不比别人差,但没有一点功劳用来得到封地,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本命如此呢?”
王朔说:“将军回想一下,曾有过悔恨的事吗?”
李广说:“我任陇西太守时,羌人反叛,我诱骗他们投降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
这就是李广自己说的,杀了羌人降兵800多人。
第三个:项羽项羽,楚国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于世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
项羽被称为战神,一生杀人无数,无法确切统计。说起他的大规模杀人事迹,史书上至少记载过三次。
第一次,项羽派英布等人领兵趁夜袭击,并活埋章邯部下20多万人;
第二次,彭城之战带领众兵杀害30多万人。
另外,还有巨鹿、荥阳会战等重大战役,每场重大战役死伤人数都超过十万人,还有其他小规模战役、私下杀人等,其杀人数无法统计。
因为私下杀人数无法统计,暂且可以不提。战争嘛,总是要死人。
但是,第一次“活埋章邯部下20多万人”,都是投降的军卒。第二次彭城之战杀害30多万人。既然称作是“杀害”,那就说明他们本不该死。这两项加起来,就超过了五十万人。
第四个:曹操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他几十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也杀了不少人。
在三国群雄中,他杀人之多,恐怕是为人所不及的。有些是政治原因,有些是出于猜忌。
1,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董承、王服、种辑等受献帝密诏谋诛曹操,计划泄露,这些人都被杀,夷三族。董承的女儿是贵妃,当时已经有了身孕,献帝多次求曹操放过她,曹操也没答应。
2,伏皇后写信给父亲伏完,说曹操残逼之状。到建安十九年事发,曹操派华歆当着献帝的面,把藏在夹层壁中的伏皇后揪出来,活活打死。这次还杀了两个皇子和伏皇后的兄弟宗族一百多人。
3,建安二十三年,金德祎、耿纪、韦晃、吉本、吉邈、吉穆等谋反,二十四年,魏讽纠结徒党谋反。这两次谋反者都无一例外,全部被杀。
另外,只要是有损他的利益或者不能为他所用,曹操也毫不手软。包括荀彧那样的功臣也不能幸免。
4,徐州大屠杀
这件事《三国志.魏书.武帝传》、《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都有记载。只是年代稍有差异,所杀害的人数相差较大。
《三国志.魏书.武帝传》: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春,太祖从徐州返回兖州。当初,太祖的父亲曹嵩解职归隐到谯县,因发生董卓之乱,到琅笽(láng mǐn)避难,结果被陶谦部下杀害,所以太祖立志讨伐陶谦,以报父仇。这年夏天,太祖派自己领军征讨陶谦,接连攻克五座城池,夺取了直至东海郡的大片地盘,收兵经过郯县时,陶谦的部将曹豹和刘备截击太祖,被太祖击败,太祖又乘胜攻下襄贲县,所经之处,大多进行了残酷的屠杀。
《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载:徐州大屠杀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之一。徐州大屠杀发生在公元193年,是魏武帝曹操因为其父曹嵩被徐州牧陶谦的手下杀害,产生了报复的行为。在攻下徐州之后,对徐州百姓大肆屠杀。
根据后汉书记载,曹操攻打陶谦,攻下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区),陶谦退守郯城,曹操也再攻打郯城(今山东郯城县),暂时攻不下,然后,曹操一连攻下了取虑(今安徽灵璧县)、雎陵(今江苏徐州睢宁县)、夏丘(今安徽泗县)。开始了大规模对百姓的屠杀。数十万人,甚至连鸡犬也不剩下,而徐州的泗水因为尸体堆积得太多,都流不动了。”
对于徐州大屠杀,《三国志》只有:“所过多所残戮”六个字。
另外,《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记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
三国志里说徐州大屠杀的遇难人数只有几万人,而《后汉书》说的是几十万人。
徐州大屠杀的遇难人数是多少?究竟是几万人,还是几十万人?《三国志》和《后汉书》有很大差异。究竟是《三国志》可靠,还是《后汉书》正确,一直以来争议较大。
5,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五月,曹军毁去土山和地道,绕邺城挖了一圈大壕沟,挖开漳水河淹灌邺城;城中的人饿死了一大半。
另外,曹操杀人的记录还有: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曹操破张邈,屠雍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10月,征吕布,屠彭城。官渡之战,坑杀袁绍降兵七万(一说八万)。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攻袁尚,屠邺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征乌丸,屠柳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侯渊屠兴国、枹罕。
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曹仁屠宛城。
这些屠杀行为,尽管不全是曹操亲自领兵干的,但如果没有曹操下令或者默许,那些部将应该不会杀那么多人,至少不会屠城。
第五个:张献忠张献忠,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曾经跟着父亲做过小生意、做过捕快、当过边兵。他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攻克武昌后,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年号大顺。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局势越来越紧张,而张献忠却自命不凡,不以为然。10月20日,部队到达西充县与盐亭县交界处凤凰山坡时,张献忠中箭身亡。
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张献忠义军号称60万大军。因为看到李自成兵败,清兵气势如虹,张献忠自感大势已去,绝望之下,在四川进行了空前的烧杀破坏。
他以开科取士为名,杀知识分子于青羊宫,又坑成都民众,杀各卫军98万;遣四将军分屠各县,将亿万宝物掷入锦江,决水放流,自谓“无为后人有也”,残忍变态至极。
据记载,张献忠以杀人为游戏,方法也是花样百出。一次,他已积起了一大堆的妇女的小脚,带着他的爱妾去观赏。看了一阵,觉得那山一般的小脚堆上还缺少两只出色的小脚做顶尖,就把他爱妾的脚割下来放上去了。
每到一处,张献忠照例杀一大批人以后,还要把这些人的人头、手、脚分别堆积起来,清点数目,然后刻石碑记载。
一天晚上,他把他自己的老婆和儿子杀了。第二天起来很懊悔,问从人为什么不劝阻他。从人回答说不敢劝。他一怒之下,把身边这些从人都杀了。
张献忠很尊重一个中了状元的读书人,只是因为钦佩至极,他想弄明白这个状元为什么能够如此多才多艺,就把那状元的肚子剖开来看。
据《蜀碧》记载: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川出现了“千里无烟,空如大漠”《荒书》的惨状,有些地方出现大规模人吃人的事件。
当然,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剧减,也不能全都赖在张献忠一人身上。这是许多军事集团连年混战,再加上天灾、瘟疫、饥饿等各种因素的汇合,使得原先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变成了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故此,到了清朝初年,朝廷只能执行“湖广填四川”的方法,从全国各地大规模移民四川。
这些事实,大多出自《清史稿》的记载。
不过,也有人认为《清史稿》大多数所述是事实,也可能有夸大之嫌疑。但是,不管怎么说,张献忠在四川杀了很多人,这肯定是事实。
第六个:李鸿章李鸿章,晚清名臣。在晚清时期,无论是那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还是和洋人卑躬屈膝也好,据理力争也罢,都和这位充满争议的人物脱不了干系。
公元1863年,太平军起内讧,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所杀,洪秀全不满意北王韦昌辉杀人太多,又命令翼王石达开除灭了北王韦昌辉,但又猜忌石达开,逼走石达开。以至于太平军实力锐减,李鸿章带着他的淮军接连拿下太仓、常熟、昆山、吴江、江阴等地,然后集中兵力进攻苏州。
太平军苏州守军主将谭绍光,尽管处境艰难,但仍然带领部队打退了李鸿章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但让谭绍光没有料到的是,内讧又一次在苏州城内上演了。
原来,苏州城内当时的四大王(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均、宁王周文佳、比王伍贵文)、四天将(张大洲、汪花班、汪有为、范启发)早就被清军吓破了胆。在纳王郜永宽带领下,这八个人背着苏州主将谭绍光,私下和清军谈判、讲和。为了清除谈判障碍,他们杀害了谭绍光,打开城门,迎接清军进城。
李鸿章高高兴兴接受了他们的投降,然后设下鸿门宴,杀了这八个人,又杀害了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太平军士兵20000多人。
第七个:曾国藩曾国藩,晚清名臣。
现在的网络上,提到曾国藩,似乎一片叫好声。好像历史上的曾国藩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完人。诚然,对于清王朝来说,曾国藩毫无疑问是大功臣,但在历史上,他就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好人了。
那么,历史上的曾国藩,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有一个历史数据,或许可以证明曾国藩的为人。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最高峰时,据说南京城人口有一百多万人。到了光绪皇帝转正上位后,有人专门对南京城人口做过统计,结论是,南京人口不到50万。
也就是说,不算太平军军队人数,光是南京城人口,就消失了至少五十万人以上。而造成南京城人口大锐减的原因,就是这位被现在很多人公认的“完人”曾国藩造成的。
近些年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公开资料对曾国藩不利的信息统统消失了。但根据我过去看过一些史料的记忆,曾国藩这个人不仅是除灭太平军的主力军,而且也是剿灭捻军、义和团的主力干将。
好不容易查到一条消息: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正月,攻克钟山,合围天京。7月,湘军攻破天京,对无辜平民展开屠杀与抢掠。当时的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南京人称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为“曾剃头”、“曾屠户”。
至于说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究竟杀害了多少人,现在已经很难找到详细数据了。只能以“非常多”来说明。别的暂且不说,就以他对待南京无辜市民来说,无论是太平军、捻军,还是义和团,不管是对待战场上的“敌人”,还是放下武器投降的普通士兵,他采取的政策就是一个字:杀。
根据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撰文考证,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就是一个屠夫。
第八个:骆秉章骆秉章(1793年—1867年),广东广州府花县华岭村(今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华岭村)人 。晚清的中兴名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书法家,湘军的统帅之一 。他和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曾国荃、沈葆桢、李鸿章并称为“晚清八大名臣”。同时也是一位清官。
同治二年(1863年)春,石达开兵分三路,从云贵边界攻入四川,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公历5月14日),三四万太平军经冕宁小路进抵紫打地,准备横跨大渡河,直取成都。
但是由骆秉章策划,由川军、湘军和土司的“夷兵”组成的大网正撒在大渡河两岸。农历四月四日,石达开太平军乘筏渡河,骆秉章率大军等待石达开大军渡河一半的时候,用枪炮连环袭击太平军,石达开损失惨重。
农历四月十二日(公历5月29日),清军劫取马鞍山,太平军粮道尽失,陷入死地。最后激战至农历六月十三到二十七日,骆秉章命人竖起投诚免死的大旗。
为了保全部下,石达开写信给骆秉章,表示愿意以个人生死来换取部下的生命安全。骆秉章乘机派杨应刚赴紫打地石达开大营游说,力劝石达开解甲归田。
石达开与骆秉章订盟。不料骆秉璋却中途变卦,将石达开抓住。石达开的部下缴械投诚后,骆秉章发路票遣散四千多人,尚有二千人安置在大树堡寺庙,骆秉章把他们全部杀害了。
自己却对别人动心了?
首先来说,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先自我怀疑,并且觉得对不起现在交往的男朋友。一开始的我也困惑不解,跟几个比较能给我意见的人交换了意见。
我首先是打电话给我的最好的朋友,而她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思想,她的看法其实很能代表我们传统道德教育的标准。她的看法是,我出现这种心动,证明我已经向出轨的方向发展了,我不够爱我男朋友,心动男生给我带来的新鲜感,我本身生活方式的不稳定性,她建议我,能不见那个男生就避免不见,最好就是可以断绝联系,断掉诱惑源。好好 对男朋友。
对于她的观点,我比较排斥,当然部分我很认可。因为即使我本身对事情本身感到愧疚,但我自己也在分析原因,首先我注意到了自己对这个男生心动的心理变化,而我并无对对方作出任何越轨的事情,对方是很优秀的男生,我欣赏,人之常情,而对方向我表达爱意,我动摇,并不代表我将要出轨,相反地,我是在避免这种风险。我可以说我很爱我男朋友,他也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问题所在的点是为什么,我还会对他人心动呢, 为什么我会被对方吸引呢?
或许我自己一直被那种暧昧的情绪所吸引吧,即使我真的很痛恨其中的纠结。
和男朋友在一起,真的很稳定,很甜蜜,从一开始的认识然后确立关系以及现在稳定持续的交往,我都没有很强烈的情绪波动,我想我是爱他的,可是这种水到渠成让我有点觉得太顺利,顺利到我觉得应该有点麻烦出现才对。即使我知道这种是病态。其实我不害怕矛盾,又更或许说在我潜意识里面觉得,冲突和矛盾给一段关系带来的是一种冒险和刺激感。即使其负面影响造成的伤害更大。
在另一方面来说,我很清楚地意识到,我和心动男生的强烈不同之处,即使天时地利人和,我都不可能跟他在一起,这一种不可能性以及跟男朋友的远距离抢夺了我整个吸引力。
到最后她的建议是我不认可,当然我是有自己私心的,首先我不愿意失去一个这么优秀的朋友,而且即使我和他之间有这层朦胧的吸引力,这对于和他友谊是无害的,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我有男朋友,而我也不止一次向他表明我很爱我男朋友,同时我也知道自己有男朋友,更知道自己更爱男朋友,同时也会在心里告诫自己应该跟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更或许说我清楚意识到我和对方的不可能性,所以我不愿意去放弃一个我爱自己更爱我的现任男友,所以我对现男友的爱完胜对对方的心动。而在长远发展角度来说,我避开了这一个,是不是就能避开以后我每一个有可能心动的男生呢?我不知道将来的答案,但我现在的答案是否定的。被优秀的人吸引很正常,又或许说被对方身上某一个特质吸引都很正常,而最终采取怎么做,要取决于,你对两者的衡量,以及你的关注点在哪。
而后,我又跟我另外一位在西班牙学习和生活的朋友聊了,总体上来说我会更认同她的看法,她也代表了一类人的观点。但她实际的做法是我现在境界所不能理解的,又或者说,我永远也做不了向她那么阔达。
她的原话是这样的:“ 我绝对最负责的就是互相了解同时了解更要了解自己。比如我对的要求在精神上的忠诚度要求比较高,所以肉体上我要求就比较弱,但是要是你们两个在对身体以及心理两个方面都互相要求比较高,那你就要想想为何会被另外一个人吸引了。因为我们依然是人类,会被新认识的人吸引是天然的。所以不需要自己觉得这是不对的,但是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被吸引。解铃还需系铃人。不知道你懂我的意思了吗 ”
“ 你对心动男生可能是一种性吸引。 ”
“ 我现在因为男友也属于稳定型,所以我能非常清楚的分开“爱”和“性吸引”的区别。 ”
“ 我和一个好友也是非常严重的互相产生一种奇怪的情愫,在我看来就是性吸引。我们甚至还出去玩住同一间屋子。但是也什么都没发生哈哈。不过那种吸引还是会让人很明显的觉察到 ”
而她的建议也非常另辟蹊径,不同于我第一位朋友,她说与其避免与其见面,不如让对方更多地进入自己的圈子,这样既减少了由于新鲜感而带来的心动指数,而且也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需求,寻找自己产生心动的源头,甚至是介绍其与自身男友认识,让对方知难而退地同时,也好让自己了解和对方的差距,从而削弱这种由神秘感而带来的吸引力。而明显地,她很对于肉体和精神的需求是非常地明显的,甚至说她对两者的要求是不统一的,而我与她的同之处就在于,我对两者统一性要求很高,这也是我一开始纠结的原因,这种心动的想法就足以令我对现男友产生巨大的愧疚感,可想而知,我是明显不够她境界深的。
在这之后,我问了一位来自美国的K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是他已经结婚,而据我对他的了解,他绝对不安分。他代表某部分已婚但不肯放弃享乐的观点。
很显然他一开始并不愿意探讨这类问题,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这个问题,而他也觉得他的观点会误导我做出错的选择,他原话是这样的:
“ Well then, I am really wrong person to ask .
Because I would take the chance and enjoy it.
Especially if we are only talking about sex. Because I am unfulfilled in that way here. So not about love but about physical need. No guilt required. Is normal ”
“ I wouldn't feel guilty, because it is a need that must be met. As long as you don't harm someone, I would have no problem. ”
他的建议也挺符合他的作风,
“ Just Remeber, whatever you do, keep silent until there is really something to discuss.. No need to make a tempest over maybes.. ”
我认为K的回答很诚实,他的表述符合人性七情六欲的正常需求,这真的无关对错,这只关乎人性。我很欣赏,但我不认同,至少我现在不认同,但我认同他的建议,我不会告诉我男朋友我对其他人有心动的感觉,至少在我没有做出实质性行为去伤害他之前,我都不会告诉他。这种隐瞒对我和现男友的影响是良性的,因为我知道曝光这种不稳定给我和现男友的冲击更大。
最后我和男朋友隐含地提了下我第二个好朋友的看法,显然他比我表现得好太多了,而他对性和爱两者的要求是统一的, 他有了我之后,他的全部注意力都给了我,当其他女性试图向他示好的时候,他都会忽略,而且他很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而他对我的要求,显然是对和他自己的要求是一样的,他也表达过,他更希望他是我的主力,出于大男人主义情节,不怎么希望我有太多的男性朋友。可是他也清楚意识到我绝对不会满足他,作为一个笼中鸟的希望,他表示他能够理解我的人际交往圈。而且他也一直在努力地让我做自己,相信我不会对不起他。
而从我的角度上来讲,首先我男朋友对我的包容和我的关怀,是完全盖过任何一个在我身边的男性朋友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我都不应该放弃和男友的感情,但这里有一个最不稳定的因素是,人性本身,我身为一个人,七情六欲具在,暧昧不清的情愫对于缺乏激情的一段关系有时是致命的,冲动是魔鬼,我不知道自己最终会屈服于哪方,但我知道的是,现在我很爱我的男朋友,他努力地做到最好,我也一定不会让他失望。
借用我三个好朋友都同意的点,心动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把控。
这是我对自己情况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到你。我去睡,呱呱。。。
为何成为努尔哈赤七大恨之一?
男人既喜欢美女,又喜欢美食,因此产生了一个既关乎美女又离不开吃的词“秀色可餐”。有一个得不到美女的男人竟因此生“恨”。他就是努尔哈赤。
这个美女就是东哥,女真各部因为东哥混乱了二十多年,而围绕东哥的大戏也出乎意料,那么最后东哥怎么样了呢?竟然是这样的结局……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羽翼渐丰的努尔哈赤以“七大恨” 誓师告天,并以此为准罗列明廷罪状,起兵反明。
“七大恨”主要内容是:第一,明朝无缘无故挑起事端,害死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第二,明朝不遵守约定,逞兵越界,帮助叶赫部欺压建州部;
第三,明朝边民越境偷东西,后金依律法将其斩首,明朝竟扣后金使臣为人质,强迫后金杀十人偿命;
第四,明朝越境以兵助叶赫部,叶赫部在明朝的撑腰下,将已经许配给努尔哈赤的姑娘东哥改嫁蒙古;第五,柴河一带历来由后金百姓耕种,明朝却出兵驱赶;
第六,明朝偏信叶赫部之言 派使臣辱骂后金;第七,哈达部两次帮助叶赫部攻打后金,都被后金打败,后金收服哈达部红,明朝却逼后金重建哈达部。
女真是长期生活在中国东北的古老民族。明朝时女真分为建州、海西、野人三部。
努尔哈赤家族就属于建州部。
建州部又分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
建州左卫指挥使一职由努尔哈赤家族世代继承。他的先辈从六世祖猛哥帖木儿起就受明朝册封,官至右都督,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先后担任建州左卫指挥使。
努尔哈赤是明朝的官员,从后来努尔哈赤因为七大恨造反来看,努尔哈赤是个调皮捣蛋不安生的家伙,经常给邻居打架,给朝廷出难题,所以不受朝廷待见。并且时不常地受明朝廷的呵斥、问责。
在努尔哈赤的七大恨中与叶赫部有牵扯的竟然达到四个,其中第四恨中提到了叶赫部骗婚之恨。
其实,叶赫部就是骗婚。这是叶赫部使得“美人计”,并且以美人东哥为诱饵,妄图获得更大、更多利益。结果……
在这个以美人、美食、美好为追求的世界上,很多人为之付出了代价。美哉,魅哉?不可不慎的美丽陷阱!
那么,这叶赫部的第一大美女东哥是怎样成为努尔哈赤“七大恨”之一的呢?
努尔哈赤与叶赫部落的恩恩怨怨叶赫部落
叶赫,是东北女真族的一支,属于“海西四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之一。
叶赫先世姓土默特氏,属于蒙古族,后来灭掉扈伦那拉部,改姓那拉氏。那拉是蒙古语“太阳”的意思。没错,清末慈禧太后就是叶赫那拉氏。
叶赫部善于伪装,为了生存他们与明朝保持密切关系,这也是后来导致努尔哈赤生“恨”的原因。
而努尔哈赤是爱新觉罗氏的人。
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虽然都属于女真,可部落之间亦敌亦友,经常角色互换。
努尔哈赤与叶赫部的恩怨
作为成功的男人,喜欢炫耀自己强壮的身体和征服女人的本事,俗话说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努尔哈赤显然是一个另类,他一边想征服世界,一边想征服女人。所以捞不着美女东哥,才心生怨恨。
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三十岁了。在这一年他娶了两个媳妇儿。
该年四月,海西女真哈达部的歹商送妹妹阿敏赴努尔哈赤处完婚。
这也是明朝的主意。哈达部忠顺明朝,明朝为了支援哈达部,牵制努尔哈赤,力促这段姻缘,一方面使哈达部与努尔哈赤联姻结势,一方面使哈达部加强对努尔哈赤的控制。
可惜,明朝想多了,努尔哈赤非人间凡人,他是要一飞冲天的。
努尔哈赤也深知朝廷的意思,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目的,想通过联姻将触角伸向海西女真。
正所谓将计就计,各取所需。看看谁的能力更大!无疑,努尔哈赤要胜三筹。
后来,这个嫁给努尔哈赤的哈达那拉氏,只被封为侧妃,她也没能为努尔哈赤生下一男半女。
相比之下第二个媳妇,海西叶赫部的那拉氏就厉害多了!
早在努尔哈赤从李成梁麾下逃亡时,叶赫贝勒杨吉努尔哈赤(杨加努)就被胆略过人的努尔哈赤所吸引,他强大的气场注定将来不同凡响。
为了在女真各部相互残杀的混战中寻求可靠的帮手,杨吉努尔哈赤执意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努尔哈赤。
当时杨吉努尔哈赤的次女才两岁,须“待长缔姻”。努尔哈赤急不可待,问道:“何不即将大女许我?”
杨吉努尔哈赤说:“君非常人,恐大女福薄难配。小女姿色端丽,德言仪功婉淑,既有奇相,今妙选凤卜,乃天作之合!”
在这里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有的人的确有“天命”,一如当初秦朝时,吕翁力排众议,坚持把女儿嫁给刘邦一样,看来这些能改变世界的人,注定自带流量,身兼使命。
不过,现在要是有人对我们这样说,我们一定感觉这是在忽悠。
努尔哈赤闻言大喜,当即过聘定亲。
当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建州各部后,终于迎娶了“白富美”的叶赫那拉氏孟古。当时孟古只有14岁。
虽然此时努尔哈赤已经是六妻五子的大家长了。但叶赫那拉氏孟古,还是以她的美貌、聪慧、善良赢得了努尔哈赤的青睐,并为其生下三个儿子,其中包括后来的继承人皇太极。
叶赫部嫁女,其实只是缓兵之计,从骨子里,他们已视努尔哈赤为敌。
又是联姻,又是交好,叶赫部以为时机成熟。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派遣使者要求努尔哈赤划分土地送给叶赫部。
努尔哈赤拒绝了叶赫部的要求。
见多年努力化为泡影,叶赫部恼羞成怒。积极备战,于万历二十一年,爆发了历史有名的“古勒山大战”爆发。
此战以叶赫部首领布斋、纳林布禄为首的九部联军遭到惨败告终。努尔哈赤的大舅哥、孟古的哥哥布斋也在战场上被杀。在这场战斗中努尔哈赤共斩敌四千,获得战马三千匹、甲胄一千。从此努尔哈赤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战后,叶赫部请求归还布斋尸体,努尔哈赤残忍地“割其半归之”,归还一半,努尔哈赤留下一半,不知道留下这半干什么?难道要炖了!。
亲情在利益面前荡然无存。这就是历史、现实,就像是现在一样,兄弟姊妹为了遗产,为了房产物业大打出手,对簿公堂一样。
此战过后,孟古的另一个哥哥纳林布禄受到巨大刺激,竟吓得昼夜啼哭,不吃不喝。战争啊!世间魔鬼。
叶赫部第一美女东哥是怎样成为努尔哈赤之恨的历史上获取和平的方式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战争,第二是联姻。
被打怕了的叶赫部,为了稳定,只得给努尔哈赤送美女换和平。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海西女真以叶赫部为首的扈伦四部,慑于努尔哈赤之威,派使者对努尔哈赤说:我等不道,兵败名辱,自今以后愿复缔前后,重以婚媾。”
这一次答应送给努尔哈赤的竟然是布斋的女儿,努尔哈赤妻子孟古的侄女东哥。
姑和侄女共侍一夫,这让她们情何以堪!不过这是他们的风俗,理解一下吧。
努尔哈赤十分重视这件事,这表明海西女真以叶赫部为首的扈伦四部臣服了努尔哈赤,承认了努尔哈赤称雄的地位。
于是,努尔哈赤以鞍马、甲胄作为聘礼送往叶赫,并杀牛宰白马与四部歃血为盟。
没想到,努尔哈赤又被骗了!
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
这个叶赫部布斋的女儿,布扬古的妹妹东哥是闻名遐迩的叶赫部美女,在许努尔哈赤之前已经货许两家了。
一女许三家,也真有这个叶赫部的。这是作死的节奏啊!
(1),第一个为美女东哥“献身”的男人
在万历十九年,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哈达部贝勒歹商慕东哥艳名,首先向叶赫提亲。
东哥的父亲布斋和叔叔纳林布禄答应了这门亲事。
谁承想,这竟然是布斋兄弟用的“美人计”。他们让歹商前来迎娶,半路埋伏好伏兵,当歹商进入伏击圈后,被伏兵乱箭射死。除去最大的障碍,叶赫部从此坐稳了海西四部头把交椅。别忘了,这个歹商也是努尔哈赤的大舅哥。
危险无处不在,当你做美梦时,说不定脚下就是要命的陷阱。
古勒山大战,布斋被努尔哈赤杀死。其子布扬古也想如法炮制,像父亲叔叔杀歹商那样除去努尔哈赤,哼哼!以妹妹为诱饵,这计太歹毒了。
在古勒山大战前,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贝勒满泰向叶赫提亲,欲为弟弟布占泰聘娶东哥。
当时布斋为巩固四部联盟,接受了乌拉的聘礼,答应了这门亲事。东哥再一次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当年九月,爆发“古勒山大战”,布占泰以布斋女婿的身份参加了九部联军。
在这场大战中,布占泰当了俘虏,被留在建州三年,直到万历二十四年七月方才返回乌拉。
还没有来得及迎娶白富美东哥,东哥的哥哥又将她许给了努尔哈赤,不但接受聘礼,而且与之联盟。
这也太拉风了。
按理来说,努尔哈赤如此强大,布扬古应该到此为止吧,可接下来这家伙的操作令人大跌眼镜。不久叶赫部就撕毁婚约,布扬古再次为妹妹东哥征婚,条件是除掉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虽然好色,但是更有智慧,经过东哥几次婚变,努尔哈赤已经明知个中奥妙:东哥——这叶赫部第一美女,就是一红颜祸水。
努尔哈赤仿佛预测到了她的结局,特作注脚,道:“此女之生,非同一般者,乃为亡国而生也。”后来确实不幸言中。
(2),第一个为美女东哥覆灭的部落
万历二十七年五月,海西四部出现了“窝里斗”,老大叶赫部因为老二哈达部不怎么听话,而去攻打它。
当初叶赫部可是以东哥为诱饵除去歹商的。
哈达部的贝勒孟格布禄将三个儿子送到建州做人质,求努尔哈赤出兵相助。
这正中努尔哈赤下怀,遂派大军驰援。
叶赫部闻讯大惊,于是改变策略,毕竟努尔哈赤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叶赫部送信给孟格布禄,说:只要孟格布禄把努尔哈赤的建州援军剿灭,便与哈达重修前好,并许诺把当初孟格布禄所求之女东哥嫁给他。
哈哈,又是东哥!
而孟格布禄因为美女唾手可得,竟然同意了![捂脸]
无语了!于是,孟格布禄约叶赫部贝勒密谋行事。
没有忠与义,更没有诚信可言,怎么立于世间?
结果哈达部杯具了!
授之以柄,正中努尔哈赤下怀。
东哥,是他努尔哈赤下聘定约的女人。
努尔哈赤率大军攻打哈达部,经过六昼夜血战,攻克了哈达。
要知道,言而无信是要付出代价的!
(3),又一个为美女东哥“献身”并覆灭的部落
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贝勒拜音达里,是在铲除自己七个叔父后自立为首领的。
拜音达里暴虐无常,族人部众纷纷逃离,投靠叶赫部。
于是,拜音达里将本部七名寨主之子送到努尔哈赤处为人质,求努尔哈赤出兵,帮助自己向叶赫部索要逃众。
努尔哈赤随即出兵。
叶赫部闻讯,又忽悠拜音达里说:只要拜音达里撤回赴建州的人质,叶赫便送还辉发部的逃众。
拜音达里信以为真,不但撤回了建州的人质,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叶赫为质。
可叶赫部并没有履行诺言。逗你玩呢!
拜音达里又涎皮赖脸的去求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为分裂扈伦四部,二次答应出兵,为了收辉发部为自己所用,努尔哈赤也拿起了婚姻法宝,将已经许配部将常书的女儿,改嫁拜音达里。
就在一切按照努尔哈赤的计划进展之时,叶赫部又使出了自己的“王炸”,以将东哥嫁给拜音达里为条件,再次换取拜音达里对努尔哈赤的背弃。
拜音达里不惜重蹈哈达部孟格布禄的覆辙,私自撕毁了与努尔哈赤女儿的婚约,一面借故推迟婚期,一面加紧布防,准备努尔哈赤。
真改了,出尔反尔怎么在这世界立足,不灭亡简直没有天理!
努尔哈赤立刻以悔婚、夺爱为借口进攻辉发部。
万历三十五年九月,努尔哈赤派人假扮商人混入辉发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入城中。拜音达里死于战火,辉发灭亡。
然而还没有结束,接下来美女东哥继续祸祸海西的另一个部落——乌拉部当初,乌拉部的布占泰是东哥第二个相许的人,布占泰还没来得及迎娶,就在古勒山大战中被努尔哈赤俘虏。
在囚居建州的三年中,努尔哈赤不但没有虐待布占泰,还把自己的侄女额实泰许给了他。
布占泰被放回两年后,率三百人赴建州迎娶额实泰。
万历二十四年七月,布占泰回到乌拉,承袭了死去哥哥满泰的贝勒之位。十二月,布占泰亲自送妹妹给自己的岳父、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为妻。
有意思了,舒尔哈齐既是布占泰的岳父,又是布占泰的妹夫。这辈分怎么论,乱套了!
而接下来更让人刺激脑洞的是,布占泰将哥哥满泰的女儿嫁给努尔哈赤,又征得努尔哈赤的同意,求得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另一个女儿娥恩哲。
脑子乱了,进了死胡同,不知道怎么出来了!他们怎么这样!
万历三十五年五月,女真瓦尔喀部蜚优城众欲背叛乌拉,投靠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派出弟弟舒尔哈齐、长子禇英、次子代善及费英东率三千将士去接应归顺的五百户蜚优城众百姓。
布占泰也派一万大军前去阻截,双方在图门江畔展开大战。
三千建州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大败乌拉军,斩三千级,获马五千匹,甲三千副,打开了东海女真的大门。
布占泰怕了,为重修旧好,他再次求婚建州,并发誓:如果得到努尔哈赤之女为妻,将永远不会背叛!
努尔哈赤连眼都不眨,即刻将女儿穆库什嫁给了他。也真有努尔哈赤的,你不知道布占泰是什么人吗?你这是把女儿往火坑里推啊!
实践证明,很多人发的誓连“屁”都不如。这时候,叶赫部为了不让乌拉和建州联合,竟又施出了屡试不爽的“王炸”--东哥。表示要与布占泰重续前缘,并且把东哥的嫁妆送到了乌拉。
布占泰此时已经娶到了努尔哈赤的女儿和两个侄女,他竟不顾努尔哈赤的恩情,对这三个妻子疏远憎恶,并开始“家暴”。
万历四十年,怒不可遏的努尔哈赤亲率三万大军征讨白眼狼布占泰。
大军疾行八天,进入乌拉境内,沿乌拉河(今松花江)攻城略地,乌拉遭到沉重打击。
布占泰三次派使者去讲和,努尔哈赤一概不见。不得已,布占泰亲领六名大将前去负荆请罪。信誓旦旦,请求努尔哈赤回师。
然而不久,布占泰在叶赫部的挑唆下,在美女东哥的诱惑下,又背叛了自己的诺言。真正服气了!一而再,再而三,人渣!
努尔哈赤再次举兵。这一次没有再给布占泰机会,乌拉部灭亡。
布占泰败投叶赫部。果然不出所料,叶赫贝勒、东哥的哥哥布扬古以布占泰失国无用,没有将东哥嫁给他。
布占泰寄人篱下,郁郁而亡。从他一次次言而无信,就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那么这“第一大美女”怎么样了呢?万历四十三年,叶赫贝勒布扬古将33岁、待嫁二十多年、被当时称为“叶赫老女”的大龄剩女东哥,嫁给了蒙古首领莽古儿岱。
一年后,叶赫老女东哥病死在蒙古荒原。结束了悲催的一生。
东哥虽然去世,然而此事并没有结束。努尔哈赤以东哥曾与自己有婚约为借口,于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发下“不克平叶赫,吾不返国”的誓言,倾全国之师征讨最后一个部落--叶赫部。
数月后,叶赫灭亡。努尔哈赤终于统一了女真各部。
其实,大美女东哥对努尔哈赤来说不但“不应有恨”,应该感谢!要不是东哥在海西四部之间胡豁豁,你怎么能统一各部呢?
东哥之美竟然是一种悲哀,被男人之间拿来利用,当做诱饵获取利益的工具,没有享受到人伦之乐,就撒手人寰。
努尔哈赤以此为恨,其实是一种手段,是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借口而已。
努尔哈赤的“七大恨”是统一东北,建立后金后,率部反明的舆论保障,以七大恨作为出师有名的借口而已。
不过从东哥之哥做的这些糗事来看,就是一个“婚托”、骗子骗婚,收了人家的彩礼,又不嫁给人家,像极了现在的某些明星“渣女”,利用美貌、结婚来骗钱。
有哪些藏不住的举动?
男性在表达情感时,还是与女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当一个男性有了心上人之后,不管以前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他都会突破自我,穷尽各种资源和渠道去接近她。弗洛伊德说,性是一切的原动力,这大概是本能的驱使吧。而当男性开始喜欢一个女性的时候,他的行为有以下特点,很容易就被人觉察到。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都说眉目传情,其实这一点对女性也适用。但女性碍于情面或矜持,会很少长时间的注视心上人。因为她们觉得被发现了会难为情。而男性就不一样了,一旦有了心仪的对象,就好比狮子发现了猎物一样,会尽可能的让女性存在于自己的视线。很多青春爱情电影中就有类似的情节展现。比如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面,柯景腾经常在教室,手捏着笔,目光痴痴的望向沈佳宜的背影,这是一段比较经典的刻画。
嘴巴是思想的通路。在开展一段恋情的追逐时,即使再内向,再被动的男性,也会开始向心仪的目标,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而语言就是最好的方式,或直接,或委婉。因此,在自己喜欢的女孩面前,男性通常都会变得比较健谈,即使气氛尴尬,也要不断的找话题。喜欢的明星,好吃的美食,动听的音乐,都能成为开始的谈资。他们渴望通过语言的沟通,让相互之间更加了解。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女性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肢体这时候可以是累赘,也可以是翅膀。一个情窦初开的男性,在自己心仪的对象面前,往往会手足无措。觉得手和脚该放在什么地方,自己都已经不知道了。好多同胞应该深有同感,这大概是因为肾上腺激素分泌,大脑亢奋过度导致的。因此好多男性都会觉得,我手和脚都不协调,会不会导致女性对我的体态印象不好。这种时候,肢体反而成为一种累赘。但当你和女生接触多了以后,你开始变得成熟稳重。举手投足之间,会散发出男性的荷尔蒙,吸引着身边的异性。因此这个时候,你的体态和肢体,又成为你收获异性芳心的利器。
以上我只是从男性喜欢异性时,身体的一些变化来进行阐述题目问题。其实有很多其他点,我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最后分享一首梁实秋的诗,来表达成熟男性对爱人深沉宽广的爱
你来,风里雨里,我去接你,
你走,晴空万里,我不送你。
关于藏不住的举动,大家如果有什么要补充的,可以在评论里和我们分享哦。
我是黄胖。一个执着于理想与爱情的青年胖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对周遭的生活与爱,有一些深刻的记录。欢迎大家关注我!我的回答列表还有其他有趣问答欢迎关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