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汉献帝前任

天美资源网

汉献帝,汉献帝前任?

是刘辩

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刘辩在灵帝驾崩后继位为帝,史称少帝,由于年幼,实权掌握在临朝称制的母亲何太后和母舅大将军何进手中。少帝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他即位后不久即遭遇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和以十常侍为首的内廷宦官集团这两大敌对政治集团的火并,被迫出宫

汉献帝,汉献帝前任

最终又是得到了怎样的下场?

汉献帝被曹丕逼退位之后,得到的结局应该说是很好,和他的老婆曹节(曹操的女儿)在山阳终老。汉王朝的灭亡是一个傀儡皇帝根本无法阻挡的,禅位于曹丕之后过了很安定的生活。相比较其他朝代的末世帝王来说,他有自己的封地,在他的封地里保留了汉王朝的传统,建立自己家的宗庙可以祭祀先祖,一直到他去世得到了善终。

先来看看汉献帝刘协在没有遇到曹操之前的早年的经历

刘协,字伯和,是东汉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汉灵帝的次子,王美人所生,由于生母被何皇后毒死,刘协一直跟着奶奶董太后生活,灵帝死后刘辩继承王位,刘协被封为陈留王。由于何进诛灭十常侍乱政召董卓进京,董卓进京之后独揽朝政,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就废了刘辩,在公元189年立刘协为皇帝,那一年刘协才九岁这就开启了他三十年傀儡皇帝的人生。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设计诛杀之后,董卓原来的部将李傕郭汜又率众攻入长安城,献帝再一次的被乱贼所控制,后来两人因为私人恩怨而火并,刘协就带着伏皇后和百官趁机逃往洛阳。在公元196年曹操听了谋士的建议,去洛阳迎接汉献帝并且把他接到了许昌,从此就被曹操挟持了长达24年,曹操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在三国当中属于实力最强的。

漫长、痛苦、惊悚的傀儡生涯,禅让退位似乎对刘协也是解脱。

用这三个词语来表达刘协跟着曹操的二十多年,真的一点都不过分,时间真的很长占据了刘协的前半生,因为许田狩猎曹操显露了跋扈的端倪,献帝写下衣带诏但是败露,怀有身孕的董贵妃被曹操命人勒死,从这里就开始了献帝刘协的痛苦。曹操要称魏王的时候,献帝惊悚的程度以至于见到了曹操,整个人都是在颤抖的,伏皇后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计划要打败曹操,结果还是泄露了机密,伏皇后被乱棍打死,两个儿子被鸠杀,伏氏被灭门。为了让献帝完全的听命于自己,曹操先后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献帝,曹操逼献帝立自己的女儿曹节为皇后。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百官当中以华歆、王朗为首的“改革派”提议曹丕称帝,逼迫献帝禅让退位,这个过程对于献帝来说是很痛苦的,祖宗的江上要断送在他的手中,但是当时的局面已经是献帝无法左右了。曹丕称帝以后善待了刘协,毕竟是曹丕的姐夫,封刘协为山阳公(焦作修武县),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由于当时刘协被曹丕所杀的谣传到了益州,同一年刘备在益州称帝,续汉室国运史称蜀汉。公元234年春,刘协寿终正寝时年五十四岁。

刘协在位时期,除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生活以外,其他的少有记载,但是他做了山阳公以后,却又很多的美谈在民间,虽然只是轶谈也很有许多印证的地方。刘协退位以后居住在当时的山阳,就是现在的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虽然命运的变化给刘协造成了一定的阴影,但是田园的生活远离凶恶的政治变迁,平淡的生活让他感悟人生。在他的封地之中悬壶济世,利用他在皇宫当中学到的医术造福人民,而且是自己挖取药材和手术费用从来不收费,只有购买的药材才收取些许费用,在这里笔者真的感慨刘协的人格魅力,退位以后没有过上颓废的生活,而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人敬佩。

受到刘协的一些影响,现存的一些习俗当中似乎能找到以前的一些点滴。

外公外婆的由来

由于当时曹操是魏公,刘协和曹节所生的儿女称曹操也是“魏公”,称曹操的老婆就是“魏婆”,时间久了民间也沿用了这样的称谓,也把声音给转换了,就变成了现在的外公外婆,现在的都称外祖父和外祖母为外公外婆。

父亲为“大”,母亲为“美”。

刘协退位以后,百姓见了他称他为“大人”称曹节为“美人”,后来为了简便称谓,就指直接称二人为“大”和“美”,时间久了百姓就用这样的词语称呼自己的父母,相传现在在焦作地区还有对于父母“大”和“美”的称呼。笔者家乡是河南郑州,离焦作不远,我印象很深的是我的母亲以前称呼我的外公也叫“大”,包括现在还有人也是这样称呼自己的父亲,只是对于母亲的称呼不是“美”,而是“爱”。

送扇子带礼品,娘看望闺女。

河南地区有这样的习俗就是嫁出去的姑娘,前几年姑娘的母亲会去看望女儿,端午节送去扇子怕女儿太热了,顺便带着礼品看望,这样的历史习俗可能就是卞太后看望曹节流传下来的。

刘协退位以后曹节和他一起去了山阳,山阳的生活条件肯定不如在宫中舒服,由于曹丕命令刘协不得再入京城,曹节就无法去看望她的母亲卞太后,卞太后思念女儿就自己去山阳看望女儿,考虑到山阳这个地方生活条件不好,怕自己的女儿受苦,卞太后就带去消暑的生活用品和一些礼品,想让自己女儿的生活改善一下。在我们河南的部分地区这样送扇的习俗一直都有,不过现在都是送空调和一些大家电之类了。

综上所述:献帝一生分成两个部分,傀儡皇帝的生活是他人生当中很痛苦的经历,只有他做了山阳公之后才活的真正的像个人样了,找回了自我,造福于人民,留下了美谈。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论,不正之处欢迎评论斧正,都看到这里了就顺手点赞关注一下吧,谢谢。

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是怎么算出来的?

简单来说,东汉西汉有血缘关系,但刘备比汉献帝大一辈却是演义算出来的。

随着《三国演义》小说及其衍生作品的广泛传播,刘备刘皇叔的名号也越传越响,但这一名号完全出自演义,不见于史书。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描述了汉献帝与刘备算亲戚的过程,主要就是把皇族族谱拿出来找刘备:

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刘备乃刘弘之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自此人皆称为刘皇叔。

这套世系是罗贯中自己鼓捣出来的,而在史书中,刘备的世系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演义里面提到过的中山靖王之后,只有刘备远祖刘胜、刘贞、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才有史料支持。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也就是说,从刘贞到刘雄这条线,就连曾在蜀汉为官的陈寿(《三国志》作者)也没找到资料,根本无法列出世系。

与刘备不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世系就很清晰。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这样算起来,东汉跟西汉肯定是有血缘关系的,只是很远而已,而刘备跟东汉皇室的血缘关系就更远,问题在于,演义给他编的世系跟史书上汉献帝的世系撞车了。

按《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生汉明帝,汉明帝生汉章帝,汉章帝生汉和帝;汉和帝生汉殇帝,汉殇帝早夭,同辈汉安帝继位;汉安帝生汉顺帝,汉顺帝生汉冲帝,汉冲帝早夭,同辈汉质帝继位;汉质帝被毒死,堂叔汉桓帝继位,汉桓帝无子,堂侄汉灵帝继位,汉献帝就是汉灵帝的儿子。

两边一结合,刘备是汉景帝的十八世孙,汉献帝是汉景帝的十三世孙,别说皇叔了,就连皇玄孙都剩下一辈。不过反正是杜撰,作者很可能是按年龄来排的,刘备比汉献帝大了20岁,安排为叔侄很合理。

另一种是临邑侯之后。

《典略》载:备本临邑侯支属也。

《典略》的作者是曹魏的旧臣鱼豢,这本书在参考曹魏的历史方面有很大价值,但牵涉到蜀汉和东吴的历史时,就出现很多低级的错误,连刘禅流落汉中,长大后才跟刘备相认的情结都有,所以这横插一杠子的临邑侯支属可信度比较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采用中山靖王之后一说。

再说临邑侯,第一任临邑侯是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54年)分封的刘复,他是北海靖王刘兴的次子,北海王位由他的兄长刘睦继承,他就只能当个侯爵了。

而刘兴是作为汉光武帝二哥刘仲的嗣子被封为鲁王,随后改为北海王的,也就是说,他的身份是汉光武帝的侄子,如果刘备是这一系,反而更东汉皇室更加亲近,没理由不去漫天说,也不会只有《典略》一家记载。

事实上,蜀汉方面的宗庙世系丢失的很严重,陈寿本身就在蜀汉当过一段时间的官,也没找到什么好写的,后来南朝宋的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同样没找到什么资料,不得不感叹道:“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亲庙。于时英贤作辅,儒生在宫,宗庙制度,必有宪章,而载记阙略,良可恨哉!”

184年汉献帝多少岁?

184年刘协还不是汉献帝,只有三岁(刘协生于181年,卒于234年)。其时,西汉的皇帝是刘协的父亲灵帝刘宏。这一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在各地同时发动起义,“天下响应,京师震动”。灵帝派大将何进及各地豪强率兵围剿,黄巾军终于失败。但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汉献帝是怎么死的?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189年-220年在位),字伯和,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灵怀皇后王荣,东汉最后一任皇帝。

刘协因被董太后抚养,故称“董侯”,初封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皇帝。

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他。刘协后来逃出长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

曹魏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享年54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扩展资料:

1、汉献帝死在葬于禅陵,其地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陵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汉山。

2、北约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静凹区,曰百家岩,内有一高约10米的高台,当地群众相传,汉献帝常来此避暑游玩,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北500米处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汉村。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