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鞠婧祎新白娘子传奇为什么下架?
其中鞠婧祎在剧中的表演非常的好,但是在社会中一定要懂得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任何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不能损害他人的,国家的,集体的以及其他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得到一个好公民。
一个好公民才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如果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其中剧中就有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所以白娘子才会下架
最有母爱的母亲是谁?
不是白素贞,她自己自由恋爱,却给儿子定娃娃亲。许仕林背负着考状元,光耀门楣,荣耀及父母的重担,压力太大;
不是许娇容,她早早地给女儿灌输要跟表哥结婚的观念,然而女儿的表哥却以为碧/莲是亲妹妹,碧/莲心里有点凉;
竟然是庸俗而上不了台面的顺天镖局九爷的老婆、香巧的母亲二奶奶。她带着女儿去烧香,祈愿女儿找到如意郎君。女儿说不嫁人,要陪着爹娘。她用天地锅盖作比喻,女儿开始期待找对象。
此时来了几个流氓,二奶奶在香巧前面护着香巧,大声呵斥流氓,作为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也挺勇敢的。
这时宝山出来,路见不平一根竹竿出手相助,教育流氓别仗着老爹有几个臭钱胡作非为。香巧和二奶奶对视而笑。
二奶奶非常礼貌地上前施礼:多谢壮士搭救。又让香巧也上前施礼致谢。然后问壮士尊姓大名。宝山还从来没有被谁如此尊敬地称呼过。宝山说自己是戚家豆腐,又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麻豆腐,憨憨的,把二奶奶和香巧都逗笑了,但她们的笑中,有欣赏。宝山离开后,两母女追视,都挺意犹未尽的。
回到家里,两母女就跟九爷汇报,九爷爱女,问有没有吓着宝贝女儿,香巧说没有,多亏了一个少年,三拳两脚就把流氓赶走了。
二奶奶又夸宝山:
戚家贫穷,受人白眼,也只有这一家如此欣赏他。
后来,获得九爷的支持,二奶奶更是亲自带着礼物,到处打听,光临陋室致谢。
而且她还说,打第一眼,我见到宝山这个孩子,我真是打心里真喜欢他。你们俩有他这个孩子,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真是夸上天了。
宝山的母亲拿出清茶招待,说家贫,这是宝山上山采的,二奶奶毫不嫌弃,陶醉地闻着,品后直赞甘醇。又问宝山可有中意的姑娘家,宝山母亲说家里穷,人家哪看得上。二奶奶忙说,大嫂,话可不能这么说。山窝里也能飞出金凤凰,越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越懂得孝顺,越勤劳。
话说得真好,毫不嫌贫爱富,慧眼识人。宝山的父母非常高兴,认为是来提亲的,宝山知道不是李家而是九爷的女儿后,失望极了。但第二天还是打扮一新到了顺天镖局,见到里面的武器,非常开心。九爷见到了宝山,也是格外欣赏,让他不要卖豆腐,来当教头。二奶奶携着香巧,喜洋洋地出现。二奶奶把九爷拉到一边,说宝山这孩子长得真好,跟咱们香巧真是天生一对。
九爷连忙去问宝山。期间香巧的表情也是蛮期待。谁知宝山说早已经心有所属,二奶奶和香巧都挺失落。
九爷带着宝山到大厅去以后,刚才还兴兴头头的香巧开始怪母亲胡乱吆喝了。其实就是被打击了,撒撒气吧。
二奶奶吃了个瘪,对宝山的喜欢也变成了对晚辈的喜欢。没想到看到宝山的结拜兄弟,长得一表人才,她又去打听。宝山说,这个兄弟不但人长得好,文章更好。二奶奶一听
对于母亲新张罗的这桩亲事,香巧也是嘴上说别这样,身体很诚实。许仕林生病,她也跟着母亲探视忙坏了。
可惜人家许仕林又喜欢胡媚娘。
所以,新白娘子传奇中,最有母爱的母亲是二奶奶,她既尊重香巧的喜好,又慧眼识人,毫不势力,一门心思帮香巧找个真正的如意郎君。可惜那两位都有意中人了。后来,胡媚娘走了,许仕林和表妹成亲,宝山孤孤单单。我觉得跟香巧倒是蛮好的一对。香巧的父母都欣赏宝山,跟宝山有共同语言,二奶奶对宝山的父母也礼数周到。香巧也是个温柔乖巧的好姑娘。
《新白》的经典就在于配角也是有血有肉,刻画到位。二奶奶某些场合经常胡言乱语,人也比较势利庸俗,但是在帮女儿找如意郎君方面,有智慧,有格局,有勇气,有担当,充分欣赏女儿,尊重女儿,保护女儿。二奶奶真是个好母亲。
隋朝称呼女子为姑娘还是娘子?
隋朝称呼女子为娘子,不是姑娘
娘子一词的意义演变?
娘子一词演变成老婆丶妻子
名留史册的三娘子是何许人也?
草原游牧民族有一个传统,叫做收继婚,又称为转房婚。也就是女子在丈夫死后要改嫁其兄弟甚至子侄,当然亲生子不在此列。事实上古代中国也存在这种婚俗,但逐渐被法律禁止,虽然民间私下仍有存在,毕竟上不了台面,不过草原游牧民族中,这项传统始终长盛不衰。
就拿历史上很出名的王昭君来说,昭君出塞后至少嫁了两次,第一任丈夫是呼韩邪单于,两年后他就去世了,当时王昭君才二十出头的年纪,又嫁给了前夫的大夫人所生长子雕陶莫皋单于,也就是她名义上的儿子,十一年后雕陶莫皋单于去世,王昭君也才不过三十几岁,继任的是搜谐若鞮单于,至于她有没有再嫁,历史上就没有定论了,如果她真活到了五十几岁,小院认为按照匈奴的传统来说,再嫁也很有可能。
对汉人来说,兄终弟继在古代农村一些地方还能接受,但这种即便是名义上的父死子继还是难以被接受的。
不过就算王昭君嫁了三次,也比不上下面要讲的这位传奇女子,她一生嫁了四次,四任丈夫都被明朝封为顺义王,她本人也被封为一品夫人。
更为离奇的是,这四任丈夫是有血缘关系的祖孙,年龄跨度达到了六十多岁,而她最后一次下嫁,年龄达到了六十二岁,已是一名老态龙钟的老妇了。
当然,她并不是汉人,而是蒙古历史上的传奇女性—三娘子“钟金哈屯”。
作为被朱元璋驱逐出中原大地的元朝来说,明朝和蒙古是死敌,即使被赶出汉地,蒙古帝国子孙依然念念不忘再夺大都,恢复黄金家族的荣耀。朱元璋的后裔们也都毕生致力于抵御蒙古的入侵,防止他们卷土重来。
从朱元璋1353年加入红巾军反元开始算起,一直到隆庆四年(1570年),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了二百多年,直到隆庆和议双方达成协议,明朝封蒙古可汗俺答为顺义王,开放边境贸易为止,从此大规模战事基本平息,迎来了长时间和平,史称俺答封贡。
能够达成边境的和平,最大的功劳要记在三娘子身上。
为什么这么说?来看三娘子的四次婚姻。
第一次,三娘子在二十岁时候嫁给俺答汗,当时俺答汗已六十三岁,这当然是一场政治婚姻,婚后第二年,在三娘子的大力建议下,六十四岁的俺答汗与明朝谈判,最终达成了著名的俺答封贡。俺答汗也被封为顺义王,三娘子被封为忠顺夫人。历史上是这么评价的“始封事成,实出三娘子意”。
万历九年(1581年)俺答汗去世,三娘子三十一岁,此为三娘子一嫁顺义王。
俺答汗死后,其长子黄台吉照收继婚的习俗,想将继母三娘子收为妻室,三娘子起初是抗拒的,并曾离家出走,但大汗的婚姻并非这么简单,其中牵涉到政治,三娘子一走,原本稳定的边疆局面必定出现波兰,明朝立即派出使者规劝三娘子,顾全大局的三娘子最终嫁给了黄台吉,黄台吉也被封为顺义王,三娘子继续被封为忠顺夫人。此为三娘子二嫁顺义王。
1585年,黄台吉去世,其长子扯力克继承汗位,在没有得到明朝册封的情况下,自立为顺义王,三十七岁的三娘子不愿再嫁这个名义上是自己孙辈的年轻人,又一次出走,这次还是明朝派人将她说服,扯力克也做出让步,将自己原来的妻妾尽行遣散,两人成婚,此为三娘子三嫁顺义王。
这就是三娘子三嫁顺义王的缘由,在这段时间,她的丈夫换了又换,从年老衰弱的俺答汗到年轻懒惰的扯力克,期间部落的实际领导权其实是在三娘子手中,她主政掌兵长达三十年,三娘子也利用好了这个权力,与明朝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得到了明朝的尊敬,也因此被称为明朝女英雄。
她的婚姻,很大程度上是政治的牺牲品,并非遵从于她内心。想象一下,少女二十岁的年龄,芳华正茂,要为了政治嫁给一个六十三岁的老头子,心里会何等不甘?但为了顾全大局,她还是牺牲了自己为蒙古众部落换来了和平。
至于四嫁顺义王,史料上并不一致,一般认为是三嫁,等到第四代顺义王卜石兔接任王位时,三娘子已垂垂老矣了,即便是在蒙古高原,也不适合再嫁,即便是真,也只是名义上敷衍一下了。
最后,三娘子于1613年去世,享年64岁,她被安葬在美岱召内,明朝曾经遣使给予赐祭七坛的隆重祭礼。
美岱召即是寿灵寺,是内蒙古地区重要藏传佛教建筑之一,位于如今的包头附近,时至今日,三娘子遗骨仍然存放在美岱召的太后庙内,该寺院里还珍藏着三娘子的腰刀、盔甲、头饰、靴帽等文物。
明·徐渭《咏三娘子》:
女郎那复取袅英,此是胡王女外甥。
帐底琵琶推第一,更谁红颊侍芦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