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灵宝玉,贾宝玉丢了怎么找回来的?
第九十四回,写怡红院海棠冬季开放,贾母、王夫人等众俱至怡红院裳花妖,王熙凤病中派平儿送来红绸避邪。
众人走后贾宝玉之通灵玉即丢失,遍寻不见;以至于贴告示出赏银,只引出一块“假宝玉”。众人病急乱投医,找人测字、扶乩,所测字为“赏”,扶乩结果众人不解,有“青埂峰”等语。
后一和尚将玉送到,但要求宝玉出家。经宝玉何其协商,宝玉在考中举人后,即却尘缘做了和尚。
什么是阆苑仙葩?
《红楼梦》中,警幻仙子所居“太虚幻境”所对应人间的“大观园女儿国”,在“大观园女儿国”里“通灵宝玉”贾宝玉居住在“怡红院”,“怡红院”中因蕉棠两植先被贾宝玉名字为“红香绿玉,后“元妃省亲”时改为“怡红快绿”,“怡红院因此得名。原文: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碧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
“阆苑仙葩”对应怡红院中“女儿棠”,“女儿棠”代表荣国府中的众多“如水女儿”。“美玉无瑕”对应“通灵宝玉”,代表宝玉对所有女儿们的爱慕牵挂。“通灵宝玉”与“如水女儿们”即“美玉无瑕”和“阆苑仙葩”~“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其后“枉自嗟”“空劳牵挂”“水中月”“镜中花”代表与宝玉有生死纠缠和真实感情缘分的四个大丫头金钏儿、晴雯、麝月、花袭人。
红楼梦十二曲中,的确应该有“女儿国”中丫头们的代表钏、晴、麝、袭,这些大丫头跟“男一号”贾宝玉的关系非比寻常,宝玉为她们“想眼中能有多少眼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也是应该的。在原著第五回中,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曲:引子“怀金悼玉”、“终身误”钗黛(妻子与爱人)、“枉凝眉”众女儿(有生死纠缠的大丫头、准姨娘们:钏、晴、麝、袭),之后是正册中另外的十钗之曲和尾声(飞鸟各投林)。
这样的安排应该是合理的,也符合警幻仙子所说的“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和“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视贾宝玉为“个中人”“知其中之妙”者,都是以“男一号”贾宝玉的立场和视角所为之。
原文: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 《红楼梦》第一回,原文如下: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通:“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个人以为,红楼梦十二曲引子和第一首《终身误》反映“木石前盟”还泪一案中的三大主角宝黛钗“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第二首《枉凝眉》是反映贾宝玉和“如水女儿”四个大丫头有缘无份关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和贾宝玉这个“情圣”惹出的相思的有两条丫头的人命金钏儿和晴雯,两个“准姨娘”袭人麝月,这些重要的人物事件在“红楼梦十二曲”中有所表达也是很正常的。
大观园女儿国里毕竟不仅仅是只上演了“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正如癞头和尚所说除了绛珠仙子陪了神瑛侍者下世还泪之外,还“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孽,陪着他们去了结此案。”
贾母说“我这个老冤家,偏生遇上这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与贾宝玉做了“风流冤家”的“如水女儿”们的确不至于宝钗、黛玉两人。贾宝玉的“风流冤家”,还有金钏儿、晴雯、袭人、麝月这四个人是“断乎跑不掉的”的呀!
宝玉为何要砸了通灵宝玉?
林黛玉因为母亲贾敏病逝,便被外祖母接到贾府居住。这一住便再也没有离开,直到生命结束。这一住,便成就了她和宝玉的今世情缘,但却最终还是情深缘浅。也许在二人初见时,就已经注定了她们之间总会隔着那一块青埂峰下的石头。
黛玉初进贾府,当天宝玉去了庙里还愿,很晚才回来。作者真是调皮,黛玉进了贾府许久,就是迟迟不出现宝黛相见的场面,不但吊足了黛玉的胃口,也吊足了读者的胃口。终于到了晚间,宝玉回来,二人相见,果然不负期望,宝玉那一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虽然不曾相见,但我看着面善,只作远别重逢岂不更好”,一下子似乎胜过了所有人间语言,也像一颗莲花的种子一样,将情愫种进了黛玉的心底。
“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
读书,问名,送字,宝黛初见的气氛其乐融融,一派相亲相爱。直到那块石头出现。
原文: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纵观全书,宝玉似乎每次砸那通灵玉都和黛玉有关。这宝黛初见,也是宝玉第一次因为黛玉砸玉。他的理由倒是可爱: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虽然是小儿口气,不免令人发笑,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要的只是“砸玉”这个动作而已,他要从宝黛关系的一开始,就大张旗鼓的把那块通灵玉横亘在二人中间,埋下那个“金玉良缘”的种子。
除了砸玉,宝黛初见最后得以平息下来,还有老祖宗的一个谎言。宝玉问黛玉有玉没有,黛玉说没有,宝玉便责那玉不会挑主人,于是摔到地上。贾母情急之下,编了个谎言说黛玉其实是也是有玉的。
原文: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贾母的这个谎言,哄住了当时还小的宝玉,他信以为真了。可是不知道在二人以后耳鬓厮磨的日子里,宝玉可曾问起黛玉,她的那块随了姑妈一同埋葬的玉是什么模样的。在他和宝钗“比通灵”的时候,可能想起老祖母说的黛玉那块玉是否也錾有字呢?
“金玉良缘”是黛玉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一缕忧伤,是一直都横亘在宝黛二人心中的一根刺。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并非是黛玉的无端猜疑和无理取闹!作为黛玉的灵魂知己,宝玉怎会不知,所以那块与他一同下世历劫遭幻的通灵玉,无疑也是宝玉心中永远的无奈!
87版红楼梦第31集?
是祖母绿
袭人问麝月抽屉怎么打开了,然后她打开一个盒子,发现祖母绿没见了,具体在10分25秒
图
然后找到了。
然后宝玉丢了,请看他项上的金络圈,没有玉了
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刻什么字?
通灵宝玉正面: 通灵宝玉 注云"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通灵宝玉反面: 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金锁: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