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除了泼水节还有哪些少数民族的节?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那达慕等。
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
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陀螺节,花朝节 ,吃立节,蚂拐节。
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
怒族主要节日有“吉佳姆”、祭谷神节。
满族有六月六的“虫王节”,八月添仓节。
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有、采花节、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望果节、雪顿节等。
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
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白族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
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
彝族有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
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
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
水族有“端节”。
羌族的祭山会最为著名。
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7月份少数民族节日?
像云南有个泼水节。。。
是哪个民族过年?
十一月过年的是:彝族。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起源:很久以前,有个叫俄布科散的彝族小伙子,很尊重孝敬母亲,但他的母亲不知什么原因,终年愁眉苦脸。
一年秋收后,俄布科散宰鸡杀羊,敬奉祖灵,大伙儿在锅庄旁开怀谈笑,终于使心情抑郁的母亲露出了笑脸。
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彝族年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彝族人追思先祖、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
台湾省的主要少数民族的节日?
矮灵祭又称达爱祭、二年祭。
台湾省高山族赛夏人传统祭祀节日。每两年举行一次。时在农历十月十三日至十九日。为期六天。
相传古时的达爱人与赛夏人毗邻居住。关系极为融洽,后来因达爱人淫猥赛夏人妇女,被赛夏人设计坠河而亡。最后的一对幸存夫妇也不知去向。由于达爱人曾传授赛夏人种粟以及歌舞,死后其灵魂常作祟于赛夏人。
为了缅怀昔日友好的岁月,祈求达爱亡灵不再作祟,保佑自己的生产、生活安宁,赛夏人每两年要举行一次达爱祭,祭祀达爱人亡灵,其间还伴有一系列娱灵媚神的歌舞飨宴,仪式非常繁缛。
首先是迎灵仪式,然后举行娱灵仪式。娱灵是整个祭仪的中心,主要由一群头戴缀满铃铛的大帽子的小伙子,跳跃顿足,歌唱舞蹈。他们狂舞尽欢,通宵达旦,气氛十分热烈。达爱祭最后是送灵仪式。司祭为将归去的达爱亡灵送行粮,而跳舞的人们一反迎灵娱神时殷勤、献媚的故态
少数民族传统习俗?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2、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 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