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盘族,非洲唇盘族怎么吃东西?
非洲盘唇族吃饭方法和我们是一样的,因为非洲唇盘族人的唇盘平时可以放在嘴唇里,吃饭、喝水、抽烟时能摘下。
起源
在埃塞俄比亚女子戴盘唇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地的女子到了15岁就开始戴唇盘,她们的父母会用刀将她们的下嘴唇和牙龈志坚切开,然后将一个用陶土做成的盘子放在伤口中间,使下嘴唇分离。
每隔几个月再换上更大的盘子,就这样,直到他们出嫁时。唇盘基本都在直径10厘米以上。目前,国内外上大的唇盘直径20厘米,将嘴盘取下后,下嘴唇甚至可以包住头部,看起来十分可怕。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的女孩子确实很美,但是中国人去那里一定要守得住寂寞,可别遇上了“仙人跳”,那后果就会后悔一辈子,尤其是遇上了艾滋病的女人,那这辈子就要一个人过了。
埃塞俄比亚,我去过几次。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被派往吉布提疏浚工作,期间借着疏浚船维修期间,在当地一个埃塞俄比亚的女孩子带领下来到了她的国家。
女孩子长得很好看,是我们的吉布提基地财务,我们工资就由她给我们发放。女孩子几年前来这里工作,后来也是因为认识了一位来自中国工程项目部的项目工程师,两个人交往了两年,后来,女孩子便嫁给了中国人。
初次和女孩子接触的时候,我和同事们都很喜欢她,同事还经常打她主意,直到有一次,女孩子和一位中国华人一起出行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在未来的生活里,完全没有了机会。
说实话,同事刚来的时候就很喜欢她,说要追她一次,可现实摆在面前,没有机会了。不过,也还好,女孩子为人很善良,淳朴。在思想上,对待我们中国人都非常的热情。
当时她得知我们疏浚船坏了,提议要带我们去埃塞俄比亚走走,顺便她也回家一趟。听到这么好的消息,也太感谢她的热心邀请。
我和同事们在她的帮助下,顺利地坐上飞机来到她所在的国家。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事还是很多,第一件事就给我感触很不一样。
当时,我们飞机降落在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博莱机场,当天的天气很好,空气很凉爽,完全没有非洲的感觉,至少比吉布提的温度还要低。
在我的印象里,非洲一直是炎热太阳的代表,可是到了埃塞俄比亚,这里的温度并没有那么高,女孩子告诉我,埃塞俄比亚的年均温度在13摄氏度,最高温也只有20度,这让我更想不到还有这么凉爽的非洲国家。
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见字如见人。刚到机场,看着机场场地的基础设施,就让我多少看出了埃塞俄比亚的经济条件。
埃塞俄比亚的机场并不是很好,老旧,有点像山东济南的老火车站。陈旧,失修,没有生机,这应该就是她们机场的形象说明。
不需要托运行李,所以很快就来到了机场外面等候汽车。
由于机场到女孩家里有十几公里,所以没有让她的父亲来接她。我们决定打一辆车,顺便在路上看看埃塞俄比亚的风景。
机场门口参差不齐的等候着红色出租车和蓝色出租车,他们被保安挡在了外面,不让进来,只允许乘客招呼其中一辆,保安才会让车辆进来。
当时也没多想,随便招呼了一辆红色的出租车,可是被女孩子拒绝了,她立马招呼了一辆蓝色出租车。
女孩子用本地语言和司机交流了一番,大概就是在讲车费的问题,一开始司机不答应,认为给少了,女孩子又再加了点,便达成了一致,被保安放了出来。
坐在前往女孩子家的村镇路上,女孩子告诉我,这里有两种出租车,红色的出租车,对于外国人来这里旅游,最好不要乘坐,是非常不安全的,而且还要被坑一把。
当地的红色出租车是私人运营的,而蓝色出租车是国营的,在价格上,国营的会更贵一些,但是司机都是经过考试通过后,进来到公司做司机的,素质都是可靠的。
听了女孩子这么说,看来这里的坑还是有的,而且在后续,陆续被女孩子提醒。
当我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看着这里的人非常落魄的样子,看到我们的车辆来了,两眼直勾勾地看着我们,好像要抢劫我们一样。
我也出于好奇,想就此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却被女孩子挡了回去。
女孩子再次提醒我,不要随便拍照,眼睛看看就好。女孩子完全是出于好心,告诉我,这里的村民惹不起,要是村民野蛮,那可能就会被人抢劫。
这里的抢劫可不是真的从你手上抢东西,而是以法律的方式威胁你。在当地,曾经有游客来到埃塞俄比亚旅游,也是想记录下自己旅游的历程,想着拍下来,分享给全世界。
可是在一处村里,被当地人拦下了。当地人认为游客侵犯了当地人的肖像权,要求游客支付损失费。
一开始游客不愿意,认为自己已经删了照片了,可游客忘记了中国有一句老话:穷山沟里出刁民。
他们压根就不在乎游客到底有没有删除照片,反正就是是要赔偿损失费,不然就不让走了。这事当初闹得,周边的小黑人们都聚过来加油打气。
游客一时间慌了,给那位小黑人50美元,才被放走了。
就因为这事,在当地传开后,当地人都知道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赚钱,也纷纷效仿这样的做法,游客们来这里,也吃了不少闭门羹。这么好的好事,别的村民也知道后,纷纷效仿,就这样,这门事就成了当地人赚钱的工具。
外国人来这里,出于好奇就拍照,甚至当地人故意引起你的注意,让你为他们拍照,让你上当受骗,然后被当地人活活抓起来坑钱。
我想我是幸运的,正要拍照就被女孩子拦下了,不然估计我也走不了。虽然女孩子是当地国家的人,但是野蛮的人,穷透了,在钱的面前是不讲人情的。
如出一辙的事情,在埃塞俄比亚经常出现。外国人看上埃塞俄比亚漂亮的姑娘,总想尝个新鲜,便故意去找“非洲橱窗女郎”,却遭遇了“仙人跳”。
女孩子告诉我,这事在埃塞俄比亚是常有的事情。
首先是当地的年轻小女孩引诱你入室,以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她们的服务,然后进行工作。
按照我们常人的认知,花了钱买服务也是正常的一件事,可是,在这里可不是那么简单。女孩子告诉我,这些年轻小姑娘都是受人指使或者同伙。
先是引诱你,开始工作到后半场的时候,就会有一群男人闯入室内,其中一位假装是小女孩子的老公,让你误认为你动了他的奶酪,这个时候,一群男人就会把你抓起来,此时,你想逃脱是很难的,他们就会开始和你要钱。
即便这个时候你认出了他们是同伙,你也走不了,就是要给钱,没钱就别想走。这种事情,在埃塞俄比亚经常见,就是一个乡村镇上都时常发生。
你可能难以想象我这位女财务说的话,可现实就是这样,当地人确实非常穷,要是不经过这样的手段,可能很难生活。
从女财务那边了解到,埃塞俄比亚的农村百姓是很穷的,很多人的月收入就是5-10元人民币,而就算是卖工艺品的人,他们的收入也只有20多元。
这么贫穷,完全让你想象不到他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活下去。
临近女财务的家所在的村落,村入口围着那么一群人。女财务看着一群人,也叫停了司机。我们打算下车从这里走路到她家。
她告诉我,村落里的人正在进行买牛杀牛的活动。
在埃塞俄比亚,家家户户都会养牛,有女儿的家庭,也会养驴。
牛在当地有两个用途,一个是耕种,另一个就是售卖,这里售卖牛是最后的选择,一般一头500斤的5年老牛,只能买200元人民币。
当时在我眼前看到很多村里人都牵着牛在村落口子上进行交易,有些人直接把牛杀了,然后当成牛肉卖。
牛肉的价格也相当便宜,一公斤牛肉还不到1元人民币,这不是夸张,在当时,我眼前看到的现象就是这样。
看着这么便宜的牛肉,我二话不说,直接买了十斤,也就几块钱,直接提着去了女财务的家里。
在埃塞俄比亚也没什么好买的,连个像样的市场也没有,偶尔见到树底下有一个木架子搭建的水果摊,水果还是挺贵了,蔬菜更贵,一公斤不像样的土豆就需要20元,一公斤洋葱35元,一公斤西红柿50元。
当我说买点蔬菜和水果的时候,女财务拒绝了,认为太贵了。不过,我知道她是出于客气,毕竟她知道我和同事每个月领到的工资好几万元人民币。这点钱,对于买说过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女财务虽然结婚了,但是他们的思想不会因为自己成婚了就不再和老公以外的男人交往,她们的性格相对来说还算开朗。
不过,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非洲女孩子,非洲女孩子的皮肤特别黑,埃塞俄比亚的女孩子的皮肤没有我想象中的黑,有点咖啡色,古铜色。看上去,皮肤细腻,就是女孩子的嘴巴不是很好看,嘴唇大,而且还外露,让我难以接受,不过我的同事就很喜欢这样的女孩子。
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娶这边的女孩子并没有那么容易。
我们买完水果,回女财务家里后,她的父母还是很热情地接待我们。而且还听到自己的女婿就是中国人,不停地夸自己的女婿。
期间,也聊到了埃塞俄比亚人结婚的方式,同事一听,对这里的女孩子也彻底放弃了想法。
女财务的爸爸说,想要娶埃塞俄比亚的女孩子,最基本的彩礼条件就是要有一头公驴。这头公驴很重要,一旦女方父母同样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男方,那就需要男方拿得出一头驴,结婚那天带到女方家,女方父母也会在结婚那天,牵出一头母驴。
将这头公驴和母驴在一起,寓意着夫妻成双,幸福美满。为何有这个寓意呢?
驴是温顺,听话的动物,希望到了男方家后,女儿的苦活,累活都能够让驴为她完成。
所以女方父母是不允许女婿把驴拿去杀了当肉吃的。希望一对驴一直陪着她的女儿到老。虽然这只是一个愿景,但是同事想要娶这边的女孩子,确实成了不现实的事情,驴也不能带回国,自己也只是在这里工作一年。
在女财务家里吃了一顿饭,她便带着我们出来外面转了转。经过几天的深入了解,有很多经历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确实涨了不少见识。
1,当地国家艾滋病非常严重,整个非洲国家中,埃塞俄比亚的艾滋病占比非常大,整个非洲国家1.5亿人口,有600万左右的人感染了艾滋病。
埃塞俄比亚虽然有正规的“橱窗女郎”,但是女孩子不会随意服从工作,男人必须先进行基本的艾滋病健康检查,只有结果显示正常了,她们才会接这个工作。当然,她们也是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只是穷,让她们显得更加谨慎。
2,埃塞俄比亚部落很多,一个盘唇族,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盘唇,随着孩子不断长大,盘的唇越来越大,在部落里就会被男人看得起,女孩子就更容易嫁出去。
3,埃塞俄比亚人爱生孩子,认为孩子多,总会有一个能有出息。孩子们在达到13周岁就可以出去打工赚钱。当地的孩子们大多数是没有接受教育的。
4,当时人信仰伊斯兰教,在他们面前不要轻易提到猪肉,不然他们对你很反感。这一点一定要知道,女财务特别提醒我这事。告诉我,穷人村落,对宗教信仰非常虔诚,一旦触犯了宗教,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5,埃塞俄比亚很多烂尾楼,很多外国老板来这里投资建房子,目的就是为了套取当地国家的钱,钱到手后,房子就扔了,卷款走人。很多穷人,捡了个漏,直接免费进去住烂尾楼,也是非常不错的住所。
总的来说几天的旅游下来,埃塞俄比亚的旅游让我再次看到了人间疾苦。他们的生活非常的贫困,当地农村人的收入让我无法想象,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懒,是他们根本就东西可生活,要工厂没工厂,要产业没产业。唯一能养牛的,也经常遇到偷牛的人。
在埃塞俄比亚,环境是很差的,人文环境也相对差一些。中国很多商人在这里都经历了不少坑蒙拐骗,让他们也望而却步。
不过,这里的女孩子真的很漂亮,这里可是出世界超模的国家,就连我们熟知的雅诗兰黛的代言人就是这里的黑人模特。
黑豹电影为什么欧美票房炸裂?
感谢邀请!
首先评价一部漫画改编电影的好坏其实并不容易,显然它被割裂成了两个不同的评价标准,一个是传统的电影评价标准,另一个则是是否符合原著剧情,但两个标准产生冲突时就很难客观的评价一部改编电影,比如有些观众吐槽黑豹里瓦坎达的设定,一边是土著长矛茅草屋,落后的政治体制与制度,另一边是空中的磁悬浮列车,未来科技的战斗机,以及各种令我们瞠目结舌的高科技,感觉非常无厘头,可漫画设定就是如此,这也让很多对漫画不了解的观众产生了误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为什么国内外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分歧如此之大。
一个占有优势资源的小国,如果没有隐藏自己,即使拥有黑科技也分分钟被瓜分殆尽。
他们拥有黑科技也不是全然不可能。首先,就像掌握青铜技术的部落至于使用石器的部落,拥有驯化马的部落至于徒步作战的部落,今天看来可能只是微小的技术进步,但放在过去就造成了力量悬殊。
只是瓦坎达的技术优势全然依赖于稀缺的振金资源,因而这样的技术无法扩散乃至反噬技术的发明者。其次,虽然瓦坎达对外界封闭,但外界对瓦坎达是开放的,他们遍布世界的间谍可以为其输送外界的科技前沿,而他们自己的研发力量只需集中于振金技术。
至于他们的振金技术,从影片上看来,除了在国防,能源,和医疗方面的用途之外,并没有在其他工业部门有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因此在这样一个小国寡民,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国家,只要能守住国境,人们的生活质量应该是很高的。
黑豹本质上是一部关于偏安一隅还是兼济天下的抉择的电影,是一位伟大的仁慈之主的蜕变史,是放之四海之内皆和的大慈悲,无论是一味唱衰的种族至上论,还是一味叫好的政治正确论,都未免过于狭隘,本质还是自我族群的优越感在作祟。
这抉择背负的是切肤的疼痛和觉悟,理性谨慎的利益衡量,何为仁慈的艰难博弈,勇于承担肩负的无尽风险,并非空泛的世界大同和天真的善良,是闪耀着人性之光的侠骨仁心。黑豹无疑是一位非常令人钦佩且伟大的领袖。
因着那对等份量的深刻思辨,这抉择才显得尤为动人和厚重,这种对于英雄人物丰满立体的塑造是可以与蝙蝠侠三部曲媲美的,只是这两个人物身处的位置不同,蝙蝠侠是暗夜的孤胆义侠,黑豹是日光下的睿智仁君。有过痛苦才知众生苦,这是大善,无关种族,跟深刻的命题相较下来,情节发展是否老套,爆米花大片效果是否到位,还真不是那么重要了。
再来说说为什么在中国的评价中规中矩:
可能因为黑豹这部电影完全忤背了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只要是经历过中国40年变革的人,怎么看黑豹都会怎么出戏。
一个科技领先全世界几十年的国家,宛若天顶星般的王宫,子民们还在黄土路边讨生活?
君主制国家,挑战国王还需要各大族族长,或者国王直系血统才有资格?
掌握了高科技的社会还保留着穿唇盘、拜猿神哈奴曼(又是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吐槽起的设定)学猩猩的习俗?
也许这三问是大多数中国观众看完电影后的反应。领先世界数十年的科技,却过着近乎原始人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最令人费解的地方。毕竟作为东方文化代表的中国人的价值观,可能无法对此感同身受,说实话,我也无法理解,权当一部剧情老套,场面华丽的3D大片来看,至于其中的政治因素,无法直接体会。
世界上有嘴盘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
女性佩戴唇盘是埃塞俄比亚苏里部落的一个习俗,“大盘嘴”在那里被视为美的象征。据报道,苏里部落的女子进入青春期时会举行一个仪式,将下牙拔掉两颗,下嘴唇穿一个洞,然后把用泥烧制的小盘子插入嘴唇,来伸展嘴唇。随着年龄的增长,盘子也不断变大。苏里部落以牛作为嫁妆,唇盘越大女子出嫁时得到的彩礼就越多。通常情况下,唇盘小的女子可以得到40头牛,唇盘大的则可以得到60头牛。
环游世界和隐居相比?
这两个难度相当:
只要你有勇气,你一分钱没有,也可以环游世界。
只要你有勇气,你一分钱没有,也可以隐居。
关键是迈出第一步。
而迈出第一步,不取决于你有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到底要什么。
环游世界的人: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一个环游世界的中国小伙子说,人有两条命,一条在现实中,一条在梦中。也许这两条命总是在打架揪扯,他只要让他们结婚,融为一体就安静了。
他曾是一个义务兵,23岁时服役期满。部队可以为他安排工作。或者,带走一笔安置费。他选择了拿着9万安置费环游世界。
第一个城市,是越南。他读杜拉斯,迷恋越南。
第二站,到了柬埔寨,看到了吴哥窟,那个他在祖国北大门对着边境线幻想过的吴哥窟,写在本子上的吴哥窟,《古墓丽影》中安吉丽娜朱莉帅出新高度的吴哥窟。
第三站,泰国。此时,他已经可以和泰国人用英语吵架了。(他说,想学英语的朋友们,不如把报班的费用拿来环球旅行,三个月下来,口语一定棒棒哒!)
第四站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开启了他真正的环球之旅。他说,前面那几个国家,都是学习与试探。因为此后的路,越走,越远,中国人越少,而他,懂得的越多。
第五站,他去了伊朗。第六站,他去了土耳其,坐了热气球……走得越远,翅膀越硬,之后他一路开挂,在约旦游死海,卖死海泥面膜;在埃及学习潜水;在撒哈拉沙漠看星星;从苏丹到埃塞俄比亚看火山,深入埃塞俄比亚各个原始部落了解唇盘族,观看跳牛仪式;在肯尼亚看狮子斑马;在坦桑尼亚看日落;在尼罗河里游泳……
29岁的美国姑娘说:独自旅行也让我重新认识自己,陪伴自己。我变得更加自信,我也觉得自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每次我回头看的时候都会发现,所有困难终将得到解决。”
“一个人旅行是我做过最棒的决定。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很开心。无论过去有多少心碎时刻,多少门口不为我而开,这一切都值得。我所去之处,所做之事,都让人无法忘怀。”
她游历了35个国家。登上了世界最高峰,领略过一览众山小的她也将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告诉大家怎么极致地欣赏这个世界。
▲意大利南蒂罗尔Lago di Braies,享受青山绿湖的宁静。
▲美国内华达州黑岩沙漠Burning Man反传统狂欢节。
▲阿尔朋帕拉齐温泉度假豪华酒店,“一天旅行下来,帝王般的享受,泳池如天堂一般。我猜这样的意大利你从未见过。”
▲冰岛北部,阿斯匹吉峡谷,胡萨维克以东50分钟的车程。
▲“26岁的时候,我辞职了,那时的我已经工作了四年。”
▲如果在野营地里,极光伴你入眠,醒来看见太阳从漂浮着冰川的湖水中升起,那你一定身在冰岛。
他们,走出那么远,是为了看到更远的世界,通过世界,认识自己。
隐居的人,透过自己看世界很多年前,看过一本美国人记录中国隐居者的书《空谷幽兰》,这个人身兼作家、翻译家和汉学家等多个头衔,叫比尔·波特,看完后心中充满敬意。
比尔·波特不仅在书中追述了诸多中国古代著名隐士的生平事迹,用以印证隐士作为一种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还对隐士的社会身份及其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说:“道德和政治之间的矛盾是隐士传统的核心。”
听说当年那些真正的隐士很多人已经西去,留下很多舍利。这些人都是大隐之人。
当代仍然的很多隐居者。
2015年,《新快报》报道,在终南山,隐藏着不少小庙、道观和茅屋,不少人居于其中苦修参悟,他们之中有放弃百万年薪的企业经理,有20多岁的女摄影师,有从公安部辞职潜心作画的画家。据称,有5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在此。
隐居,有大隐有小隐,与那些上升到道德和社会的哲学层面,或上升到人在精神上的升维神学层面的“大隐修士”相比,大多数人选择的小是小隐。
小飞就是小隐之士,他这样回答隐居的心态。
大睿:最近关于隐居的新闻不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有,怎么家里就呆不下去了呢?好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我特意查了查,大多数都是厌恶城市生活吵闹纷杂压力山大,就都避到山上去了。
小飞:一说到隐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神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这几个关键词就能把人整得五迷三道的。这就和去西藏必骑行318线,去云南必看香格里拉一样,人一多就有点变味。毕竟修行从来就不是享福的过程,不然为什么会有苦行僧这个名词。大多数人隐居,图的只是一份轻松,远离城市尔虞我诈人声喧嚣的轻松。大睿:不为生存压力所累,山间喝泉水种蔬菜打打坐拍拍照练练画做做饭发发微博……对于还得在职场打拼为家务忙碌的绝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绝对是神仙似的日子。但作为大俗人,我好想偷偷问隐士们一句煞风景的话:上了年纪的父母需要你们照顾吗?孩子上学放学谁接送啊?总裁说走就走员工都安置好了吧?画家摄影师半年打工半年隐居,天上和人间的生活转换得还自如吧?唉,我等俗人牵挂太多,难免得替高人操点儿这俗世的心。
小飞:入世出世哪有那么容易,我理解的一些人隐居无非就是,生活中走得太快难免失却本心,找一个清静地方,自己慢慢琢磨一些事,琢磨明白之后,该干嘛干嘛。老人生病的医保你得去报销了吧,房子装修是半包还是全包啊,孩子今年幼儿园还没着落呢……这都是生活琐事,但这也是修行。大睿:隐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而隐居高人自古就是极小众人群,除极少数是完全归隐不问仕途的,大多数还是与仕途、与俗世功名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隐了又出,出了又隐,难免还是牵挂身外之物。而现代人看厌繁华纷扰,宁愿求得清静,我倒觉得如果一切安排妥当,有一处安心之所确是好事,但是一边隐居一边刷微博秀隐居的,总有点怪怪的。
小飞: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床”,啊不对,“小隐隐于野”,真正要隐全乎在心,何必在乎是否在终南山,是否住在草庐中?真的在乎这种形式,用佛家的话来说,未免着了相。73岁的梁绍基隐居深山30年,养蚕、创作艺术品。
“在现在的社会,我不会妒忌别人,我觉得每个人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东西,就是最大的回报。”贝加尔湖畔的独居者泰松隐居,则是为了更多的时间来读书,他说:“我有书来不及读”。
简单的一句话,代表着他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身体力行。
每天读书、钓鱼、爬山,体验了一把在冰湖的孤寂生活。清晨他阅读写作、爬山看日出,晚上在贝加尔湖上的冰洞里洗澡。空闲时,捡起路边的枯树枝制作捕食工作,在湖边垂钓,一天的食物便寄托于此了。他与防护林的巡逻员送给他的两条小狗共同生活在原始的俄罗斯小木屋里,他不得不把小狗留下,以便有熊靠近的时候,小狗们的吠声可以及时预警他。
▲泰松在贝加尔湖的冰洞里洗澡
▲在湖边散步的泰松
▲泰松把捡到的枯枝打磨成矛尖
▲湖边垂钓的泰松
雪茄、伏特加、60本书,他所带来的无非就是这三样东西。一箱子的书本是他的精神寄托,如果有人问起他为何要把自己封闭起来,那么,“我有书来不及读”就成了他理所应当的回答。
“读书,就是一场圣贤的灵魂与自己的对话。不要轻易说孤独,不要轻易说无聊,独处时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怕的是,社交软件那对话框里的虚无情感早已俘获了你的灵魂。”“广东佛山‘金领’放弃百万年薪,隐居终南山上修行”,“80后画家4000元租下终南山小院,隐居山林3年多”,越来越多的人隐居,舍弃外面的灯红酒绿,跑到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活,一时之间成为了某些人所憧憬的生活方式。
隐居也好,环游世界也好,都是对人生和世界充满好奇心和行动力的勇敢选择。
面对着纸醉金迷,大多数人选择跟随世俗去追求欲望,但是总有人,深谙自己所要生活的样子,勇于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你,开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