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卫星每秒钟是多少次运行速度?
每秒运算高达一万亿次。 光量子计算机的现实意义是可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处理的问题。
潘建伟教授对此表示,光量子计算机可实现的算法称为「玻色取样」,这是在经典计算机上很难有效求解的。
如果要将两者作对比的话,利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分解300位的大数,需150,000年,而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只需1秒即可出结果。
量子计算只对特定问题实现加速,比如利用Shor算法实现大数因式分解,可达到指数级的加速。不是所有问题都会有加速。 量子计算不仅是速度快,而且是位宽大。 根据理论预计,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利用GHz时钟频率的量子计算机将只需要10秒钟的计算时间。拥有100个光子的量子计算设备每秒钟的运算能力可高达1万亿次。
潘建伟教授用什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应该是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
美国量子卫星介绍?
美国到目前为止没有发射量子卫星。目前发射量子卫星的国家只有中国。
世界有多少量子卫星?
世界上现在只有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2016年8月16日01时40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导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墨子号”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2018年中科大潘建伟教授用什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飞虎等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安全时间传递的原理性实验验证,为未来构建安全的卫星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该成果于2020年5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知名期刊《自然·物理》上。
高精度时间传递是日常生活中导航、定位等应用的核心技术。现阶段广泛采用的时间传递技术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时间传递、光纤网络时间传递等方案。近年来,时间传递的安全性得到了广泛关注。各种网络系统,例如计算机网络、金融交易市场、电力能源网络等,都需要统一的时间基准。如果这些系统遭受到恶意攻击,其引起的时间错误将会引起网络崩溃、导航定位错误等重大安全性事故。然而,当前广泛使用的时间传递技术面临着数据篡改、信号欺骗等各种攻击的潜在风险。
量子通信技术为安全时间传递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以单光子量子态为载体的时间传递技术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信号传输过程的安全性。潘建伟团队首次提出了基于双向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的量子安全时间同步方案。在该方案中,单光子量子态同时作为时间传递和密钥分发的信号载体,进行时间同步和密钥生成。这个过程所生成的密钥用来加密经典时间数据,从而确保时间数据的安全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