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天美资源网

法家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张“仁”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道家我表人物老子,庄子,主张无为而治,任何事物都首对立面,而且相互转化。

法家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代表韩非,主张变法,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有哪些著作呢?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只有一本巨作留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韩非子》。法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时代的齐国管仲,辉煌于战国前中期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商鞅变法、齐威王变法,集大成于战国末期的韩非。

1、法家早期人物管仲与李悝

春秋时期,旧有的奴隶制度正在快速崩溃,新的封建制度正在形成。以贵族为代表的精英文化正在向以士大夫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快速过渡。当此之时,王室衰微,蛮夷入侵中原,华夏诸侯国接连败退,周文明岌岌可危。齐国的管仲率先在齐国变法,发展经济,鼓励农桑,加强军队建设,于是齐国成为了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管仲让齐恒公以“尊王”为口号,“攘夷”为手段,九合诸侯,打败了蛮夷,巩固了华夏文明。从此法家思想治国理民的思想开始流传天下。

战国前期,魏国率先变法,主持人物就是法家先趋人物李悝。魏国的变法与齐国相似,以发展经济为主,鼓励农耕为本,激励军功为手段,最终魏国国富兵强,威震诸侯。李悝之后的吴起在魏国任上将军,战功赫赫,天下诸侯莫敢与之战,其后吴起到了楚国变法,也让楚国一时强盛。

2、战国中期的法家三派

到了战国中期,天下已形成共识,只有法家的变法才能使国家强盛,军威赫赫。这时的法家思想也发展到了极致:先后有慎到的势治派,申不害的术治派,卫鞅的法治派。三派法家均以法律为治国基础,慎到注重以势治国,申不害侧重以术以治,卫鞅则坚持以法治国。势治派在齐国由齐威王推行,术治派由申不害在韩国推行,法治派由卫鞅在秦国实施。三派法国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以卫鞅的法治派成果最为显著,奠定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三派法家均有巨著作留世,慎到大师有《慎子》,申不害有《申子》,卫鞅有《商君书》。其中前两家的著作多半是失传了,但是可以在《韩非子》中看到相关文章。

3、韩非的集大成巨著

战国末期,软弱不堪的韩国内不修国政,外不强大军事,唯以术谋国。韩国先后有资周抗秦计,移赵攻秦计,水工疲秦计等旷世奇谋,但是这些计谋在秦国的绝对实力面前,不值一提。唯一有一丝光彩的就是韩国产生了一位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该子自幼口吃,但是聪慧绝顶,智力超群。

韩非生在韩国,自然受到申不害术治的影响,发大光扬了术治派的学问,同时也把慎到的势治派学问整理归纳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术与势成为了后世的帝王术,其效果惊人,是历代雄主明君的必修课。卫鞅的法治派一则是因为系统相当完善,二则是因为以法为基础治国,时间长效果大,但是难以实施,非明君强臣不得推行。因此,韩非的巨著中发扬了术治与势治,完全保留了法治,成为了集法术势为一体的法家巨著。

韩非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思想家有哪些?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看一个成语——“三教九流”

“三教”当然是指指儒教、道教、佛教。

而“九流”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而这便是我们今天这道题的答案。

一、儒家

儒家,公元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于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代表作品有《论语》、《孟子》、《荀子》等。

二、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为核心,讲究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人,代表作品有《道德经》、《庄子》等。

三、阴阳家

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其思想表现在将自古以来的术数思想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并试图进一步的发展,用来建构宇宙图式,解说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著有《邹子》、《邹子终始》、《主运》、《大圣》等书。

四、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法家代表人物有韩非、商鞅、李斯等人,代表作品有《韩非子》、《商君书》等。

五、名家

名家是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又称“辩者”、“察士”。以擅长论辩著称,他们在论辩中比较注重分析名词与概念的同异,重视名与实的关系,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探究。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论”便是出自于名家人物。

名家代表人物有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等人,代表作品有《邓析子》、《公孙龙子》等。

六、墨家

墨家创始人为墨翟,这是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其中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等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到了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墨家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节用、明鬼、天志等。

墨家代表人物有墨子、禽滑厘等人,代表作品有《墨子》、《胡非子》等。

七、纵横家

纵横家,是一个由谋圣鬼谷子创立的学术流派,这是在战国时期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秋战国时期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他们崇尚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注重揣摩游说对象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或拉拢或分化,事无定主,说无定辞,一切从现实的政治要求出发,在战国时期的社会舞台上非常活跃,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纵横家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公孙衍、乐毅、范雎、邹忌、毛遂等人,主要言论多记载于《战国策》中。

八、杂家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内容很多与方术有关。

杂家代表人物有刘安、吕不韦等人,代表作品有《淮南子》、《吕氏春秋》等。

九、农家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一个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

农家代表人物有许行等人,代表作品有《神农》、《野老》等。

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欢迎补充;出错之处,敬请指正!

感谢您的阅读!

法家的创始人到底是谁?

献给读者一幅法家源流图

创始人很难说是某个人,但是图中的六个人,是法家思想的最重要人物。

法家在中国的历史无疑是举足轻重,甚至影响文明走向的。第一个大统一帝国秦朝,就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建立的。

但是法家思想从出现到成熟,其实是经过数百年或许千年,才得以完成的。

法家思想来源于管子;商鞅、慎到、申不害、李悝等为法家思想奠基;韩非子使得法家思想大成。

夏朝时期

法家思想早在夏朝就有记载,名为理官。当然,当时并没有法家思想这个文化概念,有的只有运用法律的形式来治理国家的官员。《汉书》记载说:“法家者流,盖出自理官。”

春秋时期

管仲开启了法家思想真正的滥觞。

管仲治齐

诸子百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前所未有的法家。法家的实用主义在这个时期收到各诸侯国的青睐。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背后隐藏的管仲对齐国进行法家思想的改造。

管仲治齐用到的法家思想包括集中君权、削弱士族、发展经济、发展军事等。这只是一个开始。

战国时期

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更加的惨烈。斩首数万级、数十万级的记录在史书中屡见不鲜。法家思想在这时期出现了大爆发,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位代表都提出了新的思想。更有李悝著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为法律《法经》

商鞅和申不害都辅助各自的君王,意图统一天下。商鞅在秦国,使得秦国从一个蛮荒崛起成为统一天下的巨兽。申不害在韩国做丞相,使得面积狭小且脆弱韩国成为中原地区的猛虎。慎到没有出仕为官,他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多年。

商鞅

一般认为商鞅重视【法】、慎到重视【势】、申不害重视【术】。但其实三人各有所长,法术势都互相掺杂。

李悝(kui,一声)在魏国变法,并且汇集各国法律,终于集结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封建法律《法家》,以后中国封建时代的法律制度都是以《法经》作为蓝本。

李悝变法,集结了中国第一部法律

战国末期

韩非是集大成者。从他之后,法家思想都只是在现有的时代环境中革新。

韩非入秦

韩非本来是是韩王的一个不受重视的儿子,他是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他将法家的思想法术势融为一体。但他在韩国不受重视,没有人理他。

秦王嬴政曾经读到韩非写得《孤愤》和《五蠹(du,四声)》,非常感慨地说:“如果能遇到这个作者,和他同游一日,那么就死而无憾了。”可以说,秦王嬴政就韩非的思想,是产生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情感。

于是当得知作者韩非是韩国人的时候,嬴政就迫不及待的派兵攻打韩国,将韩非抢到了秦国。以后秦国统一天下的思想基础,就来自韩非的著作。《韩非子》

所以,法家思想来源于管子;商鞅、慎到、申不害、李悝等为法家思想奠基;韩非子使得法家思想大成。

诸子百家的法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提出了依法治国的观点。一般认为法家先驱是春秋齐国的管仲,法家始祖为李悝,法家集大成者为韩非子,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等等。

首先,管仲认为富国是治国的根本。”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在其看来,富国也是富民,又有”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管仲执政时,推行了”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又通过”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使齐国政权获得巩固和稳定,百姓生活获得保障。

再来说一说韩非,其主张依法治国。”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除此之外,他强调要严格执行,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其认为法律作用一为”定分止争“,二为”兴功惧暴“。韩非子的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商鞅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即“教民耕战”为基本国策,且唯有”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如此,方能达到“以刑去刑””以战去战“,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平天下。

作为一名法学生,非常有幸回答此问题,无疑,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时代和人民的需求,让我们一起为建设法治社会努力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